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到底累不累,又是什麼讓你成為全職媽媽?成為全職媽媽後多久才能回到職場,追求自己的理想,體現自己的社會價值。很多全職媽媽總說:孩子長大了,就回到職場。不做全職媽媽,真的想回來時,發現已經融入不了社會,全職到人老珠黃時,留下的卻只有淚水與悔恨。
紅姐是我認識中全職媽媽最稱職的一位「好媽媽」,孩子從出生一直到大學都是由她陪伴。最後卻落得人財兩空,家庭破碎。逢人便傾訴,說著說著就變成哭訴。一遍又一遍地述說她的故事,時間長了本應值得同情,也讓人感到煩躁。
紅姐在還未出嫁時也是一位生意能手,生意世家的她,做服裝生意那叫一個好。每日門前人頭蠕動,絡繹不絕。成為了很多青年小夥的追求者,理想伴侶,上門提親數不勝數。卻不知是上面讓紅姐喜歡上這位來自農村的張哥,這麼就進入了她的心房,最終進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張哥開了家電器店,小兩口打理的小店也是蒸蒸日上。時間不長孩子的到來,成為了一家人的焦點,紅姐有了孩子就開始全心全意的負責照顧孩子,而張哥則負責賺錢養家,一家人圍繞孩子充滿了幸福。按道理說這種日子應該是中國最幸福的家庭。
圍繞孩子,也是因為孩子,最終讓紅姐變得嘮嘮叨叨。孩子到了入學年齡張哥感覺縣城教育水平不行,就讓紅姐帶上孩子去省城上學。剛開始的兩年張哥每逢周六都要去省城陪伴娘倆,還在省城購買了房子,那時真叫人羨慕,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內。不僅僅家庭能夠達到小康,還能讓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好景不長孩子六年級時,突然聽說兩人鬧離婚,原因是紅姐在省城帶孩子,張哥在縣城勾搭了一個女人,放假被紅姐的孩子發現了兩人簡訊聊天記錄。為此鬧得不可開交,後經親戚朋友的勸說調解兩人才沒有妻離子散,各奔東西。
生活依然沒有變化,直到今年遇見紅姐才知道。原來當年已經鬧到辦理了離婚證,經過親朋好友的勸說後兩人就這樣繼續生活,卻一直沒有補辦復婚證。紅姐繼續在省城當全職媽媽,一晃又是六年,直到孩子考上一所985學校後才從省城回來,兒子考上了大學,紅姐的任務也完成了。
回來後等待紅姐卻被無情地提出分手,是得分手。被蒙在鼓裡的紅姐,陪伴兒子期間居然沒有發現張哥又找就找到了一位,因為兩人離婚後一直沒有再辦理復婚證,所以紅姐被無情地掃地出門。婆家來人大鬧一場最後張哥給了一套房給兒子,兒子與紅姐在一起。但是卻沒有房子的擁有權,理由是房子是在他們離婚後張哥一人購買。
本來紅姐還不至於這麼絕望,可是兒子的第二次打擊卻讓紅姐再也堅持不住。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同紅姐一直在省會,進入大學前沒有離開過紅姐。雖然進入了985大學卻不能把控自己,加上家庭的打擊,大二開始就每天在寢室裡玩遊戲。最終被學校退學處理,回來後整日無所事事也不認張哥,就在社會上瞎晃蕩,一次晚上酒後砍傷兩人,最終被判8年有期徒刑。失去兒子的打擊紅姐最終接受不了事實,於是變得逢人便說,整體神神叨叨靠低保維持生計。
當女人有了孩子以後多久會重回職場
關於照顧孩子的話題每天都在上演,每次都會得到不同的答案。如果你是全職媽媽你有考慮回到職場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來自老公的承諾,來自孩子得哭鬧卻一次次融化你那堅硬的心,慢慢的你開始學會放棄,慢慢的你開始學會逃避,慢慢的你開始學會無視。想等孩子長大點,等孩子讀書就好了,等孩子成家就好了,最終等多少次,放棄多少次。
你的等待換來的只有社會的淘汰,你的陪伴不一定得到回報,女人全職只會被家庭瑣事纏繞得無法脫身,等到可以脫身時卻發現格格不入。
所以如果你是有理想的,那麼按照國家法定來對待孩子吧!能把家庭與事業兼顧好的女人才是女人,只懂得付出與成全的那叫奴隸。
不要讓「做好是本分,做不好是責任」成為常態
男女平等不要讓這句話成為口號,往往結婚生子後家庭的責任就開始發生變化,以前共同的責任就變成了女人的責任,孩子也變成了女人的全部。可以為了家為了孩子不去做任何事,每天在家整理家務,帶孩子照顧老人成為了女人的責任,成為了全部。稍有閃失還會被指責,難道這就是女人嗎?這是奴隸,只有奴隸每天從會這樣,沒有自己的追求,全部聽從與照顧。老公回來沙發上一躺,然後電視一開等待飯菜,月初給點錢吃喝拉撒睡全部給服務好。這不是努力是什麼?
家是兩人組成的,孩子是兩人的結晶。男女都需要為家付出這樣才能建立家的感覺,孩子是兩人的結晶共同撫育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所以別讓家與孩子索博了自己。
女人再忙也要豐富自己
經常有人諮詢我,問從懷胎到孩子三歲前我應該這麼辦?這個問題其實因人而異,如果說要讓一個人頹廢,那麼給她一臺手機一部電視,每日好吃好喝的照顧。只用三個月這個人就開始變得毫無上進,給她半年時間就會讓她恐懼社會,給她三年時間就會讓她形成依賴很難走出來。
女人豐富自己的不是顏值而是才華,讀書不能讓自己變得有錢,但是讀書能讓自己精神豐富。目標不一定能實現,但是目標可以讓自己不盲目。一旦建立了夢想就為走出育兒的時間做準備,如同馬雲說的人一定要有夢想,萬一實現了呢?
你是否也是全職,下方留言與老羅一起分享,或許老羅可以幫您解決疑惑。感謝您的閱讀,喜歡老羅的文章請關注老羅,我將持續為你帶來不同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