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國際蝙蝠年」:關注生存在廣西的52種蝙蝠

2021-01-10 廣西新聞網

2011年01月18日 10:44 來源:廣西新聞網-當代生活報 作者:馮耀華 許英華 編輯:吳婷婷

廣西新聞網記者 馮耀華 實習生 許英華

犬蝠是生活在廣西的蝙蝠品種之一 通訊員 張偉 攝

廣西新聞網記者 馮耀華 許英華

  因為一部《蝙蝠俠》電影,蝙蝠可謂家喻戶曉;因為長相醜陋、在夜間出沒,它又總是難討人喜歡。在西方,人們把它與吸血鬼聯繫在一起,它備受人類誤解。但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它其實象徵著「福氣」。

  2011年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為「國際蝙蝠年」。僅在廣西,便分布有52種蝙蝠,蝙蝠種類豐富。但對於這一生存在我們身邊的哺乳動物,我們對它的了解非常有限。研究蝙蝠多年的廣西自然博物館館員張偉,向記者道出了蝙蝠的幾個優點,或許能顛覆蝙蝠在你心中的形象。

  揭秘 它提倡優生優育,還會舍己利他

  廣西自然博物館的張偉說,全世界大約有18科1107種蝙蝠,我國有記錄的蝙蝠種類約107種,其中廣西蝙蝠有7科52種,佔全國蝙蝠種類約一半。蹄蝠、犬蝠、棕果蝠、菊頭蝠以及蝙蝠科的蝙蝠在廣西廣泛分布。如分布在廣西的犬蝠,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般喜歡群居在蒲葵樹葉子下。

  鮮為人知的是,蝙蝠在生育方面實行「優生優育」,一年繁殖一次,和人類相似的是,其一次只生產一胎,有些種類生的是雙胞胎。蝙蝠對繁殖後代的要求十分挑剔,當遇到繁殖期不適宜生育時,蝙蝠會將精子貯存或延遲胚胎發育,直到來年適合生育時才把寶寶生下來。

  蝙蝠不僅對自己的後代呵護有加,對同伴也是關心備至。這點在吸血蝙蝠身上表現最明顯。吸血蝙蝠若發現有同伴餓肚子時,吸到血的蝙蝠會把食物反哺給沒有吸到血的同伴,其「反哺」精神堪稱舍己利他、團結互助的道德模範。不過,張偉表示,吸血蝙蝠只在美洲大陸出現,中國國內沒有這一品種。

  蝙蝠除了是「生育模範」、「道德模範」,還是「勞動模範」。 「其實,食果蝙蝠不僅是熱帶和亞熱帶森林重要的種子傳播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傳粉動物,已有研究結果表明,食果蝙蝠採食14科31屬植物的花粉,在取食的同時對植物進行授粉。」張偉說道。

  有研究表明,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原始森林中,由於大多數植物幼種無法在母樹的陰影裡正常成長,果蝠便帶上果實開始遠途旅行,在遠離母樹的地方讓果種實現「安家立業」。張偉說,果蝠先將整個果實吃掉,種子隨後被其排洩散到各處,而據研究,有些無花果只有經過果蝠或鳥類胃的消化才能發芽。

  事實上,很多植物的花專門在夜間開放,就是為了吸引蝙蝠。帶著花粉的蝙蝠在花叢中四處飛轉,也就完成了傳粉過程。葫蘆樹、仙人掌及多數在夜間開放的花朵,都是靠蝙蝠來傳粉。在夜間,蝙蝠忙碌工作的景象一點也不亞於蜜蜂,授予其「夜間小蜜蜂」的榮譽稱號並不過分。而且,蝙蝠還是農民的好幫手,一隻蝙蝠每個夜晚可消滅200-1000隻昆蟲。

  揭秘 它為生態平衡作貢獻,是「夜間小蜜蜂」

  「還記得小時候,能看到不少蝙蝠倒掛在屋簷下,可惜現在到處是水泥大廈,很少見到這樣的場景了。」張偉擔憂,城市裡的水泥屋簷過於光滑,讓蝙蝠無法倒掛,使其在城市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廣西林業廳動物保護處的王波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蝙蝠沒有被收錄,所以,對於該生物在廣西的具體分布和生存狀況沒有很詳細的數據。2005年以來,張偉和他所在的研究團隊,在廣西桂林、崇左等地對同一個山洞調查發現,山洞裡的蝙蝠呈逐年減少趨勢。蝙蝠減少有幾個原因:一些地方大面積種植單一的經濟林,蝙蝠棲息地面積減少、棲息地環境改變,導致種群數量下降;城市建設以及不適當的林地清理工作,都會導致蝙蝠無棲身之處,引起蝙蝠大量死亡;巖洞的旅遊開發也給蝙蝠的生存帶來了威脅。

  張偉特別指出,兩廣一帶有吃野生動物的劣習,有的農民喜歡在冬季時進山洞抓蛇,驚擾了正在冬眠的蝙蝠,使它們過早耗盡脂肪,沒有等到春天到來便因飢餓死去, 這對蝙蝠種群數量的維持及增長是一個極大的危脅。

  由於蝙蝠長相醜陋,又不是國家野生保護動物,長期以來,國內研究蝙蝠的專家學者極少。張偉統計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發表的有關蝙蝠的論文不足百篇。他說,目前國內對蝙蝠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缺乏研究,更談不上對蝙蝠的保護。蝙蝠是夜行性動物,無論物種的消失,還是數量的減少,都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也許在我們引起重視之前,有些蝙蝠種類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呼籲 它正被邊緣化,亟需研究保護

      「還記得小時候,能看到不少蝙蝠倒掛在屋簷下,可惜現在到處是水泥大廈,很少見到這樣的場景了。」張偉擔憂,城市裡的水泥屋簷過於光滑,讓蝙蝠無法倒掛,使其在城市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

       廣西林業廳動物保護處的王波說,《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蝙蝠沒有被收錄,所以,對於該生物在廣西的具體分布和生存狀況沒有很詳細的數據。2005年以來,張偉和他所在的研究團隊,在廣西桂林、崇左等地對同一個山洞調查發現,山洞裡的蝙蝠呈逐年減少趨勢。蝙蝠減少有幾個原因:一些地方大面積種植單一的經濟林,蝙蝠棲息地面積減少、棲息地環境改變,導致種群數量下降;城市建設以及不適當的林地清理工作,都會導致蝙蝠無棲身之處,引起蝙蝠大量死亡;巖洞的旅遊開發也給蝙蝠的生存帶來了威脅。

       張偉特別指出,兩廣一帶有吃野生動物的劣習,有的農民喜歡在冬季時進山洞抓蛇,驚擾了正在冬眠的蝙蝠,使它們過早耗盡脂肪,沒有等到春天到來便因飢餓死去, 這對蝙蝠種群數量的維持及增長是一個極大的危脅。

       由於蝙蝠長相醜陋,又不是國家野生保護動物,長期以來,國內研究蝙蝠的專家學者極少。張偉統計發現,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發表的有關蝙蝠的論文不足百篇。他說,目前國內對蝙蝠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缺乏研究,更談不上對蝙蝠的保護。蝙蝠是夜行性動物,無論物種的消失,還是數量的減少,都不容易引起人們的注意。也許在我們引起重視之前,有些蝙蝠種類就已經銷聲匿跡了。

  

相關焦點

  • 今年是蝙蝠保護年 蝙蝠每晚能捉萬餘公斤害蟲
    2011年是蝙蝠保護年。範曉林 攝被誤解和傷害最多的蝙蝠終於可以「走出黑暗」了!昨天,紅山動物園舉辦了「2011蝙蝠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記者獲悉,蝙蝠對保護環境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被稱為是環境指示器、生態風向標。每晚可消滅1.4萬公斤昆蟲儘管其貌不揚,蝙蝠對生態環境的作用卻功不可沒。紅山動物園工作人員表示,「2011蝙蝠年」的倡議是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起的。以宣傳蝙蝠這一唯一的飛行哺乳動物給生態系統帶來的益處。
  • 中國蝙蝠2018財年第四財季淨利-83.52萬美元 同比增加61.5%
    4月5日中國蝙蝠(股票代碼:GLG)公布財報,公告顯示公司2018財年第四財季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83.52萬美元,同比增長61.5%;營業收入為29.57萬美元,同比上漲170.91%。    中國蝙蝠集團是一家控股公司,於2011年12月19日在美國德拉瓦州註冊成立。
  • 活體蝙蝠的飼養首次展出 45種標本同期展出
    以2011年"國際蝙蝠年"為契機,廣州動物園與廣州大學強強合作,開展"2011國際蝙蝠年"蝙蝠展覽和一系列宣傳活動。本次展覽從今年5月開始,至明年3月結束。將在園內蝴蝶館布置約100多平方米的蝙蝠標本展廳,共展出45種蝙蝠標本,動物園還專門開闢戶外蝙蝠棲息區,飼養和展出兩種易於人工飼養的本地蝙蝠(犬蝠、小黃蝠),遊客可近距離觀賞十多隻犬蝠,揭開蝙蝠的神秘面紗。
  • 原來我們都誤會蝙蝠了!1200種蝙蝠中,只有這3種是會吸血的!
    ,有人居然說蝙蝠都會吸血!加上蝙蝠們晝伏夜出的生活習性,所有人似乎都對它們畏懼三分了。今天,筆者就要為蝙蝠們「討個公道」!原來我們都誤會蝙蝠了!1200種蝙蝠中,只有3種是會吸血的!啊!不!只有3種是會「舔血」的!蝙蝠既然不吸血,那它們平時吃什麼?是哪3種吸血蝙蝠?
  • 數百隻蝙蝠飛進廣西一居民家中,屋主:最近正在裝修
    數百隻蝙蝠飛進廣西一居民家中,屋主:最近正在裝修 2020-05-12 20: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關於「大自然的活體病毒庫」蝙蝠的簡介
    兩個亞目下又分為不同的十幾科,已知種類超過一千兩百種。 據研究表明,蝙蝠是地球上已知唯一真正具備飛行能力的哺乳動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哺乳類動物之一。最早出現在五千萬年前,與他們同時期的動物絕大多數都已經滅絕。
  • 蝙蝠如何過冬?遷徙、冬眠和死亡
    2020-02-04 14:52:49 來源: 泛知識點 舉報
  • 盤點2009-2011年30大新物種:尤達蝙蝠受熱捧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國際物種勘測協會每年都會適時發布十大新發現物種名單,以紀念5月23日卡羅勒斯-林奈的誕辰紀念日。林奈出生於1707年,是瑞典著名博物學家,現代生物分類學的奠基人,252年前建立了科學的植物與動物命名系統。
  • 科學家在蝙蝠身上又發現 6 種全新冠狀病毒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文 | 學術頭條近日,史密森尼全球健康計劃(Smithsonian’s Global Health Program)的研究人員在緬甸的蝙蝠身上發現了 6 種新的冠狀病毒,這 6 種病毒均是首次發現,且與導致此次疫情(COVID-19)的新冠病毒(SARS-CoV-2)屬於同一個冠狀病毒家族。
  • 蝙蝠中的異類:靠吸血為生,生理結構特殊只能活12年
    在哺乳動物的陣營中,20%都有蝙蝠組成,作為地球上現存的遠古居民之一,蝙蝠可以說算得上是自然界中的「活化石」,它們從出現到今天,已經有8000多萬年的歷史了。如今在世界上,現存的蝙蝠有900多種,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上一共出現過1200多種的蝙蝠,大部分都一路進化繁衍至今。
  • 一項國際研究稱:獨特的冠狀病毒毒株隨不同種類蝙蝠一起進化
    一國際研究團隊23日在《科學報告》線上版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西印度洋地區36種蝙蝠所攜帶的冠狀病毒進行分析後發現,不同種類蝙蝠都有自己獨特的冠狀病毒株,這表明蝙蝠和冠狀病毒共同進化了數百萬年。所有動物體內都生活著病毒,蝙蝠則被認為是冠狀病毒的天然宿主。
  • 蝙蝠之「禍」,你真的了解蝙蝠嗎?
    晝伏夜出愛冬眠 作為所有哺乳動物中第二龐大的類群,蝙蝠在全球分布有1400種,中國有超過150種。在城市中生活的蝙蝠們,常見的種類包括東亞伏翼蝠、中華山蝠、大棕蝠等,它們和菊頭蝠在分類學上差異巨大。這些蝙蝠通常生活在建築物的孔洞和縫隙中,晝伏夜出,有冬眠習性,一般不會和人接觸,也不會影響人的正常生活。
  • 蝙蝠——最深度的熱知識
    馬來西亞的狗頭蝙蝠,重達1.1公斤,翼展1.8米,大體形的蝙蝠都是素食主義者,狗頭蝙蝠以果實為生。2002年,中國在北京房山區霞雲嶺鄉興建蝙蝠保護研究區,在保護區內,動物學家在房子裡放入三十多隻蝙蝠,並在房子中央水池投下小魚,第一晚蝙蝠沒有動靜,第二晚蝙蝠仍然不配合,第三晚,蝙蝠可能餓壞了,紛紛躍入水中,像下餃子一樣,你來我往,狂抓小魚,並且在空中完成進食動作。
  • 蝙蝠身上攜帶上千種病毒,蝙蝠的3處特點
    蝙蝠的身上攜帶有大量的病毒,有研究資料指出,在蝙蝠的身上存在著上千種病毒,其中就包括這次流行的冠狀病毒和之前的SRSA病毒等。而蝙蝠身上之所以會攜帶如此多的的病毒,大概也是野生動物能夠在惡劣的自然界中生存的原因,可能是在惡劣環境中為適應生存進化而來的。
  • 聖誕島蝙蝠發出最後的絕響,8年後才被宣布滅絕|物種案例CBCGDF...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本文約4700字,閱讀約8分鐘(上圖:2017年NewScientist的一篇關於聖誕島蝙蝠的報導。但綜合IUCN的新聞稿以及其他消息,綠會小編總結了4種可能性:來源:IUCN紅色名錄【觀點枚舉:羅生門】聖誕島蝙蝠滅絕,誰之過?一種說法是不應該野外捕捉+圈養;另一種說法是澳大利亞相關部門行動太慢、缺乏領導力,導致錯過了最後的機會。
  • 今天聊蝙蝠,在中國翱翔了幾千年的那個「蝠」
    洞穴裡的蝙蝠輕輕扇了扇翅膀,釀成了2020年一場席捲全中國的風暴。儘管憑一己之力封印了病毒千年,晝伏夜出,努力扮演長得不像個食材,但依然沒有逃脫被人類捕食的命運。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 四川蝙蝠動物學家:蝙蝠是人類的好朋友
    2月1日,記者撥通了石紅豔的電話,她聲音輕柔,講話慢條斯理,說起蝙蝠滔滔不絕。「我也希望通過你們的採訪,讓大家了解蝙蝠。」從學生時代到現在,石紅豔接觸蝙蝠的時間超過20年。她告訴記者,蝙蝠在大眾眼裡是可怕的、甚至有點邪惡的動物,但在她眼裡卻是可愛的小精靈。「蝙蝠雖然長相兇惡,其實是一種很溫馴的動物,一般情況下不會攻擊人。」
  • 蝙蝠
    開始時專家把它指向蝙蝠,雖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但這種先入為主的看法,我懷疑已根植於大眾,於是便擔心疫情過後蝙蝠的命運。蝙蝠是個什麼東西?隨便查查資料便會一目了然: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16 科185屬962 種,中國大約有7 科30 屬120 種,不是最多的國家,而且還在減少;這種動物自帶很多病毒,但不直接傳人(其實我覺得,有些動物的所謂病毒那是人的定義,對動物也許是種保護,比如眼鏡蛇吐出的汁液對人是巨毒,對它是生之必須);它對人類有很大益處,只捕食蚊蟲就貢獻驚人;隨著社會進步環境改善,適合棲息的地方消失,它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已經進入瀕臨滅絕之列
  •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世界上有超過1200種蝙蝠,幾乎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蝙蝠會飛,它們可以進行長途「旅行」,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地理上的隔離使它們有更多機會進化成不同的種類。而在2011年,一個由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等多個院校和機構的進化生物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收集有關蝙蝠的飲食、咬合力和頭骨數據等信息,來研究蝙蝠的進化速度和種類變化。結果發現,蝙蝠的多樣性可能是因為不同蝙蝠種類的食物高度專業化。
  •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
    為什麼蝙蝠有這麼多種類?世界上有超過1200種蝙蝠,幾乎佔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五分之一。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蝙蝠會飛,它們可以進行長途「旅行」,遷移到不同的地方,地理上的隔離使它們有更多機會進化成不同的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