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是辛丑牛年,在農村,牛是勤勞的象徵,只要有牛的出現,農民就會認為這是一個豐收的出現,所以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牛馬年好種田」。而牛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好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中有一個「牛市」的叫法,說的就是行情好。其實牛在古時候就是力量的存在,牛除了能犁地耕地,在古時候的戰場上也是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牛代表的寓意就是豐收、勝利、勤勞。了解了牛年,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下今天這句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什麼意思吧?
什麼是「數九天」?
數九天是民間統計寒冷到春暖時段的一個方法,一共是九個數九天,每個數九天是九天,為什麼都以九為標準呢?其實這個九在古時候就是「至陽」的意思,而數九的開始就是表示氣溫開始回暖,大家都知道這夏至是冷空氣聚集的開始,經過了180天的積攢之後就到了冬至日,而冬至是暖空氣開始聚集的開始,預示著冷空氣會經過一段時間慢慢消散,最後就變成了春暖花開的景象,而這一段時間就是數九八十一天,這也是數九天的來歷。
「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這句俗語說的就是如果在三月份沒有數九天,那麼農戶家裡的豬和狗就會出現飢餓的情況,就連難吃的麥麩子也吃不上,主要就是想表達三月看不見九的嚴重後果。
那麼這個三月裡為什麼會沒有九呢?其實數九的開始在農村一直就是冬至日後的第一天開始,每年的冬至陽曆時間是比較固定的,一般是陽曆的12月21日-23日出現,但在我國一直沿用著兩種日曆算法,一個是全球公用的萬年曆,另一個就是一種陰曆的算法,陰曆年月一般分大月和小月,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一年是354天或者355天,而陽曆則是365天或者366天,為了迎合陽曆的算法,農曆設置了閏月,而這個閏月的出現一般是2-4年出現一次。這樣看來,數九天的開始在農曆是非常不固定的,有可能在冬月的月初也可能在冬月的月末,所以就會出現數九天提前一個月或者推遲一個月結束。
三月正是冬小麥越冬之後的生長關鍵期,如果這個時候數九天結束,那麼就有可能出現越冬的害蟲提前安全越冬,這對於冬小麥生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為何農民冬季喜歡下雪,喜歡低溫,主要就是想通過下雪來保護冬小麥不被凍傷,通過低溫凍掉隱藏於泥土中冬眠的害蟲,所以三月有九天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九天那麼就有可能出現害蟲猖獗,最有可能影響糧食的產量,所以才有了這句「餓死豬和狗」。
總的來說,這句俗語確實有些誇張,但畢竟是老一輩留下來的俗語,其中必定是經過了很多年的總結所以才得出這個結論,對於我們來說,經過了千百年的氣溫變化,現在這數九天所表現的氣溫特徵已經不是很明顯了,所以大家就當做了解即可,畢竟莊稼還要科學種植,你們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