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除了飛行就是倒掛睡覺,它們是如何繁殖後代的?

2021-01-18 科學獵奇

蝙蝠是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這是它與其他哺乳動物最大的不同之處。而飛行的能力雖然讓蝙蝠嘗到了甜頭,但是為此蝙蝠也付出了許多代價,比如為了躲避鳥類的競爭,它們有了晝伏夜出的習性(大多數鳥是晝出夜伏的)。而且蝙蝠的一生除了飛行就是倒掛著,那麼作為一種哺乳動物,它是如何繁殖和哺育後代的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

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蝙蝠

在自然界中雖然會飛的動物有很多,比如許多鳥類、昆蟲等等,但是在整個哺乳綱下,會飛的僅有蝙蝠一種(鼯鼠是靠翼膜滑行,並不是真正的飛行)。雖然從外觀上看,蝙蝠與老鼠長得有些相似,但是二者毫無關係(老鼠是齧齒目,蝙蝠是翼手目),而且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蝙蝠最早出現在距今約1億年前,它比老鼠出現的時間要早得多。

根據科學的研究發現,蝙蝠之所以會演化出飛行的能力是因為其體型較小,而且原本生活在樹上。在不斷地上樹下樹的過程中,它出現了翼膜,這個利於飛行的器官。之後,又由於鳥類的祖先出現的時間比它還要早(1.5億年前的始祖鳥),而經過了5000萬年前的演化後,天空中的主要生態位都被它們所佔據。所以,為了減少衝突和競爭,蝙蝠選擇了夜晚,這個天敵活躍度較低,競爭性比較少的實踐活動。

正是因為習性的變化,蝙蝠的視力逐漸的退化,從而有了新的定位系統-回聲定位。從蝙蝠出現開始,它們的體型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這足以證明它選擇的正確性,而且體型一直保持得相對較小,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會更強。所以,它從一億年前活到了今天,並且發展成為了哺乳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的第二大目。

蝙蝠的繁殖習性

蝙蝠雖然會飛,但是它依然是哺乳動物,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蝙蝠有著固定的發情期,不過生活在不同地區的蝙蝠發情期的時間不盡相同,比如生活在熱帶的蝙蝠的發情期大都在每年的3-5月,生活在溫帶的蝙蝠發情期大都在5-7月。

由於蝙蝠有群居的習性,雌雄發情期又幾乎是同步的,因此在發情期,蝙蝠的交配幾乎是同時進行的。值得一提的是,生活在熱帶的蝙蝠由於沒有冬眠的習性,所以它們在交配後大約40-70天後就會產下小蝙蝠,而生活在溫帶有冬眠習性的蝙蝠就不同了,它們大都是在夏末秋初交配,之後,會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情,那就是雌性蝙蝠交配完後竟然沒有受精。因為,受精後加上妊娠期,小蝙蝠出生已經接近冬天了,天氣越來越寒冷,雌性需要冬眠,沒有過多的營養分泌乳汁。所以,雌性蝙蝠會「延遲受精」。簡單的說就是不讓精卵細胞結合,直到次年的開春,它們從冬眠醒來後,才會正式地受精,進入妊娠期。

而蝙蝠交配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對於樹棲的蝙蝠來說,它們是在樹上倒掛著完成的,而對於洞棲的蝙蝠來說,它們通常也是倒掛在洞穴的內壁上或者是躲進巖縫裡完成的。

蝙蝠如何哺育後代?

小蝙蝠在出生之後,根據不同的種類需要母親照顧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有的小蝙蝠只需要母親照顧1個月左右,有的蝙蝠則需要被照顧長達5個月。由於小蝙蝠剛出生,許多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全,所以它們幾乎沒有聽力和視力,這就需要雌蝙蝠的照顧。尤其是大部分的蝙蝠並非一夫一妻制,所以,大多數的雌性蝙蝠在妊娠期會找一個相對隱蔽的地方,或者是洞穴深處較為平坦的石頭上或者是一些巖石的縫隙中,將小蝙蝠藏好,然後再外出捕獵。至於哺乳的方式,也比較簡單,起初在小蝙蝠沒有抓握能力時,雌性蝙蝠會主動地給小蝙蝠哺乳,當有了抓握能力時,雌性蝙蝠就可以倒掛著,用自己的翼手將幼崽們攬在懷裡,讓它們哺乳了。哺乳完成後,小蝙蝠再次回到倒掛的狀態,要麼與母親共同進入夢鄉,要麼再次靜靜地等待外出捕獵的母親。當然,蝙蝠一胎可以生1-4隻小蝙蝠,如果只有一隻,蝙蝠媽媽通常會讓小蝙蝠緊緊地抓著自己外出活動,這就大大提高了蝙蝠幼崽的成活率。

總結

每一種動物都有著自己的生存方式,比如生活在海洋中的鯨類同樣也是哺乳動物,它們為了讓乳汁能夠哺育的後代,進化出了強大的擠壓能力,所以即使在水中,只要鯨寶寶張嘴,鯨媽媽就能把乳汁噴到它們的嘴裡,而且準確無誤。對於蝙蝠來說也是一樣的,它們出生最虛弱的就是前幾天,這是蝙蝠媽媽幾乎會寸步不離的照顧,而且為了防止發生意外,蝙蝠媽媽還會將它們放到相對安全且不太需要抓握的地方,這樣等到蝙蝠有了抓握能力後,它們就能像媽媽那樣倒掛了,而且哺乳也是一樣的,為了防止小蝙蝠掉落,蝙蝠媽媽會用自己的「翅膀」牢牢的抱緊自己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蝙蝠為啥要倒掛著睡覺?看完明白了
    由於「蝠」與「福」同音,因此蝙蝠在我國的文化裡,是「福」的象徵,這在許多文物或者古建築上都可以看到。那麼蝙蝠總是倒掛著睡覺,這是為什麼呢?蝙蝠是唯一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它們沒有鳥兒那樣的羽毛,飛行的能力也不如鳥類,但是蝙蝠的前肢非常發達,可以很好地攀附在高處還不會掉下來。蝙蝠依靠滑翔才能飛行,如果蝙蝠像鳥兒那樣正著睡覺,遇到危險的時候,就不能直接起飛,反而會影響自己逃跑。因此,蝙蝠都是倒掛著睡覺。那麼倒掛著睡覺有什麼好處呢?首先,蝙蝠的血管裡有瓣膜,血液不會倒流,倒掛著睡覺還會促進血液循環。
  • 蝙蝠為什麼喜歡倒掛著睡覺,它的頭不會有暈眩感嗎?
    說起蝙蝠這種夜行動物,大家對它們的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那與眾不同的睡姿:倒立睡覺了吧。 蝙蝠除了飛翔以外的其它時間都是處於一個倒掛著的狀態,就算不會頭暈也會累吧?
  • 馬站著睡,魚睜眼睡,蝙蝠倒掛著睡,不同睡姿是怎麼出現的?
    人為什麼要睡覺?憑直覺我們會說,有助於體力、腦力的恢復,或者有助於信息的整合,從而進行記憶和學習。但其實,人們至今並沒有完全弄清楚不得不睡覺的原因,甚至一度有人進行「不睡實驗」,想要以此知曉人類可以多長時間不眠,然而這些實驗的唯一積極作用就是讓人們認清人必須睡覺的事實。
  • 蝙蝠夜間倒掛民宅窗簾上 居民驚魂未定不敢睡覺
    來源:中國吉林網  記者 王昕/報導  本網訊 長春市民韓女士家住在文化廣場附近,前天晚上8點多她忽然在窗簾上發現了一個不速之客,一隻通體漆黑的蝙蝠倒掛著,因為聽說過蝙蝠是吸血的,韓女士嚇壞了,連忙驅趕,蝙蝠是不見了,但是韓女士說不好到底有沒有趕出去
  • 蝙蝠是很特別的生物,它們是變溫動物,它們是"模範母親"
    蝙蝠是很特別的生物。它們是&34;,有些種類會養育其他個體的後代;它們能夠在完全黑暗的空間裡以高達5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動物界裡少數幾個有說服力的利他主義行為之一便是由蝙蝠上演的。它們是變溫動物,體溫可以從飛行時的41℃變化到休眠時的2℃以下。它們能夠形成2000萬隻的大群體——脊椎動物裡已知最大的群體。它們奇妙的多樣性和特性一直在激勵著世界範圍內關於它們的保護項目的施行。
  • 蝙蝠是怎麼學會飛行的
    雖然它跟現今的蝙蝠還是有一些差異,但是因為我們只發現了這一種能飛的哺乳動物化石,所以科學家普遍認為它就是蝙蝠的祖先,或者至少像蝙蝠的祖先。由此,科學家大概推測了一下蝙蝠的祖先學習飛行的歷程。但是關於蝙蝠學習飛行的動機——它們是被天敵趕到了天上,還是因為同類間的競爭太激烈,不得不學一門本事,科學家沒有做出太多的揣測,因為那個年代實在是太過久遠,而我們又沒有足夠的化石證據去研究。不過既然它們學會了飛行,從此,天空便有了它們的一席之地,而它們對生態系統的貢獻也絕不只有一點點。
  • 蝙蝠是如何進行交配的?
    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擁有繁衍後代的能力,當然也包括人在內。從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來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很多經過一系列角逐而在地球上立足的生物究竟是為了什麼呢?難道就僅僅是為了生存?不,事實並非如此。其實很多生物生存下來的使命就是為了繁衍後代,而不同的物種有不同的繁衍方式。
  • 遠古翼龍能夠像蝙蝠一樣倒掛在樹枝上
    遠古翼龍能夠像蝙蝠一樣倒掛在樹枝上圖註:黃昏翼龍復原圖,作者:趙闖 生活在中生代的翼龍骨骼輕盈,利用連在前肢上的皮膜飛行,就像蝙蝠一樣。我們總是將翼龍和蝙蝠放在一起談論,甚至認為兩者的許多習性是相似的。人們認為翼龍會像蝙蝠一樣用有力的後爪抓在樹枝上,這樣就能夠吊在上面,其實這是不正確的。
  • 生活就是不停發燒,免疫開掛的「毒王」蝙蝠居然會被痒痒死?
    運用特別高或特別低頻率叫聲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這些頻率的聲波可以識別特定種類的昆蟲,這樣蝙蝠就可以捕捉它們最喜歡的類型。然而體型最大的狐蝠和少數幾種食果蝙蝠,它們的回聲定位能力卻退化了,主要依靠嗅覺和黑暗中強大的視覺找尋食物。
  • 「2020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科學傳播系列活動進校園:認識蝙蝠在...
    蝙蝠的飛行速度取決於其翅膀的形狀、它們吃什麼、以及它們在哪裡找到獵物。常見的掠翼蝙蝠飛行速度可高達50千米每小時,相當於在城市街道上的汽車的駕駛速度。其他蝙蝠飛行速度要慢,幾乎可以在空中盤旋。蝙蝠在高處的樹冠上覓食,因為那裡一般沒有什麼障礙物,但是在像雨林這樣密集雜亂的環境中發現了飛行更為緩慢靈活的物種。
  • 蝙蝠原來是這樣交配的,不僅看重繁殖地點,還要抓準時機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它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蝙蝠的種類很多,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分布於全世界。蝙蝠與其他的哺乳動物的構造有些不同,大部分蝙蝠具有敏銳的聽覺定向或回聲定位系統,可以通過喉嚨發出超聲波然後再依據超聲波回應來辨別方向、探測目標的。
  • 除了蝙蝠,還有哪些哺乳動物可以飛行?
    比方說企鵝,它明明不會飛,卻是鳥類;又比方說蝙蝠,它明明是天空中的健將,可是卻與我們人類一樣,都屬於哺乳動物。那麼,在自然界中,除了蝙蝠之外,還有其它哺乳動物也可以飛行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國外,有一種叫做鼯鼠的小寵物,它們非常的聰明,而且被人們認為它們非常的「通人性」,性格溫和,很是可愛。
  • 菲律賓一張蝙蝠「假」圖片,引20萬人關注,蝙蝠倒掛房簷下好像...
    對於許多人來說,蝙蝠是恐怖電影或噩夢裡的東西,特別是懸掛在房屋外的人類大小的蝙蝠。近日,菲律賓網友拍攝的一張照片引起了大家的關注。 照片中一隻人類大小的蝙蝠倒掛在房簷下,相信對蝙蝠恐懼的人在看完這張照片後可能會徹夜難眠。但是不要害怕,這是實際上這是一個巧妙的攝影技巧。
  • 屋頂傳來奇怪的響聲,成年人般大小的蝙蝠,正倒掛在自家門口!
    屋頂傳來奇怪的響聲,成年人般大小的蝙蝠,正倒掛在自家門口!在日常生活當中,經常會發生一些匪夷所思或者是超出我們認知的事情。當我們面臨這些事情的時候,通常會感覺到手足無措,非常的慌張。在菲律賓就有一位男子經歷了一件讓他非常難忘的事情。他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倒掛金鉤」「金雞獨立」:這些動物睡覺姿勢太奇葩
    因為食草的它們註定是被捕食者,它們需要防範各種各樣的危險,而站立著睡覺,四肢著地,隨時準備逃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化而來。現代家養的寵物馬仍然保留著這一傳統,但是它們偶爾也會躺下來休息,但是儘管如此,它們仍然不敢大膽睡覺。並且如果是同時餵養多匹馬的情況下,即使其他馬匹都躺下休息了,也會有一匹馬仍然站立著放哨。
  • 換個「視角」認識蝙蝠
    疫情之下,蝙蝠已成為眾矢之的。本文不談病毒,從「倒立」視角來談蝙蝠:為什麼蝙蝠總是「自掛東南枝」?經過長期進化,蝙蝠後肢弱小、跳躍能力變弱,不像鳥類一樣可輕鬆從平地上起飛。圖 | 鴿子起飛蝙蝠一般是倒掛後 採用高空滑翔的起飛方式。
  • 蝙蝠倒吊著睡覺?信天翁邊睡覺邊飛行?窺探動物那些「奇葩」睡姿
    不看《動物睡覺有講究》這本書不知道,原來動物睡覺的方法真是千奇百怪。有的是一條腿站著睡,有的頭朝下睡,有的在水裡睡,有的躲在樹葉下睡,看起來有趣又新奇。翻開這本書,發現剛好是可以橫著看每兩頁講了一個動物怎麼睡覺。而書中說了不少動物睡覺的方式,有沙鼠、長頸鹿、考拉、河馬、蝙蝠、袋鼠、海豹、火烈鳥、刺蝟、信天翁、螞蟻。
  •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是如何進化的?
    即使你看不到蝙蝠瘋狂地撲騰,你也可能在它尋找晚餐的時候捕捉到它的高亢的啁啾聲。除了與吸血鬼有關外,它們還經常被稱為「會飛的老鼠」,並被認為是人畜共患疾病傳播到人類的罪魁禍首蝙蝠是唯一一種進化出動力飛行的哺乳動物,而且它們已經飛翔了數千萬年。那麼,這些奇怪的飛行是怎麼進化來的呢?大約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蝙蝠突然出現在化石記錄中。
  • 蝙蝠如何過冬?遷徙、冬眠和死亡
    有的蝙蝠會在夏末秋初,飛行成百上千公裡進行大遷徙;有的蝙蝠則選擇在洞穴中扎著堆集體冬眠。除了這兩個去向外,還有的蝙蝠在冬天就死掉了。  雲南昆明紅花洞生活著大約9種蝙蝠,每年6到9月,蝙蝠大量的生產、繁殖後代,使得種群數量到達頂峰,進入10月,這裡的蝙蝠就開始大規模遷徙,直到來年3到4月返回。生活在廣西東部桂平市麻垌鎮深山裡的蝙蝠,每年入秋後就會在數天內消失,到第二年的4月初和6月中旬,它們會分兩次返回。
  • 2011「國際蝙蝠年」:關注生存在廣西的52種蝙蝠
    鮮為人知的是,蝙蝠在生育方面實行「優生優育」,一年繁殖一次,和人類相似的是,其一次只生產一胎,有些種類生的是雙胞胎。蝙蝠對繁殖後代的要求十分挑剔,當遇到繁殖期不適宜生育時,蝙蝠會將精子貯存或延遲胚胎發育,直到來年適合生育時才把寶寶生下來。  蝙蝠不僅對自己的後代呵護有加,對同伴也是關心備至。這點在吸血蝙蝠身上表現最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