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媽媽的帶娃喜劇爆笑又心酸,楊老師推薦你3個懲罰孩子的妙招

2021-01-09 優思家教

文/優思家教

父母帶領孩子探索世界的過程中,摔摔打打常有的事。近日一組熊貓媽媽帶娃的畫面從網上流出,場面爆笑一度無法控制……

哎呀!手滑了~不好意思

就算是功夫熊貓也會有手滑的時候呀

熊在地上坐,媽從天上來

一媽帶二娃也不是很難嘛!

熊貓寶寶堅強臉:沒事,摔著摔著就習慣了

事實證明,只有親媽才會的這樣對待自己的娃

熊貓寶寶:我是國寶!

熊貓媽媽:老娘也是國寶!

熊貓長的這麼蓬鬆柔軟原來是為了自保

事實證明,胖達的手腳麻利,沒有三年柔術功底是做不出來的……

o(╥﹏╥)o媽媽給的考驗實在是太殘酷了

好一個過肩摔,一氣呵成!一看就是慣犯

……

熊貓媽媽不愧是江湖上響噹噹的「食鐵獸」,帶娃也是如此不拘一格。該不會每個熊貓寶寶都有一段被媽媽當作凳子、拖把、沙袋、坐墊(……)吧!

熊貓寶寶皮糙肉厚,熊貓媽媽帶娃當然是怎麼方便怎麼來。不過調侃歸調侃,換成人類的孩子,當然不能提倡熊貓媽媽「摔摔打打式」育兒方法了。

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安全、富足的環境中,已不再需要赤身肉搏獲取生存資源,被養育地十分精細。即使是犯了錯的熊孩子,也以說教為主,很少訴諸武力。畢竟教育孩子的心智成長,要比簡單粗暴的體罰更有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

不過令有些家長頭痛的是,說教太多,孩子依然我行無素,犯錯意識並不深刻。這種情況下,該怎麼教育孩子呢?擁有豐富一對一輔導經驗、畢業於上海師範大學的優思家教楊老師給出了3個中肯的建議:

1、懲罰師出有名,冷靜溝通

懲罰孩子之前首先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不要被一時之氣衝昏了頭腦。冷靜下來捫心自問:「這件事究竟是誰的原因,孩子確實犯錯了嗎?」確定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之後再做懲罰。

懲罰的目的要讓孩子心服口服,溝通過程中需要注意措辭,千萬不能以威脅、恐嚇的語氣和孩子溝通。如果實在生氣,可以先做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待心平氣和後再來溝通。

2、用其它方法代替打罵

懲罰是為了讓孩子記住教訓,打罵可以用其它方式代替,以下幾種方法更適合:

① 禁止某些權利、要求

不愛刷牙的孩子禁止吃甜食,亂丟東西的孩子禁止玩玩具……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講述禁止的原因,待日後孩子表現良好時再恢復相應的權利。

② 幫忙做家務

亂塗亂畫愛搞破壞的小朋友,可以用家務懲罰。準備抹布、掃把、水盆等清潔工具,帶著孩子一起做家務,在勞累中深刻領悟到自己的錯誤。

③ 做任務,寫檢討

讀書、寫字、畫畫、寫檢討作文……等等方法均可以用來懲罰孩子的不良問題。很多時候懲罰不是目的,搞清楚孩子犯錯的動機更要緊,此時採用畫圖、寫檢討等方式就可以順理成章發現問題的關鍵了。

3、懲罰後及時安撫

懲罰的規則一旦說出口,則需徹底執行,不能寬容和妥協。公平懲罰之後事件兩清了,此時需要及時安撫孩子。要讓孩子知道,家長懲罰的目的僅僅針對於錯誤的行為,並非不愛他們。

用心呵護寶貝們健康成長,家長們的每一個決定都要慎重。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用到其他有效的懲罰方式嗎?歡迎在留言區探討。

相關焦點

  • 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
    而且,媽媽沒有經濟獨立能力,對孩子的三觀和未來規劃也有影響。其實,她是多慮了,因為我家孩子的幼兒園老師坦言: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上學後以下優勢很明顯。全職媽媽帶大的孩子,交際能力更強通常來說,如果是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娃,大多都比較嬌慣孩子。如果孩子一哭鬧,老人立馬就妥協。
  • 「哄睡2小時,睡著5分鐘……」帶孩子睡覺那些事,道不盡的心酸!
    哄孩子睡覺這種事,打又打不得,罵又不捨得,一把辛酸淚只能往肚子裡裡面流。好不容易哄睡著了,掀個被子寶寶都會被吵醒,換誰都會崩潰的!下面這些心酸,我就問你體驗過沒有?1、哄睡3小時,睡著1小時辛辛苦苦哄娃睡覺,累到腰酸腿疼脖子酸,結果孩子沾床就醒。寶貝,你知不知道你睡醒的那一刻,是媽媽崩潰的起點!2、 就怕孩子掉下來孩子的睡功,往往出其不意,總是會悄咪咪的躺在地上睡。
  • 「帶娃人選」影響孩子智商,耶魯大學研究證實:媽媽不是第一人選
    有人會說,這還用問,當然是媽媽帶了,問他們為什麼理所當然讓媽媽帶,他們還說不出個三五門道,好像就是因為社會上媽媽帶娃的比例大,所以帶娃這件事情就應該落在媽媽頭上。但實際上,在「帶娃人選」這件事兒上,不止會影響孩子的性格,還會影響孩子的智商。
  • 聰明媽咪分身有術,20個帶娃小妙招讓你腦洞大開!
    」,看到一位媽媽這樣描述自己的時間管理方式,真心膜拜,作為一名重度拖延症患者,如何提高帶娃這件事的效率我還要加油,看完這篇果然腦洞大開,PS:最後一張圖就別學了………………正文分割線………………帶娃真的是件考驗媽媽功力的事情,有的媽媽能夠帶娃家務一人輕鬆全搞定,有的則請了阿姨和老人幫忙還弄得身心疲憊
  • 外國研究表明:家裡這位成員帶孩子比媽媽更合適,娃將來也更聰明
    果然,由爸爸帶大的寶貝,智力發育更好,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也更有益處,長大後更容易有出息一些。爸爸帶娃,比媽媽帶娃,哪些方面對娃更好?1爸爸帶娃,孩子有陽剛之氣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郭濤的兒子石頭就非常的有擔當,特有陽剛之氣。原來,郭濤時常帶兒子騎馬、玩冰球、學武術,兒子在爸爸的影響下,藝術素養很高,人格很健全。
  • 熱依扎曬帶娃拍戲背奶日常顯心酸,阿姨陪伴不見孩子父親
    1月14日熱依扎社交帳號分享兩張帶娃日常,她以笑著的語氣分享給大家,網友卻看到了心酸,出月子就帶著女兒拍戲的熱依扎真正是個好媽媽,走到哪都帶著女兒,十分辛苦。
  • 教你輕鬆帶娃小妙招!科學帶娃省時省力,寶寶更健康(1)
    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4個哭的其他原因:尿了、病了、餓了,困了。二:如何讓剛出生的小寶寶一覺睡到天亮美國醫生再三批評我:你不是好媽媽,隔壁的孩子一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好媽媽,你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我都挨批評,原因是我晚上要餵奶1-2次,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一個觀念:人類晚上不需要進食!
  • 3部爆笑韓國喜劇電影,溫婉!精緻!耐人回味!
    專注值得一看的電影收集整理,每天為您推薦好看的影視作品,關注我,不缺片兒,答應我,看一遍韓國電影近幾年的崛起,羨煞旁人。即使對韓國電影沒有多大關注,可能都會說上幾部電影名。很多韓劇演得好!真實!溫婉!精緻!耐人回味!今天就向大家推薦3部,捧腹爆笑的韓國喜劇電影。
  • 從「背奶族」變成「背娃族」,辦公室裡帶孩子,看似兩全實則心酸
    要知道佳佳可是堪稱當代女性的「職場模範」,懷孕生娃都沒有影響她的事業。 看似兩全實則心酸,「背娃族」的擔憂有誰懂 1.
  • 疫情防護很重要,讓娃乖乖「戴口罩」的3個妙招,家長們get起來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2021年伊始,回顧2020年,過去的一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疫情當前,中國人民向全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眾志成城抗擊疫情。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變成全世界抗擊疫情的榜樣。寶媽知道孩子多大帶口罩嗎?如何解決孩子戴口罩的問題作為母親,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孩子是父母的軟肋。
  • 熊貓將熊貓寶寶推到溝裡,突然想起娃是親生的,神反轉太可愛了
    熊貓將熊貓寶寶推到溝裡,突然想起娃是親生的,神反轉太可愛了熊貓是我們國家最為珍貴的一種動物。大家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動物園裡的大熊貓一直給人一種憨態可掬的樣子。然而熊貓的性情到底如何,恐怕只有熊貓的奶爸奶媽們最了解。其實大熊貓有時候還是非常二的。
  • 媽媽吐槽給娃洗澡「難如登天」,外婆卻說有妙招,寶媽見狀後笑噴
    媽媽吐槽給娃洗澡「難如登天」,外婆卻說有妙招  蔣言(化名)是一位新手寶媽,平時照顧寶寶很多事情都感覺力不從心,因此很多育兒護理上的問題,蔣言都得打電話問自己的老娘求教  這天剛巧孩子的外婆,也就是蔣言的媽媽,來家裡做客,晚上的時候,蔣言給孩子準備好了熱水要洗澡,小傢伙卻撲稜起來,說啥也不下水。
  • 嬰兒飛機上哭鬧媽媽被埋怨:我帶娃出個門,就欠了全世界嗎?
    另一種則是吐槽這個媽媽太沒素質了,打擾到別人還理直氣壯。這麼惡劣的態度,看誰為你開脫!連帶著還有這樣的講法:要真想管怎麼可能管不好?這麼小的娃就不該帶出來!管不好帶出來就是害人!就像視頻裡的男子說的那樣:「孩子是小,總有辦法哄的呀!」
  • 全職媽媽風雨中帶娃看病崩潰大哭,她說苦累不算啥,最可怕的是…
    生娃後,孩子3個多月時,婆婆生病了,腰痛、腿痛嚴重。土豆媽說,當時本來想著請個阿姨帶孩子,但又放心不過,她咬咬牙,把工作辭了。」有一次娃發燒,但是孩子爹回不來,娃又一直哭鬧要抱……我幾乎要崩潰了,當時好想逃離,再也不想當全職媽媽了。」土豆媽說。除了帶娃辛苦,家庭經濟壓力也讓土豆媽得了教訓。「剛開始給孩子買東西都大手大腳,不管是價格還是數量,沒有太做打算。
  • 「就帶帶孩子能有多累?」全職媽媽執意去幼兒園上班,結果打臉了
    幼兒園的工作可真不是一般人就能勝任的,連不少本專業的老師有多少都堅持不下來,更別說普通家長了。 也許有家長會反駁,「帶個孩子能有多累?我在家不一樣帶孩子的嗎?有時候兩三個孩子都不在話下。」
  • 全職媽媽在家上廁所無奈將娃放洗衣機,孩子乖巧等媽媽
    都知道當媽媽不容易,尤其是如今工作生活壓力大,許多夫婦生了孩子以後,往往會留下媽媽在家裡全職帶孩子。而這些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們,很多都是在沒有老人幫忙的情況下,獨自承擔起照顧孩子,同時還要操持家務的重擔。其中的辛苦,不是一般人能體會得到的。
  • 「你後悔幫女兒帶娃麼?」1000個姥姥的真實回答
    怕是你不知道,有一種餵飯叫:只有媽媽喂,孩子才會好好吃。怕是你也不知道,有一種心疼叫:見不得女兒餓著肚子帶孩子。媽媽,永遠都是那個竭盡所能給我們一切的人,就如現在我們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帶外孫的路明明很苦,卻從來沒影響姥姥成為帶娃c位的事實。為啥?就因為她們更愛自己的女兒。
  • 孩子為何怕「洗頭」?讓娃扭轉乾坤愛清潔,媽媽4個妙招巧解決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我愛洗澡皮膚好好,帶上浴帽唱唱跳跳~」,範曉萱的這曲《我愛洗澡》直到今天還是育兒路上的熱門金曲。讓小寶寶們養成愛清潔,好洗澡的習慣真的是不容易,孩子成長中總會面臨一些棘手的問題需要父母來解決。
  • 幼兒園老師:我一眼能看出孩子是誰帶大的,奶奶和媽媽差距大
    於是,孩子的歸屬就成了問題,向老人求助幾乎是兩代人心照不宣的事實。  只不過,老人帶娃遵守的始終是當年對待子女的一套,與現代講究的科學教育格格不入,帶大的孩子自然也是如此,從性格到言行舉止上,都跟媽媽帶大的孩子有很大差距。  我表妹是一家幼兒園的老師,從事教育行業多年,對孩子家長的性格都把握精準。對她來說,孩子是誰帶大的一眼就能瞧出來,只因以下方面大有不同。
  • 熊貓媽帶娃不肯鬆手,飼養員有了個大膽的想法:一物換一物
    估計不少人跟獸醫小明差不多,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長大了考上清華北大,然後再養一隻熊貓……現在嘛,獸醫小明覺得自己再努力個二十年,清北說不定還能被獸醫小明的努力感動到,至於國寶還是算了吧。普通人都有想養滾滾的夢,但估計只有飼養員知道這些看起來憨態可掬的滾滾到底有多難伺候,就拿這隻熊貓媽媽來說吧。飼養員想帶走小熊貓去做個體檢,結果這隻熊貓媽愣是抓著崽不肯放,這如山的母愛可把獸醫小明給看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