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大熱天裡憶「兒歌」
作者:侯寶良
播音:葉進(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阿富根)
點擊下方收聽音頻,時長7分44秒。
眼看大熱天就要來了,想起小辰光放暑假,阿拉搿點小巴辣子一道做遊戲,唱兒歌童謠個事體。
小辰光一到大熱天,阿拉男小人辣穿衣裳方面是最隨便嗰,往往渾身只有一條短褲、一雙木拖板,一整天赤膊到處跑,無拘無束。有辰光有鄰居小姑娘看阿拉穿得風涼眼熱,也想學樣,阿拉就會一邊用手指刮面孔,一邊唱:「冬瓜皮、西瓜皮,小姑娘赤膊老面皮!」冬瓜、西瓜儕是阿拉熱天最歡喜吃個瓜果,湊啦一道,唱起來還是蠻順口嗰。
雖然當時暑假裡勿流行到處補課上培訓班,但是暑假作業還是要每天做嗰。假使啥人一天到夜白相不做作業,被其他小朋友曉得了,大家看到伊就會對伊唱:「賴學精,白相精,書包摜到屋頭頂,看見先生難為情!」搿種互相監督學習個效果還是相當勿錯嗰,大多數小朋友儕會改正錯誤。
講到小辰光熱天最開心個遊戲,或許要算捉蜻蜓了。一根細竹頭,一隻小網兜,幾根細鉛絲,就可以組裝出一柄「捉蟲利器」。勿過,後來學堂裡上課辰光,老師講蜻蜓是益蟲,阿拉搿點小朋友就改捉知了了。記得還有一首專門講蜻蜓個兒歌:「小蜻蜓,大眼睛,兩隻翅膀薄又長,飛東飛西忙來西,消滅害蟲有本領。」
大熱天經常落雨,阿拉小朋友出去白相一般儕勿帶傘嗰,落雨就尋地方躲一歇,反正一歇歇太陽就出來了,而且,落過雨以後,天氣會風涼交關,所以阿拉儕蠻歡喜落雨嗰。當然,有辰光一時半刻尋不著躲雨個地方,也會淋著雨,被其他小朋友看到,有人就會唱兩句:「大頭大頭,落雨不愁。人家有傘,我有大頭。」被調侃一下,阿拉也只是一笑了之。
小辰光一般儕是雙職工家庭,假使屋裡有小毛頭,阿哥阿姐一旦有空儕要幫忙照看。記得鄰居有一個小姑娘照看小毛頭個辰光最歡喜唱:「弟弟眼睛小,倦了要睏覺。姐姐坐到搖籃邊,一邊拍唻一邊搖。寶寶安穩睏一覺,明朝門口採葡萄。」
記憶裡還有一段宣傳除四害,搞環境衛生個順口溜:「六月裡個瘌痢真苦惱,蒼蠅盯來蚊子咬。消滅四害頂重要,瘌痢聽得哈哈笑。」也有人用搿段順口溜譏諷因為勿講個人衛生,引起頭浪生疥瘡個人。有辰光大人也用來嚇唬勿肯汏頭個小人:「儂看儂頭浪介齷齪,勿汏清爽要生瘌痢頭嗰」。想想瘌痢頭個苦惱,阿拉汏頭儕老用心嗰。
吃過夜飯汏好浴,大家儕會到弄堂裡乘風涼。搿歇辰光,小朋友白相個遊戲儕比較文靜,免得再出一身汗。我記得有一種兩個小朋友互相用手指掐手背個遊戲:一方用左手個拇指、食指與中指去捏對方個右手背,同時念念有詞:「哦吆哇,做啥啦?蚊子咬我呀,快眼上來呀。上來做啥啦?」然後兩個人輪換。
小朋友一道做遊戲,難免有輸有贏。假使有小朋友輸得急了哭出來,也有兒歌可以「治療」一下:「一歇哭,一歇笑,兩隻眼睛開大炮。一炮開到城隍廟,城隍老爺哈哈笑。」
雖然童謠詞句簡單,內容也勿講究是勿是符合邏輯,但是讓阿拉個童年充滿樂趣,即使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蠻有意思嗰!
(原文刊於2019年6月16日《新民晚報》上海閒話版)
作者侯寶良老師簡介
侯寶良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會會員,經濟師職稱。
散文、隨筆、故事作品散見於上海及各地的報刊、雜誌和電臺。在《新民晚報》各版面已刊載了一百多篇的文章,匯集出版了《我和飛燕有個約》,先後出版了散文集《彈街路》《彈街路續集》《申情難忘》,評論集《孰是孰非》。
多年來參與國內各類徵文,其中《德娥》、《蓮芸祈福》榮獲第十六屆、十八屆中國月餅文化節徵文的「一等獎」;《凝固的記憶》、《世博人家》、《三氣定忠魂》《上海書展為我寫好「上海閒話」》等先後獲得上海移動十周年徵文、上海「世博會」徵文、上海第十七屆讀書節徵文以及上海書展十周年徵文的「二等獎」,還獲得上海十六屆國際藝術節、2017年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等的「最佳作品」獎、《做生活的強者》獲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節改革開放四十年閱讀中真善美徵文的「十佳作品」。
作者:侯寶良老師
滬語播音員阿富根老師簡介
阿富根老師「學上海話」微信公眾號平臺滬語示範首席播音員。(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阿富根)
葉進,第三代「阿富根」演播者,也是目前上海電臺僅存的滬語男聲播音員。1982年考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從事滬語播音,他的播音風格與老一代滬語播音員萬仰祖、顧超等老師一脈相承,先後主持《對農村廣播》、《滬劇之家》、《知識雜誌》、《聽眾信箱》、《星期戲曲廣播會》等節目。
葉進從80年代起一直工作在滬語節目崗位上,兢兢業業,刻苦鑽研,並與時俱進,在嚴格繼承上海廣播級滬語規範的同時能夠根據當前的時代節奏和多變的節目內容調整自己的主持狀態,使得上海廣播滬語在堅守中提高,並逐步探索新面貌,甚至確立新規範。1992年滬語廣播取消後,在經濟臺以普通話先後主持《市場旋律》、《美食苑》、《消費投訴熱線》等節目,2002年《阿富根》節目恢復後回到滬語播音崗位至今。
△播講者:阿富根老師
特別顧問簡介
張林龍,男,本鄉本土本地人。現為【學上海話】微信公眾號特別顧問,上海政法學院教授,九三學社社員。
其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業餘時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滬語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上,堅持傳承上海地域文化,保護本土傳統語言。
他經常親自拿文章改編成滬語,並對文章中的字作解釋,方便新上海人學習。由他改編的文章或指導改編的文章,請播音員朗讀後,多次被上海發布、徐匯發布、閔行發布等官方公眾號、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採用。
△張林龍老師(左)錢程老師(右)
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楊張悅(上海海事大學)
來源:「學上海話」公眾號
原標題:《【滬語悅讀】大熱天裡憶「兒歌」 (作者:侯寶良 播音:葉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