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為「過來」綁上輪椅
藉助輪椅,「過來」可以站立並行走。 本組圖片記者 張路橋 攝
商報首席記者 鄭旭鵬 記者 喻倩倩 實習生 許萌
它叫「過來」,3歲,是一隻黑棕色的小貓。由於車禍或其他原因,它的後肢早已殘疾,傷痛、褥瘡、皮癬一直伴隨著它。
她叫小九,31歲,在一家廣告公司上班,家住南岸區蘋果城小區。
5月的一天,「過來」遇到了小九,一切都變得不一樣了。從輔助遊泳到活動後肢,再到定製小輪椅陪它散步……在小九的悉心照料下,「過來」逐漸從一隻膽怯怕生的小貓變成了懂得體恤主人的好夥伴,而小九也因為這段經歷對陪伴這一概念有了新的認識。
相遇
貓
摸一下渾身發抖
昨日,記者來到位於南岸區蘋果城小區的小九家。屋子不大,卻十分整潔,除了家具,到處擺放著貓抓板、貓玩具、貓糧等雜物。
「過來」是一隻黑棕色小貓,記者進屋時,它一直躲在角落裡好奇地張望著。它的身體被一個方形的帶輪子的鋼架支撐起來,還穿著寵物紙尿褲。記者嘗試著摸了一下「過來」的腦袋,它沒有躲閃,反而眯著眼睛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剛來的時候,膽子可小呢!」小九說,「過來」剛到家時,一直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不敢正視人的眼睛,連被摸一下都會渾身發抖。
人
不忍心看它受罪
原來,5月的一天,在渝中區解放碑上班的小九偶遇了「過來」。「當時它躺在街邊,沒人照顧,可能是因為車禍,後腿已經殘疾。」回想當時的情形,小九的形容是「慘不忍睹」,「渾身都是跳蚤,後肢毛髮沾滿尿液,屁股上有褥瘡,身上到處是皮癬」。
由於實在不忍心看「過來」繼續受罪,儘管已經養了兩隻流浪貓,但小九還是把「過來」帶回了家。為了更好地照顧貓咪,小九把家從解放碑搬到了南岸區蘋果城小區,「這個小區環境好一些,房子也更大,便於它們活動」。
相知
貓
做復健害怕抗拒
在醫生的建議下,「過來」開始了一系列治療,包括針灸、復健等。
「為了讓它的後肢得到鍛鍊,除了針灸,我還讓它每天遊泳1小時。」小九說,她將「過來」的後肢泡在水中,然後扶著它的身體,「過來」的後肢便會下意識地擺動,以此達到鍛鍊的目的。「貓天生怕水,剛開始的時候它很害怕、抗拒,我也經常被它抓傷。」
除了遊泳,小九還教「過來」蹬自行車:握著它的後肢,幫助它像蹬自行車那樣活動關節,每天500下,日復一日。
人
希望它走過這個坎
「每月要針灸8次,每次174元,加上其他醫藥費,多的時候每個月要花2000多元。」小九的月薪約為6000元,說起這些,她只是淡淡地笑著說:「這讓我學會了節儉。」
而事實上,真正考驗耐心的是每一天悉心照顧「過來」的整個過程。「我給它取名『過來』,是希望它能走過這個坎,最終能自己走路,因為一切痛苦都只是過眼雲煙。」小九說,她也沒想到自己會對一隻小貓如此耐心,「當初看到它就覺得不能不管,可能是緣分吧」。
相伴
貓
學習用輪椅走路
如今,「過來」的後肢肌肉已經恢復得差不多了,但還不能自由活動,小九花600元為它定做了一輛小輪椅,每天帶它在小區裡溜達1小時。由於「過來」怕生,小九隻能在深夜或凌晨人少的時候帶「過來」出去散步。
在散步時,小九不僅要在「過來」的脖子及前肢處綁一根提帶,還得在其腹部靠後肢的位置再綁一根,「過來」蹣跚前行時,小九就能提著綁在後肢處的帶子,為「過來」分擔一部分重量。
人
我不高興它會難過
「有殘疾的貓確實不好看,但它比普通寵物更懂得感恩和陪伴的意義,只要你真心待它,它會無比地依賴你、親近你,我特別享受被它跟前跟後的那種幸福。」小九說,有一次「過來」又在地上隨意撒尿,讓她心灰意冷,難過得流淚。結果「過來」一直靠在小九身邊,不時用頭蹭蹭她,不到5分鐘,「過來」還尿血了。「它患有膀胱炎,這種病受情緒影響很大,可能是看到我不高興,它也難過了,所以才尿血。」那一刻,小九突然明白,「過來」是懂她的,她的努力沒有白費。
最新進展
尋愛貓人士
接力照顧「過來」
毫無疑問,「過來」是一隻幸運的小貓,除了小九,它還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小九的朋友私下捐的錢就有2500元,重慶貓網捐了1800元。而在小九搬家前,家住解放碑附近的若姐(化名)每天都會幫忙照顧「過來」。
而現在,由於工作地點變動,小九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照顧「過來」了。「它自己很努力地想要好好生活下去,現在也恢復得不錯,但以我目前的狀況實在無法繼續照顧它,希望有好心人能收養它。」
渝北名望寵物醫院的張朝國醫生是「過來」的主治醫生,他建議收養者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能夠每天幫助「過來」做恢復性運動,訓練其後肢肌肉,並配合醫院治療,「只要照顧得當,『過來』的身體應該很快就能恢復」。
有意向的愛貓人士可直接與小九聯繫,聯繫方式:微信號lanfest,電話1582595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