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五個做到」 遠離夏秋季細菌性食物中毒

2020-12-05 天眼新聞

夏秋季氣溫高、溼度大,適合腸道致病菌和黴菌的生長繁殖,食物易腐敗變質,細菌性食物中毒發生多。為避免市民食用有毒有害食物,提升自我防範意識。7月23日,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以下食品安全警示信息和預防食物中毒防控知識。

夏秋季食物易腐敗變質,如食品生熟不分、食品貯存不當、進食未經加熱處理的生食品等,易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在發達國家,每年患食源性疾病的人數高達 30%。美國每年每 6人中就有 1 人因為吃了被汙染的食品而生病,每年僅僅是沙門氏菌感染造成的直接醫療費用損失就達3.66 億美元。目前全省各地發生的食源性疾病暴發事件(包括食物中毒)僅僅是實際發病情況的「冰山一角」。這些小小的微生物小到我們肉眼都看不見,經常隱匿於食物和各種環境中,稍不留神就可能遭到它們的襲擊,導致食源性疾病的暴發。

不可不防的沙門氏菌:沙門氏菌常汙染肉、蛋、奶及其製品,其中生雞肉最易被汙染,被汙染後的食物看起來似乎並沒有變化。常見的感染症狀是嘔吐、腹瀉、腹痛等,重者可引起脫水、休克,甚至引發敗血症。

產「毒」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簡稱為金葡菌,健康人的咽喉、鼻腔、皮膚上常有它的蹤跡,傷口化膿感染處和上呼吸道感染者的鼻腔更是它的主要聚集地。常汙染蛋白質或澱粉含量豐富的食品,如奶和奶製品、肉和肉製品、糕點、剩飯等。

金葡菌本身的殺傷力有限,但如果在食物中大量繁殖,就可以產生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這種毒素才是真正的「致病元兇」,它的耐熱性很強,普通的烹煮過程無法將其完全破壞。攝入含有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的食物後,會出現噁心、劇烈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易感人群為兒童,且年齡越小越敏感。

不怕冷的單增李斯特氏菌:單增李斯特菌的生命力頑強,在冰箱的冷藏溫度下仍可以生長繁殖。它常汙染肉、奶及其製品、水產品等,在生肉和即食食品中汙染率最高。

單增李斯特菌一般導致腸道感染,病人會出現發熱、肌肉酸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它也能引起嚴重的腦膜炎和敗血症,發病率雖低,病死率卻較高。新生兒、孕婦、慢性病患者、老年人最容易被它擊倒。

重口味的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天然存在於海水、沿海環境、海底沉積物和魚貝類等海產品中,且生命力十分頑強,在抹布和砧板上能生存1個月以上。它主要汙染的食品是海產品,包括多種海洋魚類、蝦、蟹、貝類等。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發病高峰在夏秋季,主要臨床表現是急性胃腸炎,如劇烈腹痛、臍部陣發性絞痛等,腹瀉多呈水樣便,病程常為2-3天,恢復較快。

嬰幼兒的敵人——阪崎腸桿菌:阪崎腸桿菌是存在於環境中的一種微生物,具有耐熱、耐乾燥等特點,可長時間存在於乾燥的環境中。如果奶粉在衝調、存放時操作不當,就可能被環境中的阪崎腸桿菌汙染。阪崎腸桿菌最容易襲擊1歲以下,特別是早產、出生體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的嬰幼兒,可引起新生兒腦膜炎、菌血症等嚴重疾病,死亡率高達20-50%。

如何避免嬰幼兒感染阪崎腸桿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幼兒配方粉應使用70℃以上的熱水衝調,並在衝調後2小時內儘快餵哺;如需預先衝調,衝調後應快速冷卻且存放在不超過5℃的冰箱內,並在衝調後24小時內飲用,餵哺前必須重新加熱;對於早產、體重低或免疫力低等高風險嬰幼兒,應使用商業無菌的液態嬰幼兒配方粉。

 愛「發燒」的空腸彎曲菌:空腸彎曲菌常見的汙染食品為禽畜肉和生鮮奶等,生鮮雞肉更是它的最愛。受汙染的水也是一個重要的汙染源。

空腸彎曲菌病多以散發病例為主。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最高,尤其1歲以內的嬰兒。多數人在感染後2-5天出現病症,例如發熱、頭痛、腹痛、腹瀉、嘔吐等,偶爾會發生關節疼痛發炎和格林巴利症候群等併發症。

如何預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

 做到持清潔:勤洗手(做飯前和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中);廚房用具(碗筷、筷子盒、刀、案板、抹布)要保持清潔;廚房和儲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蟲防鼠。

  做到生熟分開:這裡的「熟」指的是切完了直接吃的東西,比如拌黃瓜、醬牛肉;「生」是指切完了還要經過加熱處理的。生熟分開就是避免「生」食上可能攜帶的細菌汙染到「熟」食上,引發食源性疾病。這裡的分開不僅僅是指它們不要接觸,也表示它們所用的案板、道具、器皿也應當分開。

做到燒熟煮透:肉、禽、蛋、奶類和海產品要完全煮熟,燒熟煮透的一般原則是煮開10-15分鐘,如果是大塊肉,比如整雞,時間還需要長一點。炸、烤和烘製食物時不要過度烹調,以免產生有害物質。

做到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食物應儘快冷卻並放冰箱冷藏。但冰箱並不是保險箱,還有少數細菌能生長,比如李斯特氏菌。所以冰箱中食物不宜貯存過久,從冰箱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徹底加熱再吃才保險。

做到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飲用符合安全標準的水;挑選新鮮和有益健康的食物;選擇經過安全處理的食物;謹食生鮮動物肉;要清洗水果和蔬菜,尤其在生吃前;不要食用超過保質期的食物。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朱夢怡

編輯 周婷

編審 徐元芳

相關焦點

  • 食物中毒的症狀 食物中毒這樣做可以減少危害
    (二)中毒程度嚴重,病程比細菌性毒素中毒長,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三)季節性和地區性均不明顯,中毒食品無特異性,多為誤食或食入被化學物質汙染的食品而引起,其偶然性較大。化學性食物中毒的症狀相信大家都了解了,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狀吧。
  • 八成細菌性食物中毒由它引起,夏季如何避免感染這種細菌?
    沙門氏菌是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常見菌種,我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有70%到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那麼究竟什麼是沙門氏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避免和預防被這種細菌感染呢?我們請北京友誼醫院、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醫師王磊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 這種病菌引發48人食物中毒!專家:雞蛋一定要雙面煎熟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1月19日訊(全媒體記者 朱炎皇 通訊員 劉孝誼)近日,珠海出現的一起48人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事件,再次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沙門氏菌有什麼特點?主要存在哪些食物中?感染後會有什麼症狀?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預防?
  • 這些食物可能會引起食物中毒
    煮熟的豆漿沒有泡沫,而且消失的泡沫也表明皂素等有毒成分受到破壞,然後再用小火煮10分鐘左右,這樣即可達到安全食用的目的。2.四季豆【致命毒素】皂素【致使機理】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
  • 廣東48人食物中毒!起因是這種菌!
    廣東48人食物中毒!起因是這種菌! 11月13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公布10月全省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10月1日零時至10月31日24時,廣東全省21個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
  • 警惕這個引發食物中毒的元兇
    近日,廣東珠海就報告了一起食物中毒事件。 由沙門氏菌引發的食物中毒,48人感染,無人死亡。 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裡,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我國內陸地區也以沙門氏菌為首位。 那麼,沙門氏菌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 浦東夏秋季愛國衛生運動啟動!
    昨天是全市首個星期四愛國衛生義務勞動日,一大早,洋涇街道的黨員志願者們紛紛行動起來,在路邊花壇、小區死角處撿拾垃圾,維護社區的乾淨整潔。下午,大家還通過收看線上直播的方式,學習上海市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吳寰宇、復旦大學教授厲曙光等「大咖」主講的夏秋季衛生防病公開課。
  • 「老得慢「的女人,多半能做到五個「好「,即使有一個也是不錯的
    「老得慢」的女人,多半能做到五個「好」,即使有一個也是不錯的一、吃得好身體一直在新陳代謝,如果想要自己能夠常葆青春,要及時為身體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不是說大魚大肉就是吃得好,而是要合理的營養搭配,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不暴飲暴食,懂得適可而止,吃飯吃七八分飽就可以了。
  • 細說細菌性腸炎
    除了平時做好水質、投餵管理,魚病的預防也是非常關鍵的,今天給大家說說一種常見的錦鯉魚病:細菌性腸炎。錦鯉一旦患上細菌性腸炎,體色會變得灰暗、發黑縮鰭、腹漲,糞便多為膿樣白便,也有拖便的。第一種:活食 活食富含的營養物質更加充足,對錦鯉的生長非常好,因此有些魚友會選擇用活食來餵養錦鯉。常見的有:紅蟲、蠶蛹、蝦等。活食固然好,但是自帶的細菌也是非常多的,在餵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殺菌再進行餵食。還有提醒各位魚友,不要長期頻繁的餵活食,不是一句話說的好麼,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偶爾餵食即可。
  • 食物中毒吃什麼解毒?這些症狀代表食物中毒了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並不是所有的食物人吃了都沒問題,一些人應該經歷過食物中毒,食物中毒分輕重,輕者在吃完東西以後會出現頭暈、站不穩、噁心嘔吐、全身沒力氣等情況。有一些人也會出現拉肚的情況,而食物中毒較為嚴重的是會威脅到生命的。
  • 觀賞魚的細菌性敗血症如何治療?
    魚的細菌性敗血症又叫細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等,由於該病的流行最廣、病程周期最長、死亡率也非常高,所以面該病的危害是觀賞魚流行病中危害最重的。病因:水質惡化是促成各種魚病的外部生態條件,以及飼料的營養失衡,或者礦物質、維生素缺乏的飼料也會引起魚患病,而近親繁育的魚種,先天免疫功能欠缺,是細菌性敗血症發病的另一重要因素。
  • 魚兒厭食的五個原因
    一般情況下,養殖池塘水體的溶氧來源主要有三個途徑: (1)空氣中O2的溶解; (2)浮遊植物的光合作用增氧; (3)外源水體補給增氧,但最主要的還是光合作用增氧。
  • 珠海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
    10月1日零時至10月31日24時,廣東全省21個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報告1起一般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珠海報告的一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病48例,無死亡。  在我國,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年來一直位居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過去幾年,我國各地通報了多起沙門氏菌感染事件。  ● 2020年9月6日,四川成都一幼兒園部分幼兒和教師相繼出現發熱腹瀉等症狀,疾控中心對幼兒園9月1日、9月2日的所有食品留樣進行檢測,發現9月1日留樣的外購生日蛋糕中沙門氏菌呈陽性。
  • 造成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
    造成48人食物中毒,嚴重時可致死的沙門氏菌感染該如何預防?10月1日零時至10月31日24時,廣東全省21個地市除新冠肺炎疫情外,報告1起一般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珠海報告的一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病48例,無死亡。
  • 又一起食物中毒事件48人中招,這個潛藏身邊的「兇手」該如何...
    ,報告1起一般級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珠海報告的一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發病48例,無死亡。 在我國,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多年來位居細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數千萬人發生沙門氏菌感染,數十萬人因此而死亡。
  • 「中國過敏防治周」到來 專家提醒謹防夏秋季花粉症侵擾
    眼下正值夏秋季節交替,該院過敏反應科主任醫師王思勤介紹,夏秋季花粉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是我國北方地區的常見病。「這種季節性過敏性鼻炎如不進行治療或被誤診,25%~38%將發展為哮喘病。」他告訴記者,在全球1.5億哮喘病患者中,有約50%的成人以及近80%的兒童是由過敏原花粉引發的。
  • 藍天保衛戰 夏秋季攻堅 | 奉化「生態環境議事廳」助力揮發性有機...
    藍天保衛戰 夏秋季攻堅 | 奉化「生態環境議事廳」助力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再提升 2020-06-17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國23個州暴發沙門氏菌疫情 數百人感染 好可怕,真相在這裡……
    23個州。 沙門氏菌屬腸桿菌科,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通過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汙染食品,從而發生食物中毒。非傷寒沙門氏菌感染可引發細菌性食物中毒。 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而在我國,有70%-80%是由沙門氏菌引起。 沙門氏菌在哪兒? 沙門氏菌對生活條件要求不高,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常常寄居在人和動物體內,特別是家禽、家畜及寵物的腸道中。
  • 薄皮甜瓜細菌性枯萎病發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4 品種抗病性弱 『羊角脆』甜瓜為地方常規品種,對甜瓜細菌性枯萎病的抗病性弱,生產中應選擇抗病性好的雜交品種。 2.5 栽培管理不當 定植時傷根嚴重,導致秧苗弱,抵抗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