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漫捲書頁過,只覺芳氣滿閒軒。」疫情難阻書香,閱讀潤澤心田。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我們度過了一個漫長的居家時光,但這段時光對於西安經開第一學校(西安經發學校)的教師來說卻並不枯燥,因為他們從未停止過閱讀的腳步。每個人深知:讀書是教師崇高的職業素養,是美麗的人生習慣,是發自內心的精神需要,亦是教育一道靚麗風景。
為了讓教師在讀書交流中啟迪智慧,分享馨香,7月10日,小學部以年級組為單位,開展了期末教師讀書分享活動,大家相聚在一起,共同分享閱讀帶給自身的收穫和快樂。
本部
一年級組的趙悅老師分享的是著名作家龍應臺的《孩子,你慢慢來》,從這本書的閱讀中,趙老師感受到每個孩子都是一顆種子,只不過花期不同。只要我們細心呵護,他們就會慢慢長大,開花。也許,你的孩子是茫茫戈璧中的一株木,需要更多的的養料和水份,在好幾年後才能開出嬌豔絢麗的花朵。也許,你的種子永遠也不會開花,因為他將長成參天大樹。
一年級組的肖瑾老師給大家推薦了《養育女孩》這本書,她說道,女孩的生存空間正在變得更加複雜和危機重重。因此,父母要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獨立堅定的女孩。這本書從女孩成長的5個關鍵階段,明確告訴女孩父母,每個年齡階段孩子發展的特點,以及父母們怎樣做,才能從女兒幼年一直到成年一直建立緊密的聯繫。
二年級的王維老師分享了楊絳先生的《走在人生邊上》,她說:只有懂得修煉自己,要求自身完美,才是人生目標。人生像是一場修行或者說修煉,在人生中煉本事,修心,磨礪出自己的信仰,經過合理鍛鍊,最終超脫「小我」。活在當下,勇敢接受鍛鍊,且讀且走且思索,或許會讓未來的歲月更飽滿更豐富。
二年級組的李燕老師分享的是朱建軍的《滋養和安頓我們的心靈》,讓她感受最深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談論羨慕的是別人,其實這個「別人」是你想像中的自己。一個人想像中的別人,和真實社會中的別人關係不大,而是和自己的心理活動密切。「別人」就是你自己,只要我們改變了內心中的自我形象,「別人」也會改變。當我們心中充滿愛、自信和智慧的時候,我們會像愛自己一樣去愛別人。
三年級組的李佩老師分享的是美國作家尼爾森所寫的《正面管教》一書,從和這本書的「交談」中,她有這樣的感悟:「正面管教」與「不正面管教」區別就是在行動和語言上的一些小小的差別,雖然方法差別微小,但結果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面對問題一定要正面的去管教。在書中有兩句話讓我覺得特別好,第一句話是:在糾正孩子的行為之前要先贏得孩子的心。第二句話是:問孩子怎麼做比告訴孩子怎麼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
三年級組的白紅豔老師給大家分享的是《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本書。看了這本書。白老師想到了一句話,「水滴石穿不是水的力量,而是重複和堅持的力量。」如果,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能正確的看待孩子的特點,尊重孩子個體生命的生長規律,用一顆寬容、理解、欣賞的心接納孩子,那麼,我們將為孩子的人生之路打下堅實的基礎。人的生命不在控制,而在點燃,我們要做一個火炬,去點燃孩子的聖火盆,讓他自己燃燒。
四年級組的劉妮娜老師分享的是《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是全球500強企業聯袂推薦的一本經典培訓教材。書中作者史蒂芬-柯維博士將習慣定義為知識、技巧和欲望的結合體。通俗的理解就是,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也清楚應該怎麼做,更有這個意願去做,這三者的交匯構成了個體為人處事的習慣。也為我們闡述了「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並告訴我們只有將這些習慣構成了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我們的工作生活才會積極高效。
四年級組的馮豔老師分享的是陝西作家陳彥創作的長篇小說《主角》,這本書給我們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以中國古典的審美方式講述的寓意深遠的「中國故事」。通過這本書的閱讀,馮豔老師感受到了小人物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也感受到了人應該有一技之長,要不斷發掘自己的潛力、技多不壓身。也提醒大家日後不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中都要不斷提升,自強不息!
五年級組的趙靜老師分享的是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讀完這本書,趙靜老師的感受是:最沉重的負擔,也是最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實存在。當負擔完全消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只是半真的存在,其運動就會變得自由而沒有意義。
五年級組的吳濤老師分享的是《擺渡人》這本書,讀完這本書,吳濤老師的感受是:在我們的生活中,誰是誰的擺渡人呢?當你我感到孤單無助、困惑迷茫,甚至心生絕望的時候,當你像迪倫一樣並不是選擇放棄,而是踏上了那列火車開始去尋找希望的時候,相信你的崔斯塔自然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他會引領你衝破所有磨難,然後你會發現,你和你的崔斯塔都可以活在最美好的世界。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六年級全體老師謹記李校長的教誨,在讀書分享交流會上共同學習了《文化引領 行穩致遠》這本書,從學校理念到家文化再到團隊建設,老師們細讀每一個文字,品味文字背後蘊含的經發力量!家文化讓大家感受頗深,每一位老師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結合自己的經發生活,感從內心,都表達了自己對家文化的感悟。真切的語言,感動著每一個經發人!
南校
「時光漫捲書頁過,只覺芳氣滿閒軒」,如果說晴耕雨讀是古人往來天地間的方式,以手捧卷則是青春最美麗的姿態,潛心書海亦是教師的自我修養。為涵養教師氣質,以書香潤澤校園,讓閱讀豐盈人生,一年級組開展「漫步書香,悅讀你我」讀書分享活動。老師們積極分享,並達成共識,要讓孩子愛上閱讀,我們就要讓自己成為一名愛閱讀的老師。
二年級老師展開了別具風格的讀書分享,每一位老師都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和教育教學上的經驗,在書本中分享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大家重拾記憶,感受教育所激發的無限可能,讓孩子們像鳥兒一樣飛往高山,改變命運。
三年級組老師在讀書分享會中,相互推薦了很多好書,積極談論著自己對教育、對生活的理解。大家從不同的角度,暢談品讀好書後的收穫、感悟和體會。他們有的娓娓道來,有的熱情洋溢,有的激情澎湃,那一段段感人肺腑的精彩文字,浸潤著每一個人的心田。
四年級組的分享會上,老師們從不同角度分享了自己對於習慣養成的體會與感受,在分享中體會到了閱讀的重要,通過深廣的閱讀指導人生,從社會的高度看教育,隨著閱歷的增長,不斷提升自己人生的境界。
讀書,擁有更多選擇;讀書,創造更多可能;讀書,塑造精神氣質。五年級老師一起重溫讀書的意義,在書卷裡耕耘春秋,於文字中品味年華。
名京
生命因讀書而精彩、人生因讀書而充盈。一年級組讀書分享會由曹嵐老師主持,每個老師將好書籍與大家分享。在分享中,大家感受到讀書是一種幸福,是一種樂趣,更是一種享受。在以後的生活中,一年級組的每一位老師將繼續與書籍攜手同行。
如果,你遠離幸福了,那就讀一本好書吧;如果,你感到迷茫了,那就讀一本好書吧;如果,你厭倦生活了,那就讀一本好書吧!因為:讀書,遇見更好的自己。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交流會在二年級組井然有序開展。
書是燈,讀書照亮了前面的路;書是橋,讀書接通了彼此的岸;書是帆,讀書推動了人生的船。三年級「書香潤澤心靈,雅言啟迪人生」讀書分享活動中,大家與書為友,與書為鑑,在閱讀中沐浴文化的恩澤,接受經典的洗禮,享受閱讀的快樂。
書是一縷陽光,它能融化你心間的冰涼;書是一縷春風,它能消除你內心的浮躁;書是一支蠟燭,它能使黑暗的心變得明朗,書是一壺茗茶,它能讓你回味無窮……四年級「讀書分享」在書香瀰漫的夏日裡結束了,與書籍攜手同行,讓課堂充滿智慧,讓教育一路書香,讓生命因書籍而更加精彩。
東校區
當我們怒氣衝衝地準備責備一名學生時,就會冒著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的巨大風險,因為這個時候我們是以怒火來強迫學生改正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大量實踐證明,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冷靜的態度,處理教室中隨時可能發生的各種事情,是一種明智且成熟的選擇。
——《15秒課堂管理法》張奕颯
源頭無水,何以潤禾?作為教師,更要多閱讀,如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閱讀的力量》王丹(英)
這本書是當代學者、作家餘秋雨的一部散文集。全書主要包括四部分,分別為如夢起點、中國之旅、世界之旅、人生之旅。全書憑藉山水風物來尋求文化靈魂和人生真諦,探索中國文化的歷史命運和中國文人的人格。
——《文化苦旅》曹語晨
走出原生家庭之傷,需要的不是傷害與怨恨,而是經歷過傷害後的勇氣與獨立、愛與滋養、真實與堅定。通過闡述癒合原生家庭之傷的過程,告訴你:
·怎樣走出原生家庭創傷,重新書寫自己的人生故事;
·怎樣理解家庭中的邊界,探索最合適的相處模式;
·怎樣找到一個親密伴侶,建立健康的依戀關係;
·怎樣成為更好的父母,為孩子創造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走出原生家庭之傷》李陽
我們能更深刻地感受到龍應臺對此的無可奈何——近距離地接觸了衰老和死亡,再回顧過去,看待現在與未來,會不可避免地充滿感傷。這是最令人感動的一部分,也是令人唏噓的一部分——沒有文字提及如何從容地面對它們。
——《目送》金茜
這本書指導我們改善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從而在溝通過程中形成對彼此的尊重、關注與愛,使所有成員和諧互助。
——《非暴力溝通》劉品豔
作者是美國一名做小兒人工耳蝸植入手術的外科醫生。她開展「3000萬詞彙倡議」項目的起因來源於她的兩個患者給她的啟發。本書最重要的價值是告訴父母應該怎樣和孩子對話,即「3T」原則法。希望所有看到此書的父母都能帶給孩子無限的潛能和幸福人生!
——《父母的語言》劉蓓蓓
生命是一次次的蛻變過程,唯有經歷各種各樣的折磨,才能拓展生命的厚度。一個成功的人、一個有眼光和思想的人,都是學會感謝折磨自己的人,以這樣的心態面對人生,才能不斷地從周圍環境中汲取促使自己成長的力量。
——《感謝折磨你的人》許正兵
教師不讀書,胸中無丘壑,就沒有教育智慧,就沒有教育思考與活力,沒有教育創新與信念。所以,教師只有不間斷地充電學習,才能「不跪著教書」,才能不僅僅做傳播者,更是做創造者!
——《不跪著教書》徐歡
一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位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定是富有人文修養的教師。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便是點燃一個人內心智慧和深刻思想的捷徑,從而提升自己生命的亮度,拓展生命的寬度、延伸自己生命的長度,進而修得一種卓然不群、寵辱不驚的人生態度和精神境界。終身學習,才能成為一名真正「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教師,才會更加享受教育的幸福感。
相信通過本次活動,每位教師都會有沉甸甸的收穫。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只有長期堅持、日積月累,這樣才能夠不斷獲取新的養分,不斷積累和豐富知識體系,思維才能夠與時俱進,使自己的教育事業能夠永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