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泮塘五約直街,有一座仙氣十足、香飄十裡的制香室——顧香域,室內陳設古色古香,甚是別致。據制香師童童介紹,店名顧香域的由來,是秉著初心從事制香品香,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讓香事這件雅致的傳統,再次成為尋常百姓家的美事。
走入「顧香域」的大門是一座雅致的屏風
制香師童童正在專心地品香
「香事大致分為祭祀、品鑑、養生、精神四種形式為人所知,起源於兩漢前,在宋代達到鼎盛時期,香事在尋常百姓人家也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並不像現在這樣遠離生活……」童童聊起香事淵源,總有說不盡的感慨,清朝後期香事突然淡出人們的視線,長時間的斷層,讓香文化脫離了生活,成為了小眾文化。
童童演示品香步驟
生長在西關的制香師童童本是一名藝術生,隨著2014年跟隨老師參加過藝術活動,偶然了解到制香文化,原本就熱愛藝術的童童很快就被香文化吸引,從那以後,她開始有系統地學習,曾經還專門跟隨臺灣知名制香大師學習香牌製作。固本求源,童童也愛上了中國傳統文化,深入學習中國歷史探求香事淵源,「香事本就是我國兩漢前就興起的傳統文化,中國就是最本土的發源地,想要學好制香,就要廣泛汲取歷史知識,了解不同時期的香文化背景。」
童童介紹,香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有線香、香牌、盤香、香粉、香丸等,拿香牌舉例,其製作工藝繁複細緻,需要制香師高度集中精力——首先,按照古人香方按比例配置好沉香、小茴香、香芹籽、母丁香、香茅五種香料製作合香,取20g合香粉、9g粘粉加水混合,不斷揉搓讓兩者更好融合,大約20分鐘,粉團變得軟硬適中,然後放入模具,脫模後香牌雛形便出現。然後還需用小刀細細修邊、打孔,並在未來10天內,每天給香牌翻身兩次陰乾。香藥同源,根據製作原材料,這些香牌有暖胃、散寒、提神醒腦的藥用功效。
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童童還與小e品鑑了一種名為「嬰香」的香丸,其製作香方是宋代文人黃庭堅原配方,「角沉三兩末之,丁香四錢末之,龍腦七錢別研,麝香三錢別研,治弓甲香壹錢末之,右都研勻。入牙消半兩,再研勻。入煉蜜六兩,和勻。蔭一月取出,丸作雞頭大。」
只見一課黃豆大小的褐色香丸在香爐的加熱下,緩緩散發出一種沁人心脾的幽香,初聞令人瞬間醒腦,隨著香味不斷濃鬱,其後調逐漸變暖,仿佛寒冬置身於溫熱的火爐旁,靜聽雪落的意境。「這味香方是經過歷史沉澱的經典方,隨著香味的流入漸生層次感,不同的人能品鑑出不同的感悟,這也是品香的魅力所在。」
除了各種精緻加工的成品,香的形式還可以是最原始的形態,童童從珍藏品種拿出了一塊龍涎香原料,產自海洋抹香鯨的腸道分泌物,是一種高級香料。未經過處理的龍涎香初聞有一種難聞的臭味,但是經過加工合成廣泛用於高級香水製作,是市面上難得的制香原材料,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治咳喘氣逆,神昏氣悶,心腹諸痛等。
2019年,童童來到泮塘五約經營制香工作室,一方面是出於對制香文化熱愛,另一方面,她更致力於香文化的傳承與傳播。近代,長時間的斷層致使很多人不了解香事,她想通過自己對香文化的理解,以更豐富更潮流的輸出方式香文化,讓香事再次「飛」入尋常百姓家。
入駐半年來,童童通過和多位文化單位合作舉辦過藝術類活動,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來參與。活動中,她展示了制香、品香環節,將香事結合攝影、冥想、崑曲,以最直接的方式輸出,既增加了互動的趣味性,也向廣大參與者介紹展示了香文化的美感和雅致。
攝影中融入香文化(受訪者提供)
為了高質量、高效率輸出香文化,讓更多人看到香事的新面貌,童童在制香的工藝上做了許多創新,比如包裝融入活潑潮流的元素,吸引年輕人的目光;在香爐的選擇上,她通過歷史的學習,將許多精美雅致的古典元素融入香爐的外觀,做到真正的美感十足。
童童分享道,自從成為了香事傳播者,她的生活節奏逐漸慢下來,心態也更加平和寧靜,遇事也少了幾分急躁,「從學習傳統文化中也收穫了許多知識,內心也充盈了許多,這種文化薰陶內心,也會讓我變得更加自信,氣場也強大起來,希望更多年輕的朋友們也能從中獲益。」
西關手藝人丨泮塘五約巷子裡的鋦瓷藝人 透過瓷器品文化
行攝西關丨泮塘五約的精緻,帶你重回西關舊時光
泮塘店家「奇葩」招牌吸引大量遊客,感受一下傳統又潮流的煙火氣!
昌華街新增「打卡點」!「鄰裡花園」彩繪牆上尋西關泮塘風情
泮塘五約微改造新動作!1:1大型三官廟門樓模型明日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