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人對蛇一般都有敵對情緒,這是因為大多數人本能地會對蛇感到恐懼,而恐懼會讓人本能的去驅趕,甚至是打蛇。其實,蛇本身的主動攻擊性並不強,它們通常在遇到危險時才會主動攻擊。雖然毒蛇比無毒蛇類的威脅更大,但是我們對蛇的害怕程度並不是根據有無毒性判斷的,而是根據體型,相對來說,看到的蛇越大,人也就越害怕。那麼,如果在野外看到大型的蛇類該怎麼辦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大型蛇類
俗話說「蛇大為蟒,蟒大為蚺」,也就是說一些大型的蛇類要麼是蟒,要麼是蚺,不過,這個說法並不準確,因為即使在蟒科下也有體型很小的成員,比如球蟒成年後的體長也僅有1米左右。而一些蛇雖然不是蟒、蚺,但是它們依然有著較大的體型,比如眼鏡王蛇就有著平均3-5米的體長。因此,大型蛇類並不是特指哪一個科,只要是體長比大多數的蛇都長,那麼,它就是大型蛇類。
蛇是蛇目下所有無足爬行動物的總稱,現存的蛇目下一共有18個科,超過3000種不同的蛇,除了一些個別的海島以及南極大陸外,它們廣泛地分布於世界各地,僅在我國境內已發現的蛇種類就超過了200種,其中有六十多種為有毒蛇類。那麼,在我國境內有可能遇到的大型蛇類有哪些呢?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
我國的「大蛇」
在我國境內的200多種蛇中,能夠稱得上是大型蛇類的並不多。首先,毒蛇能夠稱得上是「大蛇」的就只有一種了,它就是眼鏡王蛇了。眼鏡王蛇是一種僅分布在亞洲地區的毒蛇,雖然它的毒液半數致死量(LD-50也就是能夠殺死一半以上實驗體的最小劑量)僅為0.35(毫克每千克),比銀環蛇的毒性弱4倍還要多,但是它的排毒量卻是銀環蛇的50-100倍(排毒量平均300-400毫克,而銀環蛇的排毒量為4-5毫克左右),因此,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強的毒蛇之一。
在整個亞洲地區,眼鏡王蛇主要分布在東亞、南亞以及東亞地區,相對而言在我國分布的眼鏡王蛇要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眼鏡王蛇平均要小1米以上,平均體長在3米左右。
除了毒蛇外,我國也是有大型的無毒蛇類分布的,它就是蟒科下體型第二大的緬甸蟒。緬甸蟒是一種分布在亞洲地區的大型巖蟒,成年的緬甸蟒有著5米以上的體長,最大甚至超過了8米,當然這條8米多的緬甸蟒是人工飼養下的體型,在野生環境下,已發現的最大的緬甸蟒體長為7米。
在我國,緬甸蟒主要分布在四川、海南、雲南、福建、香港等地的森林之中,雖然緬甸蟒大多數時間都棲息在陸地或者樹上,但是它跟亞馬遜森蚺一樣都是遊泳高手,而且緬甸蟒也是純正的肉食動物,它的獵物主要以陸地上的哺乳動物和鳥類為主。與毒蛇不同的是,緬甸蟒的捕獵方式是通過牙齒咬住獵物,然後用身體纏繞將獵物勒死,最後整個的吞下。
在野外遇到大型蛇類怎麼辦?
在我國的野生環境下最有可能遇到的大型蛇類並不多,因為本身在我國分布的大型蛇類就不多,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眼鏡王蛇和緬甸蟒了。但是,由於緬甸蟒主要分布在雨林中,很少出現在人類生活區域內,而眼鏡王蛇的主要獵物為鼠蛇,由於鼠蛇的分布是根據老鼠的密度而定的,所以在一些老鼠密集的人類居住地內就有鼠蛇出沒,當然作為獵食者的眼鏡王蛇也會跟隨鼠蛇出現。因此,眼鏡王蛇比緬甸蟒更容易遇到。
首先是眼鏡王蛇。眼鏡王蛇雖然有毒且體型龐大,但是由於人為的捕殺,目前整個亞洲地區的眼鏡王蛇均為易危動物,在我國眼鏡王蛇還是二級保護動物。再加上眼鏡王蛇在遇到威脅時,會直立起身體的1/3,攻擊速度非常的快,並且還有毒性和巨大的排毒量,因此,遇到眼鏡王蛇,千萬不要主動的去招惹它,也別想著拿工具去驅趕它,因為很可能會激怒它,導致它主動攻擊。
由於眼鏡王蛇對人的主動攻擊性不強,所以在野外遇到它,最好的就是不要打擾它,轉身離開。
遇到緬甸蟒也是一樣的。在我國,緬甸蟒的保護級別超過了眼鏡王蛇,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雖然它沒有毒性,但是龐大的體型想要絞殺一位成年人還是沒有問題的,而且一旦被它咬住,身體形成纏繞,人毫無逃生的機會。因此,遇到緬甸蟒也不要正面交手。
由於緬甸蟒受體型的約束,它的靈活性不強,所以在1米開外,人遇到緬甸蟒有足夠的時間逃生(別說1米了還沒看見它)。如果在半米之內,緬甸蟒為了自保必然會出手(嘴)的,此時,人如果被咬住,還有掙脫的機會,此時要不惜代價地掙脫,因為一旦被它固定住,下一步就是身體纏繞了,而一旦被纏繞巨大的纏繞力是我們無法掙脫的。
因此,在遇到緬甸蟒時,跑是最好的,畢竟它追不上你,如果被咬住,及時地掙脫,也能生還,但是一旦被纏繞,基本涼涼。
總結
目前在我國所有的蛇類均為保護動物,而且有些蛇還有很強的毒性,因此遇到蛇不要主動地去攻擊。遇到大型蛇類也是一樣的,畢竟大型蛇類的移動速度通常都很慢,比如眼鏡王蛇全力滑行也不過只有8公裡每小時的奔跑速度,人遇到了有足夠的機會逃走。
所以,遇到大型蛇類,最好的方式就是逃跑,不要與之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