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樹叢:自然教育在滎經

2020-12-25 中國林業產業

最近,滎經火了,自然教育在滎經火了。

四川省在滎經召開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國內大牌的自然教育機構來了,全國知名的自然教育專家來了,四川省的自然教育基地和學校也來了,網絡、媒體和千千萬萬的自然愛好者都把目光聚集在了滎經。

前不久,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也來滎經看自然教育了。

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


大自然的傾情饋贈

滎經是有特別之處的,特別就特別在大自然對滎經有特別的眷顧。作為我國西南最早的郡縣之一,滎經的置縣歷史最早可追溯到秦滅蜀之後。滎經地處西藏高原東部和四川盆地西部,盆地向高原過渡,山嶽向平原延伸,山川萬物在這裡自然舒展。垂直水平的低陵高山和華西雨層為天源的河流縱橫交錯,為生物多樣性造就了獨特的搖籃。這裡有野生動物295種,有野生植物357種,還有全世界都在關注的大熊貓,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全縣1781平方公裡的土地面積,其中有一半是大熊貓私屬領地,大相嶺大熊貓野化放歸基地就在滎經。

早在先秦的《山海經》中就有關於大熊貓的記載。晉代文學家郭璞在注釋《山海經·崍山》時提到「邛崍山出貊,似熊而黑白駁,亦食銅鐵。」 貊,就是大熊貓。邛崍山系涵蓋的縣包括現今有大熊貓分布的滎經。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滎經縣內有野生大熊貓31隻。

大熊貓是動物的活化石。法國傳教士、博物學家戴維是最早發現並向世界發布大熊貓這個物種的。他還在滎經發現了植物的活化石——珙桐,這是我國特有的一種珍稀植物,是大自然對滎經的特殊恩賜。珙桐被滎經人稱為「水冬瓜」,五月花開時,他們親切地稱其為「鴿子花」。

珙桐

2011年,《中國國家地理》宣布,滎經發現了中國面積最大的野生珙桐林。據華中農業大學等專家的野外調查,目前滎經有30多萬畝野生珙桐,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分布縣,冠譽海內外。

滎經有號稱峨眉山姐妹山的瓦屋山,被英國植物學家稱為「自然公園」,是深藏在雲霧中的巨大方舟,是世界杜鵑花的天國。

大相嶺茶馬古道線路圖

滎經有沿大相嶺延綿而上的茶馬古道,把中國古代文明的觸鬚穿過邊疆送達西亞、東非,把滎經的邊茶文化釀成一縷歷久彌新的芳香。

滎經有中國西南最大的古楨楠木,被全國綠化委員會命名為「中國最美古樹」。除此之外,地下泉水、花崗巖礦、砂器原料、高嶺土,以及以滎經的母親河——滎經河為代表的眾多河流,無一不是大自然的巧奪天工、造化神秀。

開展巡護體驗營活動


發現自然資源新價值

滎經的自然稟賦,是幾千年來滎經人的物質財富。砂器邊茶,是上千年的外運貢品。號稱「水頭、木頭、石頭」的「三頭經濟」幾乎曾佔了滎經GDP的半壁江山。20世紀90年代,滎經縣依靠開採資源,經濟總量一度位於全省山區經濟強縣前列。然而,近年來,這些產業工業增加值的數字一度下滑。

如何破解滎經產業結構轉型的難題,緩解「三頭經濟」不斷萎縮的壓力,縣委縣政府的同志們苦苦探索著,縣委書記李蓉也在思考籌劃著。她是幾千年來滎經的第一個女當家人。看看她一路走來的腳印,與其說她是一個官員,倒不如說她是一個教育學者。她是一個教育學學士,做過10年的教師,在市縣黨委政府主管過宣傳、文化、教育,最後被推上了滎經縣委主要負責人的位置。

她深厚的人文素養,為她對滎經「因材施政」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她對大自然的財富作出了新的選擇,她認為大自然的物質產出是財富,大自然的靈秀精氣也是財富。她和她的團隊把目光聚焦在滎經自然、文化、社會的優勢上,去積極地發現、挖掘大自然的新價值。她們加強以大熊貓為代表的野生動植物保護,請高手規劃全縣旅遊、康養產業,弘揚黑砂陶藝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近,她又提出了全域自然教育的理念。

自然教育是一個古老又新鮮的理念。就人的生物原本性而言,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對人的教育都理所當然的和自然聯繫在一起。但人們也發現,人們的生產能力越來越強大,離自然卻越來越遠了,是一本《寂靜的春天》,警醒人們對自然的新認知,森林體驗、環境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應運而生了。中國城市化浪潮的瘋狂發展,把千千萬萬個孩子捲入了城市鋼筋混凝土的叢林中,於是,「自然缺失症」多了,人與自然的聯結「迷失」了,甚至是人們對自然生命的愛「扭曲」了。自然教育這件事從需求側轉到了大眾剛需之列。李蓉,這個教育學背景的縣委書記就把滎經大自然的新價值與人的教育、人的全面發展聯結在一起了。

她們規劃「1心5線7點」全域自然教育項目集群,搭建「1+N+X」全域自然教育平臺,向全省、全國的自然教育機構和專業工作者,開放滎經的自然教育資源。她要讓更多的人來滎經體驗自然,認識自然,融入自然。

這些看起來非經濟的舉措,卻給滎經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入。2018年以來,滎經的產業結構悄然發生變化,第三產業的增加值上來了,經濟的總量做大了,在全省縣域經濟中增速走在了前列。2019年,滎經還被評為四川省縣域經濟發展進步縣(區)。


家在清風雅雨間

滎經對自然資源新價值的發現和開發,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自然教育和研學旅行的新型市場主體奔向滎經。

國內最早從事營地自然教育的探途教育來了,他們和滎經文旅公司深度合作,布局大熊貓國家森林公園南入口片區走廊帶,開拓瓦屋山自然體驗環線、茶馬古道自然探索線、龍蒼溝自然科普線等多條自然教育體驗線,打造絲路砂都國際營地、熊貓森林國際探索學校和古城田野自然學校等多個自然教育載體,把集群式布局作為滎經發展自然教育的著力點。

絲路砂都國際營地手繪圖

古城田野自然學校建成了,那些遠離自然、在鋼筋水泥叢林裡「圈養」的娃兒們到這裡肆意奔跑,在園間野地種菜玩泥,在田風中放飛純真與童趣。

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內,建設了大熊貓國家公園的第一個自然教育學校——熊貓森林國際探索學校,學校規劃建設了森林木屋、好奇劇場、音樂工坊、熊貓餐廳、森林圖書館、森林觀察站等多個自然教育設施。

在古老的茶馬古道上,古道自然學校建立了。古道修復了25.9公裡的徒步路線,成為聯結人與自然之道。

著名的國際教育和自然教育專家鄧莉從成都趕來了,她帶著那些「智然小房子」的孩子們,用一周時間在龍蒼溝上了一堂精彩紛呈的「自然PBL課程」。他們在這裡感受山嶽久遠的地質歷史,感受地球母親的隱秘生長。

除了四川本土的自然教育機構外,還有重慶、成都、昆明、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的自然教育研學機構,都在這裡開發課程,組織活動。滎經的「朋友圈」也有一些黃頭髮、白皮膚的外國自然教育專家。

家在清風雅雨間,這方由齊白石老先生70多年前篆刻的多字白文閒章印,是齊白石老先生對這裡自然之美的深情語評,如今成為廣大青少年融入自然的嚮導語。擁抱自然在滎經,學參天地在滎經。孩子們在清風雅雨的滎經找到了大自然的家。

絲路砂都國際營地

(作者趙樹叢系原國家林業局局長、現任中國林學會理事長)

相關焦點

  • 四川首個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集群將於10月在雅安滎經亮相
    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將於10月23-25日在雅安市滎經縣舉行。屆時,雅安市滎經全域自然教育集散中心、熊貓森林國際探索學校、大相嶺茶馬古道、古城田野自然學校等四川首個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集群將集中亮相。
  • 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
    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四川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四川省雅安市人民政府、世界自然基金會北京代表處等主辦單位的關心支持下,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將於10月23日至25日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舉行。
  • 大熊貓國家公園為「媒」,成渝雙城經濟圈自然教育共建共享  
    10月24日,伴隨著悅耳的森林樂曲,首屆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教育研討會暨中國(四川)第四屆森林自然教育大會在雅安市滎經縣拉開帷幕。四川師範大學化學與材料學院、成都高新區教科院分別與滎經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拉開四川自然教育「校地共建」的大幕。
  • 講好滎經「兩山」故事 全力打造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
    雅安市滎經縣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所在地。今年7月滎經縣被授予「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試驗區單位」牌匾,成為四川第一個大熊貓公園自然教育先行試驗區。2020年以來,滎經以「園地模式」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與森林康養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產業園區、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建設相結合,實現南入口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地方發展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提供滎經實踐。
  • 全力打造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 講好滎經「兩山」故事
    滎經是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所在地。今年7月滎經縣被授予「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自然教育先行試驗區單位」牌匾,成為四川第一個大熊貓公園自然教育先行試驗區。2020年以來,滎經以「園地模式」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與森林康養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產業園區、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建設相結合,實現南入口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地方發展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提供滎經實踐。
  • 砂與火的淬鍊—探秘滎經砂器
    坐標: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這裡有一條街叫做滎經砂器一條街,好多手藝人在這祖祖輩輩潛心做砂器。1981年前這裡主要生產「滎經砂鍋」,外地人就是從砂鍋開始認識滎經的。其實這裡還有另外一張名片,就是棒棒雞。滎經砂器的製作基本沿用歷史遺留下來的漢族傳統手工作坊生產方式。2008年滎經砂器的製作工藝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實用的燉煮用具到傳遞傳統文化的茶器,滎經窯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其製作方式分為採料、粉碎、攪拌、制胚、晾曬、焙燒、上釉、出爐、入庫等幾道程序。原料是當地粘土與煤渣的混合料,再經過粉碎加工。
  • 熊貓走巴蜀|家在清風雅雨間 滎經縣委書記李蓉邀您到滎經「森」呼吸
    雅安市滎經縣地處四川盆地西部,古稱嚴道,是古代南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驛站,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黑砂的原產地。滎經森林覆蓋率80.3%,空氣優良天數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素有「家在清風雅雨間」美譽。
  • 【方志四川•歷史文化】周安勇 ‖ 探秘滎經黑砂的前世今生(五)
    他帶來的日本客人建議,可將製作砂器的原料細化;從江蘇宜興邀請制壺大師來滎經考察傳藝,並要求滎經組織砂器製作藝人到宜興學習;邀請工藝美術大師彭茂平來滎經指導茶具製作;凡有與滎經黑砂相關連的展會,都要業主參加,儘量提高滎經黑砂的知名度,儘可能地多吸收外面的理念。「久坐必有一禪」。無數的挫折,終得悟道:守護傳統,突出特色,改進技藝,適應消費——滎經黑砂就是「滎經黑砂」。
  • 寮國紅茶、滎經黑砂將登陸首屆成都購茶節
    「宜興紫砂」早已家喻戶曉,可是作為四川人都不見得知道「滎經黑砂」。其實,茶行業早就流傳著「東有宜興紫砂、西有滎經黑砂」的美譽。本屆購茶節上,來自雅安滎經的莊王黑砂,將展出一系列黑砂茶具、黑砂器皿精品,從而帶大家了解有兩千多年歷史的「滎經砂器」。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滎經砂器燒制技藝傳承人嚴雲傑介紹說,雅安滎經縣古稱嚴道, 自古就有「中華砂器第一鄉」之稱,是南方絲綢之路重要驛站。
  • 我曬我村|從煤鄉到美麗田園,看雅安滎經烈士村「顏值」攀升!
    00:00/00:00100%用戶鑑權失敗,請先 註冊成為百度雲用戶百度雲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文莎 雅安觀察 黃剛9月24日,記者走進雅安市滎經縣滎河鎮烈士村,收進眼底的是一片生機盎然的綠。滎經縣委、縣政府為這個因煤而興小村莊指明了新的方向。走進該村一家庭農場,只見茶樹翠綠欲滴,拳頭大小的獼猴桃掛滿枝頭,散發出誘人的果香,村民劉賢洪正在採摘獼猴桃,藤架下,辣椒、茄子、黃瓜、南瓜……長勢喜人,到處是一派豐收的景象。「自從我們村開始發展旅遊業後,慕名而來家庭農場體驗採摘的人越來越多了。」
  • 【砥礪奮進的五年·人權篇】滎經黑砂——傳統手工藝傳承千年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經詩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古稱嚴道郡,自戰國時期秦滅古蜀國設立嚴道郡起,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歷史。在滎經縣眾多的考古出土文物中,有一批生活陶器,無論從製作原料、製作工藝還是造型風格和生活用途,都與現代滎經黑砂器極為相似,可以說是滎經黑砂的前身。
  • 教育合作:大熊貓城市家園牽手大熊貓野放基地
    10月22日下午,在雅安市滎經縣舉行了成華區教育局與滎經縣教育局教育合作發展籤約儀式。會上雙方籤署了教育合作發展協議,成華區內四十九中、石室初中、雙慶中學、龍成小學、雙林御風分別與滎經縣的滎經中學、嚴道一中、嚴道二中、胡長保小學教育集團、嚴道二小教育集團五所學校進行結對。
  • 保護與發展並重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雅安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聚焦森林生態資源優勢,堅持抓好「一個規劃」,奮力推進「四個轉變」,努力實現「三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積極探索出一個NPL園地共建的「人與自然如何共贏」的「滎經模式」,讓公園和社區相互支撐
  • 嚴志斌:四川滎經同心村墓地出土巴蜀符號探析
    摘要:滎經同心村墓地出土 366 種巴蜀符號,在種類上與四川盆地西部的蜀人區出土巴蜀符號明顯具有絕對的共性;同心村部分墓葬共出相同符號的印章或部分相同的符號組合,這些印章符號可能兼具族群性與私人性的特徵;同心村墓地內部存在親緣關係。滎經同心村墓地、南羅壩村墓地、自強村墓地三處墓地之間關係緊密。
  • 茶園替兔籠 茶葉賽兔毛 滎經長毛兔退出,農戶增收看茶業
    據滎經縣農業農村局4月初調查顯示,一度在該縣被作為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的長毛兔,紅紅火火30年之後,慘遭市場「淘汰」,目前僅存欄1000餘只,這與高峰時期年存欄70餘萬隻相比,無疑是天壤之別。然而,可喜的是,隨一個產業退出,又有新產業崛起。
  • 自然教育:讓自然回歸日常生活
    「在新時代探索未來生態文明建設的時候,自然教育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我們需要用更多的精力和創新的意識,來讓我們的教育效果更好地體現出來。」 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中心主任賈峰表示。  海峽兩岸暨香港、澳門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2018年年會近日在廣東深圳舉辦。
  • 如何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推廣自然教育
    11月14日上午,第二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期間,由深圳華僑城溼地自然學校主辦的分論壇——學校自然教育,邀請到多位具有實戰經驗的校園自然教育老師進行了深度分享。「自然嚮導」公益機構是他們為了面向更多學校推廣自然教育所設立的。學校的定位:「學校」才應該是培養生態理念、訓練生態認知的「主戰場」。他表示,自然教育應該從身邊做起,從窗邊的小花園、學校周邊的菜市場開始的,有機會再深入大山。在被問到帶領孩子展開自然活動時會不會有安全上的顧慮時,張老師回應:相關活動老師要提前考察和體驗過,心裡有底就不會有擔心了。
  • 四川滎經擬將野牛山景區打造成中國山地旅遊勝地
    四川滎經擬將野牛山景區打造成中國山地旅遊勝地時間: 2013-09-29責任編輯: 楊林旅遊_中國網 中國網9月29日訊 記者從四川省滎經縣旅遊局獲悉,近日,滎經縣在縣政府常務會議室召開野牛山景區旅遊開發協調會,縣委常委、縣委宣傳部長楊澤科、副縣長柯小平及川旅自駕遊公司董事長伍發建、規劃投資部副部長葉彬等川旅集團野牛山項目工作小組成員出席,國土、規建、交通、林業、發改局、財政局、旅遊等部門及三合鄉參加。
  • 滎經縣「REC黃金樹」網絡傳銷案宣判 團隊領導人獲刑
    滎經縣人民法院認為,黃某某以投資「REC黃金樹」獲取高額回報為名,引誘參加者以繳納投資相關錢款方式加入傳銷活動資格,並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層級,直接或間接以發展人員數量作為計酬或返利的依據,騙取財物及為傳銷組織開展傳銷活動提供幫助,擾亂經濟社會秩序,情節嚴重,其行為已構成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
  • 學校自然教育 如何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推廣自然教育?
    第二屆全國自然教育論壇在此開幕,本屆論壇由阿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阿拉善SEE基金會資助,設置了涵蓋自然教育各方面的12個專業性分論壇、著重分享與腦力激蕩PKN之夜和源創空間,以及提升從業者技能與內修的培訓工作坊。   自然教育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迅速興起,各類組織和機構都在開展相關課程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