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人口大國,亦是「美食大國」。自古以來,「衣食住行」中的「食」一直是人們生活的關注焦點之一。
隨著我國食品製造業和食品加工行業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檢測力度得以穩步提升,國家和地方層面紛紛出臺政策、採取行動以推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設,但食品安全問題始終是整個行業發展的痛點。
例如,今年席捲全球、勢頭未減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起因亦與食品安全有關。
關於疫情對食品安全問題的後續影響,康食源創始人左傳瑛提出了以下三點看法。
1.網紅食品高速發展,安全監管不足
在相關部門監管力度的加強下,目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中向好,食品安全熱點事件顯著減少,但食品安全體系仍面臨的四大問題,即微生物汙染、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農獸藥殘留超標和「網紅食品」的安全隱患多。
隨著網際網路購物的興起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人們通過「網購」途徑購買食品的頻次和花費高速增長,今年的疫情更是讓其達到了新一波峰值。
食品網絡零售的快速發展催生了一大批「網紅食品」的誕生,這些食品通過社交網絡進行宣傳和銷售,存在監管難度,並有較多的質量和安全隱患。
例如,部分急速發展的「網紅食品」有品牌、無工廠,或以「貼牌生產」的加工方式賺快錢,使得「網紅產品」成為食品安全與食品欺詐的「高發地帶」。
考慮到人們對「健康食品」、「綠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長,且政策環境利於檢測行業的發展,未來「網紅食品」將為食品安全檢測行業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2.疫情暴露食品供應鏈可追溯體系短板
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提出了城市運營的現實課題:如何建設與現代都市相匹配的乾淨、衛生、現代化的食材供應市場?
疫情期間,復學復餐後的山東費縣、河南鄧州、江蘇泗洪、河南虞城陸續發生中小學校餐疑似食品安全事件,同樣再次引起了社會關注。
與大型零售超市相比,餐飲企業、團餐食堂由於分散管理,批次採購量少,大部分的食材採購無法實現基地源頭直採,基本依靠在傳統批發市場採購,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食材的乾淨衛生,不只是表面的擺放場地清潔,更關鍵的是供應鏈層面的全程可追溯,包括食材的出產地、生長環境和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
食材是食品產業的源頭,其生產、採集、初加工等過程環節,易受到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因而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從嚴管控其品質,以確保最終消費者舌尖上的新鮮、美味與安全。
3.疫情將為食品行業帶來變革
本次疫情為各行各業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對食品行業尤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個是供應鏈變革,安全性和可追溯性將是影響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兩個關鍵因素。
此次疫情引發了一些關於食品安全的恐慌,有關部門和相關企業應該抓住這個機會,提高食品質量、安全性和可追溯性,以贏得和留住未來的消費者。
食品食材的可追溯,將為民眾提供優質、可靠、安全的食材,一旦出現因食品引發的疫情能夠精準的把握住始發的關鍵點。
國內市場層級比較多,需求密度不一樣,在具有一定消費規模的城市市場,像康食源這種一站式服務的供應鏈平臺更有機會不斷壯大,所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流程和品質化的產品,能連結越來越多的終端用戶。
第二個是消費者認知變革,健康才是根本。
拒絕野味,食用優質蛋白。這場疫情讓我們對健康、自由有了新的認知,而免疫力是最大競爭力,懂生活、懂健康食用優質可靠蛋白如水、海產品、雞鴨牛羊等來源將成為消費者的消費傾向。
目前,餐飲店的食材供應來源,非常複雜多樣,批發市場、農貿市場,經銷商配送等等,倉儲運輸和時間精力耗損非常多,而且安全隱患很大。
對包裝食品和農產品,國家都在從立法的角度推動溯源。
無論從提升效率降低成本的角度,還是食品安全的角度,中間環節的規範化、整合化都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