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梅家的女兒已經7個月了,還是沒有出牙,但是體檢時各個方面都還比較正常,這就讓阿梅有點鬱悶了,每天都關注著女兒出牙的問題,寶寶出牙時間有很大的差異,有些寶寶出牙比較早,在四個月時就已經開始出牙了,而有些寶寶出牙就比較晚,一般會在寶寶出生4—10個月出牙都比較正常,如果寶寶超過了13個月還沒有出牙,那就要引起重視了,及時去醫院檢查,由於寶寶出牙的時間相差比較大,所以當寶媽看到別的寶寶4個月都開始出牙時,就比較期待自己家寶寶也早點出牙,然而寶媽在幾個月的等待中還是沒有看到寶寶出牙,就有些著急,其實寶寶出牙前都會有這些表現,寶媽要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1.經常流口水
寶寶在出牙的過程中,牙齒要穿透牙齦,這個時候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微腫脹,同時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導致唾液分泌增多,而此時寶寶的吞咽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成熟,所以就會出現流口水的現象,家長在關注寶寶出牙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及時給寶寶擦拭口水,以免出現口水疹。
2.吃手,愛咬乳頭
寶寶在出牙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疼痛感,讓寶寶有些不適,寶寶需要通過啃咬物品來緩解這種不適,所以寶寶就會出現咬手的現象,在吃奶的過程中也會突然咬一下乳頭,這些除了是寶寶探索外界的行為,還是要出牙的表現,這個時候家長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安全的牙膠玩具,通過外界刺激加快寶寶出牙的速度。
3.體溫輕微升高
在寶寶啃咬物品摩擦牙齦時,由於寶寶用力比較猛,很容易引起口腔黏膜感染後者牙齦發炎,這樣就會讓寶寶的體溫輕微升高,如果寶寶的精神狀態和進食都沒有問題,那麼家長就可以放心,只要體溫不超過38.5℃就不用特殊處理,注意寶寶不要捂著,同時可以讓寶寶喝一些水。
4.頻繁夜醒,情緒不穩定
出牙時的不適會影響到寶寶的情況,寶寶會變得有些煩躁,白天的時候有其他的事情還可以分散一下寶寶的注意力,到了晚上寶寶會更加感受到這種不適,就會讓寶寶頻繁夜醒,睡不好覺,家長這個時候要進行安撫,不要責怪寶寶加重寶寶哭鬧。
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不容易,出牙的疼痛感讓一向乖巧的寶寶變得情緒不穩定,經常暴躁,有時還會無緣由的哭鬧,同時對寶寶的睡眠有很多的影響,如果寶寶突然出現了這些現象,那就是寶寶快出牙的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做好護理,減輕寶寶的不適,讓寶寶順利度過出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