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精神」與宏觀經濟

2020-12-03 搜狐

  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理論家名噪一時,有許多理論轟動一時。但那些人稱不上偉大的思想家。真正偉大的思想家,總是會在不同的時代披著不同的外衣,反覆出現在人們面前;儘管人們走了很久,並且自以為走得很遠,卻發現仍然沒有走出他的影子。按照這個標準衡量,斯密、馬克思、馬歇爾是經濟學領域當之無愧的思想家。毫無疑問,凱恩斯也是!

  凱恩斯在其傳世巨著《通論》中曾強調,人們的行為不僅僅受理性指導,也受其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影響。

他指出,用於對不確定的未來進行收益估計的知識基礎沒有多大的意義,甚至毫無意義;但若如此,人們如何決定要修一條鐵路、開發一座銅礦、創辦一家紡織廠……呢?這樣的決策只能「被看作是動物精神使然」,它們來自於人們「想要採取行動的衝動」,而並非理性經濟學所指示的是按照「收益乘以其概率的加權平均值」為根據的。

  經過許多年以後,而今,「動物精神」正在由新凱恩斯主義學者發揚光大,並用於解釋經濟波動。像諾貝爾獎得主阿克洛夫(G. Akerlof)之類的行為宏觀經濟學家甚至堅信,必須考慮動物精神,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經濟波動。譬如當前的金融和房地產危機,依靠主流的經濟理論是難以得到解釋的。而行為宏觀經濟學家的看法則是,危機來源於不斷變化的思維模式,正是由於人們不斷變化的信心、誘惑、嫉妒、怨恨、幻覺(特別是不斷變化的關於經濟本質的報導)引發了危機。譬如,阿克洛夫論證說,美國歷史上兩次最嚴重的蕭條(19世紀90年代以及1929-1933年大蕭條),基本特徵都在於人們對經濟的信心、追逐利潤的意願發生了有害於社會的根本性變化;人們的貨幣幻覺以及人們對經濟公平的感受發生了變化。大蕭條和這些難以量化的變量緊密聯繫在一起。

  究竟什麼是動物精神,它們又如何對經濟產生影響?阿克洛夫和希勒的新作《動物精神》試圖對上述問題給出答案。動物精神實際上是非理性動機和非理性行為的代名詞。動物精神理論堅持,儘管人類大多數經濟行為源自理性的經濟動機,但也有許多經濟行為受動物精神的支配;即人們總是有非經濟方面的動機,在追求經濟利益時,並非總是理性的。人們的理性有可能被動物精神支配。目前的動物精神理論強調了人們在如下五個方面的非理性動機和行為及其對經濟的影響:

  一是信心。主流經濟學家堅持信心是理性的,即人們利用手中的信息進行理性預測,然後以這些理性預測為基礎進行理性決策。但動物精神理論認為,信心是超越理性的。人們在決策時常常會因為信任某人而拋棄或忽略掉某些信息,他甚至不會理性地處理信息,而只是基於直覺採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行動。在景氣良好的年代,人們有較強的信任感,他們毫不懷疑自己會取得成功;而當每個人都這樣做的時候,資產價值增加了,而且可能持續上漲。在信心得到維持的時候,很難發現人們決策中隱藏的衝動;而一旦信心消失,浪潮消退,決策衝動就暴露無遺!人們總是在失敗之後才開始後悔當初的衝動。有信心時,人們就會勇於買進;缺乏信心時,人們就會退縮賣出。整個經濟史中,充滿了信心爆棚和信心消退的故事。甚至,有研究初步證實信心存在著乘數效應,即信心變化對收入變化的影響存在成倍(放大或縮小)的反饋機制,信心的變化也會影響下一輪信心的變化,而每一輪變化都會進一步影響未來各輪的收入和信心。

  二是公平心理。「公平」本身就是一個意義極其豐富的詞語,僅就什麼是公平這一主題,蘇黎世大學的行為和實驗經濟學家費爾(Ernst Fehr)就寫了一套叢書。顯然,所謂公平絕不局限於利益上的平等分享,很多時候公平更是一種主觀評價,即自己應該受到什麼樣的對待以及是否受到這種對待。在經濟學的交易理論中,強調同等價值的交換就是公平的;但人們的交易並不僅受經濟價值的影響,同樣也受公平心理以及影響公平心理的社會規範之影響。同樣的一瓶啤酒,在一個街頭零售攤要標上與五星酒店中一樣的價格,人們就會感到這樣的價格是不公的。在暴風雪之後,店家要提高雪鏟的價格,消費者也認為這是不公平的,因為雪鏟的成本並沒提高,店家是在發災難財。同樣也有實驗研究表明,人們痛恨不公平,以至於寧願犧牲一定的個人利益也要對不公平的行為進行懲罰。為什麼地位低的人要對地位高的人低聲下氣?這也可從公平理論得到解釋,因為地位低的人可供交易的本錢(客觀投入)更少,他們不得不付出更多情感上的感激或順從(主觀投入)來使得交易變得更公平。公平對於經濟的影響雖然沒有信心那麼重要,但它對勞動力工資等經濟變量確實有深刻影響,並進而影響失業和產出。

  三是腐敗和欺詐。資本主義的一個缺陷是,只要人們願意為某物品或服務付費,便會有這種物品或服務的供給,而不管這種物品或服務是否真的「應該」提供。公司想要財務舞弊,便有會計為它們造假;如果有人相信包治百病的假藥,便會有人生產假藥。公司通過假帳兜售股票、債券或信用,與兜售假藥本質上是一樣的。反顧歷史上的次次經濟危機,幾乎總能發現它們伴隨著腐敗與欺詐。如加爾布雷斯(Galbraith)所描述,欺詐行為在經濟擴張時增長(「挪用公款的收益迅速增加」),並在經濟崩潰後被發現。事實上,信心的崩潰往往與欺詐被敗露有關。可惜,當事情過去多年之後,人們往往淡忘了被欺騙的歷史,腐敗和欺詐亦會捲土重來。

  四是貨幣幻覺。從弗裡德曼到盧卡斯的努力,使得絕大多數經濟學家不再相信貨幣幻覺。他們認為人們會理性地根據真實價格而不是名義價格來做出決策。比如,預期通貨膨脹工人便會要求老闆加工資;預期的通貨膨脹也會一一對應於價格上漲。既然如此,貨幣供給量的變化改變的只是價格,而真實經濟不會受到影響。但現實是,人們的諸多決策往往仍依據名義貨幣而不是真實貨幣。經濟生活中大多數合同,都並沒有按照通脹進行指數化,而是依據名義貨幣來訂立的。事實上,現代信用貨幣只是測度財富的價值尺度,其本身並不是財富,但是我們有多少人在生活中能時刻意識到這一點呢?我們中又有誰不是把獲得更多金錢視作擁有更多財富呢?

  五是故事。為了簡單地認識複雜的世界,人類所具有的心智模式已經習慣於把一系列事件通過自己認可的內在邏輯連接成一個統一的整體,以此來總結所謂的規律或道理。故事,或者講故事,是人類知識的基礎。這種「以故事為基礎的思維模式,使人們難以認識到純粹隨機性在生活中的作用,因為純粹隨機的結果不適合進入故事」。關於成功的故事,總是激發著人們的信心,鼓舞人心的故事常常導致信心高漲;這些故事總是與某些新業務的成功崛起、某些人的神奇致富的傳說有關。阿克洛夫說,故事就像傳染病毒,口口相傳。信心可以在故事中得到傳播;喪失信心也可在故事中得到傳播。「如果不詳細地了解那些故事,就很難理解過去的經濟信心從何而來。隨著歲月的流逝,我們會逐漸忘掉過去的故事,也正因為此,我們對過去的股票市場變動和宏觀經濟波動總是迷惑不解。」

  在《動物精神》一書中,阿克洛夫和希勒運用上述五個方面的動物精神,去解釋了宏觀經濟中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比如,為什麼經濟會陷入蕭條?為什麼央行行長有控制經濟的權力?為什麼有非自願失業?為什麼失業和通脹在長期中有此消彼長的交替關係?為什麼金融資產價格和公司投資總是大幅波動?為什麼房地產具有周期性?為什麼少數族裔存在特殊的貧困?這些問題的答案,也許有助於為當前全球經濟問題——為什麼我們中大多數人完全沒能預見到當前的經濟危機?當危機似乎毫無理由地出現時,我們應該怎樣理解它?為什麼那些試圖阻止危機的措施沒有達到目標,而經濟當局卻對此公開表示他們的不解?——提供主流經濟學之外的答案。

  動物精神理論,正試圖將經濟學理論拉回到人們的常識理性。承認觀念和心理對經濟的影響,某種程度上意味著政府可以有所作為。政府就像更具理性的父母,而充滿動物精神的個人則更像孩子。做父母的正確之道是給孩子成長的自由,但也不能太嬌慣孩子,否則孩子就難以自我約束。幸福的家庭應該給孩子自由,但又保護孩子不要受動物精神支配。父母的任務就是營造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政府也一樣,它應該支持經濟主體的市場活動,但也得注意設定條件,以促進人們的動物精神可以創造性地發揮建設性的作用而不是破壞性的作用。若人們完全理性,政府的確應在制定規則方面發揮最少的作用,儘量少地幹預經濟活動;但問題是,人們常常會有不理性行為。(本文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經濟學教授)

相關焦點

  • 經濟運行背後的動物精神
    現實情況是,基於這種拋棄產生的政策是導致當前現實經濟問題的原因之一。《動物精神》這本書儘管面世已有一段時間,但在解釋當前經濟運行中所出現的很多問題時,重溫本書中的理論依然非常具有參考價值。在書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克洛夫及非理性金融研究的先驅席勒,對導致人們深陷金融危機的原因提出質疑,並闡述了可以扭轉經濟局面並恢復財力的全新見解。  動物精神是什麼?
  • 《動物精神》
    作者:(美)阿克洛夫、希勒   譯者:黃志強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內容簡介  如果你看不懂當前的經濟形勢,如果你要跳槽卻又擔心失業,如果你想買房但總搞不清楚房價走勢,如果你想投資股票但又怕股市暴漲暴跌,如果你想為未來儲蓄但又想現在多消費,如果你在做這些決策時想不明白其中的究竟,那就了解一下什麼是
  • 從「動物精神」剖析金融危機
    從「動物精神」剖析金融危機2009/9/18/08:20來源:上海證券報    在各國學界反思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也許是呼應了對理性預期模型的純粹外生性衝擊理論的質疑聲,今年春天以來,隨著羅伯特·希勒與2001年經濟學諾獎得主喬治·阿克勞夫所著的《動物精神》一書的流行,基於動物精神理論研究而擴展的行為經濟和金融理論重又熱鬧了起來。
  • 動物精神:透過動物精神看穿經濟問題的本質
    什麼是動物精神?你可以想像原始森林裡的動物是什麼樣的。他們的行動和戰鬥是由本能和欲望驅動的,他們不會通過對大腦的理性分析來權衡利弊。動物精神是指人們可能做出的本能行為,而不是經過思考後的理性行為。一、何為「動物精神」「動物精神」是人類經濟決策的非理性。
  • 和音: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是負責任之舉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就世界經濟形勢發表演講時,引用法國作家雨果的這句名言,鼓勵全世界團結起來,以巨大的勇氣共同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造成的衝擊。「疫情對全球生產和需求造成全面衝擊,各國應該聯手加大宏觀政策對衝力度,防止世界經濟陷入衰退。」
  • 王文:經濟學家為何常忘記「動物精神」
    是的,經濟學分析有太多的「沒想到」與「不正常」,甚至「沒想到」比率遠遠高於「想到」的概率,如同希勒的另一部著作《動物精神》中所說:「宏觀經濟學和金融學專業人士在理性預期和有效市場理論的道路上走得太遠,以致根本未能考慮經濟危機最重的動力機制。」
  • 動物精神的現實版解讀——《魯莽瀕危》
    銀華基金/文長期以來,「動物精神」是凱恩斯解釋經濟危機中導致市場失靈和宏觀經濟波動的核心因素。他認為,當經濟處於高漲時期,「動物精神」會正向發揮作用,人們會相信這種狀態將持續下去,甚至會變得過於盲目,進而演化成泡沫誕生的心理學動力。當經濟處於衰退之時,「動物精神」又會走向反面,因此「人類本性的特點也會造成不穩定」。
  • 什麼是動物精神 什麼是商業周期 與股市樓市何關係?
    股價的上升,或者像房屋的已有資產的價格上漲,並非必須反映經濟的生產率或「真實財富」的情況,而只是一種「帳面價值」的增加。儘管泡沫經濟中資產價格上升使人們感到更富裕,但實際上經濟並未能生產出更多的汽車、計算機、食品或住房。
  • 《動物精神》不同視角去解讀經濟學上所不能理解的事情!
    《動物精神》不同視角去解讀經濟學上所不能理解的事情!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動物精神》一書, 希勒教授和同為諾獎得主的喬治 ·阿克洛夫教授合作, 以凱恩斯名言「動物精神」為出發點, 探討了全身會「信心乘數」在歷史上的變化。 通過全社會投資者情緒和信心水平的波動, 討論經濟擴張和收縮, 資產價格泡沫與崩盤之間的更迭周期, 對於全球宏觀經濟、金融穩定、 企業投資周期都進行了深入剖析。
  • 【廣發宏觀郭磊】地心引力:從收益率周期到利率傳遞
    那麼我們就很容易理解這一輪市場變化的實質,一是收益率(對於當前經濟和未來經濟的預期)已經到了一個相對高位;二是充分就業背景下,就業數據引發通脹和利率上行預期,引發估值約束。在這樣的一個理解下,再談一下對當前宏觀面的幾點認識:第一,目前還並不是美國經濟出問題,美國經濟在復甦向過熱的傳遞階段。
  • 「書評」如何敏銳嗅出宏觀大勢,搭順風車投資理財?
    其次,經濟遇冷,財富安全風險會大幅增高。最後,危機的反面是機遇,想不想看準和抓住?馬雲、潘石屹,就曾多次抓準機遇,順勢經濟周期、宏觀調控政策,走向成功。可這麼複雜的局面,非經濟學專業的我們要怎樣搞定?其實,宏觀經濟學知識可以指點迷津。
  • 易綱:正強化對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宏觀審慎管理
    同時,要強化宏觀審慎政策,壓實各方面責任,共同發揮好在防控系統性風險中的支柱性作用。在經濟結構調整和去槓桿、防風險過程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受到的階段性影響較大,融資難問題比較突出,需要採取綜合措施切實加大對小微企業和民營經濟的支持,增強經濟內生增長動力。
  •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嫻:構建完善的金融宏觀審慎監管...
    在論壇上,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王嫻表示,由於系統性風險防範高度的複雜性和艱巨性,構建完善的金融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仍面臨諸多的挑戰。第一個挑戰是,由於金融本身面臨著非常大的不確定性,這為構建宏觀審慎監控指標體系帶來複雜性和艱巨性。
  • 動物精神:人受本能驅動影響
    凱恩斯承認,大多數經濟行為源自理性的經濟動機,但也有許多經濟行為受動物精神的支配。人們總是有非經濟方面的動機,在追求經濟利益時並不總是理性的。在凱恩斯看來,這些動物精神是經濟發生波動的主要原因,也是非自願失業的主要原因。完備的自由市場意味著什麼?
  • 招商宏觀謝亞軒:美元周期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周期?
    原標題:【招商宏觀謝亞軒】美元周期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周期——關於美元的問答之三 摘要 【招商宏觀謝亞軒:美元周期究竟是什麼性質的周期?】
  • CMF發布「宏觀穩槓桿下的中國信用風險表現、趨勢及防範」 報告
    本文字數:6733字閱讀時間:11分鐘2021年1月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CMF宏觀經濟熱點問題研討會(第21期)於線上舉行。百度APP、新浪財經、網易財經、鳳凰網財經、搜狐財經、《財經》、和訊財經、WIND、每日經濟新聞、中國網等多家媒體平臺線上直播,同時在線觀看人數近140萬人次。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CMF)聯席主席楊瑞龍主持,聚焦「宏觀穩槓桿下的中國信用風險表現、趨勢及防範」,知名經濟學家楊再平、林採宜、伍戈、程實、袁海霞聯合解析。
  • 王嫻:宏觀審慎監管與貨幣政策目標有一致性 也存矛盾
    比如中央銀行可能有穩定貨幣的政策目標,目前也有宏觀審慎監管的政策目標。那麼一個金融監管的工具可能它的實施也可能會對其他金融監管部門的目標產生影響。「著眼於貨幣穩定的貨幣政策,它當然是可以促進宏觀金融體系穩定的。但是宏觀審慎政策的實施也是有助於貨幣政策目標實現的。微觀審慎監管的目標是旨在維護個體金融機構的穩健性,防止其倒閉所產生的外部性,這個當然是宏觀審慎的最重要的基礎。」她舉例說道。
  • 「華創宏觀·張瑜團隊」大選對資產價格的不確定性落地——美國參...
    文/華創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瑜執業證號:S0360518090001聯繫人:張瑜(微信 deany-zhang) 殷雯卿(微信 yinwenqing15)主要觀點一、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利好經濟修復,通脹預期抬升對經濟政策的影響:政策落地阻礙清除,經濟復甦力度增強。
  • 供需面改善加宏觀向好 滬銅重心有望上移
    風險提示:宏觀不及預期、需求增速不及預期、礦端超量生產、重大宏觀風險事件、廢銅進口政策調整一、行情回顧:量化寬鬆和經濟復甦共振,滬銅走勢先抑後揚圖1、滬銅期貨2020年走勢(元/噸)展望2021年,後疫情階段復甦邏輯和「十四五」開年政策紅利將構成宏觀經濟運行主線,全年經濟將在經濟弱復甦和政策緩退坡的拉鋸之中運行,全年實際增速預計在9%左右。
  • 經濟觀察報經濟學人問卷調查:2019年中國經濟三大考題是什麼?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李曉丹 實習記者 吳培源 經過2018年的劇烈調整,中國宏觀經濟在2019年會聚焦在三個問題上:如何穩住基建投資,如何調整去槓桿的方向和節奏,如何真正落地改革。2018年4月,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