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圓圓墓,位於貴州省岑鞏龍鰲河畔的水尾鎮猴子山東麓。墓葬於寨西的繡球山,清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立碑。碑文書:''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碑文十分費解,秘傳人說,碑的正文為何寫吳門聶氏,不寫吳門陳氏,其中另有蹊蹺。主要是為了避風險和防人盜墓.陳圓圓墓已引起中外遊客的廣泛興趣,前來遊覽、考察的專家、學者、遊客絡繹不絕。
墓座東朝西,泥土封堆,立有1984年出土的清雍正六年隱姓埋名碑,墓門碑面一方,碑蓋一塊,左簷柱一極。碑面高0.73米,寬0.48米。陰刻銘文是:故先妣吳門聶氏之墓位席。孝男吳啟華,媳塗氏立。孝孫男仕龍、傑,楊氏;曾孫大經、純;孝玄孫朝達、選、魁、政、璽、桂、相、儀。皇清雍正六年歲次戊申仲冬吉日。
據考,陳圓圓墓碑上沒有直書真名,「吳門」二字,暗指陳圓籍貫蘇州,對外界公開則釋為吳家。使用「聶」字簡化字,因「陳圓圓本姓邢,六歲後跟著姨父姓陳」。「邢」有右耳旁,「陳」系左耳旁,「聶」字雙耳代表陳和邢兩姓。一個在左,一個在右,所以用雙耳''聶''字下部分的''雙''字,又巧隱''沅沅''、''圓圓''雙名;雙字、雙音名,都是美好之意,當「佳」字解。雙「佳」代替「圓圓」之名。「位席」二字,「位」,特指帝王或諸候之位;「席」,即大也,吳三桂封圓圓以正妃之意等等。據吳氏後裔世代密傳,墓碑銘11個字連貫起來就是「蘇州氏陳圓圓王妃之墓」的隱諱應用,是吳三桂王妃的暗釋。
陳圓圓,蘇州(古稱吳門)人氏,字琬芬。生於邢家,起名沅沅。年幼喪母 ,父親將她寄養姨爹陳家,改圓圓。姿容俊美,能歌善舞,譽名蘇州。14歲時,姨父母遭亂身亡,圓圓淪為紅塵名妓,被嘉定伯周奎買來獻給明帝思宗,因國勢低落,思宗憂國,不納。吳三桂慕陳圓圓人才,以千金聘娶。闖王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後,陳圓圓被闖王麾下的大將軍劉宗敏強佔為妻,後被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將陳圓圓復又奪回。吳三桂駐守雲南時,陳圓圓被封為正妃,深受寵愛。吳三桂病故之後,清王朝下旨,滅吳三桂九族。
陳圓圓攜兒孫潛逃。在軍師馬寶的掩護下,以聲東擊西、金蟬脫殼的妙策,才使陳圓圓及子孫避開清軍的巡捕視力圈,進入思州龍鰲裡後,化整為零,分住各寺廟。陳圓圓住天安寺,馬寶住鰲山寺,吳啟華住廂子屋。為確保安全,撫育吳三桂的子孫,陳圓圓削髮為尼,改名寂靜,字玉庵。馬寶出家當和尚。安頓好後的馬寶,經常下山探望陳圓圓和吳啟華等人。馬寶常走的一條山嶺,後人稱之為''馬跡梁''。現稱之為''馬家梁''。陳圓圓和馬寶都修道至終。陳圓圓死於耄歲,馬寶歿於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