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朋友——【鱟】【大馬哈魚】詩二首

2020-12-05 蘿挑外公

人類的朋友——【鱟】【大馬哈魚】詩二首

一、【鱟】

小引言——寫於2019、3、24晚

鱟是地球上唯一的藍血動物,誕生於4億5千多萬年前奧陶紀的未期,她被人類稱為活著的『化石』。

我們是龍(「龍」是古老的炎黃子孫的圖騰,正真的「龍」從百科或從教科書裡找不到。為此,白髮——不好意思的把「龍」的單字,改為「恐龍」的詞語)的傳人。恐龍誕生於2億3千多萬年前,消亡於6千多萬年前。

在6千多萬年前的某一天,地球遭遇到一顆巨大隕石的撞擊,促使對恐龍這一物種過早地消逝……

鱟的存在比龍早。因此,我們可以說:鱟是地球上一切動物的鼻祖。

【鱟】

2011、05、03

節肢動物門, 甲殼鴛鴦魚。

劍尾目鱟科, 棲息淺海區。

喜潛砂穴居, 露尾劍自衛。

四目中複眼, 圖像更清晰。

沉默億萬年, 一鳴利人類。

立夏至處署, 福州之平潭。

驍將抱淑女, 沙灘成產房。

數周孵嬰兒, 泥砂情相戀。

備四四脫皮, 歷十載成熟。

一朝成鴛鴦, 相伴至終身。

繁衍而不衰, 味怪且易毒。

綱目熨鬥鱟, 瑩滑青黑甲。

腹口背骨限, 蜣螂十二足。

乘風破浪遊, 珊瑚不帆行。

二、【大馬哈魚】

小引言——寫於2019、3、24晚

大馬哈魚——從出生地生,性成熟後又重返故裡,獻身產子。久而復始,繁衍子孫。為自然而光榮獻身,為地球而美化環境。因此,我們要讚美大馬哈魚:你是我們動物界的驕傲和自豪。

【大馬哈魚】

2011、06、15

脊椎動物門, 輻鰭亞鯡魚。

越萬裏海濤, 躍淺灘峽谷。

洄遊舊故地, 盡終育後嗣。

循環促自然, 功勞超蛟龍。

相關焦點

  • 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   大馬哈魚分布在北緯35o以北的太平洋水域,亞洲和美洲沿岸均有分布。此魚屬於溯河性回遊魚類,群眾謂:「江裡生,海裡長」。
  • 林良童詩二首【誦:趙依晨】| 中外好童詩
    中外好童詩 林良小童詩二首 林良,臺灣兒童文學泰鬥。著有《小紙船看海》《小動物兒歌集》《小太陽》等大量作品及譯著。曾獲信誼基金會幼兒文學特別貢獻獎、金鼎獎終身成就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特別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讀物金書獎等殊榮。
  • 七年了,「鱟」會有期嗎?
    成年鱟在繁育期會成對出現在沙灘上,又被稱為「鴛鴦魚」。美境自然供圖第一次看到「鱟」,你是不是和我一樣,外表風平浪靜,內心早已偷偷陷入「這字念啥」的糾結?鱉?魚?蟹?都不對。鱟,音同「候」(hòu)。這個長相怪異的濱海和海洋動物,在地球上至少生活了4億年,要知道,有記載的恐龍的歷史也不過2億年。
  • 鱟:音「hòu」藍色血液的遠古生物
    一、為何要重視中國鱟保護的問題(一)從生態學角度上看,保護中國鱟利於維持濱海溼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從生態學的角度上進行闡述,對於瀕危物種鱟的保護有利於維持生態系統中的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也在不斷被發掘,即可能會為人類提供適應當地和全球變化的機會。
  • 「魚界」極品:大馬哈魚感地動天,為了幼魚死而無憾
    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自然界大馬哈魚爸魚媽對幼魚子女的偉大愛,深深地觸動著我的心靈,又在扣問著人類的底線。它們對子女付出的愛有時超越人類,因為塵世中曾經發生過的不愉快事,也令世人汗顏,豈敢與大馬哈魚爸魚媽相比?現將電視中的畫面用文字形式整理如下,以飧讀者。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12月1日,幾位在中山路遊玩的遊客向本報記者反映,海鱟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何成了商家售賣的盤中餐?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
  • 中國鱟:滅絕邊緣的「藍血生命」
    目前,世界上存活的鱟有四種,即中國鱟、美洲鱟、圓尾鱟、南方鱟。 其中,美洲鱟分布於北美東海岸水域,其餘三種鱟分布在亞洲東南岸及東岸沿海水域。中國是世界上少數擁有豐富鱟資源的國家之一,佔世界總量的95%以上。國內現存的中國鱟資源大多分布在北部灣廣西沿海。
  •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根據化石資料研究,它們在地球上生存了這麼長的時間,但是身體的結構卻沒有多大的變化,所以被人們稱為「活化石」。
  • 鱟,這個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但今天的鱟就只剩一隻尾巴。東方鱟分布於日本、韓國至中國長江以南沿海。巨鱟(南方鱟)分布於泰國、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沿岸至印度孟加拉灣。圓尾鱟分布於東南亞沿海至印度孟加拉灣。尤其是鱟的血液,如果你40歲前接種過疫苗,那麼請你感謝一下鱟。人類身體靠白細胞防止感染和細菌的擴散,而鱟則依靠血藍蛋白,血藍蛋白把細菌封在一層黏黏的隔膜內,防止病菌擴散。
  • 鱟,這個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巨鱟(南方鱟)分布於泰國、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沿岸至印度孟加拉灣。圓尾鱟分布於東南亞沿海至印度孟加拉灣。鱟的藥用價值很高,肉、殼、尾皆可入藥。尤其是鱟的血液,如果你40歲前接種過疫苗,那麼請你感謝一下鱟。
  • 鱟是唯一的藍血生物嗎?
    說起藍血動物,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生物是鱟。鱟作為近年來生物科普及動物保護被人們熟知。鱟(音hòu),屬節肢動物門。俗稱三刺鱟、兩公婆、海怪,因其長相既像蝦又像蟹,因此人們又稱之為「馬蹄蟹」,是一類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的動物,現僅存3屬4種。
  • 鱟比恐龍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的古老海洋生物 有「活化石」之稱
    隨著人類的不斷進步,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也在不斷被發掘,即可能會為人類提供適應當地和全球變化的機會。生物多樣性的未知潛力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展現了不可想像的光明前景。因而對瀕危物種的保護,恰是對人類自身發展的一個保證。
  • 美洲鱟——倆億年藍色血液的古老生物
    鱟是世界上至今為止生存最長的生物,恐龍尚未崛起之時,鱟就是距今3. 95~3. 45億年前泥盆紀(-2. 25億年前的二疊紀)繁盛的海洋居民了。鱟 鱟具有珍貴的醫學用途。有研究發現鱟可能可以治療癌症。鱟的免疫系統非常簡單原始,但卻十分有效。一些研究發現,只要有外來細菌入侵,鱟的藍血便會立即凝固成膠狀,包裹異物。鱟血提取物被造成快速含菌量試劑,用於醫藥用途,只要一有細菌,提取物便會凝結。
  • 銀大馬哈魚產卵後離奇死亡之謎!罪魁禍首竟然是輪胎
    Kolodziej教授團隊來到了城市水務中心,著手解決銀大馬哈魚洄遊產卵後突然死亡之謎。研究者收集了西雅圖地區路面上的雨水和水樣,對其中的6PPD -醌濃度進行分析,發現路面雨水中6PPD -醌的濃度在0.8~19 μg/L,在發生暴雨時它的濃度在0.3~3.2 μg/L,最高是銀大馬哈魚半數致死濃度的24倍,而且文獻記錄了發生暴雨時銀大馬哈魚的大量死亡
  • 你所不知道的真正海洋霸主:板足鱟(續二)
    2015年,已知最早的板足鱟類生物——五十槳翼鱟屬五十槳翼鱟對比圖(圖源@Slate Weasel)使板足鱟逐漸分成了它的第一個已知成員出現在五十槳翼鱟之後
  • ...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且圓尾鱟體內有河豚毒素
    12月1日,幾位在中山路遊玩的遊客向本報記者反映,海鱟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何成了商家售賣的盤中餐?  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
  • 4.5億年的中華鱟為何瀕臨滅絕?
    外形和蝦蟹都有些像,如同馬蹄一樣,因此人稱「馬蹄蟹」;沿海地區也會將這種生物成為「兩公婆」,成年的鱟都是成對出現,而且總是雌鱟馱著雄鱟四處活動。全世界只有四種鱟:中國鱟、美洲鱟、馬來鱟和圓尾鱟。經歷時間的沉澱,仍能倖存下來,可見鱟有它不同常人之處。不幸的是,儘管再頑強,如今,這種生物,也遭遇了物種危機。
  • 中國鱟:長壽「藍血怪物」,海洋活化石,可能你連它名字都不認識
    認識中國鱟中國鱟又名中華鱟、三棘鱟、三刺鱟、東方鱟、小海鱟、兩公婆,身體為青褐色或黑褐色,成年的中國鱟體長約60釐米,體重在3-5千克,一般雄鱟的體形比雌鱟要小,鱟有四隻眼睛,其中有兩隻是複眼,頭胸甲前端有兩隻小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當然也有專家說它們有十隻眼,除了複眼外,其餘眼睛都用來感光。
  • 描寫喝酒的3首唐詩,酒與詩相得益彰,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
    很多朋友都喜歡沒事喝點小酒,而古人對於酒也是十分珍愛。於是古人也留下了很多精彩的酒文化對聯。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欣賞表達酒文化的3副對聯,酒香與文採齊飛,真是韻味十足,千年來讓人們拍案叫絕。第1首,《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走過億萬年的藍血生物 鱟的故事
    而現存鱟的直系祖先在三疊紀時期(距今2億年左右)就已出現,走過地球一幕幕興衰到如今,真是可以自豪的說一句「我活了那麼久,什麼都見過」在夏季鱟的繁殖季節,雌鱟和雄鱟一旦走到一起便形影不離,肥大的雌鱟背著相對瘦小的雄鱟相伴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