科學家最新研究告訴你為啥大多數植物是綠色!原來它們不喜歡綠光

2021-01-16 瀟湘晨報

為什麼大多數植物都是綠色的?

植物呈綠色的原因是它們不喜歡綠光

根據科學家的最新研究,大多數植物之所以是綠色的,正是因為它們不「欣賞」屬於綠色光譜中的能量。

我們早就知道植物可以利用陽光將二氧化碳和水進行光合作用合成食物,但是科學家一直以來不知道為什麼像植物這樣的光合有機體看上去是綠色的。

為了進一步研究,科學家們跳出了生物學的範疇,轉向物理學,開始研究組成全光譜的各種顏色能否解決這個一直懸而未決的問題。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物理學家納撒尼爾·加博和他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的合著者建立了一個模型,再現了生物所收集到的光。

我們看起來是白色的陽光包含許多不同的顏色,每種顏色都有自己不同的能量水平。在陸地上的生物經歷的最強烈的太陽光光譜顏色是綠色。雖然植物需要一定量的陽光才能生存,但好東西也不能接受太多。和人類一樣,如果植物接受的陽光超出它們所能應付的量,它們就會燃燒。

由於無法移動,植物不能靠自己進入陰涼的地方,如果雲層突然變量,或者風把覆蓋它們的葉子吹到一邊,它們可能會接收到比超出承受範圍的光線。

有時候陽光光譜中的綠色部分可能過於強烈,而雲層或者其他類型的覆蓋物的迅速變化,會使綠光對於植物來說更難以安全使用。在這個時候,植物不僅不能利用綠色光,取而代之的是,它們會反射綠光。

這就成為了我們平時看見的綠色植物。

研究人員在其他顏色的光合生物體上測試了這個模型。他們發現紫色細菌會拒絕紫光,因為這是它們在棲息地接收到的最強、波動最大的光譜類型。類似的情況發生在綠色硫細菌身上,它們拒絕接受黃綠色的顏色,因為這是它們在自己生存的海洋中所接收到的最強且波動最大的光譜類型。

根據這項研究,植物還能根據環境的不同,從光譜的不同部分吸收能量。比如,在陽光充足、非常明亮的條件下,一些綠色植物會從綠色光內吸收更多的能量,比如紫羅蘭。這種靈活性使得植物可以控制它吸收的能量。

這項研究背後的研究人員有興趣利用這種對植物的理解,來建造更有效和適應性更強的太陽能電池板。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你有看過會發出綠光的鯊魚嗎?科學家告訴你原因
    科學家們已經弄明白了為什麼某些種類的鯊魚能夠吸收海洋中的藍光,並把藍光變成淺綠色,使它們看起來會發光。根據《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這是因為在鯊魚皮膚較輕的部位發現了一個小分子代謝物家族。這種現象被稱為生物螢光,不要與相關的生物螢光現象混淆。這些不是「黑暗中發光」的鯊魚。螢光是一種光以較長的波長被吸收和發射的現象。
  • 研究發現:植物最喜歡藍色,為何它們卻是綠色的?
    植物是什麼顏色呢?這個問題顯然上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回答出來,自然界中,植物最常見的顏色就是綠色,初中的生物課本中也曾經告訴我們:植物普遍是綠色,和它們的葉綠素有關。那麼,這是不是代表,植物最喜歡的顏色就是綠色呢?
  • 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奇特習性:與蝙蝠共生-最新研究發現食肉植物...
    不過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除了豬籠草外,自然界的食肉植物種類其實很多,而且有的食肉植物不僅僅會捕食昆蟲及小動物,還能夠與山地樹鼩、蝙蝠等動物建立起奇特的共生關係,有的甚至擁有強大化學武器,還會發動化學戰。捕食功能豬籠草的籠子看起來很普通,但它其實是一個致命的陷阱。豬籠草利用味道香甜的花蜜作為誘餌來吸引昆蟲。
  • 黃色+藍色只能得到綠色嗎?不,你還可能看到不可能的顏色
    這就是問題了…為什麼它們不可能存在呢?這並不是一個愚蠢的問題。科學家們認為,紅的綠色,黃的藍色不能夠存在是因為它們違反了一個經典的理論,就好像出現了超光速的物質一樣是不現實的。你可以把這3類視錐細胞想像成紅光、綠光和藍光的粉絲團。綠光的粉絲團最喜歡綠光,綠光來了它們就會瘋狂地打call,哭著說「看我啊看我啊,你的小可愛在這裡」...
  • 牛肉為啥經常冒「綠光」?是變質了嗎?真相併不簡單……
    牛肉為啥經常冒「綠光」?是變質了嗎?牛肉類菜餚有很多人喜歡,比如醬牛肉、煎牛排、燉牛肉……它們要不就是略生的血紅色,要不就是滷製佐料的棕褐色。可是,人們經常會在一些牛肉上看到綠色,甚至是有些發光的綠色,有時還會看到類似彩虹的顏色。遇到這種情況,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這些肉都變質了嗎?」「要不要全部扔掉?」
  • 誰能看見紫外光+綠光?
    普林斯頓大學的生態和進化生物學研究員Mary Caswell Stoddard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她表示,蜂鳥是在野外研究色覺的絕佳選擇,這些嗜糖的小傢伙進化出了能對花蜜的顏色做出反應的本領,所以它們可以很快「習得」顏色的關聯,幾乎不需要進行過多的訓練。
  • 最新研究發現:其實它們是在保護自己
    在農村的地方,相對來說就會比城市裡的動植物要多一些,就連昆蟲都要比城市的多,例如在農村中,你可以隨處可以見到蜻蜓、草蜢,但在城市裡,你想見到這些昆蟲卻很難,原因是我們破壞了它們原本的棲息之所,而如今隨著農村越來越少,它們的數量正在隨著棲息之地減少而減少。
  • 百合玉米「一家親」 :科學家繪製單子葉植物家族樹
    黃花茖蔥是如今有了更加清晰的家族歷史的8.5萬種單子葉植物之一。圖片來源:CHELSEA SPECHT儘管它們可能看上去很不一樣,但玉米和黃花菜有很多共同之處。高大的棕櫚樹和矮小的拖鞋蘭也是如此。由於1.37億年前的一個共同祖先,這些被稱為單子葉植物的開花植物的根、種子,甚至是葉子都看起來很像。
  • 測序1178種植物轉錄組揭示了綠色植物10億年進化歷程...
    2019年10月23日,《Nature》在線發表了來自來自世界各地的近200名植物科學家組成的國際聯盟合作題為「A Phylogenomic View of Evolutionary Complexity in Green Plants」的植物物種進化研究成果。
  • 生物學家提醒千萬別穿綠色衣服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6日報導,科學家警告說,如果你害怕蜘蛛,千萬不要穿綠色的衣服。一項研究顯示,狼蛛對綠色很感興趣。科學家發現,蛛形綱動物本質上是色盲,只對綠色波長的光線敏感。蜘蛛被綠色吸引,因其視覺最適合這種顏色,使其更易捕獵或發現配偶。
  • 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發綠光的斑馬魚-科教臺-中國網絡...
    網易探索4月25日報導英國科學家日前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培育出一種身體內外都能發出綠光的斑馬魚。他們希望通過觀察這種斑馬魚來查出汙染物會在魚體內部如何作用,會對魚體產生哪些影響,從而解決一些醫學難題。  據悉,很多工業產品都含有內分泌幹擾物成分,例如塑料製品和多種避孕藥。
  • 植物之間如何「交流」,它們是怎麼感受到大自然的?
    儘管植物沒有處理信號的神經中樞,但是它們仍舊能夠傳送、接收並分析信號。最近,科學家揭示這種信號處理與動物神經細胞處理信號機制非常類似。植物是如何做到的呢?美國內華達山脈北部地區,長滿了一種叫山艾的植物,它們在這裡的斜坡上彼此交流,但沒有人知道它們在說什麼。
  • 被吃被觀賞並非植物歸宿,科學家還想雜交超級植物
    你吃著植物食物,穿著它們製成的衣服,並把它們放在花瓶裡以欣賞的眼光看著它們時,你真的充分發揮了植物的全部潛力嗎?英國邱園植物園的研究人員稱,他們有更多方法可以利用植物的力量。從大自然中的「防火衛士」到潛在的「饑荒殺手」,這裡有五種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顯示植物可以給我們的世界帶來的革命性變化。科學家們正在尋找大自然中的恩賜,以幫助解決21世紀遇到的各種挑戰。
  • 《博物》|你問我為啥冒綠光?還不是生活所迫
    福建平潭採集的海螢,是一種芝麻大小的節肢動物  廈門大學做鯨類研究的曾千慧女士,去平潭採集過海螢樣本。  她告訴我,海螢也是受到刺激後發光,但和夜光藻不同的是,海螢在刺激停止後還會繼續亮很久。在布滿海螢的沙灘上走過,就會留下一串冒藍光的腳印。
  • 讀《植物戰爭》:生命不止、抗爭不息的綠色生命
    這些默默與環境鬥爭、與周圍競爭者鬥爭的綠色小生命蘊含的生命力之頑強,甚至像我這種對不動聲色只是默默吸收陽光的植物不感冒的人,也無法不動容、無法不喜愛這些靜默的抗爭的綠色生命。01.精美珍饈——25種植物的小百科本書共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在海邊、在森林中、在水中、在高山上,每部分涵分別涵蓋五種植物。
  • 國外最新研究表明:人們對貓的誤解大了
    通常情況下,人們都會認為狗是討人喜歡的毛孩兒,有時候像個精力充沛同時又充滿深情的小傻瓜,它們願意為自己的主人做任何事情。而貓通常是高冷的,女神範兒十足,不怎麼會去討好主人。這是長期以來人們的刻板印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國外一項最新的研究表明,我們對貓的看法可能存在巨大的誤解。女神範兒十足的貓真的是喜怒無常嗎?
  • 《明星大偵探》:「愛是一道光,綠到你發慌」,綠光名場面大盤點
    剛剛看完《明星大偵探》最新更新的04案:天空公寓(上),雖然現在全部的故事還都沒展現出來,但就這一期的內容,著實心疼晨秘書啊。接替哥哥魏秘書來到MGQ上班,繼續遭到同事「餵~餵~」的冷漠對待,女神郝模特走進他的生活,主動叫他Vision,後來兩人還結了婚。
  • 加拿大科學家最新發現:原來恐龍也會得癌症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恐龍也會得癌症。據法新社8月6日報導,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醫學院主席馬克·克勞瑟與其同事發現了首例恐龍患癌病例,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8月份的《柳葉刀腫瘤學》雜誌上。但後來,科學家在顯微鏡下使用了用於人類癌症治療的技術對再次進行了研究,確定腿骨呈現的「畸形」實際上是一種惡性腫瘤。「這一發現讓恐龍變得更加真實,」馬克·克勞瑟告訴法新社,「我們通常認為它們是神話中的生物,強壯而又四處走動,但(診斷結果顯示)它們和人類一樣飽受疾病之苦。」克勞瑟是一位恐龍愛好者,他指出,大多數癌症發生在軟組織,在化石記錄中沒有得到很好的保存。
  • 大多數的動物都是色盲,而人類發展出可以辨別三原色的眼睛,是屬於...
    ,應該說,大多數哺乳動物都是色盲。比如很少有人知道,會有一批動物學家專門在研究動物能夠看到什麼顏色,從昆蟲到鳥類再到哺乳動物,都有人研究,他們會針對不同的動物開發不同的研究方法,下面引用一個俄國科學家測試狗的色覺的方法,供參考。人眼有三種監測顏色的視錐細胞並能夠鑑別紅光、藍光、綠光和黃光,而犬只有兩種視錐細胞。這意味著犬能夠區別藍色和黃色,但無法區別紅色和綠色。
  • 科學家改造出植物界「螢火蟲」 能在黑暗中自發光
    中新網5月4日電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導,科學家利用生物技術,成功將發光蘑菇的基因移植到菸草植物上,讓植物在整個生命周期都能持續散發明亮的綠色可見光。據報導,生物發光是指生物體內發生化學反應,將化學能轉化為光能、進而自體發光的現象,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為螢火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