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是習近平總書記給全國涉農高校的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回信一周年的日子。一年來,湖州師範學院師生背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誕生地、美麗鄉村發源地、「生態+」綠色發展的先行地和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優勢,結合學校自身學科專業特色和人才培養目標,以實際行動奮力推進新農科建設。
9月2日,教育部公示了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認定結果,湖州師範學院蠶絲綢文化榜上有名。湖州師範學院依託絲綢之府的地域優勢,以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深入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的實踐路徑,通過蠶絲綢文化的搶救發掘、整理保護、傳承創新、交流傳播,推進蠶絲綢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向世界講好蠶絲綢文化的中國故事。
目前,學校已開設2門蠶絲綢文化通識教育課程,編寫相關教材3部,聘請7名蠶絲綢文化研究專家和代表性傳承人擔任客座教授;建有2個校外基地,舉辦蠶絲綢學術討論會4場,學校教師獲批7項與蠶絲綢文化相關的省部級課題,出版相關研究專著8部,發表相關論文22篇;建有4個相關學生社團,開設「我愛蠶寶寶」微信公眾號,面向社會尤其是中小學開展蠶絲綢文化普及活動。另外,在國外舉辦「亞塞拜然蠶桑文化與古絲綢之路」等4次學術沙龍。
國內第二個地市級蠶桑研究所湖州蠶桑科學研究併入學校,在蠶桑生產實用技術的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等方面將發揮巨大作用。學校原農村發展研究院也一直注重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等傳統農耕文化的研究,成立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研究所」,多次召開海上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在海內外產生了良好的學術影響。
此外,學校水產學為浙江省一流學科、一級學科碩士點,水產養殖學專業是省一流專業,實用技能型水產養殖人才培養項目成功獲批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在學校教師團隊的帶動和指導下,湖州在全國率先實施水產養殖尾水全域治理,「浙江湖州桑基魚塘系統」獲批「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水產養殖專業為將湖州打造成為全國現代漁業綠色發展的「樣板地、模範生」、助推傳統漁業轉型升級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學校中國生態文明研究院組織編撰的《新時代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十講——從美麗鄉村到美麗中國》一書,由紅旗出版社出版,湖州市委書記馬曉暉為該書作序,認為這是「一部充分體現歷史性與時代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學術性與可讀性的精品力作。此書的出版發行,對於我們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持續深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將起到很好的參考借鑑作用」。除此之外,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理論與實踐研究:以湖州市為例》獲批結項,最終成果著作《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湖州模式》即將正式出版。
學校掛牌成立浙江省鄉村教育研究中心,以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教育振興為引領,對浙江省鄉村教育開展深入研究。學校還將思政課建在了「田間地頭」。自2017年3月起,依託馬克思主義講習所,學校10餘名思政課教師組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研究團隊,開啟了為期5年的餘村蹲點調研。三年來,思政課教師把「研究室」設在了田間地頭,先後完成了《把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豐富內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等重要研究成果。
未來,學校將發揮師範專業特色,進一步以加強培養鄉村教師為己任,為湖州乃至全國輸送接地氣、有靈氣的教師隊伍。發揮「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研究院、鄉村教育研究中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的平臺作用,探索培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育人基地,實現共建共享共發展的校地共育模式,為社會培養明體達用的卓越應用型人才。結合湖州當地產業和區位優勢、緊跟國際前沿,從培養目標、知識結構、素質與能力要求及培養路徑等方面,對農業相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課程模塊等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