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9年全國「兩會」正式拉開帷幕,這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列寧說,政治是科學,也是藝術。政治是理解現代國家的鑰匙,也是深刻理解日常生活實踐的知識和素養。澎湃新聞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政治學會聯合推出「政治關鍵詞」專欄,旨在通過解釋新聞與生活中的政治關鍵詞,普及政治學常識。
在我國國家權力的運行過程中,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人大常委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我國憲法開宗明義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然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年只開一次會,會議規模比較大,每次會議時間也很有限。這會影響人民通過它來行使國家權力嗎?肯定的說,不會。因為縣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設有常設機構即常務委員會,人大常委會是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部分,在閉會期間代行大會的職權,以保證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經常性地、有效地運作。各級人大常委會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向代表大會負責和報告工作,接受代表大會的監督。
各級人大常委會是如何組成的?有什麼樣的職權?又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呢?
以全國人大為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簡稱「全國人大常委會」。它由委員長,副委員長若干人,秘書長,委員若干人組成。這些人員統稱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名額沒有具體規定,每屆的具體名額通常由每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確定。改革開放以來,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196人;從第六屆至第九屆,均為155人;第十屆至第十二屆,均為175人;本屆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為159人。
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的組成,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省、自治區、直轄市、自治州、設區的市的人大常委會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書長、委員若干人組成;二是縣、自治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的人大常委會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和委員若干人組成,不設秘書長。地方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名額因層級不同而有所不同,數十人不等。
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全部由所隸屬的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為有利於人大常委會對「一府一委兩院」的工作實行監督,各級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均不得擔任「一府一委兩院」的職務。
人大常委會有哪些法定職權呢?
作為在大會閉會期間代行大會職權的常設機構,人大常委會與代表大會的法定職權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在範圍上略小於代表大會,在法律地位上僅低於代表大會。在它們均享有立法(設區的市以上)、監督、決定、任免等法定職權的同時,也存在著職權範圍和地位上的差異。比如,以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權限為例,它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立法權的法定區別在於:它僅有權「制定和修改除應當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法律進行部分補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該法律的基本原則相牴觸」。事實上,由於人大常委會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構,憲法賦予各級國家權力機關職權的落實,更多地是通過人大常委會實現的。
各級人大常委會又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呢?
首先,各級人大常委會均設有自己的辦公機構。主要有辦公廳和各工作委員會。辦公廳通常在常務委員會秘書長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負責代表大會和常務委員會會議有關工作,以及機關日常事務。常務委員會可以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工作委員會。工作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常務委員會任免。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設有四個工作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預算工作委員會、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工作委員會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工作委員會。地方人大常委會均設有若干工作機構。
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一般每兩個月舉行一次,會議召開的時間相對固定,一般在雙月的下旬召開。每次常委會的會期,根據會議議程多少確定,一般為5天左右。另外,如有特殊需要時,可以臨時召集常委會會議。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一般也是每兩個月舉行一次會議。常委會會議由委員長或主任召集並主持。
組織法規定,為常委會的召開做好組織籌備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副委員長、秘書長組成委員長會議。地方人大常委會主任、副主任、秘書長組成主任會議。負責處理常委會的重要日常工作。包括:決定每次會議的會期,擬定會議議程草案;對向常委會提出的議案和質詢案,決定交由有關的專門委員會審議或者提請常委會全體會議審議;指導和協調各專門委員會的重要日常工作;處理常委會其他重要日常事務等。
(作者程竹汝系上海市委黨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