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志明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肆虐,它到底源於何處,如今還沒有一個確切的說法。開始時專家把它指向蝙蝠,雖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但這種先入為主的看法,我懷疑已根植於大眾,於是便擔心疫情過後蝙蝠的命運。
蝙蝠是個什麼東西?隨便查查資料便會一目了然:蝙蝠類動物全世界共有16 科185屬962 種,中國大約有7 科30 屬120 種,不是最多的國家,而且還在減少;這種動物自帶很多病毒,但不直接傳人(其實我覺得,有些動物的所謂病毒那是人的定義,對動物也許是種保護,比如眼鏡蛇吐出的汁液對人是巨毒,對它是生之必須);它對人類有很大益處,只捕食蚊蟲就貢獻驚人;隨著社會進步環境改善,適合棲息的地方消失,它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已經進入瀕臨滅絕之列。
我從小就對蝙蝠比較熟悉。小時候,我們總在懸崖峭壁的縫隙裡、無人居住的爛房裡、破敗不堪的防空洞裡和它相遇。我們也曾把它抓來,當玩物一樣玩。
我記得第一次抓到它,還以為是一種特殊的鳥,興衝衝拿給大人看,被告知這是「夜蝙蝠」。從此,我知道了蝙蝠。而且大人告訴我,夜蝙蝠是老鼠變的。老鼠不小心吃了鹽巴,長出了翅膀,就成了蝙蝠。所以它的習性和老鼠一樣,白天休息,晚上出入。
長大後,我又從書裡看到過它,對它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它並非老鼠變的,也知道它的不幸遭遇:有一次禽獸聚會,蝙蝠也來了,但禽獸都不歡迎它,禽說它是獸,因為它有四條腿 ;獸說它是禽,因為它有翅膀。這則寓言被寫入少兒讀物。
蝙蝠,到底被誤解了多少年、孤獨了多少年,很難說清楚!
疫情宅家,隨手翻書,發現魯迅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名曰《蝙蝠》,真是無巧不成書,先生對蝙蝠亦大有好感。
先生還譯過一本名著《小約翰》,裡面有段對話非常適合放這裡,大概意思說的是兩隻蘑菇聊天,小約翰聽到後說,你們倆是有毒的,蘑菇聽了便問:你說的是人話吧?
蝙蝠,在庚子初春,突然間以這種方式進入幾乎所有人的視野並被關注,禍兮?福兮?
來源:內江日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