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承認,大多數經濟行為源自理性的經濟動機,但也有許多經濟行為受動物精神的支配。人們總是有非經濟方面的動機,在追求經濟利益時並不總是理性的。在凱恩斯看來,這些動物精神是經濟發生波動的主要原因,也是非自願失業的主要原因。完備的自由市場意味著什麼?答案是:如果人們在這樣的市場上理性地追逐自身的經濟利益,他們就會用盡所有的互利機會去生產商品並進行交換。
最大限度地利用互利交易機會就會導致充分就業,要求合理工資的工人(他所接受的工資低於他對生產的貢獻)就會被僱傭。為什麼呢?因為只要這樣的工人尚處於失業狀態,市場上就能達到互利的交易:僱主按該工人要求的工資僱傭他,就能享有額外的產出,獲得更多利潤。當然,還是有某些工人處於失業狀態,但那只是因為他們暫時還在找工作,或者他們堅持索要的工資高得不合理(超出了他們的產出貢獻)。這樣的失業是自願的。正如家庭有時和諧、有時爭吵,有時高興、有時憂傷,有時成功、有時混亂一樣,整個經濟也是時好時壞。社會結構會改變,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程度也會改變;同樣,我們付諸努力和自我犧牲的意願也絕非一成不變。信息乘數表示由於1個單位信心的變動(這種變化總有辦法感知或度量)而導致的收入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