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鱟:長壽「藍血怪物」,海洋活化石,可能你連它名字都不認識

2021-01-09 趣聊科學

在中國東南沿海地區,生活著這樣一種奇特的生物,它有一條細長的尾巴,身體扁扁的,還長著堅硬的刺,就像披著厚厚的鎧甲,這就是中國鱟(hòu,音同「候」),下面我們來走進中國鱟。

認識中國鱟

中國鱟又名中華鱟、三棘鱟、三刺鱟、東方鱟、小海鱟、兩公婆,身體為青褐色或黑褐色,成年的中國鱟體長約60釐米,體重在3-5千克,一般雄鱟的體形比雌鱟要小,鱟有四隻眼睛,其中有兩隻是複眼,頭胸甲前端有兩隻小眼睛,只用來感知亮度,當然也有專家說它們有十隻眼,除了複眼外,其餘眼睛都用來感光。頭胸甲呈馬蹄形,腹部則是六角形,腹部兩側有棘刺,尾部有一根根長長的尾劍,形狀上有點像螃蟹,但比蟹要大。

它們喜歡生活在淺海地區,常常在沙質的海底活動,肉食動物,主要吃環節動物(如沙蠶)和軟體動物,有時候食物少的時候,也會吃一些海藻,換換口味。吃東西的時候,它們是先用螯肢把食物送到口部,再用顎肢摩擦,咀嚼後送入口內。

鱟在世界上還有四個兄弟姐妹:美洲鱟、中國鱟、南方鱟、圓尾鱟,其餘都已經絕種,而中國鱟則分布於中國、印度尼西亞、日本、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

有學問的魚

「鱟」上半部分同「學」,下半部分是「魚」,所以有的地方把鱟叫做「有學問的魚」。在我國,關於中國鱟的記載由來已久,宋羅願撰寫的《爾雅·翼》中就有「雌常負雄,雖風濤終不解,故號魚媚。失雄則不能獨活,漁者取之必取雙,故吳都賦雲乘鱟黿鼉」的記載,描述了繁殖季節,中國鱟借高潮上岸產卵時,雌雄交配的場景。明代的《三才圖會》中記載:「鱟善候風故其音如似」,也就是說鱟因為善於候風,所以把這種海洋生物「鱟」這個字的音讀為「候」,但它的配圖卻與現在的鱟有出入,其實它形容的是繁殖季節的鱟,一雙一對的上岸產卵,其實畫中描繪的就是鱟的重要屬性。

海洋的活化石

鱟是遠古生物,迄今為止,發現最古老的鱟化石發現於加拿大的馬尼託巴湖,被命名為「Lunataspis aurora」,意思是「黎明之新月盾」,用以描述新化石的形狀,它來自4億4500萬年的奧陶紀,與三葉蟲是同一期紀的動物,也就是說:至少在4.45億年前,在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還沒有出現的時候,鱟的祖先就已經在地球生活了。

億萬年過去了,恐龍都滅絕了,為什麼中國鱟還能存活下來呢,而且它們從出現到現在,外形變化很小。據科學家研究,這得益於它們的身體結構,它們一直生活在近海岸或濱海溼地等棲息地,沒有周邊環境的巨變,它們獨特的身體特徵讓它們在棲息地中一直都具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和適應能力。

鱟從幼體到成年會很好的保護自己,繁殖季節,中國鱟從深海遊到近海潮間帶的沙灘上,雌雄聚在一起,挖坑產卵,當潮水退去,埋在沙裡的受精卵就不會在水裡,躲避了水生捕食動物,而且他們挖坑的深度也很有講究,一般在6-11釐米深,確保幼鱟既不會因太深缺氧而死去,也不會因為太淺乾燥而無法孵化。等到幼鱟安全度過幼體期,它們會趕在寒冬來臨前扎進土裡,以沙蠶或者貝類為食,既溫暖過冬,又能躲避敵人。成年後,中國鱟的鎧甲變得厚實,可輕鬆抵禦外來的侵略。同時它們有個特殊的肝盲囊,這是它們的消化和吸收器官,一般有1-2對,這也是它們能很好地適應外部環境的「法寶」。

臺灣鱟保育專家陳章波教授在《鱟的史詩》中總結了中國鱟的七中「忍術」:一是土遁:周邊環境溫度太高或太低,它們會鑽進泥沙或爬進水較深處來維持體溫;二是耐毒:能耐受重金屬毒性;三是巨化:小鱟天敵不少,但成年後,一般動物無法吞食它們;四是夜視力:複眼的特殊構造能讓它們在夜間看清影像,其餘眼鏡用來感光;五是鐵布衫:頭胸甲、腹甲和劍尾非常堅硬,如同鎧甲,成年鱟基本沒有天敵;六是龜息大法:常年生活在水底,適應了缺氧環境,成功躲過了幾次大滅絕時期的極端環境變化;七是廣鹽術:鹹淡皆宜,既可以生活在很鹹的海水中,也可以生活在低鹽的河口。

鱟的生理結構、生活習性,讓它們練就了一身的本領,能夠克服極端環境帶來的生存危機,成為海洋的「活化石」。

長壽的「藍血怪物」

一般的生物,血液都是紅色,但是鱟卻不同,它們的血液是藍色,那藍色的血是怎麼形成的呢?所有動物需要靠呼吸氧氣維持生命,血液就承擔了輸送氧氣的任務,血液中的鐵離子和氧氣集合之後,呈現出紅色,但中國鱟的血液中沒有鐵離子,而是富含銅離子,與空氣結合後,便呈現出藍色,所以它們的血液是藍色。

這種藍血還有一個神奇的功效,鱟血的變形細胞中含有凝固蛋白原,當細菌內的毒素接觸到這種蛋白原時,會使血液迅速凝固,形成一道屏障,阻止了病毒繁殖,也抵禦了細菌入侵。

因此,醫學上,鱟血製劑被用於快速檢測藥品和醫療用品是否被細菌感染,廣泛應用於醫療領域,科學家早在1968年就利用鱟血液的這種特殊反應,研製出一種特殊的醫用檢驗試劑——「鱟試劑」,這種試劑是當前世界最靈敏高效的細菌內毒素驗證手段,目前沒有比它更優的替代品。

瀕危的中國鱟

曾經,中國鱟遍布我國南方沿海地區,從浙江到海南廣泛分布著野生中國鱟,數量巨大。但隨著鱟試劑技術在上世紀80年代傳入我國,我國境內的鱟身價便迅速攀升。中國鱟作為中國數量最豐富的鱟種,在四種鱟中體格最大,血量更多,取血也更容易,成為了鱟試劑產業中的「寵兒」。

據調查,在過去數十年間,中國鱟數量呈指數下滑,廣西北部灣中國鱟的數量從上世紀90年代的60萬至70萬對,驟降為2010年左右的約30萬對,到現在的瀕危。這中間的元兇就是人類的過度捕撈。

2019年3月,中國鱟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裡的等級從原本的數據缺乏(DD),更新為瀕危(EN)。

結語

中國鱟在地球上存活了億萬年,但短短30年間,中國鱟卻因為人類的「貪婪」,急劇減少,正面臨著滅絕。為了保護中國鱟,我們國家已經規範了試劑行業對鱟的使用,對鱟的合法利用設定了審批許可制度,任何捕撈、出售、馴養繁殖行為都需得到官方的審批許可證才可為,但受利益驅使,中國鱟的交易仍然存在黑色地帶,狀況不容樂觀。有科學家表示,目前野生中國鱟的數量甚至比大熊貓還要少,已經被稱為「海洋大熊貓」。

鱟資源已經在枯竭的邊緣,急需我們行動起來,每年的七夕節已經被列為「海峽兩岸鱟保育日」,而且經呼籲,福建、廣西、海南、廣東等地部分餐飲店響應號召,拒售、拒食中國鱟。

希望現在還不算太晚,不要讓鱟永遠只留在教科書裡。

相關焦點

  • 動物科普:藍血活化石--鱟
    看看這種奇怪的動物,長的好像個瓢似的,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告訴你們吧!它就是大名鼎鼎的—鱟!  鱟,是曾經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動物,但是龐大的恐龍最終沒有逃過白堊紀末期的大災難,全部的滅絕了,而這個怪模怪樣的動物,歷經了地球的滄桑卻生存了下來。
  • 中國鱟:滅絕邊緣的「藍血生命」
    鱟,也稱為馬蹄蟹(Horseshoe crab),和蝦、蟹一樣,屬於節肢動物,不過出現的時間比恐龍還早兩億多年。上世紀80年代起,隨著鱟的「藍血」價值被醫藥產業發掘並用於開發試劑,它的命運急轉直下,數量銳減。今年3月鱟家族中的中國鱟正式被IUCN列入「瀕危」(EN)等級。
  • 血液都號稱「藍金」的活化石,可千萬不要再吃了哦
    有一種神奇的動物你可能在海邊見過或者在電視上看過,但是名字你可能讀不出來---中華鱟(hou第四聲)。中華鱟體長可達60釐米,體重3-5千克,鱟由三部分組成:頭胸甲略呈馬蹄形(故名馬蹄蟹),腹部呈六角形兩側具棘刺,尾部是一根長的尾劍。 身似馬蹄,尾託長劍,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馬蹄蟹」。
  • 生活在南極海域的藍血生物,最大的長達15米,卻只有450天的壽命
    海洋是人類一直想要探索清楚卻沒能力窺探全貌的區域,光是南極深海區域就存在著近600種以前科學家們未知的生物,這麼多的未知物中顛覆了此前對南極海域缺乏生物多樣性的財猜測,科學家認為南極海域可能是全球所有海洋生物的發源地。
  • 它是唯一擁有藍色血液的生物,已存活4億年,如今卻瀕臨滅絕
    今天,我們來認識一個非常特殊的生物,幾乎沒有人可以初見就正確地讀出它的名字,這個生物究竟是什麼呢?,使它不容易摔倒,哪怕翻過來也可以自行恢復原樣。它們一般生活在淺海的沙穴之中,且雄鱟和雌鱟一般都住在一起,和鴛鴦差不多,只不過這種古老長壽的生物現如今正面臨滅絕的危機,中國許多種類的鱟近乎滅亡,這都是人類的過度捕殺造成的。
  • 地球上唯一的藍血生物,是三葉蟲的近親,現已瀕臨滅絕!
    不光是人類的血液,地球上的絕大多數生物都是紅色的血液。不過凡事都有例外,今天就說一說地球上唯一的藍血生物。它是三葉蟲的近親,可惜現在已經頻臨滅絕了。它的名字叫「鱟」,諧音「厚」。鱟有著足夠久的生存歷史,早在5.05億年前,地球上就已經有了鱟這種生物。
  • 地球唯一的藍血生物,活了4億多年,能救全人類卻不能被人類所救
    )是現存地球上唯一的藍血生物,它的祖先出現於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這意味著鱟在地球上生活了4億多年,並且鱟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相貌,幾乎沒有變化,因此鱟的「活化石」之稱名副其實。我國發現且認識鱟非常早,晉代人郭義恭在《廣志》中說:「鱟,似便面,負雌而行,失雄則不能獨活。出交趾南海中。」
  • 鱟比恐龍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的古老海洋生物 有「活化石」之稱
    一種比恐龍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的古老海洋生物,有「活化石」之稱。鱟,一種比恐龍還要早出現在地球上的珍稀古老海洋生物,至今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4.5億年,與它同時代的三葉蟲早已成了化石,留在巖層深處,而鱟卻一直繁衍生息至今,故有「活化石」之稱。半個世紀前,我國浙江省往南廣西一帶沿海地區還有許多中國鱟生存,但如今只有福建、廣西、海南等部分地區還能見到中國鱟的身影[2]。
  • 吃鱟嘗鮮?可能要命!中華鱟和圓尾鱟都是保護動物
    海鱟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沈彥彥) 殼厚肉實的鱷龜、全副武裝的海鱟(hòu)……在位於中山路東段的一家漁市海鮮城,這些奇特的動物都成了「活鮮」,在生鮮池中銷售,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12月1日,幾位在中山路遊玩的遊客向本報記者反映,海鱟屬於瀕危物種,是國家保護動物,為何成了商家售賣的盤中餐?當天,記者趕到中山路這家漁市海鮮城發現,生鮮池中的確放著一隻海鱟,餐館人員告訴記者,這是供遊客選擇的食材。2日記者又來到現場,那隻海鱟已不知去向。餐館人員表示,食用海鱟需要「定製」,碰巧有貨才能夠嘗鮮。不過,記者了解到,食用海鱟,不僅涉嫌違規,還有可能搭上性命。
  • 全球唯一的藍血生物,活了4億多年,卻被人類吃成了二級保護動物
    我們都知道,大部分動物的血液都是紅色的,就那我們人類舉例,我們的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而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都含有卟啉環和鐵元素,因此而顯現紅色。然而你知道嗎?血液除了有紅色的外,還有藍色的、綠色的、黃色的等等,是不是小小的吃了一驚?
  • 世界上最土豪的動物,血液比黃金都貴,恐龍都得叫它「前輩」
    據考古史學家們考證,鱟的歷史很悠久,已經有3.5億年的歷史,那時的地球幾乎是一片汪洋,陸地極少,海洋中的生物主要是像三葉草似的三葉草,也有很多絲藻、貝類、烏賊魚等,從寒武紀起,海洋中就出現由三葉蟲演化來的鱟。鱟的形態特徵與之基本相同,為什麼說它是「活化石」呢?這是因為它基本上保留了1億 年前的形態結構。
  • 地球活化石——海龜,長壽又聰明,你喜歡它嗎?
    海龜,被稱為地球的活化石,在2億年前它們就生活在地球上。海龜的平均壽命在100多歲,吉尼斯世界記錄中最長壽的海龜活了152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龜是長壽和吉祥的象徵,所有有「龜壽延年」這樣的祝壽語。
  • 走過億萬年的藍血生物 鱟的故事
    ,此時捉鱟一般都是一捉一對,和小時候看的神話故事裡說的一樣現存的鱟有4種,分別是中華鱟,圓尾鱟、南方鱟和美洲鱟,其中,中華鱟體型最大,頭尾長有超過70cm的記錄。圓尾鱟,主要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國、泰國、印度尼西亞,中國廣西欽州地區沿海也有分布。
  • 它在地球活了4億年,體內流著「藍色血液」的活化石,牢底坐穿獸
    有在沿海生活的朋友,可能在海邊碰見過這種魚,它就是(hou)魚。在網絡上有網友調侃說它是「牢底坐穿獸」,之所以會這樣稱呼它,是因為它是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禁止任何單位或個人非法捕殺、收購、加工攜帶。雖然它的生物學名叫做,但它的外表卻有像螃蟹一樣的盔甲,看起來有些醜陋。
  • 鱟,重點保護動物,廣東這個地方150元就可以買
    論及其生存的歷史,它比恐龍還古老的藍血生物,有著4.8億年,但無論經歷怎樣滄桑之變,其依然保持著原貌,變化甚微,所以鱟有「活化石」之稱。同時,鱟也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為近年來受到各類的捕殺,數量極盡減少,故此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確定為瀕危物種。
  • 地球僅有的藍色血液生物,幾億年前就存在,可以救人卻救不了自己
    它生活在海洋中,非常獨特,它擁有世界上唯一的貴族血統,不像我們熟知的紅血液,它的血其實是藍色的,此外,這種動物已經在地球上生活了4億年,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馬蹄蟹',』歷史悠久,可追溯到4億多年前的奧陶紀,那時候地球上的生命還很稀少,魚剛出來,馬蹄蟹真的像『活化石』一樣存在。
  • 地球上唯一的藍血生物!卻拯救了無數生命,你絕對沒有見過!
    你可能沒有聽說過這種全球唯一的藍血生物,但是它們卻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讓我們對鱟的犧牲獻上敬意。鱟是一種奇特的海洋生物。它的祖先在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就已出現,那時恐龍還不是地球的霸主,原始魚類剛剛誕生。
  • 鯢鱟魷鮑鯴鱉鯨鱷,「魚」我無關
    之前我們說過魚字旁的生僻字當時發現有些動物的名字雖然帶了個「魚」或者確確實實生活在水中但和魚沒有一點親緣關係今天就來認識一下它們níhòu鱟明代《三才圖會》和《本草綱目》中都有關於鱟的記載只不過那時人們把它描述成魚實際上鱟是海生節肢動物
  • 存活4億年的活化石,因為血液能治病,每年被活體取血50萬隻
    如果那時候你在海裡面遊泳,你可能會幸運的遇到節肢動物中最可怕的一種--巨型羽翅鱟。大部分的學者會稱它為海蠍子,之所以叫羽翅鱟是因為它們的前肢有很多的長刺,看起來就像羽毛翅膀一樣因此而得名。所以在節肢動物裏海蠍子實現了,從水到陸地的巨大進化過程,也是地球上第一種從海洋過渡到陸地的生物。
  • 鱟,這個星球上的神奇物種
    北方人估計會比較驚奇,沿海生活的南方人,大概都知道這是什麼,名字叫鱟,音讀[hòu]。看過紀錄片《海洋》的,一定對下面的這個畫面有深刻印象。原始魚類剛剛問世,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進化、或滅絕,惟有鱟至今仍保留原始而古老的樣子,便有了有「活化石」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