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動物綿羊「多莉」的產生,關於動物克隆技術的爭論,就一直延續到今天。那麼,「多莉」是如何產生的,它的產生,究竟引起了人們怎樣的爭論呢?
地球上的生命,從一開始就分成了動物和植物兩大類。大多數植物的繁殖,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無性繁殖。比如任何植物修剪了枝椏,都會重新萌發。很多植物都可以通過扦插的辦法,讓一截枝椏變成一株新的植物。但是,除了一些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以外,絕大多數動物,尤其是高等動物,都只能有性繁殖。
克隆技術,實際上就是一種無性繁殖技術。「多莉」就是一種通過無性繁殖產生的羊。它是在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以及蘇格蘭一家生物技術公司的兩位研究者伊恩·威爾穆特和基思·坎貝爾領導下培育出來的。
這隻克隆羊沒有父親,但是它有三個母親:一個是芬蘭的多塞特白面綿羊,一個是蘇格蘭黑臉羊,還有一個是另一隻蘇格蘭黑臉羊。
研究人員從那隻芬蘭的多塞特白面綿羊的乳腺中提取了乳腺細胞,再從那隻蘇格蘭黑羊體內提取出一個卵細胞,除去細胞核,把乳腺細胞植入卵細胞內,讓它們融合。最後,把融合細胞放進另一支黑臉羊子宮裡,最後孕育成新的個體生出來,這就是「多莉」,它於1997年2月27日誕生。
這隻克隆羊「多莉」,與它的母體多塞特白面綿羊有著完全相同的遺傳物質,它們就像一對時隔6年的「雙胞胎」,甚至比「雙胞胎」的遺傳物質的相同性更高。
不過,這隻克隆羊只存活了6年,到2003年2月的時候,它得肺癌去世了。
多莉的出生及去世,引發了世界範圍內的大討論。大家對克隆技術充滿展望的同時,也產生了極大的爭議。因為雖然克隆的是動物,但最終是指向人類的。更何況,動物界也有動物界的倫理。那麼,大家對克隆技術爭議的主要是什麼呢?
其一,克隆技術能不能延長生命?
長壽是人類探索的終極問題。人類通過各種技術改進,其中有個最重要的想法就是延長人的壽命,讓人類長壽。
但是克隆羊「多莉」卻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一般綿羊的壽命是12歲,「多莉」是從6歲的母體上採集體細胞生成的,結果最終活了6歲。它得的那種肺癌,算是老年病,是治不好的。這是不是意味著,任何一種克隆動物,從它出生的那天起,他就具有了母體的壽命?如果是那樣的話,意味著克隆技術用在人身上,不但不會延長複製人的壽命,還會縮短複製人的壽命?
其二,克隆技術能不能確保健康?
「多莉」雖然得到了精心照顧,但是它其實身體抵抗力很差,除了肺癌外,還得過關節炎,顯得比一般的羊更容易得病。
「多莉」之所以那麼容易得病,是不是與它是一隻克隆羊有關?是不是因為它是克隆羊,其身體抵抗力低於雜交羊?
說起來這也是可能的。因為克隆羊在幼年的時候,它已經是成年羊的骨齡,但並沒有成年羊那樣有力氣。而等到它長大後,卻已經具有了老年人的特徵,因此不可能健康。再說了,克隆的動物,它缺乏雜交動物的優質選擇,因此得病的可能性更大。
如果用在人身上,複製人既不能長壽,又容易得病,那對人還有什麼意義呢?
其三,克隆技術破壞了倫理秩序。
人都是有倫理的,每個人動物或人都有自己的爹媽。如果只有媽,沒有爹,那不就是對倫理的破壞嗎?用在動物身上是對動物倫理的破壞,用在人身上是對人類倫理的破壞。如果倫理被破壞了,倫理秩序該如何建立呢?
同時,克隆其實是產生另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那這個人和母體之間,是母女關係,還是姐妹關係呢?該如何重新定義這種關係呢?總之就是一團亂麻。
還有,人類之所以要結婚,不僅僅是為了繁殖後代,同時還是為了穩固人類的情感秩序,這一點比繁殖後代的意義更大。當人類通過克隆產生後代的時候,這種情感秩序還存不存在呢?
顯然,人類如果要繼續推進克隆技術,乃至用在人身上的話,還將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資料:《多莉羊與克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