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公園與狼的浪漫史(方舟子作品)

2020-08-28 佚名不深藏

提起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有的人會想起壯觀的「老忠實」間歇泉,其實那只是黃石公園大約500個間歇泉之一,有的間歇泉噴射時比「老忠實」還要壯觀得多,只不過不像「老忠實」那樣只要花一兩個小時的守候就能等到。還有人會想起如夢似幻的大稜鏡溫泉,那也只是黃石公園大約1萬個溫泉中最美麗的一個。還有人會想起黃石湖、瀑布、大峽谷、森林……還能巧遇各種野生動物。如果前面的車輛突然減速甚至停下來,多半就是遇到某種野生動物了。最常遇到的是美國國獸美洲野牛,這種美洲最大的陸地動物,一度有幾千萬頭在美洲大陸遊蕩,到19世紀末被獵殺到只剩幾百頭,幾乎滅絕,只在黃石公園少數地區殘存,得到保護後逐漸恢復,現在野生的野牛有了一萬多頭,光是在黃石公園就有大約5000頭。在黃石公園常見的野生動物還有麋鹿、駝鹿、叉角羚羊、郊狼,運氣好的話還能看到熊。我們就曾經見到一頭黑熊趴在路邊埋頭吃果子,近在咫尺,根本不理睬停車圍觀的路人。

然而灰狼很難見到。我們曾經見到山坡上聚著一堆人,一打聽,說是有灰狼。急匆匆趕過去,什麼都看不到,說是在遠處的草原中有兩頭灰狼在奔跑,需要用望遠鏡才能看到,護林員架了兩架望遠鏡讓大家排隊觀賞。如果是在一百多年前,去黃石公園旅遊的人們,一聽說有灰狼,激起的絕不會是觀賞的興趣,而是恐懼和仇恨。在當時,灰狼被視為害獸,它們不僅偶爾會傷害人,更重要的是,經常會傷害牲畜,造成財產損失。黃石公園在1872年成立的時候,一開始並不保護那裡的野生動物,遊客們可以任意獵殺。之後黃石公園的動物大部分得到保護,但是灰狼這樣的捕食者並不受保護,而是被認為會妨礙對其他動物的保護,護林員會有計劃地獵殺灰狼來控制其危害。到1926年,黃石公園的狼群被殺光了,此後雖然偶爾還有人在黃石公園見到灰狼,那不過是路過的獨狼。

然而狼群被消滅之後,其後果很快呈現。灰狼是麋鹿的主要天敵,雖然熊、郊狼偶爾也會捕殺麋鹿,但是捕殺的數量並不是很多。灰狼從黃石公園消失之後,麋鹿數量劇增,相應的,柳樹、楊樹遭到了麋鹿的過度啃食,特別是柳樹、楊樹的幼苗是麋鹿最喜歡吃的,都被啃光了。河邊柳樹林的消失是後果最嚴重的,因為它們是河狸冬天的食物。沒了柳樹,河狸沒法過冬,就會搬走。沒有河狸建水壩蓄水,河水流得太急,不僅造成水土流失,而且不能充分滋潤兩岸的土地,地下水位下降,樹木乾枯,荒草泛濫,森林變成了荒原。

在灰狼被殺光後沒幾年,生物學家們就注意到了黃石公園的生態環境在逐步惡化。有人想到了是不是應該再讓狼群回來。但是黃石公園護林員覺得好不容易才把灰狼殺光,可不想再讓灰狼回來。他們想到的辦法是通過捕殺麋鹿來控制麋鹿的數量。這樣防止了黃石公園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但是到了上世紀60年代,當地獵人抱怨麋鹿被護林員殺得太多,他們不容易打到鹿,向國會議員反映。議員威脅要砍掉給黃石公園的經費,於是護林員放棄了對麋鹿的捕殺,麋鹿的數量又上升了。

但是這個時候,人們對狼的看法已發生了變化。1966年美國通過《瀕危物種保護法案》,灰狼被列入第一批保護名單,這時候灰狼在美國大陸已被殺得只在明尼蘇達州北部和密西根州的羅亞爾島國家公園還有殘存。1973年美國通過《瀕危物種法案》,要求美國漁業與野生動物局制定恢復瀕危物種的計劃。經過多年的研究、爭論,直到1995年,引進灰狼的計劃才開始實施:14隻從加拿大捕捉的灰狼被引進黃石公園。第二年,又向黃石公園引進了17隻灰狼。

從未見過灰狼的麋鹿遇到這些灰狼,採取對付郊狼的防禦方法,站穩了,然後頭頂、腳踢。這招對郊狼有效,對大灰狼則不過是讓它們更容易吃到午餐。灰狼就像進入了一個肉的天堂,幾年後,黃石公園灰狼的數量就超過了一百隻,最多的時候達到了174隻,但是隨之而來的疾病和自相殘殺讓灰狼的數量下降,最終維持在100隻左右,這大概是黃石公園所能承載的灰狼的數量。

在灰狼被重新引進黃石公園十年後,負責引進項目的生物學家觀察到麋鹿的數量出現了顯著的下降,而且麋鹿的行為也出現了改變,它們學會了警惕、躲避灰狼,不再放肆地去河邊啃食柳樹和楊樹的幼苗。時隔幾十年之後,黃石公園出現了新的柳樹林和楊樹林。有了樹林,就有了更多的鳥。更重要的是,需要柳樹過冬的河狸又回來了。在1995年,整個黃石公園只剩下一個河狸群,而到了2005年,有了10個河狸群。河狸建造水壩蓄水,形成了天然小水庫,適合魚類生長。河水水流不再像以前那麼急,河岸泥土得到保存、滋潤,又有利於更多的樹木在河邊生長……黃石公園生態的完全恢復,似乎只是時間問題了。

一切看來是多麼的簡單,只要把一個原本消失的關鍵物種——灰狼——再放回去,被破壞的生態系統就會逐漸再恢復正常。這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成了恢復生態的典型例子,不僅被寫進了課本,而且在大眾媒體、網絡上傳播。直到不久前,我還在推特上看到一個有幾百萬點擊的小視頻,講述這個黃石公園與狼的浪漫史。

然而,後來的研究發現,這個故事過於簡單。在過去的20多年,黃石公園的麋鹿數量的確急劇下降。1995年灰狼剛剛被引進的時候,黃石公園北脊的麋鹿在冬天多達17000隻,但到2013年減少到只有約4000隻,此後有所回升,目前大約有7000多隻。

麋鹿數量下降有兩個直接原因。一個原因是母鹿懷孕率下降。有人曾推測可能是狼的驚嚇改變了母鹿的內分泌,讓它們難以懷孕。但是研究否證了這一點,灰狼的存在對母鹿的懷孕並無影響。導致母鹿懷孕率下降的原因更可能是由於氣候變化帶來的嚴重乾旱,荒草減少,讓母鹿吃不飽,營養不良(荒草才是麋鹿的主食,柳樹、楊樹幼苗只能算「甜食」)。

麋鹿下降的另一個直接原因是小鹿死亡率增加,70%的小鹿在出生後第一年就夭折了。那麼灰狼應該是小鹿夭折的罪魁禍首吧?生物學家給一批剛出生的小鹿帶上無線電項圈,追蹤它們的命運,結果出乎意料,夭折的小鹿只有一小部分(15%)是被灰狼捕殺的,大部分(60%)是被熊、特別是灰熊捕殺的。以前黃石公園的灰熊很少捕殺麋鹿,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是河裡的切喉鱒,為什麼突然改變口味了呢?原來,在上個世紀80年代,釣魚愛好者非法向黃石湖放養湖鱒,上演了一出入侵物種消滅本地物種的常見悲劇:湖鱒捕殺切喉鱒,並霸佔了切喉鱒的生活資源,導致切喉鱒在黃石公園瀕臨滅絕。而湖鱒和切喉鱒不同,生活在水深處,灰熊捕捉不到,它們只好改去捕殺小麋鹿了。所以,黃石公園麋鹿數量的急劇降低是多種因素造成的,灰狼的引入只是其中一個並非主要的因素,只不過時間巧合。

而且,即使麋鹿的數量急劇下降,黃石公園還有一部分區域的生態並沒有恢復,仍然和沒有灰狼的時候一樣河水急流、荒草叢生、生物多樣性單調。為什麼麋鹿少了,柳樹卻沒有在這些地方生長?生物學家做了這麼一個對比實驗。他們測量三處河邊的柳樹生長情況。一處和平時一樣,麋鹿可以吃到柳樹。一處圍起來不讓麋鹿吃到柳樹。還有一處除了不讓麋鹿吃到柳樹,還仿建了一個河狸水壩蓄水。結果發現,僅僅是不讓麋鹿吃到柳樹,對柳樹的生長並無影響。需要同時有河狸水壩,才能刺激柳樹的生長。柳樹要正常生長不僅要防止麋鹿的啃食,還需要有地下水,而這些區域的地下水位已經低到柳樹的根吸收不到的程度了,要再恢復已經太遲了。生態系統要比我們設想的複雜得多,而生態系統一旦被破壞,恢復起來也要比我們設想的困難得多,甚至是不可完全恢復的了。我們需要做的,是儘量保護生態系統,而不是幻想著在破壞了之後再用簡單的辦法恢復它。

相關焦點

  • 用一個黃石公園的故事,來說清楚食物鏈有多重要
    這兩類生物有很多很多的不同,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植物大體上能夠自己生產營養(比如,光合作用),來滿足自己生長的需要;而動物,就像我們人類一樣,沒辦法自己來生產營養,所以我們每天要吃大量的食物,來滿足自己生長的需要。所以,我們就稱呼那些 能夠自己生產營養的植物,叫做生產者。
  • 黑熊與灰熊共存,以及可愛的紅狐,看看黃石公園的有趣動物們
    作為全美最大的野生動物保護區,黃石公園居住著大量的野生動物,除了傍晚可以見到海登谷地漫山遍野成群的美洲野牛,還能時常在路邊看到加拿大馬鹿在悠閒吃草,而另外一種動物,是去黃石公園不可不提的,那就是熊。然而,黃石公園的生態系統中的熊是比較獨特的,是加拿大南部為數不多的黑熊與灰熊共存的地區之一。黃石公園現在大概有200多隻美洲黑熊,大約50%的黑熊是黑色的,其他的是棕色,金色或肉桂色。要在黃石公園看到熊,就要去猛瑪區,還有北部山脈和公園的貝克勒地區。
  • 河狸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中起到的作用,厲害了小河狸
    我們都知道美國有個國家公園叫黃石公園,這裡的黃石公園可不像我們平時逛的城市公園,這是第一個國家公園,佔地面積比上海還要大,土地面積大了,生物的種類也就多起來了。其實黃石公園也可以稱為自然保護區,在1914年的時候美國政府要保護公園裡面的鹿,就開始對狼進行捕殺,殺狼任務一直持續到了1926年,狼是殺乾淨了卻引來了新的問題。
  • 紀念灰狼重返黃石公園25年,管理員:不用給麋鹿搬家了
    在灰狼重返黃石國家公園25年之後,這些曾經一度被人們認為會消滅麋鹿的捕食者,反而成為了穩定公園生態平衡的最重要的力量。新的研究表明,通過減少種群數量和稀化弱病動物個體,狼群可以幫助麋鹿群變得更有韌性。在之前的十年中,公園的麋鹿數量穩定在6000~8000左右,最值得欣喜的一件事是,麋鹿不會再被餓死了!在雨雪量正常的年份裡,狼的主要捕食目標是年齡較大的麋鹿,因為這個階段的它們最容易被獵殺。
  • 美國黃石公園一男遊客不顧勸阻撫摸巨型野牛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8日報導,近日,美國一名男子在黃石國家公園非法撫摸一頭巨型野牛目前,公園正在調查事件發生的具體細節。視頻顯示,黃石國家公園的遊客們當時正站在人行道上,觀看並拍攝附近一頭野牛進食的畫面。
  • 美劇《黃石公園(2009)》第一季第一集Part1-中英文對照臺詞劇本
    然而正是巖漿的噴發作用 使得黃石公園聞名於世Yellowstone is the most extensive geothermal area on Earth."老忠實噴泉"是黃石公園地熱噴泉中的明星It shoots 5,000 gallons of water幾乎每隔一個小時 它就往空中噴出5000 加侖水150 feet into the air almost every hour.
  • 熊對野牛:戲劇性的鏡頭顯示黃石灰熊吞下一頭野牛
    麥可·道斯成功地拍下了這段邂逅的手機鏡頭,這段視頻發生在黃石公園中途間歇泉盆地的一個山路口的Firehole河沿岸(編者註:為痛苦的畫面和同樣令人痛心的低俗音樂做好準備): 最初是由這頭年輕的野牛發起的,灰熊最終從後面抓住了它的獵物,在它蹣跚前行時撕碎了牛的背部。掙扎的一對跌跌撞撞地跨過了河上的一座橋,最後自己也掉進了水流裡。
  • 熊對野牛:戲劇性的鏡頭顯示黃石灰熊吞下一頭野牛
    美國黃石國家公園是大型哺乳動物最集中的地方,也是北美大型食肉動物捕食的最佳場所之一。在一天的下午,公園裡的遊客們看到了一種非常罕見的掠食行為:一頭灰熊殺死了一頭野牛,而這隻公園最近才在與科維德19號相關的關閉之後才重新開放。
  • 遊客在黃石公園被熊吃掉 請保持100碼以上距離
    黃石國家公園一名徒步健行男子遭灰熊咬死
  • 自然探秘所 | 狼,你是最壞的動物嗎
    (Thomas Bonometti 攝)狼(Canis lupus L),食肉目狼的進化史1.大約在6500多萬年以前的中生代白堊紀晚期,當時陸地上最大的爬行動物——恐龍突然滅絕,這給哺乳動物繁榮昌盛創造了絕佳機會。
  • 披著狗皮的狼?澳洲野狗可能威脅澳大利亞生態
    (原標題:披著狗皮的狼?將澳洲野狗作為澳大利亞生態系統守護者的靈感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美國黃石公園的成功案例。黃石公園在重新引入狼後獲得了顯而易見的成效。但是澳大利亞的情況大有不同。營養傳遞想要了解狼群最近的興奮點,我們需要考慮一種被稱為「營養級聯」的生態現象,其中術語「營養」一般指代食物,即捕食行為發生時生命體之間的能量傳遞相關。生態系統有不同的營養級。
  • 黃石有軌電車正式開工,遠期可對接機場、磁湖溼地公園...
    好消息 今天(9月28日)上午 黃石人民期盼的 全省市州級首個現代有軌電車項目正式開工 磁湖溼地公園開園
  • 長頸鹿、斑馬、海獅即將入住黃石新兒童公園
    改造一新的黃石新兒童公園將於2020年六一正式開園,最大的亮點莫過於將設立一個萌寵動物園了。兒童公園舊照無數黃石人童年記憶的青山湖公園已經離我們遠去十六年,如今黃石終於迎來了一家動物園,儘管規模不大,但長頸鹿、斑馬、海豹等都是以前黃石從未有過的動物,還是值得期待。
  • 從「打假鬥士」,到「護假衛士」,方舟子為何要為西方偽史辯護
    下面舉幾個相關學術前沿著作的例子: 伊利諾伊大學教授羅伯特·馬克利著《墮落的語言:1660-1740 年英國的「牛頓主義」的表達危機》(康奈爾大學出版社,1993 年) 加拿大學者尤金尼婭·詹金斯 著《中國品味:英語的主體性和東方主義前史》(牛津大學出版社,2013 年) 密西根大學英語系主任大衛
  • 澳洲那些「披著狗皮的狼」,能拯救生態嗎?
    經過多年的研究、爭論,直到1995年,引進灰狼的計劃才開始實施:14隻從加拿大捕捉的灰狼被引進黃石公園。第二年,又向黃石公園引進了17隻灰狼。狼群的重新引入似乎是減弱了駝鹿對植被的影響:一些河岸地區已經恢復生息,一些鳥類也回來了,而且有跡象表明河狸也回來了。即便如此,狼群的重新引入也沒有完全恢復營養級聯。
  • 方舟子,你怎麼還有臉活著!
    然而,在方舟子眼裡,武漢封城卻被形容成「坐牢」,將封城時使用的通行證、出入證比喻成「坐牢的證據」,並把其它城市疫情控制後解除封城的做法,歪曲汙稱為「刑滿釋放」。這個可惡的方舟子竟然說,我建議要把那些通行證、出入證都收藏起來當作歷史證據。方舟子推特截圖方舟子疫情時躲在美國,知道「平價肉」、「政府補貼菜」是什麼意思嗎?知道志願者送菜上門是誰組織的嗎?
  • 韓城:初冬的文史公園(圖)
    初冬的文史公園,有著別樣的韻味。 文史公園位於司馬遷故鄉——韓城市之南的芝川鎮,公園東臨澽濱路,西至漢唐南路,南臨司馬遷廣場,北至西少路。來源: 陝西韓城旅遊(拍攝 徐春生)陝西網韓城站(編輯 王美娜)
  • 趙星:方舟子與「扒糞運動」
    有一個人,不管你喜歡或者不喜歡,你都無法忽略他,這個人就是方舟子。  從肖傳國,到唐駿,再到李開復,方舟子就像一輛推土機,席捲著漫天的灰塵突突地往前走。  這麼多年過去了,很難說方舟子在哪個具體的事情上取得了完全的正確和成功,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就是他製造了「恐慌」——沒有人願意被他「盯」上,不管是耀眼的海歸CEO,著名的學者,還是普通的調查記者。說來好笑,CEO們怕方舟子或許甚於董事會和股東,還有媒體,甚至司法機關。惹不起,這句話應該是所有被他死纏爛打的人共有的感受。
  • 貓貓狗狗的完整進化史(下)
    B 和 C 選 項B和C選項,有著相似的讀音:趾(zhǐ)行和蹠(zhì)行。可是,它們卻是完全不一樣的路子。回到正題,咱們繼續聊進化史,古貓獸繼續分化出兩大亞目——貓型亞目和犬型亞目。「多源說」認為,目前全世界的狗是由狼、叢林狼、豺(亞洲胡狼)、黑背胡狼、側紋胡狼、澳洲野狗6種犬屬動物馴化而來。後來,動物學家J.Clutton-Brock進一步指出,現代家犬是由4種野生狼祖先在不同地區被馴化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