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30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鄔書林 中國出版協會常務副理事長
全民閱讀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今天的一股熱潮。從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至今,其發展態勢很好:中央重視、社會認同、民眾參與、活動健全。經過十多年努力,全民閱讀有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目前,全國31個省700多個市都已開展了形式多樣、民眾廣泛參與的閱讀活動。閱讀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閱讀已經走進學校、社區、軍營、農村甚至高牆。江蘇、湖北、深圳、遼寧等地先後完成了全民閱讀的地方立法工作,確定了全民閱讀在建設學習型社會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閱讀上升為法律法規,這是一個標誌性的重大進展。
對一個民族而言,閱讀是一項長久的文化工作,絕不是一時的。如何把全民閱讀作為一項基礎性的、長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恆地開展下去,需要好好總結這些年的經驗。
01
用閱讀來提升國民素質
把全民閱讀作為中華民族提升整體國民素質的重要工作長期不懈地抓下去,需要總結過去的經驗。
首先要提高認識,要對閱讀的功能、意義,閱讀的本質給予進一步的認識。閱讀的本質是通過閱讀去借鑑、吸收和掌握前人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智慧。現在有很多人認為閱讀主要是用來提升修養,我覺得這不是閱讀行為的本質。閱讀的本質是要獲取知識,在獲取知識的基礎之上有了生產生活、科學研究的能力,同時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這兩者並行不悖。
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的大國而言,全民閱讀還具有特殊重要的使命。我們說中國地大物博,但平均到每個人,資源就不多了。中國最豐富的資源不是物質資源,而是人。把人的素質提高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有了最重要的資源。你看世界各國,凡是那些善於讀書的民族,會讀書的民族,重視讀書的民族,都是經濟科技文化發達的國家。
最典型的是以色列,一個那麼貧瘠的國家,沒什麼資源,可這個民族數千年來堅持的閱讀傳統,使猶太民族成為世界上不得不公認的偉大民族。同樣,俄羅斯、德國也都是閱讀大國。中華民族歷史上能創造那麼繁榮輝煌的成就,和我們重視閱讀的傳統大有關係。
所以,今天我們要很好地用閱讀這個工具來提升國民素質,用全人類的圖書把中華民族武裝起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基礎。
02
提倡全民閱讀還要做很多工作
我們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閱讀,而是要把全民閱讀持久深入、實打實地推進下去,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第一,國家要立法。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將推動全民閱讀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第二,創造良好的閱讀條件。進一步加大公共圖書館和農家書屋等基礎設施的建設。
第三,按閱讀規律辦事。養成閱讀習慣是一門科學,0到6歲是閱讀的啟蒙階段,使兒童通過閱讀養成閱讀興趣,從閱讀中找到快樂;6到12歲小學教育階段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使孩子基本掌握閱讀的方法;12到18歲是鞏固閱讀習慣,提升閱讀水平的關鍵階段。打好這三個基礎,終身閱讀才有可能,活到老、學到老才有堅實的閱讀習慣基礎。要很好的研究國外和我們古人總結的這方面經驗。第四,專家學者要為整個國家提升閱讀水平做好表率,同時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
03
網際網路技術為閱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
從近年調查情況來看,國民閱讀率雖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較慢。未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閱讀率一定會越來越高。其次,現有的閱讀率的統計指標還要進一步完善,要把圖書館的數據和其他形式的閱讀數據也納入其中。第三,我國的國民閱讀率的確亟待提升。
不過,現在信息技術的進步,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為我們閱讀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閱讀的人數大增。我最近反覆強調這個觀點,不要以為通過手機閱讀就不是閱讀,不要以為通過電子閱讀器閱讀就不好。相反,新技術極大提升了閱讀效能。
根據美國所做的一項統計,網絡時代科學家的閱讀量比原來增長了25%,普通民眾也增加了5%。這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跑圖書館了,買書便宜了,看書更方便了。所以,既要重視傳統閱讀,更要關注現在信息技術條件下的閱讀,兩者並行不悖。
原標題:《觀點 | 鄔書林:閱讀是一個民族持久的功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