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人生不是競賽,「讓孩子羸在起跑線上」這句頗具蠱惑性的話,受到不少有識媽媽的懷疑,起跑線上的輸贏只在短跑比賽中意義重大,對馬拉松式的長跑比賽就無所謂了。人生,顯然不是一場百米短跑。不過,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麼?
在人生的終點上,會有領獎臺、裁判和觀眾嗎?等在人生終點的,不過是人盡相同的寂靜。
把人生比作一場競賽,好像順理成章。很多媽媽在感嘆:現在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將來孩子要如何面對這些競爭!看看就業形勢,再看看「擇校風」,不就是一場競賽嘛!現代社會確實存在很多競爭,但競爭之外還有合作,有時候是為了合作而競爭,有時候是為了競爭而合作,競爭與合作,相輔相成。就人生的意義來說,我覺得合作比競爭更重要。
樹的生長,不僅是為自己長高長大,它還釋放出對生命意義非凡的氧氣;蜜蜂採蜜,不僅釀造自己的食糧,還為植物延續物種傳播花粉……看生態平衡中大自然的神奇安排,沒有一個物種僅僅為了自己而活,延續自身生命不是生命的意義所在,用這生命服務於其他物種,維繫大自然和諧美好的運作,才是每一個生命的意義。
「起跑線」的意義,這樣說起來,「讓孩 子贏在起跑線上」就是一句無稽之談嗎?我卻覺得,「起跑線"這個比喻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那就是人生的頭幾年確實對人的一生影響重大。中國的老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個人的心理人格基礎是在6歲以前,特別是3歲以前形成。人生頭6年所形成的人格基礎會在今後60年乃至更漫長的人生歲月中始終發揮巨大的作用。
「起跑線」就是人生的頭幾年,是為孩子的一生定調子、打基礎的幾年,意義非凡。有人說,21世紀是兒童的世紀,對於兒童的發現和重視,將是人類從自身發掘更大潛能,獲得飛躍發展的新動力。
只不過,重視「起跑線」並非要在起跑線上比輸贏,既然是為人的一生打基礎,「起跑線」上的很多功底可能要在幾十年後才慢慢顯化。何況人與人各不相同,做最好的自己,並沒有一定的輸贏比較標準。」起跑線」,上一時一事的輸贏,更沒有意義。
結束語:育兒教育從小抓起,至於怎麼判定它的輸贏,怎麼樣才能讓其贏得有意義,輸的很光榮,從什麼角度出發才是真正為孩子好呢?世間並不是所有東西都有一定的標準,這個就交給各位爸爸媽媽去定義思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