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遭厄運,否極泰來——明清時期中國與寮國如何友好交往?

2021-01-10 文史編織者

引言

寮國人民共和國位於中南半島,北部毗鄰中國,南部與柬埔寨接壤,東西向各與越南和緬甸是鄰居,總人口超過700萬,首都城市為萬象。寮國在古代曾隸屬於真臘王國,並在14世紀建立瀾滄王國。

從18世紀初國家分裂開始,先後遭受過暹羅、越南和法國的殖民侵略,最終於1945年獲得獨立。今天的寮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工業基礎薄弱,但擁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其盛產的柚木、花梨等名貴木材享譽全球。

寮國始終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僅是中國的友好近鄰,更是中國在東南亞的重要夥伴,兩國之間有著親兄弟般的深情厚誼。在中國浩如煙海的歷史史料中,中老關係是一枝引人矚目的奇葩,兩國之間的交往可以追溯到一千七百多年前。

一、明朝:兩個強大帝國之間開啟了友好往來的序幕

在古代寮國的北方地區,存在過一個強盛的邦國——琅勃拉邦,又稱「芒耍」,早在那個時候,中老之間就已出現友好往來。1353年,法昂統一寮國全境,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瀾滄王國,定都於芒相通。不久後的1368年,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新生的大明王朝。兩個近鄰的強大政權幾乎在同一時期進入了長治久安的發展局面,相似的政治生態也為兩國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埋下了伏筆。

時至今日,琅勃拉邦地區還流傳著寮國使節不遠千裡去訪問中國的動人事跡。而瀾滄王國時期更是每隔兩三年就要派出使臣向中國致禮。在明朝統治的二百七十餘年中,瀾滄王國的十位君王累計派遣使者達30次之多。1428年到1438年,瀾滄王國發生了嚴重的王位之爭,朝野混亂,社會動蕩。但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當時的親王仍然沒有放棄遣使中國的傳統,可見寮國統治者對中老關係的高度重視。

美麗的琅勃拉邦

1467年開始,中老之間的使者往來第一次發生了中斷。由於強大的越南王朝頻頻襲擾瀾滄王國,對寮國的國家穩定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直到1480年,瀾滄王國軍民一心、同仇敵愾,英勇地擊退了十八萬侵略軍,二太子才得以重新登上王位,並且在當年就恢復了對中國的使臣外交。明朝皇帝得知了瀾滄王國頑強抵抗的光輝事跡後,立即頒詔對越南提出嚴正譴責,並毫不吝惜地對寮國「保障生民,擊敗交賊」的精神壯舉大加讚揚。

但是,在1480到1496年,由於寮國國內矛盾危機重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連首都芒相通都時常處在戰火硝煙之下,寮國的處境異常艱難,導致中老之間的友好交往再一次陷入中斷。這一時期,雖然官方之間的使節交流暫時停止,但是民間的商人、馬幫卻成為兩國之間貿易往來的主力軍,大批來自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紛紛去往寮國經商,甚至長期在那裡定居。

永樂皇帝朱棣

16世紀末,明朝的封建王朝統治陷入腐敗混亂,各地的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朝廷自顧不暇,中老關係的發展也因此陷入長達40年的停滯期。直到後來瀾滄王國擺脫緬甸的統治宣布獨立後,到了1612年,雙方終於再次恢復互通使節的友好傳統。

二、清朝:內憂外患的相似處境使兩國交往陷入停滯

當中原大地進入大清王朝,享受最後一段太平盛世的時候,寮國卻處在內憂外患、水深火熱的嚴峻困境中。毗鄰的越南和泰國頻繁地插手寮國的內政,甚至直接派兵進犯邊疆,加之國內的王位之爭不斷,導致寮國進入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艱難時期,並最終不堪重負,分裂成琅勃拉邦、萬象和佔巴塞三個王國。中老兩國的面貌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懸殊最大的時候,外交交往也因此停滯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

1727年,琅勃拉邦王國國王英塔松即位,終於結束了這種動蕩不堪的政治局面,並在當政的二十六年間先後六次向中國派遣使節,恢復了兩國之間的官方聯繫。1779年,強大的泰國佔領了寮國全境,對中老交往構成了很大的障礙。但是即便如此,1790年寮國仍專門派出使者為乾隆皇帝祝壽,恭賀他的八十壽誕。

乾隆壽誕「千叟宴」

從時間長短上比較,清朝的中老交往比起明朝要短的多,只有區區一百二十多年,使節來往的次數也要少得多。箇中緣由來自方方面面,但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寮國一直處於內憂外患、動蕩不安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清朝時也將寮國的「朝貢周期」定得比較長,從五年一貢到十年一貢不等。

1840年,帝國主義列強的堅船利炮開進了東南亞,對中老兩國進行了長期的軍事侵略,兩國之間的往來自然再一次陷入中斷。隨著晚清統治的日益腐敗,國內爆發了多如牛毛的人民起義和革命浪潮,清政府疲於應付、捉襟見肘,所以在很長時間內停止了與周邊國家的官方來往。

另一方面,寮國的日子也過得很艱辛,於1893年淪為法國的殖民地,陷入艱苦卓絕的爭取民族獨立自主的抗爭。這些內外因素共同造成了晚清時期中老關係中斷的局面。

三、貿易:從民間自發的商旅,到官方使團的「朝貢」

縱觀明清時期中老兩國的友好往來,有官方發起的政治外交,也有民間自發的貿易交流。一千多年來,兩國之間的經濟交往始終建立在互利互惠的基礎之上。在法昂統一寮國、建立新生的封建政權後,各地諸侯時常向他進獻奇珍異寶,而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來自中國的綢緞、瓷器和珠寶,這些商品大都是由中國商人或寮國商人從中國帶來的。

《皇清職貢圖》中描繪了寮國人民的生活景象:他們掌握了熟稔的糧食耕種技術,勤於發展紡織等輕工業,並且在兩國之間的交界處活躍著大量開展跨國貿易的商販。《伯麟圖》記載,寮國人民性情溫和,常穿麻布衣裳,頭戴鬥笠,他們有著很強的謀生技巧,在城市中經商的人非常之多。

《皇清職貢圖》書影

琅勃拉邦以北有一處南與江畔,這裡有一個叫做「臘漢」的集鎮,就是從前中國商人進行貿易的集中場所。在古代寮語中,「臘」的意思是「集市」,而「漢」就是指來自中國的漢族人。

近代以來,來自中國雲南一帶的馬邦仍源源不斷地向寮國運送著質優價廉的布匹、地毯、綢緞,而琅勃拉邦的人民也會在特定的日子裡組隊來到臘漢,將象牙、犀角、鹿茸、牛黃等當地的土特產賣給前來收貨的雲南商人。這種貿易集會一般一年舉行兩次,一直延續到二戰時期,為兩國之間的貿易經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明清時期,中國的「朝貢貿易」聞名中外,「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在世界歷史上堪稱絕無僅有。英國歷史學家這樣描述當時的場景:「中國將東南亞使團進獻的禮物記為貢品,東南亞國家則非常看重這一行為背後所蘊含的政治外交意義。

瀾滄江

朝貢貿易是早期中國與南洋各國進行商業貿易的唯一方式,當然中國通常也會回贈大量的禮物作為答謝。這些禮物為東南亞各國創造了巨大的利潤和收益,因為這些禮物的價值往往比送出的貢品更高。」

《明史》記載,1403~1409年,瀾滄王國曾四次出使明朝,並送來大象、駿馬、金銀、器皿等禮物,明朝政府則以文綺回贈。永樂年間,瀾滄王國向中國進獻象牙、犀角等土特產,中國答謝的禮物竟是足足五百五十錠銀鈔,以及七十二匹布帛綢緞,價值遠遠超過寮國所贈的貢品,因此深受南洋各國的追捧,以至於「萬國來朝」盛景的出現。

清朝贈送給寮國國王及其使臣的物品相當豐厚,品類繁多,不僅涵蓋吃穿用度等基本生活用品,還包括文房四寶等文化器具。以乾隆皇帝來說,他饋贈寮國國王的物品有玉佛、如意、御書扇、茶葉、玻璃器等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連賞給使者和侍從的物品也是綾羅綢緞、瓷壺漆碗,一點都不含糊。

《萬國來朝圖》

雖然說「進貢」從字面意思上說暗指兩國之間的宗藩關係,但是「朝貢貿易」實際上的受惠者卻是進貢的一方,所以這種貿易形式也是兩國之間貿易往來的一種重要體現。

結語

21世紀以來,寮國始終奉行和平、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先後與141個國家建立友好往來,尤其重視與周邊國家的和諧關係,營造良好的國際環境。中老兩國之間的交往有著一千七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兩國人民之間早已結下了深厚的誠摯情誼。

雖然由於內外的種種原因,兩國友好關係在歷史上曾一度陷入停滯,但是卻從未發生過任何矛盾和衝突,中老雙方始終是並肩而行的好兄弟。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流的今天,相信中老關係一定會老樹開出新芽,為東南亞的穩定、繁榮貢獻重要力量。

參考資料:

《明史》

《皇清職貢圖》

《清朝文獻通考》

相關焦點

  • 張家界市與寮國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
    紅網時刻張家界12月1日訊(通訊員 龍芳舟)11月2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與寮國琅勃拉邦市市長佔蘇·潘多拉通過網籤形式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張家界市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琅勃拉邦省琅勃拉邦市建立友好城市關係協議書》。
  • 明清時期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24小時書店內,一場名為「天下1:明清對外戰略史事」的文化活動拉開帷幕。《天下1:明清對外戰略史事》的作者鄧文初與廈門大學法學院魏磊傑副教授來到店內,和讀者們一起探討明清時代「天下」視野中的中日關係。壬辰之戰發生於是萬曆二十年(1592)春,戰爭中,日本先後動員50萬人,戰艦超過700艘,歷時七年之久,規模甚至接近同一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的10倍。大明帝國也以全力介入戰爭,以至於動搖國本,在此後的滿族挑戰中敗績,最終明社為屋,天地易色。光緒二十年(1894)夏,以平定朝鮮東學黨起義為由,日本在豐島海域不宣而戰,進而控制朝鮮半島,另一方是清政府倉皇應戰,接連失利,戰爭以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而告終。
  • 為何中國小夥去了寮國後,就不想回國了?寮國美女道出真相
    但是中國為什麼這麼評價自己呢?另外,隨著生活越來越好,經濟越來越發達,很多中國人選擇出國旅遊和工作,甚至開始在國外定居,因此,我國也是世界上移民最大的國家之一。但是在大多數人的印象和理解中,我國富人移民到了幾乎發展良好的國家。例如日本、馬來西亞、美國等。因為非洲落後的貧窮國家和與我國相鄰的寮國、緬甸、泰國等國家也住著數百萬中國人。
  • 明清時期的圖書發行概覽
    到了明清時期,圖書發行業已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體系,在當時書籍數量不斷增多、讀者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這個發行體系能夠有效地將大量的圖書輸送到它的需要者手中。讀者「挾資入賈肆,可立致數萬卷」(明曹溶《流通古書約》)。本文即對明清時期的圖書發行體系作一簡要的介紹。
  • 為啥明清時期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
    中國各個朝代對女性審美要求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中國人物畫審美上,兩漢講究神態樸實意境為美,魏晉南北朝以寬大衣袖襯託女子的清秀俊朗為美,開放的唐代則以「豐肥」華麗為美,而明清時期仕女畫卻要求「纖瘦」為美,呈現出一種愁悶幽怨、弱不禁風的病弱之態。
  • 湖北與日本關西建立長期友好交往與合作機制
    中新網武漢10月27日電 (記者 艾啟平)10月24日至26日,「中國湖北?日本關西友好周」系列活動在武漢舉行。湖北省省長李鴻忠與日本關西廣域機構會長秋山喜九共同籤署發表了《中國湖北日本關西廣友好周共同宣言》,以建立長期友好交往與合作機制。
  • 蓬佩奧抹黑中國海外基建 趙立堅舉寮國案例回擊
    中新社北京10月21日電 (李京澤)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抹黑中國海外基建的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2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舉寮國案例予以回擊。有記者提問,10月19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出席「三海倡議」峰會及網絡論壇時稱,「在世界各地看到了中國基礎設施協議的毀滅性影響,從寮國到黑山再到巴基斯坦。」你對此有何評論?
  • 深度揭秘:寮國和越南到底存在著怎樣的特殊關係
    越南歷史之中素來是中國的附屬國又或被中國直接統治管轄,直到近代時期法國人的到來方才改變了這一局面。1858年9月之時法國人於越南中部的峴港登陸並要求在峴港設立領事館等單位,被越南政府拒絕,為此法國佔領越南峴港。以此作為開端,法國陸續將越南一步一步據為己有,並且通過「中法戰爭」從中國手中取得了越南的宗主權。
  • 寮國、越南、柬埔寨和緬甸這些周邊國家,對我國的態度如何?
    新中國成立後,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比較強大的國家,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也越來越多。不得不說,這就像是在生意場上,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朋友一樣。現如今和中國比較鄰近的這些小國家,比如說寮國以及越南和柬埔寨,還有緬甸這些國家,對於中國的態度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呢?就在千百年前比較強盛的時候,這些國家還尊稱中華大地為「天朝」國度。
  • 在我國明清時期,有哪些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藝術成就?
    明清時期是世界大變局的分支點,也是歷史的轉折點。從此,西方開始進入快速富強之路。然而,中華民族卻逐漸衰落,淪落到飽受欺凌的地步。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的文化藝術到達了鼎盛時期。那麼明清時期有什麼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成就呢?
  • 去寮國旅遊,寮國姑娘請中國人去家裡吃飯,當地的生活條件如何?
    去寮國旅遊,寮國姑娘請中國人去家裡吃飯,當地的生活條件如何? 隨著交通網絡建設越來越完善,出國旅行已經不是什麼難題了,如今,國內遊和出國遊玩費用相差無幾,只需要提前辦理好籤證,就能走出國門,國人在出國旅行時,也會選擇消費低廉的國家。
  • 寮國首都是如何從琅勃拉邦遷到萬象的?
    萬象是寮國首都,地處湄公河中遊,城市依湄公河而建,湄公河對面就是泰國廊開府,這也使得萬象成了世界上,少數建在國界線上的首都。湄公河在流經萬象時轉了一個大彎,而萬象就是建在這個大弧線上,從遠處看,像極了一輪彎彎的月亮,因此,萬象又被稱為「月亮之城」。
  • 寮國的GDP總量相當於中國哪個「小縣城」?
    眾所周知,寮國是我們的國家的鄰居之一,在我們的印象中,寮國的的面積很小,經濟相對落後,一直是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隨著這裡旅遊事業的大力擴展,讓人們越來越了解這個神秘的國度,寮國的GDP總量相當於中國哪個"小縣城"?一起來聊一聊。
  • 萬名遊客遊寮國 開啟「湘」遇寮國奇妙之旅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9日訊(記者 孟姣燕)今天,由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的「一帶一路 『湘』遇寮國」湖南萬名遊客暢遊寮國系列主題活動在長沙啟動。湖南省旗袍文化促進會組成的50餘人首發團啟程前往寮國,開啟「湘」遇寮國奇妙之旅。
  • 日本佐賀縣國際課課長松村美由紀:20多年的友好交往,讓貴州與佐賀...
    3月24日,中國貴州省向友好交流地日本佐賀縣捐贈了2萬5千隻醫用外科口罩、6千隻醫用N95口罩,以及1萬雙醫用一次性手套。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佐賀縣地域交流部國際課長松村美由紀感慨地說。   日本《西日本新聞》對貴州向佐賀縣捐贈醫療物資報導截圖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日本佐賀縣積極支援貴州疫情防控工作,先後向貴州省捐贈了2萬餘只口罩等急需物資。
  • 【RCEP「朋友圈」】寮國篇
    2020年11月15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汶萊、柬埔寨、寮國、緬甸、越南、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共15個亞太國家籤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 中國人民對外友協副會長:青年是中韓兩國友好的接班人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郭鵬飛】應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第六批韓國青年友好使者團於10月25日抵達北京,展開為期7天的「中國傳統文化之旅」。深秋季節的北京略顯蕭瑟,加上最近冷空氣來襲,天氣突然變得陰冷起來。或許正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代表團的飛機整整晚點了兩個半小時。
  • 明清時期的外銷瓷:幾多異國風情
    來源:文匯報   大航海開闢了中國與歐洲直接交往的通道,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雙方及其商貿方式都發生了很多的變化。瓷器貿易在這方面表現的最為明顯——它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為,也是文化交流的一種特殊方式。
  • 寮國小學生獲贈中國愛心包
    中國扶貧基會2020年寮國愛心包裹項目啟動暨發放儀式日前在寮國首都萬象農文村小學舉辦。儀式上,中國扶貧基金會國際發展部項目主管尹茜向寮國和平與團結委員會秘書長宋沙努正式捐贈5萬個愛心包裹。這是繼2019年後中國扶貧基金會第二次向寮國捐贈愛心包裹,兩年共為寮國公立小學的學生提供了7萬個愛心包裹。尹茜在致辭時說,國際愛心包裹是由中國普通百姓捐贈的,它蘊含著中國人民對寮國小朋友良好的祝願和殷切的期許。今年的國際愛心包裹含有衛生用品,希望為學生、也能為他們的家庭和社區帶去幫助。
  •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比中國的明清時代產生過更多的女詩人
    從溯源到《詩經》的早期女性詩作,到明清時女性詩詞創作進入高峰;從第一位女詩人,到連名字也沒留下的女詩人……中國古代女性詩詞的創作,呈現出一份別樣的、值得審視的多姿多彩。而像袁枚這些推崇女性作家的文人,在討論女性創作情況時,會將其追溯到中國詩歌的源頭,認為在《詩經》《詩三百》裡就有女作家的作品,因此,當代(指清代)女性把作品發表出來也是理所應當的。據《左傳》以及其他一些史料記載,中國最早的女性詩詞創作可以追溯到《詩經》。《詩經·邶風》中收錄的《燕燕》《綠衣》為春秋時期衛莊公夫人莊姜所作,莊姜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女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