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泰安5月27日訊(記者張澤文通訊員趙福財)「咽部有異物感、舌頭髮麻、嘴唇發癢、腹痛、嘔吐、全身皮膚癢,緊接著身上起了大片狀丘疹、感覺呼吸困難……」醒來的32歲患者李某回憶起自己到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前的症狀。
10日,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趙福財接診此患者時,患者的血壓72/43mmHg、神志不清、呼吸急促、顏面及口唇水腫、全身見大片紅色蕁麻疹,情況非常危急,結合患者的症狀初步診斷患者為過敏性休克。在急診重症醫學部主任魏傳義的指揮下,立即啟動過敏性休克的救治應急預案,多名醫護人員密切配合對患者進行了緊急救治。吸氧、心電監護、心電圖檢查、靜脈採血急查、開放靜脈通道快速補液,應用抗過敏藥物,糾正休克,經過半個多小時的搶救,李某的血壓才逐漸轉為正常,病情逐漸穩定。
據李某回憶,當晚恰逢母親節,李某和家人在一家餐館就餐,點了一道叫「飛黃騰達」的菜(油炸螞蚱),李某剛剛吃了幾個,就感覺不對勁,緊接著家人看到李某症狀加重,立刻背著他驅車趕來泰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救治。
螞蚱,學名蝗蟲,對農作物危害極大。蝗災襲時,鋪天蓋地的螞炸會把地裡的莊稼吃得精光。過去北方的很多農村深受其害,農民們對螞蚱恨到「剝其皮、食其肉」的程度,油炸螞蚱便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味。而這道風味小吃也是農村孩子的至愛,特別是在那個缺肉少食的年代,可謂是童年的味蕾記憶,想起來便覺得意猶未盡……
李某特別困惑,自己30多歲,身體很健康,也不是過敏體質,飲食從沒忌口,怎麼會吃了一口螞蚱,就出現這種情況呢?魏傳義為患者解釋,容易引起過敏的蛋白質常見食物為牛奶、蛋、魚以及甲殼類、海鮮等。螞蚱、蠶蛹、知了等昆蟲也富含高蛋白,但是由於蟲類的食用人群較少,病例也比較少。昆蟲中所含的異體蛋白,較肉、蛋、奶更易引發過敏。
魏傳義還提醒,螞蚱、知了、蠶蛹、竹節蟲等異體蛋白的食物要謹慎食用(尤其是過敏體質者),一旦發現不適症狀,必須即刻送醫,特別是有過蛋白質過敏病史的朋友,一旦出現過敏症狀,嚴重的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切不可掉以輕心,立刻就近送往正規醫院治療。
食用螞蚱等昆蟲會出現那些常見症狀?
1.胃腸道症狀:噁心、嘔吐、腹痛、腹脹、腹瀉,黏液樣或稀水樣便,有些還會出現過敏性胃炎及腸炎等。
2.皮膚症狀:皮膚充血、溼疹、瘙癢、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這些症狀最容易出現在面部、頸部、耳部等部位。
3.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頭昏等,比較嚴重的還可能會發生血壓急劇下降,意識喪失,呼吸不暢甚至是過敏性休克。
4.呼吸道症狀:如胸悶,氣短,如喉頭水腫導致呼吸困難,重度可導致窒息等危險情況。
責任編輯:張琳(EN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