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打工仔到餐飲達人、「葡萄皇后」,再試水...

2020-12-04 中國江蘇網

從打工仔到餐飲達人、「葡萄皇后」,再試水創意農業

每一次「轉身」,她都足夠精彩

盛夏,酷熱難耐。位於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薛垛村的兩座聯排白色大棚,從外部看上去並無特別之處,走進裡面卻別有洞天:果苗是「帶盆種植」,客戶需要購買,直接挖出裝車。「今年初,我們通過網上銷售,3個月賺了20萬元呢。」農場主張亞芳短髮、黝黑,快人快語。

從一家醫藥企業倉庫管理員到經營三家飯店的老闆,到種植近200畝果園的「葡萄皇后」,再到今年開始試水創意農業,年過半百的張亞芳每一次「轉身」,都足夠精彩。

張亞芳老家在江陰市,後嫁到泰州市高港區胡莊鎮。20歲出頭的她,在當地一家醫藥企業幹倉庫管理員,後因企業經營不善等原因,張亞芳的工資縮水近一半,她心一橫,索性辭職下海。「當時的想法很簡單,就是想多掙錢,過上好日子。」張亞芳的父母賣過早點、開過飯店,做餐飲現金流回籠快,開飯店自然成了她的首選。

為讓飯店「開門紅」,張亞芳每晚都到江陰暨陽路上「蹲點」,當時這裡是小吃一條街,聚集了大小上百家飯店。張亞芳有時從下午4點半,一直蹲守到晚上12點,摸出了門道:飯店的生意一般都挺火,但許多飯店並不提供早點和夜宵。1996年,她的第一家飯店「小磨坊」在江陰環城南路開張, 提供從早點到夜宵的「一條龍」服務。由於經營有方、服務熱情,飯店常年顧客盈門。每天凌晨4點多,張亞芳就起床騎著摩託車去農貿市場買菜,「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忙完坐在床頭數錢,感覺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不久,張亞芳又相繼開了兩家飯店,丈夫也辭職過來幫忙打理,每年純利潤超過100萬元。

2006年,就在張亞芳事業鼎盛之時,公公生病了,丈夫張小泉只能回老家照顧。就在這時,胡莊鎮的鎮村領導找到她,動員她回鄉創業,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春節回鄉串門,鄰居家蓋的被子硬得像木板,村裡的長輩把捨不得吃的糖果塞到我手裡。」這些都讓張亞芳深受觸動,也讓她下定決心反哺家鄉。

第二年,張小泉、張亞芳夫婦投資200多萬元,在胡莊鎮種植近200畝葡萄。種植葡萄是個技術活,起初,因大棚搭建技術不足,不了解土質情況,一場大雨後,40多畝棚架全部倒塌;不懂栽植防治技術,栽植過深,加之霜黴病、黑豆病的大面積侵蝕,導致5000多株葡萄苗死亡,這一年張亞芳虧損70多萬元。

為了掌握葡萄種植技術,張亞芳跑遍了上海、浙江、蘇州、江陰等地的幾十家葡萄種植園,還從江陰璜土鎮請來技術專家顧問,答應專家早出晚歸,專車接送。張亞芳每天一早採購好飯店所需的菜餚,再趕到璜土鎮接專家,當晚還要將專家送回璜土鎮,每天工作近20個小時。連續20多天的接送,張亞芳體力不支,患上急性肝炎,住院一個半月。兩頭跑終究不是長久之計,無奈之下,張亞芳忍痛轉讓了三家飯店,全身心撲在了葡萄園裡。

在夫妻倆的奮鬥下,他們種植的葡萄獲得國家工商總局註冊的「杏都」牌商標和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的「綠色食品」稱號,產品銷往北京、上海、杭州等40多個大中城市,張亞芳也因此被村民稱為「葡萄皇后」。更讓她開心的是,葡萄園每年用工上百人次,發給村民的工資一年達40萬元。

近幾年隨著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張亞芳的葡萄園逐漸遇冷。「抱著傳統模式不改變,只會在困境裡越陷越深。」在高港區政協副主席、財政局局長張琴的建議下,今年開始,張亞芳嘗試種植果樹盆景,利用「網際網路+」銷售模式,蹚出一條現代農業之路。

「今年以銷售果苗盆栽為主,明年果樹就開始掛果了,到時不僅能銷售果樹盆景,還能銷售鮮食水果,利潤會翻倍。」站在大棚內,張亞芳難掩欣喜,「如果有村民想加入,我將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免費贈送果苗。」張亞芳告訴記者,「過去滿腦子想的是自己怎麼富起來,現在要讓村民跟著我一起富起來!」 記者 董鑫 通訊員 徐萌 劉向前

相關焦點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清水河縣:大棚裡種出甜蜜新生活 2020-07-06 23: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個偏遠貧困村的「華麗轉身」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一個偏遠貧困村的「華麗轉身」8月初的涇川縣飛雲鎮南莊頭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小康屋,一處處碩果纍纍的果園,水泥路蜿蜒伸向遠方,村莊內百花爭豔,處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新農村美麗畫卷。而誰又曾想到,就在幾年前,南莊頭村還是一個土地貧瘠、交通閉塞的深度貧困村。
  • 《幸福者說》④ 婁底: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展示婁底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市委宣傳部、市委網信辦組織開展《幸福者說》——婁底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媒體主題報導,由婁底市新聞中心、婁底日報社、婁底市廣播電視臺全程策劃執行,分《蝶變》《新局》《家園》《小康》《和諧》《幸福》六個篇章,通過全媒聯動、多屏共振、跨界融合等方式,形象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實惠,生動體現人民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咱村裡有漂亮的水衝廁所啦!」24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這個水衝廁所確實方便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貓鋪村駛上新「高速」
    早飯剛過,簡單收拾,村民謝變蓮步行到村裡的扶貧車間「上班」。車間裡,都是相熟的鄰居,說笑之間,研磨花椒、封裝小米、挑揀核桃,本地的土特產裝箱打包,貨架上碼得整整齊齊。 和外出打工的丈夫相比,一個月1000多元的工資並不算多,謝變蓮很知足。「工作輕鬆,捎帶能照顧家裡,更多的還有村裡人一塊工作的親情與快樂」,謝變蓮的笑都寫在臉上。
  • 我們這班打工仔
    當下有很多人都會選擇在寒暑假來打工,那麼在我們這班打工仔這款遊戲中,就是非常符合當下的社會,那麼在遊戲中也有很多的玩法設計特別新穎,都是讓你體驗一場不同的打工旅途的,每一關都能讓你學到很多工作知識!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蟹稻+」 富萬家
    從30年前首次將河蟹引入稻田養殖,到如今在養蟹稻田裡加入小龍蝦、南美白對蝦......,中國漁業協會河蟹分會會長李曉東,通過不斷探索稻蟹綜合種養的「蟹稻+」模式,幫助全國數十萬農民實現一水多用、一地多收。今天《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帶您一起走進北方河蟹之都盤錦,看看「蟹稻+」如何富萬家?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小人參種出大產業
    寬甸縣從該村「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實際出發,引進參仙源參業股份有限公司,依託野山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村民脫貧致富,小人參種出大產業。黎明村所處的天橋溝地處遼東半島東部,屬長白山脈老嶺支脈。清朝康熙三年,這一帶被封為御用參場,御令封山長達277年,完整保護了當地植被及自然環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蘑菇敲開幸福門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蘑菇敲開幸福門 2020-07-02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紅火火的日子 紅彤彤的本
    他走進家裡,用那雙皮膚黝黑、布滿了老繭的手拿出了一本紅本讓大家看,並且高興地說:「這下土地也有了『身份證』,我們老百姓算是吃上了『定心丸』。這個本上寫得很清楚,我的土地是10.86畝。你看,這上面還精確畫著圖哩。」牛寬喜手中的紅本,就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從砍樹到看樹 阿爾山靠林致富的小康路
    在位於大興安嶺腹地的內蒙古阿爾山市發展生態旅遊、拓展林下經濟,走出了一條與林為伴、靠林致富的小康路。在阿爾山白狼鎮鹿村,鄭曉林正忙著帶遊客參觀鹿園。鹿園裡30多隻母鹿下羔率今年頭一次達到了九成以上。2000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全面實施,從前依靠伐木過生活的大量林業工人下崗。在林業轉型、生態保護的政策之下,當地的林業部門開始扶持原來的伐木工人養鹿,鹿村由此而來。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孔鵬:養好公羊兔 「蹦」上致富路
    這幾年,作為長子的孔鵬堅定信心,努力拼搏,一邊養殖公羊兔,一邊打工,積極發展生產,靠著勤勞的雙手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為整個家庭撐起了希望。2017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孔鵬在網上看到有人通過養殖公羊兔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開始搜集各種有關公羊兔的信息和資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說說我家開心事② || 我享受到了好政策
    今年是決勝全面小康、2020年10月17日是我國第7個扶貧日,也是第28個國際消除貧困日,現推出「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說說我家開心事」系列,通過聚焦低收入農戶家的開心事,展示全區扶貧結對幫扶工作成果,講述衢江人民脫貧奔小康故事。今天推出第二期《我享受到了好政策》。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聊城莘縣桂莊村:「紅綠藍」規劃圓了百姓...
    村民沙俊奎兩口子都在果園打工,老沙負責果園的人員管理,妻子幹些零活,工作不累,收入還不少。三年間,桂莊村規劃出養殖集中區,拆除違規建築,新建寬闊通村路, 實現了「綠色產業」和「美麗鄉村」同步發展!目前,桂莊村120多戶村民中,100多名實現本村就業,過上了小康生活! 明年,桂莊村還將把整理出來的500多畝土地集中承包出去!預計村集體收入達到40萬元!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蔬菜產銷兩旺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靈臺:蔬菜產銷兩旺 2021-01-06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西新絳澤掌鎮:金燦燦的菊花 金燦燦的日子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山西新絳澤掌鎮:金燦燦的菊花 金燦燦的日子 2020-08-28 19: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一路「前進」 向綠而行
    從此,村民的生活質量有了質的飛躍。高大娘笑了。50多年來第一次在自己家中用上了水衝式廁所,不再為雨雪天到戶外如廁而苦惱:「你說,我能不幸福嗎?」嶽躍臣是前進村特聘的帶頭「能人」,他告訴記者,村裡的哪項工作都離不開村民的配合支持,即便是戶廁改造這樣為群眾謀福利的好事,剛啟動時卻遇到部分群眾的牴觸。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香菇撐起阜平縣「致富傘」
    不過他說,自己的這兩個棚是普通的菌棚,到冬天就不能出菌了。未來,他打算再多包兩個暖棚,這樣,冬天也能忙起來。「今年又租了暖棚準備就緒,等待上棒。」食用菌產業園一隅張強是個要強不怕苦的小夥子,經常深夜在微信朋友圈裡為自己鼓勁。因為家裡情況特殊,父母身體都不好,張強沒能像同齡人那樣上大學。但在他眼裡,有奔頭的生活就是小康。他的未來規劃可不僅僅是種好香菇,他還有很多想法。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在「餵」聲中忙碌著並幸福著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 在「餵」聲中忙碌著並幸福著 2021-01-07 14: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赫哲匠人用魚皮畫出新生活
    早年間,赫哲族人主要靠捕魚為生,食魚肉、穿魚皮,並用魚皮加工製作各種生活和生產用品。用魚皮做衣服,更是我們赫哲族人的一大特點。時至今日,穿魚皮服裝已經成為歷史,但赫哲的魚皮製品已經成為我們的特色工藝品,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魚皮畫是赫哲族特有的藝術品,通過對魚皮的粘貼和鏤刻,以獨特的形式記錄下我們記憶中的「赫哲生活」。一幅畫從設計圖案、熟魚皮、剪裁到粘貼,整個工序下來得一周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