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半島晨報】;
1月3日晚上9時許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
一名8歲男孩和家長
從西雙版納歸來後立即來就醫
孩子表示右耳已疼了兩天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喉科急診室值班醫生石林立即給患者進行了檢查,石醫生發現男孩的耳道裡有大量的耵聹,也就是俗稱的「耳屎」。然而男孩因為疼痛,非常不配合檢查,醫生一碰就哭鬧的厲害。
在清理耳屎時,石林醫生發現男孩的耳道裡有紅色沙粒樣的東西,而最初她並不清楚這是什麼物質,緊接著在清理過程中她又發現一個米粒大小的東西,而且輕輕一碰還會活動一下。
「用耳內鏡放大後,我們發現這不是破皮,而是一隻有腿兒的蟲子。」
石林醫生和李耀成醫生一起進行進一步檢查和比對,結果發現這竟然是只蜱蟲,其正牢牢的叮在耳道裡。此時值班醫生意識到,周邊那些紅色的沙粒樣物質應該是蜱蟲產的卵。
蜱蟲俗稱草耙子、扁蝨子,會藏在草叢、植物或者牲畜皮毛間,喜歡吸血,且能夠釋放麻醉毒素,最可怕的是它本身攜帶的病原體可以致病,近年來已多有被蜱蟲叮咬後喪命的情況見諸報端。所以發現蜱蟲後,兩位值班醫生非常重視,石林醫生很慶幸堅持為孩子做了進一步檢查,及時發現了蜱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接下來就是如何將蜱蟲取出來,石林醫生告訴記者蜱蟲的口器非常厲害,其牢牢的叮在外耳道裡吸血,如果強行牽拉蟲體,有可能導致口器斷裂在耳道壁內,那樣會誘發感染,後果同樣不堪設想。於是她將蜱蟲進行了麻醉,在其鬆軟下來之後將其完整的取了下來。
取完蜱蟲後,就是清理蜱蟲的卵,這些卵很多,足有百餘個,遍布整個外耳道,且集中在耳膜部位。因為孩子疼痛加之數量又多,不允許一個一個取,這種情況下石醫生採取了用水衝洗的辦法,將蟲卵全部衝乾淨。
被蜱蟲叮咬一般發生在溫度高的夏季,而且按照蜱蟲的習性其喜歡「咬」在人體的腰部、腋窩、腹股溝等肉質厚的位置或頭皮、腳踝等容易裸露的地方,男孩的耳朵裡是如何爬進蜱蟲的呢?
溝通中家長表示,之前他們去了西雙版納,男孩在耳朵有痛感前,曾與小朋友拿著樹枝甩打嬉鬧,因此懷疑是在這個過程中蜱蟲進了耳朵。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於雅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