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2021-01-21 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1月2日電題:「北京時間」的奧秘——訪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

新華社記者張伯達、鄭昕

又是一個從歲末到新年的跨越。在位於陝西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工作人員關注著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分毫不差地把2021年首個北京時間的零點報時送到了千家萬戶。

北京時間是中國國家標準時間,它產生於陝西並由位於陝西的國家授時中心發出。為了能把「時間」牢牢地抓在自己手裡,幾代中國科研人員一次次實現關鍵技術「零」的突破,達到授時技術自主可控,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小標題)「就算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搬,也要搬出一座天文臺」

授時,通俗地講就是把時間信號通過不同技術手段向使用者發送。1949年9月28日,採用東八區區時的北京時間通過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前身北京新華廣播電臺第一次發播。在新中國成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租用一座短波電臺授時,主要依據的是各天文臺聯合測定與保持的天文時。

進入20世紀60年代,中國科學院於1966年籌建國家授時中心的前身陝西天文臺,向全國提供授時服務。當年首批23名前往陝西天文臺報到的大學生之一、曾任陝西天文臺臺長的漆貫榮說,憑著「就算一塊石頭一塊石頭地搬,也要搬出一座天文臺」的鬥志,這座位於陝西蒲城縣的天文臺如期完工並於1971年試播,使我國具備了國土全覆蓋的高精度陸基短波無線電連續授時能力。

20世紀70年代末,陝西天文臺通過國產原子鐘建立起國際通行的原子時系統;80年代,長波授時臺系統也在蒲城建成,精度比短波授時提高1000倍、達到微秒量級,並在198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原子時和長波授時系統的相繼建立運行,滿足了國家戰略急需。」漆貫榮說。

(小標題)14次「從0到1」的突破

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把時間單位定義從天文時轉變到原子時,對於時間系統有基礎性作用的高性能原子鐘,更成為各國爭奪的戰略資源。儘管中國擁有研製原子鐘的能力,但對於高性能的銫原子鐘卻長期未能獲得技術突破。

2005年,現任國家授時中心主任的張首剛受命前往國家授時中心,在相關研究「零基礎」的情況下開啟了中國高性能原子鐘的研究。

「我們團隊克服了材料和工藝等技術困難,經過15年的努力,在2020年陸續成功研製了兩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銫原子噴泉基準鍾,使北京時間有了自主的校準能力。」張首剛說。

此外,張首剛團隊還研發出了打破國外壟斷的新型小銫鐘,目前年產量120臺左右,扭轉了守時鐘依賴進口的局面。

「高性能國產銫原子噴泉鍾和光抽運小銫鐘的成功研發,解決了我們守時的核心問題,實現了自主可控。」張首剛說。

得益於自主研發的高性能原子鐘,以及長期的技術積累,我國標準時間準確度和穩定度不斷攀升。目前與國際標準時間偏差小於5納秒的5個國家中就有中國,且遠優於100納秒的國際要求。

北京時間採用的是「協調世界時」,即原子時和基於地球自轉的世界時「協調」的結果。20世紀九十年代,考慮到國際合作等原因,和大多數國家一樣,我國中止了世界時的測量。近年來,圍繞新的應用需求,國家授時中心建立了基於數字天頂筒和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等多手段融合的世界時測量系統,實現了世界時亞毫秒級自主測量。

除了高性能原子鐘產品的「從無到有」和世界時的自主測量,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國家授時中心已14次在關鍵技術上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小標題)國家利益拓展在哪裡,授時服務就到哪裡

如今,我國已經形成了「原子鐘-守時-授時-用時」完整的時間頻率學科鏈,以及以「時間-信號-軌道」為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研發技術優勢。北鬥導航系統的開通,為我國在未來構建立體交叉授時系統添加了關鍵的一塊拼圖。

張首剛表示,高精度授時正在成為越來越多行業領域的急需,未來立體交叉授時系統將主要由基於太空的衛星授時、空間站授時和基於地面的長波無線電授時、光纖有線授時等組成,可以把長距離、跨區域重大設施之間的時間同步精度提高三到四個數量級。

作為我國立體交叉授時系統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高精度地基授時系統」已於2020年在西安啟動建設,五年內實現運行服務,將支撐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

「我國70多年授時工作是中國科技事業不斷發展進步的縮影。沒有綜合國力的強大,就不會有北京時間的今天。」國家授時中心黨委書記竇忠說,在「十四五」和未來徵程上,堅持創新與科技自立自強永遠在路上。(完)

相關焦點

  • 「北京時間」來源北京?並不是
    「北京時間」不在北京發播!在最新一期的《開講啦》中,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告訴大家「北京時間」的發播其實並不在北京,關於時間的這些冷知識快來get一下!「北京時間」來源北京? 答:不!來自陝西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時間」的發播並不在北京。
  • 「北京時間」來源北京?NoNoNo
    在最新一期的《開講啦》中,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告訴我們「北京時間」的發播其實並不在北京,關於時間的這些冷知識快來get一下!「北京時間」來源北京?NoNoNo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
  • 原來「北京時間」不在北京發播
    在最新一期的《開講啦》中,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告訴我們,「北京時間」的發播其實並不在北京,關於時間的這些冷知識快來get一下!「北京時間」來源北京?NoNoNo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
  • 「北京時間」是北京的時間嗎?
    歷史上我們採用過多個時區時間作為國家通用時間。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規定採用統一的時間作為國家標準時間,即北京所在的東八時區時間作為我國標準時間,稱為「北京時間」。 東八時區包括的範圍從東經112.5°到東經127.5°,以東經120°為中心線。北京時間即是東經120°的本地時間。
  • 「北京時間」來自西安「時間雕刻者」講述背後的故事
    在這一秒裡,地球繞太陽轉了30公裡;飛船飛出去將近8公裡;世界上大約有4個寶寶出生;蜂鳥振翅55次……時間和每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最近,話題#北京時間是在西安產生的#成為網絡熱門話題,截至記者發稿時,該話題的微博閱讀量已達到9602萬。1月5日,三秦都市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位於臨潼區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聽科學家講述「北京時間」背後的故事。
  • 「北京時間」不在北京發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或看到「北京時間」這個詞。不過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北京時間」的發播並不在北京。1「北京時間」來源北京?答:不!來自陝西根據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首席科學家張首鋼所講,「北京時間」是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產生的,這裡給出的時間叫作北京時間。張首鋼還解釋道,「北京時間」其實是一個定義,它是我國首都北京所在的東八區的區時,是通用時間。2為什麼從陝西發播?
  • 時間是怎麼來的?今晚十點半檔,CCTV-1《開講啦》帶您探索時間的...
    我們總問「時間都去哪兒了」卻很少想過「時間究竟是怎麼來的」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主任:張首剛我們所說的中國標準時間「北京時間」就是由他所在的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發出的張首剛和他的團隊
  • 破解"生物奧秘",曙光中標中科院動物所
    但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偏偏不信這個「邪」,經過20多年的鑽研,找到了蝗蟲成災的奧秘,並且,今年8月12日,《自然》(Nature)雜誌發表了這一成果。 曙光攜手中科院動物所,助力破解「生物奧秘」 該成果的背後,是大量的生物基因數據分析工作,其中湧現出龐大的計算需求。
  • 漁翁得利,北京國家數學中心落戶首師大,清北、國科大慘遭淘汰
    2020年底,北京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揭牌,落戶首都師範大學。這個結果估計驚呆了所有人。我先從頭說起。科技部搞了不少科研方面的中心,像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在全國幾個城市搞一個分中心。在數學方面,科技部也布置了一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2020年2月,科技部發布《科技部辦公廳關於支持首批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建設的函》,裡面說要建立13個國家應用數學中心。
  • 深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南科大揭牌
    2020年12月20日,深圳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下稱「數學中心」)啟動建設工作會議暨數學中心揭牌儀式在南方科技大學中心多功能廳召開。深圳市副市長吳以環,廣東省科學技術廳二級巡視員周木堂,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黨組書記、副主任邱宣,南科大校長、中科院院士薛其坤,南科大原校長、中科院院士陳十一,南科大代理副校長趙予生,南科大代理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方復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數理學部主任、中科院院士江松,中國數學會理事長、中科院院士田剛等出席。會議由南科大副校長兼教務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東曉主持。
  • 安卓手機時間變慢?北京移動回應:基站出問題所致
    ,手機上顯示的時間要比實際時間要慢10多分鐘,這讓不少人的生活受到影響。部分安卓手機時間慢10多分鐘(圖源網)從網友此前曬出的相關截圖中可以看到,手機頂部狀態欄上顯示的時間和微信聊天界面的實時時間不一致,與網頁搜索出來的國家授時中心標準時間也不相同,均慢了10-20分鐘。
  • 時金青局長帶隊到中科院進行對接交流
    11月18日,市科技局局長時金青帶隊到中國科學院北京分院開展對接交流活動。在中科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科技創新辦公室副主任、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主任黃韶勇的陪同下,時金青局長一行首先來到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參觀了中國科學院科技成果展廳,並在參觀結束後召開了座談會。座談會上,時金青局長介紹了滄州概況、全市科技創新基本情況以及合作交流的意向。黃韶勇主任對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總體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對今後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交換了意見。
  • 中科院在雲南打造靈長類實驗動物中心
    這片猴舍坐落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靈長類實驗動物中心。這一中心是中國科學院首個通過國際實驗動物評估和認證委員會認證的科研機構。據中心負責人呂龍寶介紹,這一實驗動物中心可容納500只靈長類動物進行實驗,還可同時滿足12個新藥篩選和藥效學試驗。
  • 【世說設計】專家技術文章:《5G中分布式基帶單元功能的授時影響》
    授時要求通常被稱為「絕對」測量,這意味著授時必須可追溯到已知的源。對於相位/時間應用,這種可追溯源通常是衛星星座。全球定位系統(GPS)首次將衛星星座用於時間。GPS主要為導航設計,旨在為GPS系統的用戶提供三維定位數據,即經度、緯度和高度。為了實現高水平的空間定位精度,必須將衛星與極其精確的授時源同步,並且能夠再現該授時精度。
  • 清華傷心,北大沉默,其他211不說話,國家數學中心落戶首師大
    國家數學中心,北京的最新落地了,不少網友都說:這好像是去年的事了吧,怎麼你現在出來炒冷飯?的確國家數學中心的確是落地了,各地都落地了,唯獨北京沒有任何消息,這裡面就隱藏著一絲奇妙。13個國家數學中心,在2020年3月就公布了。去年這個消息沸沸揚揚,13所個應用數學中心名單很快公布了11個。
  • 4市申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3個是國家中心城市,誰能順利入選?
    截止到19年5月份,國家批准建設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共有3個,分別是北京的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以中科院以及若干國家實驗室、大科學裝置為依託建設的,主要著眼於頂層建築,定製全國創新發展藍圖。
  • 中科院與國家電網合作研製防汙閃塗層納米材料紀實
    在瓷絕緣子表面塗覆一層摻有特殊功能納米粒子改性的矽橡膠,可以有效地減少灰塵和水滴的吸附,大幅度提高抗汙閃電壓和汙穢條件下的擊穿電壓,這就是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中科院過程工程所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合作研製的一種新型納米塗層材料,日前已經通過多種嚴格檢測和技術鑑定,即將投入規模應用,為國家電網的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 八月瓜攜手中科院人才中心舉辦 「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
    「走進中科院—科技成果轉化」高級研修班暨「科技與產業融合發展及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於11月20日—21日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辦。會議活動由中國科學院人才交流開發中心、八月瓜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全國技術轉移公共服務平臺聯合主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