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山上撿只刺蝟 沒準就把蜱蟲帶回家

2020-11-21 東北新聞網

  孩子們對刺蝟很感興趣,但卻對接觸刺蝟的潛在危險知之不多。

  近日,一位市民在山上抓到一隻刺蝟。大連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谷國強建議市民將其放生。他說,刺蝟是遼寧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該協會曾於2010年對多隻刺蝟進行全身檢查,發現刺蝟身上有大量蜱蟲,其中一隻刺蝟身上竟有74隻蜱蟲!

  5月21日16時許,記者採訪經過西崗區石松小區門前,看到小廣場上很多孩子圍著一個籠子看裡面的刺蝟。每個孩子的臉上都露出興奮又驚奇的神色,膽大的孩子上前逗弄刺蝟,還有好奇的孩子問:「小刺蝟吃什麼呢? 」

  圍觀的大人中,也有人說起關於刺蝟的趣事。其中一位居民說:「周圍的山上就有刺蝟。它往山棗上一滾,這些山棗就會掛在刺蝟身上。當刺蝟一進洞,山棗就落了下來,成為它的食物。 」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當記者詢問這隻刺蝟從何而來時,一位女士說,這隻刺蝟是她在山屏街附近的山上抓到的。

  那天,她的愛犬在山上突然「汪汪」大叫,她跑上前,看到它正對著一隻刺蝟狂吠,還不時伸出爪子扒拉刺蝟。於是上前幫愛犬「抓」住了這隻刺蝟,並把它帶下山,裝進了籠子。

  記者葛運福文/圖

  溫馨提醒

  偶遇野生動物別靠近不驚動

  市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副秘書長谷國強提醒,市民遇到野生動物,儘量別靠近或驚動它們,更不要強抓,最好是視而不見,這也是對動物的尊重和愛護。

  專家建議

  不宜飼養應原地放生

  谷國強說,刺蝟是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如果餵胡蘿蔔等食物,營養不均衡,很快就會死掉的,而且也不適合放在家裡。市民如果抓到刺蝟,應原地放生。

  相關新聞

  給刺蝟體檢查出大量蜱蟲

  「市民發現刺蝟後,千萬不要跟它接觸。 」谷國強特意強調。他說,飼養刺蝟的想法並不可行。刺蝟與其他動物相比,身上的寄生蟲最多,甚至包括近年來引發疫情的蜱蟲,在刺蝟的身上也大量存在。

  據他介紹,2010年,大連野保協會曾對多隻刺蝟進行全身檢查,發現刺蝟身上有大量蜱蟲,其中一隻刺蝟身上竟檢查出了74隻蜱蟲!此外,刺蝟身上還有大量人、畜共生的寄生蟲和病菌。「如果居民飼養刺蝟,或與刺蝟親密接觸,將非常危險! 」

相關焦點

  • 女孩撿了幾隻小刺蝟,帶回來放在水裡後,女孩卻把它們扔了
    一個女孩在假期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去上山遊玩,在半山腰的時候,女孩發現草叢裡面有生音傳出來,女孩跟朋友們都是膽子大的,好奇的扒開草叢,發現底下竟然有一個小洞,洞裡面有幾隻小動物。女孩把裡面的小動物抓出來之後,發現都是小刺蝟,小小的刺蝟看著真的是很可愛啊,女孩跟朋友都被萌化了,於是她們也不玩了,帶著小刺蝟們就回家了。
  • 洛陽市民撿了只刺蝟帶回家 沒想到它生了……_新聞中心_洛陽網
    兩隻刺蝟躲在籠子裡,「害羞」地不肯見記者  近日,市民徐女士致電晚報熱線66778866:我在家門口撿到一隻大刺蝟,放進籠子裡半小時後,籠子裡又多了一隻小刺蝟……  《洛陽晚報》記者很快在西工區徐女士家見到了這兩隻刺蝟,它們看上去沒受傷。
  • 一隻刺蝟身上發現34隻蜱蟲 通過吸血對人體產生危害
    東方網9月1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前天晚上,上海綠洲生態保護交流中心協調員姜龍和志願者在青浦岑卜鎮巡護時,意外發現一隻被蜱蟲叮咬的野生刺蝟,昨天,農業科學院上海獸醫研究所鑑定後發現,刺蝟身上帶有34隻蜱蟲,但表示不會對蜱蟲是否帶有病毒進行檢驗。
  • 上海發現一刺蝟身上攜帶78隻蜱蟲 人若被叮或致死
    東方網6月18日消息:據《青年報》報導,近日,環保志願者姜龍在上海植物園夜遊勘查時,發現一攜帶蜱蟲的刺蝟。經送檢農科院獸醫研究所後發現,該刺蝟身上攜帶78隻蜱蟲,其中不少是飽血的雌蜱蟲。專家提醒市民,夏季是蜱蟲繁殖的高發期,進入草叢濃密的區域需做好防範措施,如果不幸被蜱蟲叮咬,最好到正規醫院清除。
  • 瀋陽市民在一小區內撿只刺蝟回家,過了一夜變成9隻
    瀋陽市民在一小區內撿只刺蝟回家,過了一夜變成9隻 王齊波/華商晨報 2017-06-20 15:27
  • 滿身爬滿蜱蟲的刺蝟
    這幾年在森林公園遊覽時,有過幾次偶遇刺蝟的經歷。有的刺蝟行動迅捷,都不給你好好拍攝的機會就一溜煙鑽進林子裡面去了,但也遇到過幾隻傻乎乎呆在路邊不怎麼動的。健康的刺蝟有一次擔心路邊傻呆著的刺蝟會被人傷害,就打算用手去捧著送回林地中去,但是接近的時候仔細一看,才發現這東西身上居然長滿了蜱蟲
  • 大連:路邊撿只「白狗」 回家看是狐狸(圖)
    「昨天晚飯後在路邊遛彎,發現一隻小白狗蹲在那挺可憐,抱回家仔細一看尾巴特長,原來是只小狐狸,現在不知如何是好。」昨日市民於先生給大連晚報熱線來電。  於先生家住甘井子區體育新城附近,昨日記者看到它見到的這隻「小白」,它被關在塑料桶中,個頭如普通小狗大小,只是尾巴顯得很特別,又粗又長,另外身上發出的氣味很大。於先生稱前日晚飯後在附近的路邊溜達,發現路上有一隻白色的「小狗」蹲在路邊,無精打採好像受了傷。
  • 大連8歲男孩耳朵疼裡面竟有蜱蟲且已產卵
    1 月 3 日晚上 9 時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一名 8 歲男孩和家長從西雙版納歸來後立即來就醫,孩子表示右耳已疼了兩天。在檢查過程中因為疼孩子哭鬧很不配合,但是值班醫生石林沒有"妥協",在她的堅持下,在耳道裡竟然發現一隻蜱蟲,而且已經產卵。
  • 大連一女士撿了只刺蝟 小傢伙鬧「絕食」很愁人
    春柳街道華順社區居民徐女士在樓前花壇裡撿到一隻刺蝟,餵水不喝、給蘋果也不吃,這讓她十分著急,「誰能告訴我一些餵養刺蝟的常識? 」  2010年12月31日清晨,徐女士外出散步時,發現樓前花壇裡有個小動物在緩慢爬行,以為是剛出生的小貓崽,喜歡小動物的徐女士決定將其帶回家,以免凍死。「等我湊近一看,小傢伙渾身長滿長刺,竟是一隻刺蝟。
  • 銅梁市民小區撿刺蝟成為「燙手山芋」
    飯後在小區散步,撿到一隻刺蝟,小心抱回家後小傢伙卻不吃不喝,這可愁壞了石女士。6月5日晚8點多,家住銅梁城區龍軒大地小區的石女士飯後在小區散步,忽然在路邊發現有東西在挪動,她十分好奇,停下腳步一看,居然是一隻刺蝟。
  • 蜱蟲的危害有多大?看看這隻刺蝟就知道了,答案讓人驚心
    蜱蟲的危害有多大?看看這隻刺蝟就知道了,答案讓人驚心 2020-11-12 13:38 來源:動物大觀察
  • 小區裡撿了只刺蝟帶回家 過了一夜變9隻
    2017年6月18日,深夜裡,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街頭,偶然出現一隻滿身長滿刺的小動物在爬行,這一現象讓瀋陽市民李先生驚出一身冷汗,當他走進後才發現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刺蝟。為了安全起見,他將這隻刺蝟小心翼翼的帶回了家。
  • 男子遛彎撿到小刺蝟 拿回家就後悔了……
    ,狀態不佳擔心刺蝟的小身板兒受不了夜裡寒風的侵襲張先生把它抱上了樓................................... ...................................張先生說當時還有一個人說出200塊錢買這隻小刺蝟說有藥用價值但張先生沒有動心因為這畢竟是一條生命不能用金錢去衡量它
  • 男子小區裡撿了只刺蝟帶回家 過了一夜變9隻
    &nbsp&nbsp&nbsp&nbsp這一情景讓瀋陽市民李先生驚出一身冷汗,他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刺蝟。&nbsp&nbsp&nbsp&nbsp為安全起見,李先生將這隻刺蝟小心翼翼地帶回了家。
  • 濟南老人上山遭蜱蟲奪命!記者實地採訪 這個蟲子山上有很多!
    讓村民們「談虎色變」的蟲子,學名蜱蟲,也叫牛鱉子,草別子。別看它個頭不大,卻有吸血這樣恐怖的生活習性,而且攜帶病毒,極具傳染性。桃科村的村民大都在山上種了花椒樹,在草叢裡走動時,難免會受到蜱蟲的襲擊。
  • 田裡偶遇「刺蝟準媽媽」 專家建議放生比較好
    「小刺蝟,真可笑,看見別人玩氣球,回家也向媽媽要。媽媽買了個大氣球,小刺蝟樂得蹦蹦跳。忘了身上都是針,搶過氣球趕緊跑。只聽『砰』的一聲響,氣球一下放了炮。」可愛的小刺蝟在兒歌中常常出現,而家住油車港鎮歡喜港的吳小姐在中秋小長假期間,與刺蝟來了一次有愛的「邂逅」,不過小刺蝟出了點狀況,讓吳小姐措手不及。
  • 瀋陽:撿只刺蝟 回家一宿變9隻(圖)
    刺蝟媽媽產下8隻幼崽-讀者 韓淼森 攝  深夜,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街頭,一隻身上長滿刺的小動物在爬行。  這一情景讓瀋陽市民李先生驚出一身冷汗,他走近才發現原來是一隻可愛的小刺蝟。  為安全起見,李先生將這隻刺蝟小心翼翼地帶回了家。
  • 大連一8歲男孩右耳疼了兩天,檢查一看耳道裡有隻蜱蟲!還產了卵
    1月3日晚上9時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一名8歲男孩和家長從西雙版納歸來後立即來就醫,孩子表示右耳已疼了兩天,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值班醫生石林立即給患者進行了檢查,石醫生發現男孩的耳道裡有大量的耵聹,也就是俗稱的「耳屎」。然而男孩因為疼痛,非常不配合檢查,醫生一碰就哭鬧的厲害。
  • 真實經歷:與「白仙」刺蝟的一段奇緣
    等到黃河日落,天黑看不到莊稼的時候,以後才匆匆回家。有一天回家格外晚,在快到一座小石橋前,車輛減速,一抬眼,發現路中間站著一個小動物,我趕緊停下車,透過車窗能看見是一隻刺蝟,瞪著烏溜溜的眼睛在看著我。喜歡小動物也是我的天性,我打開車門,走到他面前,問:小傢伙在路上多危險。
  • 大連一8歲男孩耳朵裡發現蜱蟲!還產了卵
    本文轉自【半島晨報】;1月3日晚上9時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一名8歲男孩和家長從西雙版納歸來後立即來就醫孩子表示右耳已疼了兩天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值班醫生石林立即給患者進行了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