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那些不是鳥卻會飛的動物,它們如何「短暫」飛行的呢?

2020-11-17 想養平頭哥

導讀:它們雖不是鳥兒,卻能「短暫」的飛行

目前地球上現存的飛行動物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鳥類、昆蟲以及特殊進化的哺乳動物。飛行能力對於動物來說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動物躲避天敵,獲取食物,進而提高改物種的生存能力。


有一些動物,它們雖然不具備長途飛行的能力,但是為了躲避捕食者,進化出了短暫滑翔的能力,它們也被稱為滑翔動物。

滑翔哺乳動物

滑翔哺乳動物的歷史極為悠久,早在蝙蝠之前就存在了。滑翔動物存在多種獨立的演化方式,其中著名的例子就是鼯鼠(約37種,屬於松鼠科動物,常見的松鼠也隸屬於松鼠科),其大部分布在東南亞地區。

此外,南美洲也有兩種。還有一種叫小飛鼠,分布範圍從北歐到日本。它們的體長(不包括尾巴長度)在7釐米左右,是一種袖珍的哺乳動物。不過這一家族也有一些體型比較大的成員,產自加裡曼丹島北部,是一種將近60釐米棕鼯鼠,這個家族的中的巨人。

這些滑翔哺乳動物的共同之處是前腿和後腿之間都具有一張可以展開的皮膜。皮膜展開後就像一副滑翔傘,讓它們可以從一棵樹上滑翔到另一棵樹上,滑翔距離可達100米以上,長長的尾巴在飛行的過程中起到平衡和穩定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種食蟲哺乳動物——遠古翔獸,它們是一種古老的滑翔哺乳動物,與鼯鼠之間沒有親緣關係。它們體長12~14釐米,生活在約1.25億年前。所以,在蝙蝠出現以前,它們已經存在了大約7000萬年。像今天的鼯鼠一樣,它們也是滑翔而不是真正地在飛行。

這種古老的哺乳動物留存的化石可以證明這些畫像哺乳動物比蝙蝠更早飛行,不過它們的飛行時間是短暫的。

齧齒動物和有袋動物滑翔演化的趨同

在進化的過程中,齧齒動物與有袋動物開始出現趨同演化,都具備和短暫滑翔的絕技。飛鼠和袋鼯都可以展開前後腿之間的皮膜進行滑期。它們看起來非常相似,大小大致相同,身長約20釐米,尾巴和身體幾乎等長。


然而,它們彼此之間沒有直接的親緣相關,一個是齧齒動物,另一個是有袋動物。研究表明,這兩類動物在滑行時,高度每下降1米至少可以滑翔1.米,因此,它們的滑翔比超過1.5。


同時,錄像資料表明它們的確可以獲得更大的滑翔比。它們可以通過改變翼膜的曲度以及尾巴的姿態來控制滑翔。憑藉這種本領,它們可以從一棵樹的頂端跳下,滑翔到另一棵樹上,然後再向上爬。

蜥蜴也能「飛」

擁有「滑翔專利」的不僅僅只有哺乳動物,還有飛蜥。飛蜥屬約有42種,它們也是滑翔動物,分布在東南亞。它們是鬣蜥科的成員,體長可達20釐米以上,尾細長,佔身體長度的一半以上。


雄性背面有輕微鋸齒狀的背脊和一個橘黃色的喉翼。雌性有一個藍色的喉翼比雄性的小很多。飛蜥身體兩側有附著在延長的肋骨之上的皮膜,皮膜顏色鮮豔,上面有黃色和黑色的條紋。它們可以展開皮膜在大樹之間滑。


當它們感受到威脅時,也會展開皮膜。它們滑翔的平均距離為20-30米,高度落差為5-8米。最大滑翔距離可達60米。在滑翔過程中它們通過尾巴的擺動來保持身體平衡。它們能利用尾巴和皮膜的運動來控制方向,這讓它們可以直接瞄準目標滑翔,也可以避開滑翔途中的障礙物。


在中國發現了一種白堊紀的滑翔鬣蜥——趙氏翔龍的化石,它們也是利用延長的肋骨來支撐皮膜進行滑翔的。這是另一個趨同演化的例子。

有8種飛行壁虎發展出了另外一種滑翔方式,它們是東南亞特有的物種。飛行壁虎是一類身體扁平的蜥蜴類動物,體長可以達到20釐米。它們的尾巴幾乎和軀幹一樣長。它們的軀幹兩側、頭部、尾巴、四肢和腳趾間都長有皮膜。這些皮膜起到滑期傘的作用,讓它們能夠通過滑翔來飛行較短的距離。飛行壁虎甚至有能力在飛行中改變方向。它們還有寬而扁平的腳趾墊,上面長有薄片狀的吸盤。

「飛翔」的青蛙

在東南亞,有一些樹蛙屬的蛙類,它們的腳趾間也發展出了類似的滑翔膜,它們被稱之為華菜士飛蛙,它們的命名是為了紀念英國生物學家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菜士。他與達爾文生活在同一個時代(19世紀中期),同時他也是達爾文建立的自然選擇學說的強力競爭者,他考察了馬來群島並將第一批飛蛙從那裡帶到了歐洲。

利用腳趾之間的蹼膜,飛蛙可以滑翔20米的距離。在眾多種類的飛蛙中,最著名的是黑蹼樹蛙,又稱綠飛蛙或雷瓦爾德樹蛙,它們身體的長度不超過8釐米。利用長趾之間的蹼膜,飛蛙能夠從一棵樹滑翔到另一棵樹上。

魚兒也能飛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畫像動物以外,還值得一提的是「飛魚」。其中最著名的種類叫作期飛魚,其體長約25釐米。飛魚尾部有力的擺動能讓其躍出水面。然後,它們伸展開細長的胸,在水面上滑期幾十米。它們飛行的高度範圍從1米到10米。這樣的飛行可以逃脫許多捕食者的追捕。

許多魚類都試圖躍出水面以躲避它們的天敵。當受到捕食者追逐時,整個魚群一起躍出水面的場景特別壯觀。南美洲的飛脂鯉可以快速有力地揮動長長的胸鰭呼呼作響地躍出水面。雖然它們在水面以上的跳躍高度只有幾釐米,卻能飛出幾米遠。

雖然滑翔動物不能夠持續長距離的飛行,但是短暫的滑翔讓它們相比不能飛的動物擁有躲避

相關焦點

  • 大雁為何結隊飛行?為什麼雄鳥會比雌鳥美麗?為什麼有的鳥不會飛
    深秋初冬的天空中常常飛過成群結隊的大雁,它們來自寒冷的北方要飛往南方去過冬。在漫長的飛行旅途中,它們以組織得相當嚴密的隊形前行,通常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大雁的行動為什麼要如此整齊劃一呢?大雁在長途旅行中,儘管飛行速度相當快,但是由於路途遙遠,飛完全程約需一兩個月的時間。
  • 孔雀能飛嗎?它們的尾羽對飛行是否有幫助?
    然而,考慮到它們近6英尺長的尾巴和對地面的偏愛,它們能飛嗎?孔雀在空中在上面提到的一次動物園之旅中,一旦你被孔雀展吸引住了,你可能沒有看到孔雀在圍欄裡飛來飛去,在樹枝間俯衝跳躍。一般來說,你會看到孔雀在地上昂首闊步,或者懶洋洋地躺在陰影裡,這讓很多人相信它們是不會飛的鳥。畢竟,這個概念並不奇怪,因為鴕鳥、鴯鶓、企鵝、食火雞和許多其他鳥類都無法飛上天空。
  • 鳥為什麼會飛——自然奧秘
    如果我們知道鳥為什麼會飛,我們就會知道,整個自然界的動物是如何遵循著進化機制的。鳥能夠會飛,是由其本身的生理條件與樹棲生活的特點所決定的,鳥的飛翔是經過了長期的演化才形成的.鳥的翅膀也是由它的前肢慢慢地演變而來的.
  • 御風飛行的軍艦鳥:可連飛數月不停歇,即使睡著了還在飛!
    所以它們的捕食方式一般為俯衝下海捕食魚類,並且具有掠奪性,通常會打劫其他鳥類的食物。尤以鰹鳥成為其主要目標,經常瞄準鰹鳥捕到魚類飛離海面時發動襲擊,直到對方吐出食物而搶到為止,故又被人稱為「海盜鳥」。同時它們也會在沙灘捕食剛孵出的海龜,獵食其他野鳥族群營巢的巢中之幼鳥,偶爾還會飛到人類聚居地可以找到任何食物。
  • 鳥類的飛行本領知多少,沒想到它們是鳥卻不會飛,這是為何?
    有這麼一群偉大的生物,它們生活在南半球的廣闊空間裡,從南極洲一直到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群島,都能看到它們搖擺的身影。它就是「搖擺紳士」——企鵝。你看它搖搖擺擺地朝我們走來,除了一身「黑色燕尾服與白色襯衫」,那一雙撲稜稜的小翅膀也很惹眼。可是,企鵝這一對翅膀是用來幹什麼的呢?
  • 有哪些常見的看起來不會飛,實際上飛行技巧卓越的鳥?鳥類飛行篇
    想必如果你問朋友「鴛鴦會飛嗎?」,估計他也要想一陣子。99%以上的鳥兒都會飛,可是有些我們聽過見過的鳥類,卻很難看到它們飛行的樣子。最被人們熟知的例如天鵝、鴛鴦和你看上去好像根本不可能飛起來的犀鳥(Anthracoceros albirostris)。有哪些平常很少看到它們飛翔,但實際上卻善飛的鳥類?鳥兒飛翔除了覓食外,還有什麼意義?會飛的鳥兒普遍都有什麼特點?
  • 地球上的好居民:為什麼鳥群飛行隊形會步調一致?
    一些鳥類飛行中形成步調一致的v形圖案,比如這些遷徙的加拿大黑雁。
  • 飛貓不是貓,寒號鳥也不是鳥,它們到底是什麼?
    奇了怪了,這年頭怎麼還有會飛的貓了呢?確實,世界上沒有會飛行的貓咪。這隻名為「飛貓」的動物,也的確不是貓類,它們真正的學名叫做復齒鼯鼠,還有個很特別的別稱「寒號鳥」。所以「寒號鳥」不是鳥兒,「飛貓」也不是貓咪,它們都指的是一種松鼠科的動物復齒鼯鼠。
  • 你不知道會飛的五大動物
    當我們想到飛行動物時,我們經常想到各種各樣的鳥類,也許還有蝙蝠,甚至是恐龍時代的翼龍。但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飛行已經在動物體內進化,從而使魚類,哺乳動物,爬行動物和兩棲動物等物種得以發展成為空中飛行的能力。
  • 最會飛的鳥們:隼俯衝速度超高鐵-鳥,隼,俯衝,高鐵 ——快科技(驅動...
    鳥類也許是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動物,它們自由翱翔天際的本領讓古人們膜拜不已。今天,媒體就為我們盤點了自然界「最會飛」的鳥們。俯衝速度最快的遊隼:當提到創記錄的鳥類時,每個人最喜愛的問題就是誰是最快的?遊隼已經以前242英裡每小時(約389公裡每小時)的俯衝速度奪得了桂冠。當然這是俯衝速度,重力肯定在其中起到一定作用。
  • 毒蛇中的「空軍」,會「飛」的不一定是飛禽,也可能是爬行動物
    其實,飛蛇是一種安全的蛇類,它們的毒性不強,大多數飛蛇的毒液只夠對付鳥、青蛙和蜥蜴等小型獵物,並不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它們是一種樹棲性蛇類,分布在熱帶雨林之中。,它們並不能像鳥類、蝙蝠和昆蟲那樣飛行,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們屬於一種滑翔動物。
  • 毒蛇不纏人、不會飛的鳥
    動物學家告訴人們,世界上最毒的幾種蛇莫過於眼鏡王蛇、眼鏡蛇、金環蛇、銀環蛇、海蛇等,它們在傷害人的時候,最厲害的武器並不是把人纏住,而是它們嘴裡的毒牙。只要毒液注入人體一點點,那麼這人必死無疑,所以毒蛇在傷害人時,根本沒有必要花費那麼多的時間去纏人。動物學家們發現,毒蛇的獵食對象主要是小型動物,像人或其他大型動物,根本不是毒蛇要獵取的對象。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古生物學家們在遙遠的懷俄明、巴黎、澳大利亞和印度等地發現了蝙蝠令人驚嘆的完整骨骼的化石。
  • 睡眠時間比人類更加短暫的6種動物
    睡眠對每一個人都是相當重要的,如果我們仔細觀察地球上的動物們,也可以注意到它們的睡眠行為。只不過,相比較於人類8個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你有沒有思考過動物們所需要的睡眠時間呢?這一次,我們為你收集了,睡眠時間比人類更加短暫的6種動物。
  • 動物百科知識;鳥有多少種類,那飛行最高最快的鳥,又是哪種
    鳥類是脊椎動物演化過程中向空中飛行生活演化的一支,是陸生脊椎動物種類最多的一個類群,全世界現存鳥類有11000種。在鳥類中哪種鳥飛得最高?哪種鳥飛得最快?哪種鳥飛得最遠呢?飛行速度比F1賽車還快的遊隼遊隼是鳥類中飛行最快的。 小型鳥類高度不超過300米,大型鳥類為3000-6000米。 如果說飛得最高的鳥,當屬兀鷲和大天鵝,其飛翔高度超過9000米,它們能飛越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
  • 那些擁有飛行屬性卻不能自由飛翔的神奇寶貝
    神奇寶貝的屬性是它們自身所固有的特徵,有的神奇寶貝只有一種屬性,有些卻擁有兩種屬性。我們現在探討的是飛行系,有哪些神奇寶貝擁有飛行系屬性卻不能自由自在的飛翔呢?1、嘟嘟和嘟嘟利嘟嘟和它的進化型都是一般系和飛行系,但是它們連翅膀都沒有,根本就飛不起來,只能靠兩隻強有力的長腿飛馳。實在是浪費了飛行這一屬性啊。
  • 不拍翅膀就能飛?這種鳥重32斤,可滯空5小時飛行172公裡
    6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地球上生活著一種空中巨獸,它們體重達到了70公斤,翼展可達7米。宛如一架輕型飛機,可以捕捉36斤的獵物,它們存在的證據呢?生物學家在安格思山脈和廣闊的潘帕斯草原上均發現了這些巨型生物的化石,也拼湊出了它們大致的模樣。
  • 不拍翅膀就能飛?這種鳥重32斤,可滯空5小時飛行172公裡
    600萬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在地球上生活著一種空中巨獸,它們體重達到了70公斤,翼展可達7米。宛如一架輕型飛機,可以捕捉36斤的獵物,它們存在的證據呢?生物學家在安格思山脈和廣闊的潘帕斯草原上均發現了這些巨型生物的化石,也拼湊出了它們大致的模樣。
  • 普通樓燕能連飛10個月!鳥類飛行冠軍紀錄又改寫(圖)
    資料圖原標題:普通樓燕不落地飛行10個月創紀錄 新華社華盛頓10月28日電(記者林小春)能連續飛行兩個月的軍艦鳥曾被認為是鳥類中的飛行冠軍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安德斯·赫登斯特倫等人的最新研究表明,它們每年只在繁殖季節在地面上停留兩個月時間,此後就飛離歐洲前往非洲過冬,然後再返回歐洲繁殖,在這遷徙、過冬的10個月內,它們幾乎從不落地。「這項發現大大推進了我們所知道的動物生理機能的邊界,」赫登斯特倫在一份聲明中說,「10個月是我們已知任何鳥類的最長飛行時間,它是一項新紀錄。」
  • 蝙蝠除了飛行就是倒掛睡覺,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蝙蝠是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這是它與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飛行的能力雖然讓蝙蝠嘗到了甜頭,但是為此蝙蝠也付出了許多代價,比如為了躲避鳥類的競爭,它們有了晝伏夜出的習性(大多數鳥是晝出夜伏的)。而且蝙蝠的一生除了飛行就是倒掛著,那麼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是如何繁殖和哺育後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