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與發展並重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020-10-04 生態雅安

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位於滎經縣龍蒼溝鎮境內,不僅是我市也是全省最早啟動建設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入口社區項目。

大熊貓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啟動以來,作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園地共建先行區,雅安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聚焦森林生態資源優勢,堅持抓好「一個規劃」,奮力推進「四個轉變」,努力實現「三個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積極探索出一個NPL園地共建的「人與自然如何共贏」的「滎經模式」,讓公園和社區相互支撐,實現保護和發展的統一。

南入口社區規劃面積約350平方公裡,布局各類子項目72個,總投資100億元,總體形成「一線五點」發展格局。即:一條34公裡長的熊貓翠竹風景線,貫通熊貓放歸基地、熊貓寧靜谷、熊貓康養堂、熊貓民宿村和熊貓溫泉小鎮五個社區點位。

去年啟動至今,項目推進情況如何呢?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施工現場

緊鑼密鼓建設正酣

9月21日早晨,下過夜雨的龍蒼溝有些涼。

自雅西高速龍蒼溝出口開始,一路往龍蒼溝鎮走去,沿途布局近百隻大小不一、造型各異的大熊貓雕塑。

去年10月,2019中國(四川)大熊貓國際生態旅遊節閉幕式在雅安舉辦,同時宣布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項目建設正式啟動,熊貓溫泉小鎮、熊貓民宿村等一批重點工程相繼開工。

今年2月26日,滎經縣成立中國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指揮部。

剛進入熊貓溫泉小鎮,新落成的街心「環廊」內車水馬龍,銀光閃爍的熊貓IP造型和鮮紅的「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大字格外醒目,悄然融入環繞的風雨長廊和青山。

來到小鎮的共建共管服務中心,裝修作業正在有序進行。

「這個是沉浸式體驗項目,通俗理解為室內探險。」南入口社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項目正在進行房屋主體改造,建成後定能吸引眾多喜歡大冒險的遊客前來遊玩。

熊貓溫泉小鎮緊鑼密鼓地建設只是滎經縣「加速」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的一個縮影。

除去動植物資源,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片區,還有非常豐富的山川資源。桌山(瓦屋山)、牛背山等耳熟能詳的山嶽,都在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片區範圍之內。其中,桌山雲上方舟景區將按國家5A級標準打造,目前正在索道建設中。

龍蒼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鄒洪鑫表示,五大組團項目的建設都十分順利。其中,熊貓民宿村結合基層治理實現了項目整體提升;清風雅雨小鎮的黑石公園、康養一期(項目)以及展示中心都已建成,即將啟動索道建設;在疊翠溪景區基礎上提升打造的熊貓寧靜谷,康養二期(項目)正在修建,「寬山隱廬」民宿酒店已投入運行,叢林飛躍和森林越野賽道正在施工建設;熊貓放歸基地,目前科研各項工作運轉順暢,已經放歸兩隻大熊貓。

「我們相信,南入口社區建成開放後,必將成為炙手可熱的熊貓打卡地。」鄒洪鑫認為。

園地模式

先行先試大膽探索

2020年以來,滎經以「園地模式」將大熊貓國家公園南入口社區建設與森林康養產業園區、鄉村振興產業園區、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園區建設相結合,實現南入口社區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生態保護和地方發展共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建設提供滎經實踐。

「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的主要做法是著力推進『四個轉變』,打造全國生態文明融合發展示範地。」滎經縣委書記李蓉表示。

——空間讓渡,實現「活動區」向「保護區」轉變。按照生態保護要求,關停保護區內礦山6座、水電站12處,外遷村民58戶186人,為國家公園建設騰出了空間。

——教育激勵,實現「砍樹人」向「護樹人」轉變。開展法律宣講、情景法庭和 「先鋒講堂」等,深化生態法治宣傳教育,組建嚮導隊、設置生態管護公益崗位,開展替代生計工程,建立和完善村民參與生態保護的利益分享機制。

——示範帶動,實現從「賣資源」向「賣風景」轉變。成立旅遊產業黨支部,以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發展生態農家樂64家,並通過上門指導、定期培訓等,提升服務水平。

——集中安置,實現從「舊村莊」到「新社區」的轉變。通過集中安置保護區搬遷出來的群眾,並依法建立自管委,推進自主管理。近年來,該縣持續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汙水處理、垃圾分類,小區人居環境逐步美化,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

近年來,滎經縣依託國家公園優勢,創新推進入口社區建設,著力發展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熊貓文化產品、特色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為入口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內涵,在實現生態、生產和生活「三個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初步的可喜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社區建設上,雅安其他縣也各有「高招」,一個個熊貓鎮、熊貓村如雨後春筍拔地而起,一批批「大熊貓生態友好型」特色產品應運而生。做好「社區建設」這篇文章,讓大熊貓安然棲息,讓大熊貓棲息地社區居民安居樂業,終將會真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本報記者 張雨蝶

相關焦點

  • 愛護野生動物、保護野生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的外形非常漂亮,因腹部白色、毛是棕黃色、背部有白色梅花點,故稱「梅花鹿」。 今天登蓮花山有幸看到野生的梅花鹿。 在此之前看過新聞報導,有不少人在蓮花山附近也遇見過梅花鹿
  • 扎蘭屯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助力人工狍子放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扎蘭屯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助力人工狍子放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2020-10-31 1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保護「地球之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這是全國首個國家溼地公園,水道如巷,河汊如網,約68%的面積為河港、池塘、湖漾、沼澤等水域,生態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幽雅。習近平說,溼地是地球之腎,溼地開發要以生態保護為主。原生態是旅遊的資本,發展旅遊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要讓溼地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意空間。
  •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自然辯證法》導讀
    作為「重溫馬克思主義經典」系列第四講(總131期),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肖廣嶺,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主題,對《自然辯證法》進行導讀。《資本論》的主要任務是揭示資本主義經濟的運動規律,進而揭示人類社會的辯證法;《自然辯證法》則力圖通過自然科學的發展揭示自然界的辯證法。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的論斷,告誡人們,人類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徵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正是對馬克思主義人與自然關係思想,包括恩格斯《自然辯證法》關於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 與自然和諧相處 南極長城站的企鵝與賊鷗 (1/8)
    與自然和諧相處 南極長城站的企鵝與賊鷗 (1/8) "← →"翻頁
  • 國家林草局:強化溼地保護修復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專程前往遼寧省調研溼地保護修復情況。張建龍強調,溼地資源特別是濱海溼地是我國自然資源的精華,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強化溼地保護修復,增強溼地生態功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打造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福地」
    12月28日,一場冬雪過後的秦皇島野生動物園籠罩在一片晶瑩潔淨的雪白之中,厚實的積雪、密匝的落葉、林間道路上驅車觀光的遊人、雪地上自由奔跑的動物與綿延數裡的國家海濱森林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動物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
  • 《自然圖鑑》:認識身邊的動植物,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在此過程中,我也不斷地被孩子出其不意的問題擊敗,比如某棵野草的名稱,比如為什麼有的野草可以拿回家吃,比如狗為什麼看到人就要汪汪叫……要解答孩子的問題,除了隨機應變,隨時在線搜索,也可以提前做足功課,有備無患。
  • 秦皇島野生動物園打造人與動物自然和諧相處的「福地」 以生態環保...
    12月28日,一場冬雪過後的秦皇島野生動物園籠罩在一片晶瑩潔淨的雪白之中,厚實的積雪、密匝的落葉、林間道路上驅車觀光的遊人、雪地上自由奔跑的動物與綿延數裡的國家海濱森林形成一幅人與自然、動物和諧相處的美麗畫面。
  • 萬物自然,敬畏、和諧與平等,由宮崎駿《龍貓》談日本人的自然觀
    宮崎駿的作品《龍貓》通過唯美細膩的表述,生動形象的描繪,向我們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完美意境。透過這部作品,我們能夠感受到日本人特有的價值觀。1 《龍貓》中對自然的敬畏。電影中美伊的父親儘管沒有見到過龍貓,也不知道龍貓是什麼,但他卻告訴美伊,龍貓是森林的主人,人類要對龍貓懷有敬畏、感恩之心。
  • 舞劇《丹頂鶴》:藝術詮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在當下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時代背景和文明語境中,《丹頂鶴》講述和呈現的仿佛是一個過去的故事,但它又是我們今天的生活。舞劇通過小娟和仙鶴生死相愛相依,提示了人與自然關係的本質:天人合一。
  • 西雙版納人象和諧相處 《人民日報》海外版這樣說...
    實時追蹤和了解並針對性保護,西雙版納借科技之力助人象和諧 2020-12-02 09: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喜歡白鷺蒼鷺和諧相處喜歡《白鷺 蒼鷺》和諧相處的場景。
    很多人喜歡它,大概是因為其潔白的羽毛、挺拔的身體、精巧的嘴型,還有那亭亭獨立時卓越的風姿。 靜靜的觀察著千姿百態的白鷺用鏡頭記錄下它們美麗的身影及其與周圍環境的和諧中共生的美麗畫面。平靜的心情不自覺的融入了白鷺的世界。人與萬物若和諧相處。喜歡人與自然的和諧,喜歡生態環境共同保護!
  • 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大聖」與人和諧相處
    近年來,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力度加大,獼猴數量增多,「大聖」與人和諧相處。福建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國唯一的既是國際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保留地的自然保護區。、來源:中國新聞網
  • 自然界的聆聽者,用天賦與動物深度交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文/南極企鵝導讀:自然界的聆聽者,用天賦與動物深度交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每一個物種都有它們獨特的溝通方式,但俄羅斯有一位名叫卡爾波娃婦女,卻打破了這種觀點,她不僅能夠聽懂動物的語言。
  • 保護野生動物,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保護野生動物,才能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今年5至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赴廣西、江西、福建、雲南、廣東、貴州等地開展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執法檢查。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實際行動,也是全國人大常委會今年開展的首個執法檢查。
  • 中國農大沈建忠院士:重思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之道|戰「疫」公開課?
    微言教育《戰「疫」公開課》今天推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主題第一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教授為我們開講《人與動物間的和諧相處之道》↓↓↓課程介紹:課程講解了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背景下,人類應該怎樣對待動物,如何與動物和諧相處,從而守護人類健康
  • 可可西裡高原生態安全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諧論壇圓滿成功
    2020年11月27日由玉樹州可可西裡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主辦、深圳市星互動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高原生態安全暨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諧論壇」在深圳召開。圍繞「高原生態安全與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兩個重要環境命題,共同見證江源「生態報國、綠色感恩」的環保成果。探討心態健康與生態安全的互動關係,探索如何把優秀的生態環保政策、思想、技術和專利等,切實引進應用到高原綠色發展、綠色生產中。讓當地百姓在踐行「生態優先」發展理念的同時,獲得生態扶助,促進形成整個三江流域的生態循環綠色發展,進行相關的交流、研究和討論。
  • 大熊貓雷雷去世,看哭中國寶寶,保護珍稀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
    清晨一起床,就看到這樣的消息,心情一下變得如此沉重,如此暗淡,相信同我一樣,大家看到都有同樣的感覺:大熊貓雷雷去世,看哭多少中國寶寶,保護珍稀動物,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但天不遂人願,八月中旬,「雷雷」的癲癇發作次數增加,頻率加快
  • 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 周晉峰研究團隊2020年...
    對廢棄礦山渣堆的處理,應以自然恢復為主,儘量採用「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來開展修復,以降低對自然資源和能源的耗費,並減少二次汙染;強調工程按照自然規律進行修復,尊重環境本身特徵和客觀情況,在尊重自然的同時積極參與自然保護,參考古人經驗,將自然原則置於首位,再進行人為幹預,科學留白,為自然留出喘息空間;系統治理與整體把握緊密結合,生態修復時充分考慮周邊環境實際情況,再確定其治理、修復的強度以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