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貸「重出江湖」:愛又米等多平臺涉違規發放,大學生疫情期間遭...

2021-01-08 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見習記者 戴賢超 上海報導

在監管部門聯合監管下,曾在校園中一度風靡的校園貸,現在已經難見蹤影。然而,受兩個多月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讓消失已久的校園貸重新浮出水面,換了馬甲繼續侵蝕著學生貸款這一市場。而且受疫情影響,不少此前使用校園貸的大學生也出現逾期被催債,並因此被投訴。

3月20日,《華夏時報》記者在聚投訴官網上梳理發現,有多個關於校園貸的投訴,涉及分期樂、愛又米、來分期等平臺。

「因為疫情,學校延期開學,家裡就暫停了我的生活費,導致我在愛又米平臺上的貸款逾期。現在每天都有電話來催收,叫我找家裡要錢還,愛又米違規給學生放貸款,根本不審核客戶和群體收入。」正在讀大二的小楊(化名)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而值得關注的是,有多名在校大學生均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接觸校園貸後,生活費成為還款的唯一來源。但是這次疫情後,學校延期開學,家裡不給生活費,也沒有辦法出去兼職。因此沒有任何收入的學生,只能面臨逾期和被催債。

校園貸「重現江湖」

面對每天不間斷的催收電話,正在讀大二的小楊(化名)顯得既焦急有很無奈。

「直到疫情,我沒有經濟來源了,沒有回學校上學,家裡沒給生活費,導致的逾期,前兩天給我打電話,要求我必須全額還款,我想和他們協商也不行,然後還沒經過我的允許給我父母親戚朋友打電話。」對此,小楊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據小楊透露,自從2015年接觸校園貸後,他就陷入以貸養貸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後來因為身體原因在家休學兩年,重複的借貸和多頭借貸,讓小楊自己也說不清總共借了多少錢,他只知道家裡幫著還了20多萬了,現在還欠愛又米大約六七千。

「都是一筆一筆循環借的,我本來就是想跟他們協商,因為現在確實沒有能力還,我想到時候有生活費了慢慢還,愛又米給我打電話態度特別不好。他們說什麼讓我一次性還清4000多,給我父母打電話,我母親基本上每天就能接到電話和簡訊。」小楊說。

針對小楊反映的愛又米違規發放校園貸問題,《華夏時報》記者曾發郵件至愛又米官網披露的郵箱進行採訪,截至發稿前,未收到回復。

據公開資料顯示,愛又米為愛財集團旗下消費金融平臺。愛又米業務覆蓋全國32個省。並隨著用戶的成長而成長,2016年完成了用戶群體的延伸,平臺註冊用戶突破1000萬,年銷售額突破100億。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12月29日,愛財集團實際控制人錢志龍主動向杭州市公安局餘杭區分局投案。

在採訪過程中,《華夏時報》記者還了解到,在小楊的同學中,還有至少4人在使用校園貸。如小楊的同學小波(化名),在分期樂和來分期兩個平臺上就借了15000元左右。

記者也了解到,以貸養貸的情況在小楊和他的同學們中普遍存在,甚至他們都記不清自己到底借了多少錢,什麼時候借的,只記得每個月要還多少錢。

「在校大學生之所以屢陷校園貸,一方面是因為學生們對金錢沒有概念,盲目的攀比、追求時髦和無節制的超額消費;另一方面,貸款平臺故意以低息甚至免息的幌子誘惑學生們前來貸款,甚至故意放低貸款門檻,只要提交有效的身份證就可以輕鬆獲得幾千元不等的貸款。」對此,上海互金行業一位分析人士黃玉芳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

黃玉芳分析稱,校園貸是指面向在校學生開展的貸款業務。監管部門曾明確規定,只有銀行業金融機構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合法合規的信貸服務。除此之外的任何機構(包括各類消費分期平臺、網絡借貸平臺等)為大學生提供的信貸服務均為非法校園貸。而校園貸問題之所以屢禁不止,主要是因為我國在校大學生群體規模大。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在校大學生總體規模已超過3000萬。如此龐大的消費群體,吸引了消費分期巨頭的紛紛加入搶佔校園消費分期市場。在龐大的市場群體和高額的利潤面前,不法分子也將校園貸偽裝成校園分期產品,混進校園中。

整治非法校園貸需強監管

《華夏時報》記者梳理資料時發現,隨著校園貸風險事件的陸續發生,銀監會和教育部於2016年4月出臺《關於加強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範和教育引導工作的通知》,開始出手整頓校園貸市場。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亦明確提出用「停、移、整、教、引」五字方針,整改校園貸問題。隨後各地監管層及自律組織也陸續出臺當地規範校園貸的政策和相關文件,如重慶地區實行負面清單制度,明確給出「八個不得」的紅線。

2017年5月27日,銀監會聯合教育部以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指出暫停網貸機構開展校園網貸業務,並鼓勵銀行「開正門」,鼓勵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銀行進一步針對大學生合理需求研發產品。隨後部分傳統大行發售校園貸產品,如中行、建行均有等銀行均有推出校園貸產品。

2020年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於在執行工作中進一步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的意見》,明確要求全日制在校生因「校園貸」糾紛成為被執行人的,一般不得對其採取納入失信名單或限制消費措施。

對此,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張葉霞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指出,此前隨著越來越多互金平臺進軍校園貸市場,校園貸得到迅速發展,但同時隨著行業競爭越發激烈以及校園貸的野蠻生長,不少不良平臺開始引誘大學生過度消費和誘導學生借新還舊,另外部分平臺審批過於寬鬆,僅憑身份證及學生證即可申請,使原本自控力就較弱的大學生深陷其中,由此引發了一系列悲劇事件。

如何整治校園貸亂象?張葉霞建議,首先需加強學生的理性消費觀和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因為部分學生的不理性消費觀、攀比心理和薄弱的自控力,讓不良平臺看到了商機,所以加大學生消費觀教育力度,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文明的消費觀和增強金融風險防範意識在整改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其次,加強監管力度和監測,目前有部分平臺披上創業貸、培訓貸等外衣發放校園貸,企圖逃避監管,對於這些無良的校園貸平臺必須進行嚴打嚴懲,加大違法成本,同時各地監管部門可加強監測,如加強輿情監測和開通投訴舉報渠道;最後是鼓勵銀行「開正門」,主要是因為學生對校園金融產品需求是客觀存在的,鼓勵銀行加大校園信貸產品供給,可滿足大學生群體日益旺盛的金融需求,從而驅逐不良網貸。

「如果監管部門實行一刀切,全面禁止向23周歲以下的成年人發放貸款,那麼校園貸的問題基本就可以得到有效解決。」上海一家知名金融科技公司品牌總監張雷(化名)也向本報記者建議。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秦嶺

相關焦點

  • 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校園貸「披馬甲」無視禁令仍橫行
    創業貸、培訓貸、求職貸……校園貸「披馬甲」無視禁令仍橫行新華社  作者:  2019-05-07 但近期仍有不少網貸機構無視規定,披上創業貸、畢業貸、培訓貸、求職貸等外衣,繼續向大學生放貸。網貸平臺依然違規給大學生放貸記者近期調查發現,為逃避監管部門查處,一些網貸平臺的營銷手段更為隱蔽,有的打著畢業貸、求職貸等旗號,改頭換面繼續向在校大學生違規放貸。不少網貸平臺通過QQ群推廣業務。
  • 信息洩露成詐騙溫床,愛又米該承擔什麼責任?
    作者:許尚進韓野  來源:獨角金融  校園貸被禁近3年,不論是借貸平臺還是詐騙團夥,依然緊盯著在校大學生這塊「肥肉」,在違規、違法的邊緣遊走。  近日,有媒體曝光愛又米違規發放「校園貸」。自稱愛又米的客服聯繫在平臺註冊過的學生,以清空額度為由,要求學生把帳戶註銷。在這一過程中,偷梁換柱,騙走學生還貸的錢。  愛又米方面向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表示,「2017年5月銀監會等部委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校園貸規範管理工作的通知》(26號文)之後,愛又米就停止了校園貸業務。」
  • 三部委重拳整治校園貸被暫停59家網貸平臺退出
    儘管監管部門並未明確整改時間表,但留給網貸平臺的時間不多了,畢竟「從源頭杜絕校園貸亂象」的訴求,已經被提及太久。「這些網貸平臺過度膨脹的欲望和貪婪,給社會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已經無法管控。《通知》下發並要求未經允許的機構不能從事校園貸業務,也是監管部門的無奈之舉。」中國政法大學網際網路金融法律研究院院長李愛君在接受人民網專訪時表示,多起大學生自殺惡性事件,足以說明網貸平臺催債手段的惡毒和引發的後果的嚴重性。
  • 「最慘創業者」原來從事校園高利貸,涉暴力催收
    調查顯示,郭建的家人幾乎撐起了臭名昭著的「學生貸」平臺「愛又米」母公司的半邊天。愛又米涉及暴力催收、逼迫21歲女學生跳樓等違法行為。家人從事校園貸在郭建的敘述中,他於2009年他投身創業大軍,成立杭州雷龍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並引進前任領導於任遠的50萬元天使投資。
  • 校園貸最嚴監管下網貸平臺復燃 給你花、愛又米被指暗度陳倉
    萬,為躲催債10多天離家3次」、「辭職輔導員騙學生背上校園貸,多起案件嫌犯被審查批捕」……  百度搜索「校園貸」,跳入眼帘的,是上面一串串令人頗感沉重的字眼。儘管馬上貸否認中介是內部員工,稱馬上貸貸款渠道只有一個APP,但因中介引發的校園貸亂象,再被輿論關注。  此外,《投資時報》記者還注意到,最近一款名為「愛又米」的APP在銀監會明確要求「一律暫停網貸機構開展在校大學生網貸業務」之後,依然向大學生提供消費分期與取現服務,並被多次曝光。
  • 多家數據公司疑因涉違規爬取數據等遭經偵介入
    近期多家數據公司疑因涉違規爬取數據等遭經偵介入,而目前大數據行業整頓或仍在繼續。據新流財經報導,百融方面否認百融深圳分公司員工被帶走的傳聞。此前有消息稱百融數據查詢受到影響、個人徵信數據被暫停等,對此,百融回應藍鯨財經稱對其沒有影響。
  • 愛又米再陷重複扣款糾紛,尚未與湖北消費金融統一解決方案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電訊近日,不斷有愛又米借款用戶反映,遭愛又米及借款資金方湖北消費金融重複扣款,還款後單方逾期的用戶擔心影響個人徵信記錄。在21聚投訴,已有相關聯名貼,涉及161起投訴。部分投訴表示,被扣款時不明原委,支付渠道多為中金支付,並聲稱未主動授權,要求所涉機構退款。
  • 在愛又米還款逾期4個月後 債務人老家一周收到4份警告函
    11月30日,秦青在愛又米(當時還是「愛學貸」)推出的「畢業金」業務平臺上借了2萬元,這是她第一次在該平臺上借錢。記者在秦青發來的帳單截圖中看到,這筆借款分為18期來還,每期須還本金1111.11元,平臺服務費(實際上就是利息)180元,最初的利率為16.2%。
  • 實控人自首、米莊理財被立案、愛又米遭「嫌棄」,愛財集團「錢途...
    來源:獨角金融作者:新金融部宣布清盤僅10天,愛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愛財集團」)旗下P2P平臺米莊理財涉嫌非吸被立案。關於米莊理財自融、輸血校園貸的流言也一直不斷……12月30日上午,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就錢志龍自首一事的具體情況,以及米莊理財平臺的清退進度是否因此受影響等問題,聯繫愛財集團公關,對方表示「目前不太了解」。隨後獨角金融致電愛又米方客服,諮詢愛又米相關情況。客服人員僅回復「米莊相關問題愛又米不涉及」,便匆匆掛斷電話。
  • 米莊案下的愛財"爛攤子":愛又米與資金方掐架升級 小貸股權被凍結
    受米莊理財案件影響,愛財集團搖搖欲墜,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圓圓君今日調查發現,旗下分期平臺愛又米、小貸公司愛盈普惠小貸均已陷入僵局。愛又米現金貸下線 與資金方掐架升級在米莊理財發布清盤公告時,愛財集團相關負責人曾表示,愛財集團的其他業務並不會受其影響,繼續正常運營。
  • 有脈、米房被查之後,一家借條平臺創始人被判25年!
    互金商業評論獲悉,近日,校園貸、套路貸地下產業鏈再遭警方嚴打,位於浙江地區的借條平臺「憑證雲」創始人被抓捕並被判入獄25年,這是繼去年現金貸系統服務商有脈金控和借條平臺米房被查之後,又一家為714高炮和校園貸提供工具的平臺被摧毀。不過,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雖然「憑證雲」創始人入獄,但平臺竟然神奇的改名後繼續運營。
  • 愛財集團旗下米莊宣布清退待收12億 官網也無法打開
    藍鯨財經注意到,目前米莊平臺官網已無法正常打開,其母公司愛財集團、兄弟公司愛又米官網也均無法打開。米莊APP中信息披露一欄也無法正常查看。網貸之家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19日,米莊待還餘額為12.36億元,涉及借款人27.43萬人。
  • 立借App貸款年化利率超200% 關聯合眾e貸等多家平臺
    來源:消金時代因為疫情防控原因,不少借款人失去收入來源,大部分消金平臺也因疫情原因縮減放款量,於是,哪些平臺能「放水」(能下款或提升額度)成為資金緊缺的人群最愛交流的問題。關聯多個借款平臺那麼,如此高利率的平臺,為何還能大張旗鼓出現?面對追問,立借客服回應稱立借只是提供商品展示,並不提供現金貸款,具體放款方需要由回收鴨平臺發放的貸款合同為主。在立借App端,在線客服回應稱放款方屬於平臺隱私,無法提供詳細信息。立借App協議顯示,立借App由深圳市一線網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運營。
  • 趣店抱大腿成700億市值土豪 校園貸擦邊球還打嗎
    成立於2014年的趣店,是一家依靠校園貸起家的小貸公司。監管部門在2016年整改校園貸之後,雖然趣店隨之宣布退出相關業務,但卻屢屢被曝仍在開展校園貸。但大學生仍然可以在趣店網上註冊申請貸款。此前有媒體多次報導,趣店網並沒有審核學生身份。換言之,學生仍然可以自由的在趣店網上獲得貸款。
  • 秒批秒貸秒到帳,濟南「人才e貸」發放,憑身價最高可貸500萬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修從濤7月9日,中國農業銀行山東省分行首筆「人才e貸」發放儀式,在濟南人力資本研究院舉行。據悉,「人才e貸」是由中國農業銀行與濟南人力資本研究院創新推出的純線上個人信用貸款產品。
  • 【掃黑除惡】龍川查處市場監管領域違法違規案件132宗!
    【掃黑除惡】龍川查處市場監管領域違法違規案件132宗!截止目前,該局共查處市場監管領域違法違規案件132宗,已結案124宗,罰沒款合計102.8萬元。今年的案件類型較去年增多,其中野生動物案件辦理8宗,價格案件辦理6宗,在疫情防控期間,嚴厲打擊了經營使用野生動物及哄抬物價的違法行為。
  • 煙臺"黑心"校園貸:借1萬到手才5千 藏高額服務費
    記者在學校裡發現,校園分期購物和創業貸款的宣傳海報隨處可見,上面的宣傳標語和給出很低的利息讓人非常心動,那校園貸款要怎麼辦理呢?記者嘗試著撥通了宣傳頁上的電話。    校園貸款公司工作人員稱:「需要身份證、學生證、跟銀行卡,還要填你父母的電話,你輔導員的電話,還有四個同學的電話。」 對方稱,本科學生可貸3萬元,最長可以分18個月還款。
  • 興業銀行一周連收11張罰單 涉多項違規被罰248萬元
    記者 李娜 實習記者 閆佳佳 報導1月12日,馬鞍山監管分局對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業銀行")馬鞍山分行連開3張罰單,劍指其違規轉嫁抵押評估費等違法違規行為。近日,興業銀行還因違規向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提供融資、誤導客戶購買財產保險並承擔保費、違規發放個人住房貸款等違法違規行為收到銀保監會處罰。2021年以來,興業銀行共收到銀保監會11張罰單,合計罰款248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興業銀行因信用減值損失大幅度增長導致其淨利潤下滑了5.08%。
  • 全面落實「一校一警」 確保學校在疫情防控期間正常開學
    我局嚴格落實管理責任,深刻認識在全國疫情沒完全解除的情況下,做好學校開學安全穩定保障工作的極端重要性,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安全穩定。二是嚴格校園安全管理。工作中,民警對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制度、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建設安保措施落實情況、安全設施等進行了全面檢查、排查,對教學有嚴重影響的娛樂場所、商業攤點及出租房屋進行拉網式安全大檢查,逐校督促整改涉校治安、消防等安全隱患,並聯合衛健委等部門在校門口對入校教職工和學生進行體溫監測工作,加強對校園門口周邊200米範圍內的治安管控,落實學生上下學時段公安民警、學校領導和值周教師在校門口的「護學」及「聯防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