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習嘉民
7月8日,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終於上映,這部宣傳為「等待了12年的電影」,上映後卻褒貶不一,有人哭著看完,有人覺得不值票價。筆者認為這是個好現象,因為我們終於有了一部不用被道德綁架來評論的優秀的中國動畫電影。
還記得去年的同樣在7月上映的《大聖歸來》,當時媒體一片讚譽,少數帶有批評傾向的影評下面的總有一大批死忠的反對的評論,讓人覺得如果你看完《大聖歸來》後給了個差評,那一定是因為你看不懂電影,而不是電影本身的問題。筆者作為電影粉絲,看了這些評論覺得又感動又痛快,但同時也感到擔憂。擔憂這樣的帶有傾向的輿論環境,對國產動畫電影真的是好事嗎?《大聖歸來》真的是就是國漫典範嗎?它的簡陋的劇情,有些出戲的配樂,還有那不怎麼流暢的感情轉換,就這樣因為廣泛讚譽而被忽視嗎?
而今年的7月,《大魚海棠》在來到了我們的面前。它以美輪美奐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徵服了觀眾,同時又因為空洞的劇情,不流暢的敘事,而飽受指責。《大魚海棠》是優秀的,特別劇中是女主椿連夜冒雨去找靈婆的那一段。雨聲、屋簷滴水聲、腳步聲伴著背景音樂響起,雨夜、土樓、小巷、油紙傘、紅衣女孩提著昏暗的燈籠前行,鏡頭切換流暢完美,音樂婉轉動人,這組鏡頭讓人不禁想起戴望舒的《雨巷》中,那個「像夢一般的悽婉迷茫」的姑娘。
當然畫面、音樂並不是電影的全部,故事才是電影的核心。就劇情來說,《大魚海棠》有一個完整的劇情內核,因為其中每個人的行為都是有其原因的,就連原以為就是個外冷內熱角色的靈婆,也在最後彩蛋中告訴我們她也不是單純幫女主,她做那些事也為了給自己找個接班人。『
但是這個好劇本,並沒有在100分鐘的電影中完美表現,劇情中最為大家詬病的是,女主椿因為男主為救自己而死,為了讓男主重生差點使包括自己家庭在內的族群滅絕。這種行為,實在讓人覺得自私。我想如果能在之前的劇情中加入一些描寫女主的內心在男主生命與族人生存之間的掙扎的描寫,而不是在最後當災難發生後才讓女主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會好一些。
當然在劇情上的薄弱,是《大魚海棠》與《大聖歸來》的共同問題,只是《大聖歸來》取自大家耳熟能詳的《西遊記》,對於它的劇情的硬傷,大家就自動按西遊故事腦補了,所以大家沒有在《大魚海棠》中感受的那麼明顯。
雖然有著很多缺陷,但《大魚海棠》確實是一部的優秀動畫電影。是的在這次評價中,我去掉了「中國」兩字,因為我覺得它和《大聖歸來》都不需要再加這兩個字了。它們的比較對像應該是日本動漫與美國動畫,那些世界主流的作品。當然現在的《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在日本、美國市場可能只是及格線水準的產品。但是筆者覺得,是時候進行客觀評價了,我們必須擺脫一片讚譽與包容,我們需要爭論。在爭論中,我們能看到了大眾對動畫電影的關注與期望;在爭論中,我們看到了觀眾們的理性成長;在爭論中,我們能看到了中國動畫電影的崛起。
最後,筆者認為,《大魚海棠》值得大家走進電影院,喜歡或者不喜歡,不在於鑑賞水平與品位,只在於心頭的那份觸動,能打動你的自然是屬於你的好電影。
建行特約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