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微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理論,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對於富人來說,前四個需求早已實現,於是他們開始想辦法實現最後一個需求。後來,當富人發現做慈善可以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做起了慈善,所以他們做慈善是為了讓自己心裡舒服。
在中國,創業成功後,許多富人通常會拿出部分利潤來支持社會慈善事業。這樣,既能提升企業正面形象,幫助困難同胞,又能成為自己的「另類廣告」。因此,企業一石二鳥的方式就是做慈善。也有一些企業家為慈善事業「不遺餘力」。比如曹德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資料顯示,截至目前,曹德旺個人捐贈總額已超過110億,是中國慈善界的知名人物。
另一個是馬雲。比如年初緊急捐款捐物的馬雲,以及他承諾的螞蟻集團上市後的股份,他的累計捐款將達到1000億。即使他捐了這麼多錢,馬雲仍然是中國首富,這也是讓人很佩服。企業家做慈善,反過來也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讓老百姓更加信任和支持自己的企業,公司也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馬化騰作為騰訊的領軍人物、實時財富榜中國首富,此次共捐款15億元人民幣。在香港最富有的四個人中,李兆基的恒基兆業家族和鄭裕彤新世界集團家族率先捐贈了1000萬元。不過,李嘉誠那個時候沒有消息,外界對他也有各種猜測。然而,李嘉誠後來通過基金會捐贈了1億港元,並表達了他對武漢的特殊感情。
此外,曾是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還捐贈了1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億元。其中,60%的資金用於病毒檢測和解毒劑研發,其餘資金投入全球公共衛生領域。據了解,截至目前,蓋茨基金會已在全球累計投資538億美元。因此,總是這樣想著國家的企業家,總能得到大家的讚賞和讚譽。
但是中國有這樣一位企業家,為保護生態環境捐贈了96億。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這筆資金並非捐贈給中國,而是用於保護國外的生態環境。在這一點上,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猜出這位女企業家是誰。她就是東方園林的創始人何巧女。曾經在市場上有過「中國女首善」的稱號,以此廣受好評。
何巧女「中國女首善」稱號的由來是在2015年的一次慈善展覽上。當時,何巧女承諾,她將向社會公益基金會捐贈大量的東方園林股份(當時價值約30億元)。那時候,她計劃每年都付錢。換言之,何巧女就是以這個「口頭承諾」被當時的人們所認識的。當時,天真的人們還稱何巧女為「中國女首善」。
甚至在慈善榜上,我們也看到了何巧女的名字。當時,何巧女和東方園林也因這種「口頭捐贈」而為國人所知。但「狠話」公布後,何巧女的捐款卻無法實現。一方面,她在國外慷慨解囊,受到外國人的稱讚。另一方面,卻無力償還國內100億元的債務,對自己承諾捐款的事情卻隻字不提。這種情況非常可惡。
何巧女出生在浙江一個農村家庭,小時候對園藝非常感興趣。後來,她考上了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儘管當時風景園林不是一個熱門行業,但她並沒有放棄自己的興趣。後來創建了東方園林,2016年,她以捐贈價值29億元的東方花園股份,躍居胡潤慈善榜榜首。但令人尷尬的是,人們懷疑她的捐款的真實性。
因為在2017年的時候,何巧女在摩洛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活動中宣布:「巧女基金會將在未來七年總共投資15億美元(約100億元人民幣)。但是關於這項巨大承諾的信息甚至沒有出現在巧女基金會的網站上。此外,何巧女的承諾捐款金額已超過180億元。但是,經過多方核實,加上何巧女的個人捐贈(假設已全部兌現),捐款總額約為4億元。
何巧女因其「諾而不捐」而被譽為「諾捐女王」。何巧女以慈善捐款聞名,但她也因為對自己的捐款存疑而被推到輿論中心。此後,東方園林因過於注重利潤而偏離主營業務,負債持續上升,最終負債190億元。而何巧女則選擇套現8億元,退出東方園林,一代園林女王就此落幕。
此前何巧女甚至還被列為被執行人,還被曝出欠薪問題。其後,東方園林公告稱,緩發員工工資、拖欠離職員工補償金的行為損害了員工利益,造成了不良社會影響,對此,公司董事會深表歉意。董事會將督促管理層採取積極措施快速解決,消除不良影響。
這也意味著,何巧女承諾的捐款更難實現。慈善本身是一件好事,但如果我們把慈善當成「生意」,恐怕損失就不值了。其實何巧女不是唯一一個「承諾不捐」的人。2009年的時候,福建省富豪陳發樹宣布,他將成立新華都慈善基金會,並將所有的證券捐贈給基金會,估計價值83億元。一年後,有媒體報導稱「陳發樹聲稱捐出的83億元僅為1.6億元」。
2012年,陳發樹減持股份,後來解釋說:「中國的慈善稅收政策並不完善,所以股權轉讓會產生巨額稅收。」。直到今天,陳發樹以「股票尚未過戶」為由,讓自己的承諾一再拖延。從兩位富豪的捐贈事跡來看,富豪的捐贈也是一項「技術活」。捐贈能體現一種責任感。然而,一些捐贈行為已經改變了。也許他們選擇捐贈是為了某種目的。然而,最終只會適得其反。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