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部隊的先頭連(三連)就匆匆佔領了汽車路邊一個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崗,阻住敵人,一場壯烈的搏鬥開始了。敵人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飛機,十多輛坦克和集團衝鋒向這個連的陣地洶湧捲來。整個山頂都被打翻了。汽油彈的火焰把這個陣地燒紅了……」
作家魏巍在《誰是最可愛的人》裡描述的戰鬥場景感動幾代中國人。
「三連」,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8軍112師335團1營3連。1950年11月,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3連堅守松骨峰。
面對敵人輪番進攻,官兵戰鬥至彈藥殆盡,用槍託、石頭,甚至牙齒撕咬殺敵。這場戰鬥,全連犧牲111人、僅7人倖存,成功阻擊美軍第二師九團南逃。此役,該連榮立特等功,榮獲「松骨峰特功連」稱號。
硝煙散去,使命猶然。連隊在傳承「逢敵亮劍、以氣勝鋼」的松骨峰精神中不斷鍛造陸戰新銳。
現代戰爭,刺刀見紅的對抗模式漸漸淡出,可在該連,刺殺訓練是必訓課目,這是堅持數十年的傳統。
「刺殺操不只練『技』,更練『氣』。」連長董全豐說,松骨峰阻擊戰,連隊以氣勝鋼,把敢打敢拼不怕死的英雄氣融入連隊血脈。戰爭樣式雖變,但敢於亮劍、勇於犧牲的精氣神永不過時。
70年前,該連「氣」多「鋼」少,以「氣」勝「鋼」殺敵創輝煌戰績。70年後,新裝備陸續列裝,「鋼」多了,連隊官兵「氣」盈「骨」更硬。
慶祝建軍90周年閱兵中,上士凡長徵作為方隊基準車駕駛員,要做到分毫不差,就必須和20多噸重的裝甲車「人車合一」。
「『松骨峰特功連』的兵,只有為連隊爭榮譽的義務,沒有給連隊丟臉的權利。」他甚至把腳踩踏板的角度記下來,就連休息睡覺也把腳抬到相同角度,強化成肌肉記憶。
從看車速表定速,到聽發動機聲音定速,凡長徵練就「人車合一」,帶領方隊全程定速通過檢閱臺。
吳新宇是八班班長。八班是以松骨峰阻擊戰中「活烈士」井玉琢命名的「井玉琢班」。
入伍4年的吳新宇已兩次代表連隊參加教練員比武。2018年,他日夜苦練備戰,雖然從1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但無緣第一,吳新宇覺得愧對英雄連隊。
吳新宇總結經驗,精練巧練。2019年第二次參加教練員比武,他一舉斬獲「金牌教練員」稱號。
「只有得第一,才能無愧『松骨峰特功連』。」比武歸來,吳新宇自豪地將獎牌掛到連隊榮譽牆上。
在連隊成績單上,有眾多陸軍「首次」——首次極寒條件下數位化裝備先期探索,首次進行直升機接替指揮試訓,首次實踐合成營全域機動作戰……
這些「首次」,是連隊官兵勇當陸軍轉型探路者的縮影。
去年5月,全連全員全裝千裡機動,參加實彈檢驗和實兵對抗演習。指導員彭陳頭部負傷,仍堅持全程指揮官兵參加演習。實彈檢驗中,全連飛彈命中率100%,火炮命中率90%。
去年11月,連隊機動到零下20攝氏度某地域參加演練。他們第一個突破防禦、第一個攻入「城區」、第一個佔領制高點,打出了「松骨峰特功連」的無畏氣勢。
今年,連隊承擔旅數位化裝備效能射擊試驗任務。董全豐帶領官兵鉚在訓練場,摸索裝備性能,挑戰步戰車極限射程,探索步戰車多型彈藥對鋼筋混凝土目標射擊效果,獲取了全面效能數據。
如今,駕馭數位化裝備的他們,正朝著建設數位化新質作戰力量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