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1個科學小視頻,培養孩子科學素養!
文 | 魔力科學小實驗,歡迎關注及轉載分享!
下雨是一種最常見的自然現象。地球上的水受到陽光的照射後,變成水蒸氣蒸發到空氣中,遇到冷空氣凝結成小水滴,進而變成雲,最後再滴落下來,就是我們看到的雨。
有潤物細無聲的雨,一覺醒來,仿佛變了個世界,空氣都甜絲絲的,一派清新自然的景象;
也有久旱逢甘霖、春雨貴如油的喜雨,那是農民朋友們長久期盼後無法形容的喜悅,一年收成又有了保障;
這些雨就像大自然的恩賜,滋潤著世間萬物,讓生命充滿了生機與希望。然而還有一種雨,叫做猝不及防的雨,比如:
遭遇這種雨的經歷大部分人都曾有過,如果身邊有傘有愛人,或許是一場濃情蜜意的雨中漫步。如果沒有任何雨具,那就估計只剩「杯具」了。
面對這種突如其來且毫無防備的雨,你是選擇在雨中奔跑還是漫步呢?相信不少人的第一反應是:加足馬力、極速奔跑,把雨甩在身後。還有一部分人比較冷靜,比如:
雨反正是躲不掉了,不如放慢腳步,充分享受上天突然的恩賜,乾脆來個雨中漫步,該咋咋地,管你斜風細雨還是春夏秋冬。
究竟哪一種方式讓我們淋到的雨會更少一些呢?先不急著下定論,我們一起來看一個視頻,或許你會有新的發現。
#點擊播放按鈕,觀看視頻#
結果表明,如果在相同的時間內,雨中奔跑和慢走會被淋到的雨水是等量的。為何如此?
我們不妨來看一下:
不管你跑多快,你頭頂的雨是定量,是不變的。答案很簡單,當你逃脫了一個雨滴,你又鑽到了另一個雨滴下面。
可以做個假設
假設雨滴是靜止的,而你以及你腳下的大地向上朝著雨滴移動。由於平行六面體的體積並不受傾斜角度的影響,不管你在水平方向上跑得多快還是慢,每秒鐘頭頂上都會淋到相同的雨量。
但是,假設都是一秒鐘,站著不動淋到的雨水會更少一點,因為一旦跑起來,你還將撞上迎面而來的雨,會淋得更溼。
但問題又來了,試問:誰會在雨裡一動不動?
如果從A點往B點移動會怎樣
實際上,從A點運動到B點,你迎面而來的雨水總量又和你跑得多快無關了。就像掃雪機不管開得多快,同一線路上需要剷除的雪量是一樣的。
綜上所述,在給定時間內,你頭頂上淋的雨總是等量的,不管你跑得多快;而在給定路程裡,你迎面撞上的雨量也相等,同樣不管你跑得多快。
淋雨總量與哪些因素有關
為了弄懂這個問題,方便以後下雨時不至於淋成落湯雞,我們來看一張圖:
淋雨的總量與多個變量有關,淋雨總量等於頭頂上每秒淋的雨乘以你在雨中的時間加上每米你被迎面淋的雨乘以你所跑過的路程。因此,儘可能地減少來自於頭頂的雨量是關鍵。
沒想到淋個雨居然有這麼多道道,最保險的辦法當然還是陰雨天氣帶上雨具,與落湯雞Say byebye。
明天會下雨嗎?
我是一名理工碩士奶爸,愛生活、愛科學,陪娃做了300多個「魔力科學小實驗」。關注訂閱我,每天3分鐘,陪孩子在家做個小實驗,培養孩子科學素養!
更多有趣的科普知識請點擊:
顯微鏡下的眼淚你見過嗎?情緒不同形狀也不一樣
世界上最黑的材料有多黑?據說連科學家都無法測出來
以假亂真的視錯覺,不知騙過了多少雙眼睛,你敢來挑戰嗎?
--The end --
視頻採編於minutephysics(It Better to Walk or Run in the Rain?)特此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