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解答專家:何維,廣東省社會工作教育與實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南方發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
低年級的小學生都愛養蠶寶寶,從蠶卵到蠶寶寶、結繭、變成飛蛾,見證蠶寶寶的一生經歷,在剛剛過去的整個春季,不少媽媽反映孩子們幾乎把業餘生活都貢獻給了養蠶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小朋友們除了從中獲得養小動物的樂趣,也同時感受到了生命的離開。
有孩子的媽媽說,看著蠶寶寶變成飛蛾,結束生命,一時還接受不了。對此,廣東省社會工作教育與實務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南方發展研究院心理健康研究所副所長何維建議,孩子養蠶寶寶其實是父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的好機會,告訴孩子每一個生命的過程都是必然經歷生和死,但生命又如同蠶寶寶一樣可以獲得提升。
西西是二年級的學生,這段時間她正痴迷於養蠶寶寶。她所在的班級一開始有幾個男同學在養蠶,後來,大家都跟風養起了蠶寶寶,小夥伴們有時候還將蠶寶寶帶到學校,看著蠶寶寶從蠶卵到一天天變肥,同學們都很開心。對於西西養蠶,媽媽很贊成。西西媽說,「可以培養孩子對小動物的愛心啊,西西可以通過觀察一個小動物從蠶卵到飛蛾的過程,簡直是一堂現實的生物課。很適合孩子們。」
小孩痴迷養蠶寶寶
家長由喜到憂
不過,西西媽說,西西和其他養蠶寶寶的孩子相比,似乎更痴迷養蠶,一個春節過去,她已經養了好幾撥蠶寶寶了,幾乎業餘最大的興趣愛好就是這個了,甚至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會和其他小朋友進行攀比,攀比方面包括誰養得多、誰養得胖,甚至誰家的桑葉更大更豐厚。這點又讓西西媽有點犯愁了。
何維表示,從人的心理來說,人對萌萌的東西會有偏愛,這種弱小可愛又沒有傷害性的小動物,也會激發人天性中對比自己弱小生命愛憐之情。所以,很容易理解小孩喜歡養蠶寶寶的心理。就如成人世界中,很多人喜歡可愛的小狗,但不喜歡太兇猛的動物一樣的道理。對於小朋友來說,蠶寶寶就是他們這個群體的小萌寵,也因此,小學生養蠶寶寶是很普遍的現象。
何維說,對於家長來說,可以藉此培養他們的愛心,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認識生命的過程。至於攀比心理,家長也可以進行引導,告訴孩子,養動物是在於自然的觀察,除了蠶寶寶,還可以養很多小動物,例如,小魚、小蝦等,都是讓孩子學會呵護小生命。
面對小動物離開
引導孩子坦然面對
對於孩子養蠶寶寶,大多數家長都是持贊成態度。不過,米米媽說,她不喜歡女兒再養蠶寶寶了。米米今年三年級了,是個敏感善良的小孩,她從二年級開始就養過蠶寶寶,但每次面對蠶寶寶不幸死了,或者蠶寶寶最後變成飛蛾,米米都表現出不可接受,要傷心好幾天。因此,米米媽說,不想讓女兒再傷心了,所以今後也不想讓孩子養蠶寶寶了。
何維說,對於孩子來說,養蠶寶寶必然會讓孩子面對一個小生命的生長、發展、結束的過程。家長可以通過這個機會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從蠶寶寶一生的過程,引申講述到人的一生過程,讓孩子從小就認識到生和死是每個生命都要面臨且經歷的過程,包括孩子自己也是如此。從小對生命有所認識,將來孩子,就能平靜面對生活中的一切。對於蠶寶寶來說,還有一個化蝶的過程,媽媽們也可以通過這個對孩子進行生命升華的教育,讓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信息時報記者 黃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