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晚清四大名臣」,後人稱之為繼孔子和王陽明之後的「半個聖人」,也是人們口口相傳的「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是不折不扣的奇人,奇在哪裡呢?他七次科考,七次落榜,十年七遷,官升十級,至二品。
曾國藩一生勤儉,為官不傲,不僅在官場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還贏得了很好的人緣,是典型的「官運旺」。人們常言:官場如戰場,福禍旦夕,然而曾國藩為何能取得如此成就呢?當然離不開他的說話方式。
曾國藩遵循「戒多言」的原則,老人言:「病從口入,禍從口出」。不說不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人的運氣不會太差。
曾國藩常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如果身邊有人張口閉口就說這3句話,則不可深交!
一、不說直話
說話一直是一門藝術,話說得好是錦上添花,話說得孬是火上澆油,因此我們無論說什麼話,都不要直來直去,牢記委婉一詞。
生而為人,大家都有自尊心和虛榮心,如果口誤遮攔,一定會碰壁碰到頭破血流,大家身邊都有這樣的人,他們說著令人尷尬的「大白話」,還自認為是直爽,實在是令人厭惡。
曾國藩說:「自古以來有兩條道底線不能碰,一是多言,二是自傲。」
說話要掌握方式,因人而異,倘若與直性子說話拐彎抹角,聊天一定不愉快;倘若與羞澀的人說直話,那麼必將招致對方的厭煩。因此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委婉且不生硬地將要說的話表達出來,沒有人會拒絕委婉,如果有,這個人要反思一下自己了。
二、不說怨話
人一生都是由好事和壞事組成的,一些人遇到問題會想辦法解決,而一些人則選擇怨天尤人,這類人不僅不會解決問題,還會討人嫌棄,試想一下,你身邊有個人整天抱怨連連,你願意傾聽嗎?至少我是不願意聽的。
與其浪費時間哀怨,不如花時間去解決問題,因為問題永遠不會自己解決,抱怨多了,我們會陷入一種負能量的漩渦裡無法自拔,成為一個滿嘴負能量的人,像泡沫一樣一碰就碎。
曾國藩七次科考落榜,他也沒有哀怨時運不濟,雖然跌倒了,但是他卻一次次又爬了起來,混得風生水起,令人羨慕。
三、不說閒話
要說什麼樣的話最令人厭惡,那麼一定是閒話了,尤其是那些喜歡在人背後說閒話的人,大家一定都是非常痛恨的。
曾國藩在家書中說:「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如果一個人特別愛嚼舌根子,那麼此人必定不是成大事者,而且如果經常說別人的閒話,總有一天要傳到對方的耳朵裡!
真正聰明的人,會把閒暇時間用來提升自我,而不是去挑別人的刺。
以上便是晚清第一名臣曾國藩的處世良言,即使過了百年,這些智慧依然適用於今日,而《曾國藩全書》則整合了曾國藩一生的處世經驗和為官智慧,總結了治國齊家平天下的法則,值得現代每一個人去讀一讀。
喜歡《曾國藩全書》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連結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