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餓死時吃大熊貓是否犯罪?讀讀法律中的緊急避險制度

2020-12-05 法學生隨堂筆記

假設這樣一個場景,你在野外迷了路,幾天裡粒米未進、飢腸轆轆、瀕臨死亡

這時候你突然注意到灌木叢裡有一隻大熊貓幼仔,為了活命你把大熊貓吃掉以充飢。

那麼這時候你是否觸犯野生動物保護法?得救後是否會面臨牢獄之災呢?

01關於食用珍稀野生動物觸犯的法律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獵殺珍貴瀕危保護動物構成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

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規定:

非法獵捕、殺害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所以如果單看獵殺並食用大熊貓這一點,構成犯罪是鐵定的。

02考慮到快餓死的特定情況,吃大熊貓仍是犯罪嗎?

說到這裡,需要引進一個新概念,叫做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是指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害不得已而採取損害另一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

簡單來說,緊急避險就是在危機狀態下,為了保護自己較大權益不得已採取的、損害其他人較小合法權益的行為。

例如在極度飢餓的狀態下偷取食物,為了躲避慘重的車禍而撞傷行人等等,這些行為因具有不得已為為止的性質,並且同時是犧牲較小法益保護自己較大的法益,因而在刑法上不構成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以此類推,生命權是至高無上的權益,為了保全生命殺死動物也確實符合損小保大原則。因此在快餓死的時候為了保護生命而吃大熊貓也屬於緊急避險,因此不構成犯罪,不承擔刑事責任。

03 緊急避險與正當防衛的區別?

說到緊急避險,可能會有很多朋友聯想到另外一個法律術語——正當防衛

正當防衛是指為了保障自己的人身或財產等免受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

區別於緊急避險,正當防衛多數情況下被看作是一種防禦和反擊行為,反擊對象是侵害自己合法權益的人。比如被人追殺時採取自保行為導致對方重傷,這樣正對不正的行為是正當防衛。

關於正當防衛的具體內涵和案例,我會在之後發布的文章裡逐步講解。

而緊急避險是指在法益危機的狀態下,採取的對第三者的侵害

就拿為躲避車禍撞傷行人為例,路過的行人並非侵害司機的利益,但司機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權,選擇撞傷行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通過侵害行人的利益而保護更為重要的生命。這種做法在法律上是完全認可的。

法律認同人性,也保護人的本能,因此發明了緊急避險制度。但法律對於緊急避險的界限很嚴格,必須滿足避險意圖正當性、不得已而為、損小利益保大利益、避險限度合理等等,為的就是防止有人藉口緊急避險侵害他人法益。緊急避險也同正當防衛存在避險過當一說,在這裡就不詳細講解了。

大家好,我是小法,一名法律系學生

文章是我對課堂內容的整理與思考,如果對法律知識感興趣請關注我~

對報考法律院校有疑惑的朋友們也可以私聊我,作為一名剛剛脫離高考的法學生,我會盡我所能給予幫助

相關焦點

  • 人快餓死的情況下吃了熊貓,要坐牢嗎?
    人快要餓死了,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獵殺、食用珍稀保護動物,如果確實存在緊急避險或沒有期待可能性等責任阻卻事由,是不負刑事責任的。大熊貓01正確認識珍稀保護動物有人說生命平等,動物不是物,這話從道理上講固然沒錯,但在各國法律中,動物都是參照為物進行管理的,社會現實也要求我們必須這麼做,因為動物不是可以承擔責任的主體。
  • 什麼情況下熊貓可以烤著吃?
    在緊急避險的情況下,是可以烤著吃的。如果熊貓咬你,你快死了,能不能進行緊急避險?這當然是可以的!在法律中人永遠是高於動物的。我餓了3天了,快餓死了,看到一隻熊貓能不能吃掉他?當然可以吃!燒著吃烤著吃都是可以的!如果沒衣服穿,冬天快凍死了,把熊貓皮扒下來穿在身上這叫什麼? 緊急避險!
  • 高速行車突發失控 如何「緊急避險」!
    緊急避險車道 是道路上為失控車輛 所設置的緊急避險通道 一般設置在較易發生事故的路段
  • 被困電梯踹壞門 是否犯罪?
    被困電梯踹壞門 是否犯罪? 男子被判犯尋釁滋事罪 但免予刑事處罰  夜晚酒後回家乘電梯時被困,男子郭某不聽從物業公司人員讓其等待救援的勸告,將電梯踹壞,後被民警抓獲並當庭受審,其是否構成犯罪引發爭論。海澱法院日前作出判決,認定郭某犯尋釁滋事罪,但免予刑事處罰。
  • 三秒知識點:什麼是緊急避險車道?
    蜀黍說大家請看下圖,你知道什麼是避險車道以及它的作用是什麼嗎?由於山東省內地勢較為平坦,所以高速的長下坡處大多通過設置減速帶,來達到車輛減速目的,緊急避險車道較為少見。小編第一次看到緊急避險車道是在河北省北部的高速,那邊多山地,因此長下坡距離較長,而緊急避險車道就多設在長下坡位置。看到這張圖,相信大家就明白緊急避險車道的作用了:一是使失控車輛從主線中分流,避免對主線車輛造成幹擾;二是使失控車輛平穩停車,不應出現人員傷亡、車輛嚴重損壞和裝載貨物嚴重散落的現象。
  • 201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法律碩士(法學)考試大綱
    二、犯罪構成的共同要件犯罪主體、犯罪的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的客觀方面。三、犯罪構成的分類基本的犯罪構成和修正的犯罪構成;標準的犯罪構成和派生的犯罪構成。第二節  犯罪客體一、犯罪客體的概念犯罪客體的概念及其內容;犯罪客體在刑法條文中的體現;犯罪客體的意義。
  • 職務犯罪偵查中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的準確適用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首次以法律形式將「同步錄音錄像制度」確立。這一制度給反貪偵查實務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同步錄音錄像資料,一方面可以充分佐證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有效應對其悔供翻供,實現對犯罪的有力打擊;另一方面可以對偵查人員的訊問過程進行監督,防止刑訊、暴力等非法取證行為發生,實現對人權的有效保障。
  • 兩會看法|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高發,收容教養制度該重新激活?
    方燕接受界面新聞採訪時提到,今年擬提交議案,建議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繼續保留收容教養制度並加以完善。此前在2019年10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提交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一次審議,草案中刪除了收容教養制度,由此引發不小爭議。
  • 金絲猴、大熊貓等保護動物下山,賴在村民家不走,應該怎麼辦?
    金絲猴如遇危險,可採取緊急避險措施關於村莊進了野生動物的現象,經常伴隨著出現的問題就是如果動物攻擊了人類,應當怎麼辦?將保護動物打死了,會不會受到法律的懲罰?關於這些問題,我們只需要記住「人命永遠是最珍貴」就行了,即如果野生動物正在侵害人類,我們就可以將其打死,整個打死野生動物的過程,在法律裡面被稱之為「緊急避險」,由於動物並不是法律主體,所以不能稱之為「正當防衛」。
  • 低齡暴力犯罪引關注 人大代表建議激活完善收容教養制度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俊)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日前,記者從全國人大代表方燕處獲悉,今年兩會她擬提交議案,建議在《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繼續保留收容教養制度並加以完善,做出立法解釋使其具有法律依據,在審理和決定程序上實現司法化,並由民政部門領導,司法行政部門協助,成立專門的收容教養所
  • 未成年人犯罪低齡化,民進中央建議分級收容教養設暫緩不起訴制度
    提案建議引入「惡意補足年齡」做法,在刑法中設定「天窗」,並將監護人失責納入刑事調整犯罪。同時,探索「分級制」收容教養,針對不同未成年人的主觀惡性、身心健康,開展不同強度的收容教養,使收容教養真正成為刑事處罰的補充性懲戒和教育手段。並探索建立適用於低齡未成年人犯罪的暫緩不起訴制度。
  • 火車司機救下全車800人 上演了緊急避險的一幕
    火車司機救下全車800人 上演了緊急避險的一幕時間:2019-07-29 11:11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火車司機救下全車800人上演了緊急避險的一幕 前幾天,在牡丹江開往雞西的K7139次旅客列車上,上演了緊急避險的一幕,在此趟列車運行到奎山站與西麻山站區間附近時,突遭山洪,危機時刻
  • 若人被大熊貓攻擊,將大熊貓殺死,能算正當防衛嗎?
    一,遇見野外大熊貓概率真的很低,它不是貓貓狗狗那麼容易遇見的。目前野外大熊貓也就1800多隻,很不容易遇見。第三,我們就假設,你就遇見了一個喜歡攻擊人類的大熊貓,而且還以把你弄死為使命,你這樣做,是不是正當防衛?首先,這不是正當防衛,因為通俗來說,正當防衛僅僅局限於人。所以這只能叫做緊急避險。
  • 75號咖啡|妨害疫情防控違法犯罪行為法律問題探討(四):野生動物...
    公眾普遍開始關注和討論禁食動物、可食動物如何區分,現有動物保護名錄是否合理等問題。2020年2月6日「兩高兩部」聯合印發的《關於依法懲治妨害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違法犯罪的意見》,明確提出要依法嚴懲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犯罪。為了準確辦理危害野生動物相關案件,積極促進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完善,我們邀請到法學理論專家和檢察實務專家共同探討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問題。
  • 緊急!犯罪嫌疑人在被訊問時自殘怎麼破?
    在被訊問時,犯罪嫌疑人的氣焰一時十分囂張跋扈,拒不配合檢察官辦案,並企圖以自傷自殘逃避懲處……SO,犯罪嫌疑人在被訊問時自殘,怎麼破?他們,果斷出擊!點擊播放 GIF 1.0M蘇州市檢察機關「微電影展播」在別人的故事中
  • 笑氣是否屬於毒品?經營笑氣是否會構成犯罪?
    民警將她抓獲時,該名女子還哀求:「能留幾瓶嗎?」據悉,此次公安機關查獲的笑氣相關犯罪團夥,他們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笑氣出貨信息、招收代理、分享吸食感受,甚至提供年輕女性陪吸等服務。有網友可能會提出疑問,笑氣只是一氧化二氮,是否屬於毒品呢?本文分析一下。
  • 特殊人群參與毒品犯罪 法律關懷緣何成販毒「護身符」
    法律的人性關懷不僅被部分特殊人群自身利用,一些不法分子也盯上了這一「護身符」,他們採取引誘、欺騙、強迫的手段,使特殊人群參與違法犯罪,又利用他們的特殊身份逃避法律打擊。2007年,雲南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公安邊防部門連續查破10起河南某縣愛滋病人販毒案件。
  • 報告建議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新華
    執法部門、司法機關要嚴格落實法律職責,堅持「嚴」字當頭,依法加大監管力度,嚴懲重處汙染違法犯罪行為,讓生態環保法律制度的牙齒有力「咬合」。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調研組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依法推動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落實情況的調研報告這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