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大學鯨魚館,中國內地最龐大的抹香鯨標本

2021-01-15 平方直屬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平方直屬原創並發布。

鯨魚真的是鯨魚,水產大學的金魚館就在軍工路的中環邊線上,坐在公交車上就能夠望見路旁那座奇怪的建築,雖然現在正式的名稱叫做水產大學魚文化博物館,但是大家還是習慣叫他鯨魚館,原來是校園內部開放僅供研究使用,最終面向社會正式開放,進入鯨魚館需要收取十元的門票,學生票價是8元,不過會送你一套很好看的魚類書籤,也算是值回票價了。

整個大廳基本上被一條巨大的鯨魚標本和整套鯨魚骨架所佔據,初看去容易讓人覺得是模型,真的就絕對是真的,在博物館勤工儉學的學生,對於我們外行的議論表示抗議,更說明才知道就是2001年在瓊州海峽附近,不幸被漁網纏住的一條抹香鯨,被路過的漁船花了一整天拖回碼頭,當時已經死亡,決定由上海水產大學將巨鯨製成標本,供科研教學用。

標本師指導工作人員就地解脫了巨鯨,剔除精肉和內臟,30餘人忙了整整8天,專門磨刀的兩個人用去了十多塊磨刀石。製作整條鯨魚標本大約花了一年的時間。如今我們能夠在鯨魚館看到這些全長超過18米重60噸的海中巨獸,即便是這樣被製成標本。

仍然讓站在它的面前的人感到一絲絲渺小,而當我們有了這樣的渺小之感之後,整個鯨魚館存在的意義凸顯,讓我們對海洋抱有深邃的崇敬,於是便會有探索有熱愛。他們的徵途是大海,2樓不但能夠用俯瞰的視角,清晰地觀賞那條中國內地最龐大的抹香鯨標本和鯨魚骨架,還有許多關於海洋生物和魚類的展示說明。

包括一條巨大的中華鱘標本,和一隻珍貴的紅海龜標本,看了這樣的展覽或許才能真正地了解到,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就是某種文明的象徵,就像當年創辦這所中國最大的水產專門學校的清朝人,他們是我們這個古老卻傲慢的民族,開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而他們能夠想到改變中國的方法,是讓我們重新產生對海洋的了解和熱愛。

鴉片戰爭和中日兩次戰爭後,我國海軍及要塞幾乎全部被毀,帝國主義漁輪不斷侵犯我沿海地區,為了加強海防,維護漁權,張謇等人於1905年開始籌辦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12年,憑藉官費和江浙漁業公司的資助正式建成。先借上海老西門江蘇省教育會作臨時校舍,以該會三樓(三樓系大會堂)闢作教室。

招收預科學生。又借小西門林蔭裡房屋六棟作為學生宿舍。於1912年1月15日開學。1913年3月,吳淞炮臺灣校舍落成,學校規模初具,乃全部遷入新校舍上課。因校址在吳淞常熟路,故又稱吳淞水產學校,俗稱吳淞水產,常熟路也因此改名為水產路(現在地鐵三號線還有水產路站)。水產學校的創立,標誌著我們國家水產教育和海洋研究的開端,是民族自強的某種標誌。1952年,遷入軍工路現址,成為中國第一所水產本科高等學校,1985年,它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

感謝您的閱讀,我們會繼續為您帶來優質的原創內容,該文章未經作者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鯨魚標本製作項目成交公告
    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鯨魚標本製作項目成交公告  一、項目編號:1371-2041GDGH1157  二、項目名稱:廣東海洋大學水生生物博物館鯨魚標本製作項目  三、成交信息  1.供應商名稱:青島天元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供應商地址:青島市市南區紅島支路9號甲
  • 兩年了 還記得那頭擱淺在大亞灣的抹香鯨嗎?
    當年在大亞灣海域擱淺的抹香鯨被製成了標本,在惠州抹香鯨主題館暨科普教育基地展出。這是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但是,兩年前誤入深圳大亞灣海域的一頭抹香鯨,沒能完成這個最後的「使命」。「鯨落」變成了「鯨起」。這座巨大的身軀在人類的打撈下,第一次離開大海,走進城市,如今棲息在惠州的一間展覽館裡,以標本的姿態「重生」。如果順利的話,或許她能把兩年前錯過的「使命」放在陸地上完成,用自己的身軀為海洋點亮另一種生命之光。這頭抹香鯨叫「浪花」。
  • 揭秘福建博物院館藏抹香鯨標本的前世今生
    就在它吼叫掙扎期間,遠處波濤翻滾,一群抹香鯨兇猛而來,遊弋在那頭被漁網纏住的抹香鯨周圍,並用身體隔網摩擦被纏的同伴,以示安慰,同時橫衝直撞,攻擊漁船。漁船在鯨群的攻擊下,幾乎傾覆。在人鯨相持三四小時後,海水退落,共有12頭抹香鯨的鯨群也因此全部擱淺,橫臥海灘。其中最大的一頭約有14.6m,最小的約有11m。
  • 近15米長的抹香鯨「死而復生」,世界最大生物塑化標本這樣誕生
    ◎ 李迪 科技日報記者 盛利4年前,兩頭來自深海的抹香鯨在江蘇省如東縣的海灘上擱淺死亡。4年後,其中一頭叫「洋洋」的抹香鯨成功「復活」,它不僅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塑化標本,也是世界上第一頭被塑化的抹香鯨標本。目前該標本已於6月初正式展出,與公眾見面。
  • 大連:15米抹香鯨或被製成最大鯨魚標本(圖)
    抹香鯨身長15米左右,被運往碼頭-讀者供圖  兩條巨鯨擱淺,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專家欲將其塑化成世界最大的「鯨魚乾屍」。  天氣較暖鯨魚擱淺後迅速腐敗  2月17日,兩條在江蘇南通擱淺的抹香鯨被運往當地碼頭。南通、蘇州、大連、廈門等多地專家和部門趕至如東,對它們進行維護、研究、解剖,製作標本。  現場的大連生命奧秘博物館專家說,擱淺死亡的兩條抹香鯨均為成年雄性。
  • 一頭鯨魚標本兩個世界之最,《巨鯨傳奇》落戶金石灘
    鯨落是鯨魚留給大海最後的溫柔!5月23日上午8:30,經國際塑化學會公認的世界上第一隻被塑化的抹香鯨將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塑化標本從旅順啟程奔赴大連金石灘,從而拉開《巨鯨傳奇》特展的序幕。4年前,兩頭抹香鯨在江蘇南通如東海灘擱淺身亡,其中名為「洋洋」的抹香鯨被運到大連,由生命奧秘博物館的專家們採用生物塑化技術進行標本製作。從5月30日開始,以「洋洋」為主角的《巨鯨傳奇》特展將在大連金石灘文化博覽廣場開幕,為廣大遊客講述深海巨獸的傳奇故事。
  • 把抹香鯨裝進博物館,總共分幾步?
    擱淺鯨魚的難題鯨魚擱淺算不上多麼罕見的自然現象,關於它的記錄貫穿了人們認識海洋的歷史。從離水的那一刻起,大鯨失去支撐的身體就在逐漸崩塌,龐大的體表面積難以得到及時地保水,就算是要強行搬運,起重機械也很難在海灘上操作。況且大型動物總是很危險——無論是活著的還是死去的。
  • 揭秘水族館鯨魚標本:埋地下腐爛2年 挖骨拼裝
    記者揭秘    製作鯨魚標本先埋地下    如此巨大的抹香鯨骨骼標本究竟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工作人員介紹,由於海洋大型生物體形太大,做一個標本很費時、很費工,沒個兩三年做不成。皮標本半年可以做成,而骨骼需要三年才行。想讓它們的軟組織完全腐爛,只能通過自然掩埋方式。
  • 把一頭抹香鯨裝進博物館,總共分幾步?
    當地居民注意到濁浪湧動的海灘上矗立著一座小山包,湊近一看,竟是一頭擱淺了的抹香鯨。隨後,人們又在不遠處發現了另一頭擱淺的抹香鯨。如東縣海灘上擱淺的抹香鯨 。圖源:果殼網 / Youtube擱淺鯨魚的難題鯨魚擱淺算不上多麼罕見的自然現象,關於它的記錄貫穿了人們認識海洋的歷史。
  • 全世界最大的塑化抹香鯨,將在中國面世,用時4年「死而復生」
    要知道鯨魚一直都是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抹香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要知道一頭成年抹香鯨,體型最長可以達到18米,體重更是超過50噸,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龐然大物,抹香鯨喜歡在深海中活動,同時它也是非常有名的潛水高手,所以抹香鯨喜歡在很深的海域中活動,但是最近幾年我們經常可以發現擱淺的抹香鯨。
  • 國內最大抹香鯨標本要「洗澡」了 上一次是在十年前
    抹香鯨剝製標本和骨骼標本陳列在上海海洋大學博物館中 本版圖片 晨報記者 陳徵    最後,光線照射會使標本褪色,在本次保養中,要對個別出現明顯褪色的區域用與標本主體顏色一致的顏料進行補色。同時要在標本表面塗抹保色防腐劑(乙醇、乙酸鉀、硫酸鈉、甘油、水等物質按比例配製成混合液)。  上海海洋大學的專家表示,抹香鯨清洗無異於重複一次製作過程,其過程非常精細,加上標本本身體量巨大,整個維護保養初步估算需半個月左右。
  • 船員最怕遇到的海洋生物,它們體型龐大,敢於向抹香鯨搏鬥
    說起海洋中的大型動物,可能你會把鯨魚和鯊魚掛在嘴邊,畢竟這兩種生物種類都以體型巨大而在海洋中稱霸,但是,除此以外,海洋中也有其餘的大型動物,會給人類造成傷害,例如,大型的軟體動物--大王酸漿魷以及大王烏賊,相信很多人都喜歡吃海鮮,而魷魚的肉質鮮美,口感爽彈,就更是其中不可忽視的美食。
  • 海洋猛獸大比拼:抹香鯨與大王酸漿魷誰才是最強王者?
    在地球上71%的面積都是海洋,同樣,海洋也是地球生命的「原始湯」。在遼闊的海洋中,各類海洋生物無數,與陸地一樣,海洋中的生物也遵循著弱肉強食的關係,比方說,龐大的海洋生物都以小型海洋生物為食。說起來,鯨魚無疑是一種體型龐大的海洋生物,雖然一般的鯨魚都是以小魚小蝦為主要食物,而在鯨魚家族中卻有一種以海洋巨型生物為食的鯨魚,那就是抹香鯨。它的食物同樣是大海中體型最大的一種烏賊——大王酸漿魷,兩者相遇必然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而且並不是每一次深海抹香鯨就會獲勝,抹香鯨和大王酸漿魷還是各有勝負的。
  • 一頭抹香鯨的前世今生
    抹香鯨標本。新華社記者潘昱龍攝新華社大連6月14日電(記者崔師豪)「興奮又震撼,工作這麼多年來從來沒有做過這麼大的標本。」大連鴻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塑化技師遲文千說。2016年2月14日,兩頭抹香鯨在江蘇省如東縣附近海域擱淺死亡,其中一頭被送往遼寧省大連市進行塑化處理,製成標本。
  • 臺灣臺南擬將就地掩埋兩年抹香鯨製成標本(圖)
    中新網2月27日電 重達五十噸、兩年前埋屍臺灣省臺南縣北門鄉的抹香鯨即將製成標本,目前已挖掘出95%骨骼、牙齒等遺骸,並逐一編號。由於有部分骸骨受損,增加未來組裝困難。  據臺灣媒體報導,這隻身長十四米的抹香鯨,是於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中午,於北門鄉王爺港汕的海埔新生地被發現。當時抹香鯨已死,由於體積龐大極難拖離,臺南縣政府決議挖深五米巨坑就地掩埋。  掩埋兩年後,相關單位近日開挖,出土的抹香鯨骸骨約二十噸重。
  • 文昌沙灘驚現一頭腐爛鯨魚將製成骨骼標本[圖]
    沙灘驚現一頭腐爛鯨魚將製成骨骼標本海邊鯨魚擱淺死亡。南國都市報4月16日訊(記者吳嶽文文/圖)4月15日下午5時30分許,有漁民在文昌市馮家灣海域沙灘上發現一頭鯨魚擱淺死亡。有關部門接報隨後趕到現場調查。
  • 如東擱淺死亡的另一條抹香鯨何時和遊客見面?先睹為快
    平均下來要18-25釐米,最厚的地方就在腹下,達到40釐米。   「洋洋」是世界上被生物塑化的第一條抹香鯨,從2016年3月被運到大連後,已經過去了3年多的時間。塑化團隊想要儘可能地為參觀者展示出抹香鯨的內部結構。因此在設計上狠下功夫,不僅將抹香鯨擺放出最「漂亮」的姿態,而且分左右兩側展示不同內容。
  • 17年前廈門抹香鯨轟動全國 被專家製成當時國內最大標本
    巧合的是,當年的「廈門白城巨鯨」和此次「深圳迷途抹香鯨」都發生在3月第2個周末。更巧的是,這兩例抹香鯨的解剖和標本製作都由同一人「主刀」——童慎漢。  約18.6米長、48噸的「廈門白城巨鯨」被製成當時全國最大的抹香鯨標本。事件中,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重視、努力和良性互動,更在全國乃至世界,為廈門贏得了聲譽。
  • 一頭抹香鯨的「自述」
    世界最大抹香鯨塑化標本「安家」金石灘。 樸峰 攝     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鄭鴻    大家好,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一頭抹香鯨,有個可愛的名字叫「洋洋」。我和我的同伴——另外一頭抹香鯨,誤打誤撞地遊到了你們中國的江蘇省如東近海。別看我身長14米,還能輕易潛到2000多米的深海,但是一到近海就「虎落平陽」了。由於遠離深海沒有我們賴以生存的食物,我倆早就飢腸轆轆、筋疲力盡了。
  • 殞命抹香鯨懷兩米胎兒 死因一個月內公布
    圖:專家組對抹香鯨進行解剖,發現「鯨魚寶寶」(圓圖)/記者郭若溪攝  大公網3月17日訊(記者郭若溪)3月16日上午,天色陰鬱。惠州市海洋與漁業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內,一頭重14.18噸、長10.78米的雌性成年抹香鯨在此進行解剖。這頭受傷後迷途的抹香鯨此前在大亞灣深惠海域受困四日三夜,牽動無數人心,縱使深港惠三城聯手接力救援,最終仍無力回天。經專家解剖發現,抹香鯨腹中有一體長2米的雌性胎兒,惜未能存活。據悉,這對抹香鯨「母女」解剖全部完需時半月,解剖後將製作成母鯨表皮、骨骼標本和幼鯨標本,並留在惠州。死因將在一個月內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