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娘仔墓」
--陸豐碣石衛城民間故事隨筆
作者: 劉 蟄
明清時期,碣石衛城至博美(舊稱坣尾墟)有一條道路,稱為博美路(現已展拓、平整為水泥路),是古代碣石通往外地的五條旱路之一。該道路在土地嶺、觀音山腳下這一路段屬橋衝大塘鄉界。觀音山腳下有一水潭,俗稱「烏面潭」,潭的附近在碣石至博美道路左側約三百米處有一座古墓葬,俗稱「娘仔墓」。該墓葬佔地面積約三百平方米,前有三門四柱石牌坊一座,高約三米、石脊飛簷建築;中有墓柱、拜埕;後是墓穴,其建造年代不詳。因古墓葬已多年失祀無人掃墓,長期人跡罕到,故墓園中荊棘、雜草、藤蔓叢生,有的建構材料傾斜、倒塌,顯得格外蕭條、陰森、恐怖,登臨此境,使人不寒而慄。
古衛城民間至今流傳著很多關於「娘仔墓」的神奇怪異的傳說故事,今錄三則:
一、建造「娘仔墓」緣由古代一位將軍的尚未出閣的掌上明珠在隨父任上不幸逝世,將軍夫婦悲痛萬分,遂將千金愛女的遺體選擇在觀音山下厚葬。下葬時竟有愛女的貼身丫鬟鬧著一定要捨命去以活人陪葬,到陰間跟隨小姐做伴。於是,造墓時,主人特意在墓內存放了不少乾糧食物、飲水,又在墓穴頂部留下了一個拳頭大小的通氣孔。後來,過路人就經常發現從通氣孔中伸出一隻纖纖玉手向人招手,討水,討食物,很多人受了驚嚇。再後來,有膽大妄為者竟將氣孔堵死,從此也就再無發現玉手伸出了。
二、每逢傍晚或陰天時節,在墓前路過者,時見一位穿戴簡樸得體、落落大方、不失高雅的妙齡美女,坐在墓前慢條斯理地梳理著自己的一頭秀髮;也有人看到這位美女有時也把頭臚從脖子上摘了下來,放在膝蓋上慢慢梳弄,編著辮子玩耍,見了生人,既無嗔意也不廻避,頭臚的臉部表情從容不迫,笑容可掬。
三、明末清初,傳說碣石城有位帥哥,每日上山筢草謀生,有一日,來到了觀音山下「烏面潭」邊,見一位美女正在一座華屋前面侍弄花草,驚豔不已,不禁好奇,遂上前問禮,美女嘻嘻笑著說:筢草兄,你真傻瓜,再也免去筢草了,進屋來陪本小姐品茶、聊天吧,午後自然有人會幫你把草裝滿大索簍,讓你挑回家去。帥哥將信將疑,也就不由自主地跟隨美女進屋,接著是品茶、聊天、吃午飯、上床睡覺、極盡歡娛,日日如此,每天午後,果然都有兩大索簍的枯草放在門外,讓帥哥挑了回去。有時美女也囑咐帥哥,在碣石城替她買些香粉、胭脂、頭飾等小件化妝品帶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帥哥與美女同歡共樂,恩愛有加。城裡族佬發覺帥哥原來強健的身體日見消瘦,面色黃黑略帶晦氣,再三逼問,帥哥方肯供出隱情。族佬們聽後無不大驚失色:觀音山下本無民居,哪來的華屋、花園和美女。就召集了一幫壯丁,擇了個好日子,一同尋到了觀音山下,只見一片荒山古嶺之間,僅有一座孤墳,獨處於滄茫暮色之中,尤顯冷漠悲涼。族佬們認定此中必有怪異,責叱帥哥:你被女鬼迷了魂了!帥哥總也不肯相信。於是,族佬們想出了一個壞主意,逼命帥哥去邀美女來城內遊玩,因城內有多座神廟,美女來了,就請廟裡眾神來收拾她。越日,帥哥向美女提出邀請,美女竟一口應允,只提了一個要求:讓帥哥撐著一支黑色雨傘遮陽,說別把皮膚曬黑了,不好看。於是帥哥一手撐著黑布雨傘,一手摟著美女細腰,美女把魂魄依偎在帥哥腋下,二人說說笑笑,很親熱的樣子,一路悠然而來。到了衛城北關迎恩樓,族佬們又逼著帥哥用雙手把黑雨傘高高舉起,這時美女已無處藏魂,遂即化為一縷清煙,向著正北觀音山方向倏然消失。當天夜裡,帥哥夢見了美女前來泣告,幽幽地訴說:我本生於將軍之府,乃金玉之軀,不幸早歿,春心難泯,本想借你陽氣,助我還魂,和你締結連理,孰料天機涉漏,壞了你我好事,自此緣盡,後會無期了……嗚……從此就再無出現。
這些生動、怪異、悽美、富於人性化的傳說故事,一人傳虛、百人傳實,傳得沸沸揚揚,聽的人無不毛骨悚然。隨著故事的傳播,「娘仔墓」也就有了知名度,行路人來到了「娘仔墓」附近時,總是目不敢斜睨,疾步前行。尤其是那些挑海鮮、貨物走夜路趕生意者,必定要結伴同行,方敢上路,到了這一路段,更是提心弔膽,誰也不敢停步歇息,而是加快步伐,大家大聲說笑,或假裝咳嗽,或點上一支熟煙,藉此提昇陽氣壯膽、驅走陰霾避邪,但切記千萬不可呼喊同伴姓名,人們認為如若暴露了姓名,「神魂」是容易被鬼魅攝走,惹來不祥的。老人們也總是警告年輕人,千萬別去這個陰氣濃重的鬼地方遊玩。筆者今已年過古稀,在小時候就聽老人講「娘仔墓」的傳說故事,總嚇得夜裡不敢睡覺,不敢單獨出門。老人們還說,這些故事是從先輩人口中代代傳來的,照此追溯推理,始造「娘仔墓」就必定是年代久遠的事體了。「娘仔墓」的傳說故事聽起來神秘怪異、恐怖而又悽美,只是令人同情、憐憫、惋嘆,而不會使人產生兇殘、邪惡、可憎之感。
本世紀初,有文物部門普查歷史古墓葬,來到了「娘仔墓」,看到的是:墓園石牌坊雖存,但到處荊棘,墓後還有人在挖土,且周邊垃圾、糞便成堆。文物部門警示,應停止在墓後挖土和堆放垃圾、糞便;並就地請人清除了部分荊棘、藤蔓,經對墓園考證,據說發現了一方石碑,但因年久風化,字跡已難辨識,僅能依稀辯出「娘仔墓」女子的身世與一位盧姓婦女有關。據此線索,文物部門走訪了碣石盧族,希望能在族譜中查出族中古代女子嫁給外籍官員的記載,以此順藤摸瓜,理出頭緒。筆者孤陋寡聞,對於此次調查考證的結果未聞其詳。
在碣石衛地域上,諸如觀音山下「娘仔墓」者,尚有兩座,一座在更新村飛鵝行水庫北畔,該墓周邊無植被,從遠處也可觀其概貌,上世紀五十年代被毀, 石構件散落於原地,據說當時出土了幾件小型金銀飾物和一小瓶油質液體,已散失;另一座在金廂灣肚一帶。這三座石墓的共同點是:規模一致、年代久遠、失祀多年、無碑文可考、在同一時期被毀、有神秘怪異傳說。在這三座古石墓中,觀音山下「娘仔墓」知名度特高,故事流傳甚廣,其傳說也較為有趣,民間認為是「娘仔墓」,無異議。對這些石墓的由來,有傳說是「娘仔墓」,有傳說是「將軍墓」,還有傳說是:皇帝死了妃子,令全國做很多疑墓,國師做法用來破碣石衛地理,高官巨富做「生居」為自己準備好死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達,今天人們對於類似「娘仔墓」的神秘怪異傳說故事已是聽之茫然,處之泰然。但是歷史終究是曾經發生過的真實事體,關於三座古墓葬中的真實人物及其歷史事件真相如何?它們之間有無必然性的聯繫?這些都是一個謎,這個謎正等待著聰明勇敢的考古愛好者們去把它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