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日本人是怎樣看待中國的?

2020-11-30 網易新聞

2020-11-28 11:53:56 來源: 裝修大百事通

舉報

  11月22日下午,中國書店有限責任公司雁翅樓24小時書店內,一場名為「天下1:明清對外戰略史事」的文化活動拉開帷幕。《天下1:明清對外戰略史事》的作者鄧文初與廈門大學法學院魏磊傑副教授來到店內,和讀者們一起探討明清時代「天下」視野中的中日關係。

  

  熟悉歷史的人可能都聽說過「壬辰之戰」。壬辰之戰發生於是萬曆二十年(1592)春,戰爭中,日本先後動員50萬人,戰艦超過700艘,歷時七年之久,規模甚至接近同一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的10倍。大明帝國也以全力介入戰爭,以至於動搖國本,在此後的滿族挑戰中敗績,最終明社為屋,天地易色。光緒二十年(1894)夏,以平定朝鮮東學黨起義為由,日本在豐島海域不宣而戰,進而控制朝鮮半島,另一方是清政府倉皇應戰,接連失利,戰爭以北洋艦隊全軍覆沒而告終。

  他們探討了該如何認知日本,從壬辰到甲午,中日關係為何一再進入戰爭的死結,核心是什麼,明清時期日本是如何看待中國的等等;兩位老師對歷史的宏觀構架及細緻入微的講解分析,令現場參與活動的讀者連連稱讚,並吸引了一些樓下看書的讀者上前駐足觀看。

  來源:中國書店有限責任公司業務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明清時期的圖書發行概覽
    到了明清時期,圖書發行業已形成了一個完整而嚴密的體系,在當時書籍數量不斷增多、讀者需求不斷增長的情況下,這個發行體系能夠有效地將大量的圖書輸送到它的需要者手中。讀者「挾資入賈肆,可立致數萬卷」(明曹溶《流通古書約》)。本文即對明清時期的圖書發行體系作一簡要的介紹。
  • 為啥明清時期仕女畫中的女孩子都顯得弱不禁風
    中國各個朝代對女性審美要求都是不同的,反映在中國人物畫審美上,兩漢講究神態樸實意境為美,魏晉南北朝以寬大衣袖襯託女子的清秀俊朗為美,開放的唐代則以「豐肥」華麗為美,而明清時期仕女畫卻要求「纖瘦」為美,呈現出一種愁悶幽怨、弱不禁風的病弱之態。
  • 明清時期的外銷瓷:幾多異國風情
    伊萬裡瓷器原是日本產品,以其產地得名。天啟年間,景德鎮就開始針對日本市場燒制繪 有日本式圖案的青花瓷。17世紀早期,日本的九州島發現瓷土後,開始發展本地的瓷器工業。明清易代時的混亂,為日本瓷器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前景,日本瓷廠開 始為荷蘭商人燒制外銷瓷。伊萬裡是荷蘭商船進出九州島的港口,此地發展出在釉下青花基礎上,施以釉上鐵紅與金彩的紋飾風格,這種反差強烈而鮮豔的色彩風 格,頗受歐人喜愛。
  • 在我國明清時期,有哪些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藝術成就?
    明清時期是世界大變局的分支點,也是歷史的轉折點。從此,西方開始進入快速富強之路。然而,中華民族卻逐漸衰落,淪落到飽受欺凌的地步。也正是這個時候,中國的文化藝術到達了鼎盛時期。那麼明清時期有什麼不同於其他時代的文學成就呢?
  • 迭遭厄運,否極泰來——明清時期中國與寮國如何友好交往?
    不久後的1368年,中國大地上出現了新生的大明王朝。兩個近鄰的強大政權幾乎在同一時期進入了長治久安的發展局面,相似的政治生態也為兩國之間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交流埋下了伏筆。時至今日,琅勃拉邦地區還流傳著寮國使節不遠千裡去訪問中國的動人事跡。而瀾滄王國時期更是每隔兩三年就要派出使臣向中國致禮。在明朝統治的二百七十餘年中,瀾滄王國的十位君王累計派遣使者達30次之多。
  • 廣州「中心城區」層層掘出秦漢至明清時期瓦當
    它也常被稱為「瓦頭」「瓦花」,與通常是三角形或如意形,尖端向下的「滴水」一道,構成了傳統中國建築簷頭的第一道風景。這是屬於古代中國獨有的浪漫。方寸之間,有天地宇宙。談起「秦磚漢瓦」,總容易讓人想起陝西、河南這些北方省份。的確,瓦當的收藏和研究,在曾經作為中國歷代中央王朝都城的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這些城市,相對開展得更為充分。
  • 為何說從明清兩朝日本就不再是亞洲小國了?先看日本都做了什麼
    一句話,對外不被人欺負,對內不欺負自己的人就是大國。擁有37.8萬平方公裡,1.26億人口的日本體積確實不大(對比96萬),但作者可以很肯定地是說,從明清兩朝開始日本就已經不屬於亞洲小國了,而是屬於真正意義上的強國、大國了。日本真的是小國嗎?明朝和清朝都受到了來自日本上百年的侵擾,這兩個帝國不但沒有攻入日本,最後反而被日本給拖垮了。日本強在哪裡?
  • 明清家具的歷史內涵及其現代命運
    中國傳統家具帶給我們的享受是深層次的,帶給我們的樂趣是不經意的。正是這些享受和樂趣,讓我們有機會——與古人對話,與文化同行。」 ——摘自《馬未都說家具》 為深入了解明清家具,我們參觀了觀復博物館,並對馬未都進行了專訪。在一間陳列著明清桌椅的會議室裡,我們見到了馬先生。
  • 日據時期,臺灣是怎樣被日本統治的?
    清治臺灣時期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中國戰敗。日本強索臺灣,中國只能將其割讓給對方。從此,日本佔領臺灣50年之久。日本將臺灣建設成一個供給糧食的基地,也是南進太平洋的前哨站。日本這50年的治理,將剛剛踏入近代的清領臺灣,發展成了一個幾乎完全被日本同化的殖民地。日本治理臺灣的時間長度,只有清代治理臺灣的四分之一;但是,日本在臺灣留下的烙印,卻是非常深刻。
  • 魚宏亮 | 跨越地理環境之路:明清時期北方地區的遊牧社會與農商社會
    這種模式在中西方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甚至變成中國古代史研究不可繞開的前提與背景。本文利用明清以來中央和地方檔案、土地契約、地名志、中外考察記等史料,還原了明清時期內地與蒙古地區人民跨越長城、河套等地理界限,在農業與貿易等方面進行的歷史悠久與規模宏大的雙向交流,以及移民、技術與文化傳播的歷史畫面。指出在一個環境與民族多樣性的國度中,地理環境等自然差異從來沒有成為人群交流與融合的阻斷因素。
  • 寧波人傑地靈的古鎮,明清時期曾有二百餘人考取功名,卻鮮為人知
    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了浙江寧波人傑地靈的古鎮,明清時期已經有200多人功名合格,但是知道這個古鎮的人很少,眾所周知,江南有很多有名的江南古鎮,有烏鎮、西塘古鎮、南蠻古鎮等,這些古老的江南古鎮幾乎聞名,吸引著國內外遊客,這些古鎮雖然地方不同,但歷史也不同,風俗習慣也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他們屬於江南的古鎮
  • 唐代小說一直被忽視,為何卻在明清大放異彩
    唐代統治者的思想很開明,經濟上,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建立了一座國際性大都市,專門發展商業,還開通了至今發揮重要作用的絲綢之路;文化上,選派留學生到日本留學,與其他國家的遣唐使學習;科舉上,採取明經科和進士科兩種方式選拔,其中進士科要求較高,要有實踐、創新能力。
  • 說說明清那些被列為禁書的小說
    明清時期,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個巔峰時期。這一時期,不僅出現了我們所熟知的中國古典小說的四大名著,還誕生了《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以及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等文學精品。但這並非明清小說的全貌。事實上,在這個小說文學大爆發的時代,也有很多小說被列為讀書人的禁忌。甚至連這些名著也一度遭到禁毀。
  • 中國鐘錶發展簡史:從明清的自鳴鐘到民國的時鐘
    明朝中葉,隨著歐洲傳教士入華及廣州貿易的開放,西洋鐘錶作為禮品和商品開始進入中國。1581年,義大利傳教士羅明堅將水鍾和三稜鏡等引入中國,作為打開中國官府大門的敲門磚。1601年,又一個義大利傳教士來到中國,這個人讀者很熟悉,他叫利瑪竇,他將2件自鳴鐘送給萬曆皇帝。從此,自鳴鐘步入宮廷。在利瑪竇將西洋鐘錶帶入北京後,中國人就很快地掌握了自鳴鐘的生產技術。
  • 如何看待日本貓文化起源於中國?
    日本御守在全世界都受到歡迎,其中最特別的當屬運氣祈願系御守——正倉開運貓(招財貓)御守,以貓的御守文化為代表,與日本的貓文化有著密切的關聯,而日本的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與中國息息相關。日本以前並沒有貓,因信奉佛教文化,所以堅信能夠保護經書的黑貓也可以給日本人帶來好運,從此以後便給貓賦予了靈化能力,逐漸貓開始被擺在神社供奉,很多人將貓咪當作神靈來崇拜,漸漸形成了各大寺院的貓御守文化。鑑真大師帶過去的佛經和守護佛經不被老鼠啃噬的唐貓一起安置在東大寺的正倉院。
  • 中國在日本普通人印象中是怎樣的?國人們認真看看,評價令人意外
    日本本身是一個無名的小國,沒有自己的特色也沒有自己的文明,所以大多數都是從別國學來的,同時日本還使用掠奪的方式來生存。要知道早在唐朝時期的時候,日本就經常派大使來我們中國學習禮儀文化,所以說中國文明對日本的影響是非常深的,從日本現在的文字中就能看的出來,裡面包含著很多漢字。
  •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第一惡犬是狼青,卻被中國的板凳狗完爆
    抗日戰爭時期,在日本佔領區裡面中國人的生活非常不易,通貨膨脹加劇,物價不斷上漲,為了養活自己,很多中國人只好去日本的工廠做工,但是中國工人卻只能吃著像牛馬料一樣的飯菜,日本人在佔領區除了壟斷之外,也要掠奪,經常強佔的中國居民的房屋,還打死多名愛國人士,非常殘暴。
  • 故宮的貓見證了明清兩代文明的潮起潮落,見證中國最後兩個王朝
    大家好我是寵物小康,今天給大家介紹故宮裡的小精靈貓咪,故宮的貓見證了明清兩代文明的潮起潮落,見證中國最後兩個王朝。我是寵物小康關注我每天給你推送更多精彩文章。橘貓故宮裡的貓咪見證了明清兩代的歷史大家如何看待這群小貓咪呢?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吧!小康創造不易,大家點讚關注小康,鼓勵一下小康吧!小康會給大家推送更多精彩文章謝謝大家!
  • 品味明清小說,走進字裡行間的大千世界
    中國郵政分別在2014年、2016年、2018年發行了前三組《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特種郵票套票和小型張,並將於2020年5月17日發行《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四)》特種郵票1套4枚,小型張一枚。
  • 日本人如何看待抗日神劇?竟被歸入奧特曼、多啦A夢之類的科幻片
    那麼問題來了:國人帶著喜慶的心情,享受抗日神劇中酣暢淋漓地痛殺日本鬼子的這些年,日本人知道嗎?當然知道。會看嗎?當然會。畢竟現在已是全球化時代。何況中日地理相近,文化相親,而且中國境內有不少日本人。那麼日本人是怎樣看待抗日神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