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郭鵬/編輯:白永茂
石金熹
近年來,海外代購被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追捧,海外代購為什麼如此火爆?消費者對代購品的真假如何判斷?一旦買到假冒偽劣商品我們又該如何維權?本期話題,讓我們聚焦海外代購。
事件:女大學生發朋友圈 「假裝在美國」代購假奢侈品
北京的翟女士通過微博認識了「小丫頭美國代購」的博主,得知其在美國居住,翟女士看到「小丫頭美國代購」發布的在美國奧特萊斯購物中心購物的情景,相信她真的能從美國買到正品,於是2015年7月22日,翟女士通過支付寶給對方轉帳了22800元。購買了一個限量款的香奈兒黑色雙肩包,但是,到貨之後,翟女士發現包竟然是假貨。
為此,翟女士將「小丫頭美國代購」的博主安小姐告上法院,請求法院判決對方退還22800元並三倍賠償。在審理過程中,翟女士發現,安小姐並不是所謂的美國留學生,而是一名某大學的大二學生。
奢侈品海外代購日趨火爆 產品質量難以保證
據《新華網》報導,2015年,中國消費者全球奢侈品消費高達1168億美元,同比增長9%,中國人買走了全球約46%的奢侈品,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日本、瑞士都是中國消費者奢侈品的主要購買地,中國消費者買遍了全球。
奢侈品在中國的火爆也催生出龐大的「代購」群體,所謂「代購」是指在國外的華人在當地購買商品,然後通過網絡轉賣給中國大陸境內市民的一種商業行為。相關調查顯示,貨真價實的海外代購確實能給消費者帶來不少方便,但巨大的價差也導致網上代購和假貨橫行。尤其近幾年,海外代購商品的領域已經從各種奢侈品延伸到了食品、化妝品、服裝、藥品、保健品、日用品等各個領域,在現階段,對海外代購的商品質量尚無具體監管機構,一旦在代購過程中買到假冒商品,消費者權益將很難得到保障。
代購商品質量真假難辨 網友很頭疼
對於如何辨別海外代購商品的真偽問題,網友們各抒己見。網友「雲淡風輕」說:在淘寶上找代購購買過多次商品,但到現在還是不知道如何分辨真假,只能根據賣家過去的信用記錄來做判斷。
網友「小丫頭6366」說:找代購買東西我一般只敢找認識的朋友買,因為無法分辨真假,就只能基於對朋友的信任了。
網友「走走路散散步」說:以前我也找代購買過包,還有小票,開始完全相信是真的,但是用著沒多久包就壞了,質量感覺特別差,雖然懷疑買到了假貨但也無從鑑別。
網友「呼呼嚕嚕」說:我在網上學習了很多關於鑑別商品真假的方法,找代購也只找同意退貨的賣家,收到到貨以後除了自己鑑別還拿到國內專櫃請導購分辨。
專家:海外代購隱憂多 要想維權這樣做
「海外代購事業如此火爆,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於近幾年媒體曝光的國內產品質量糾紛和召回事件頻發,國內消費領域的危機也潛在刺激了消費需求的進一步增長,而這種消費心理的不安全感驅使消費者更傾向於購買國外的商品。」重慶消費者委員會投訴部主任喻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另一方面是消費者的盲從心理,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自己的需求和商品的特徵了解不夠,只是盲目跟風購買。」
他認為,在現今火爆的海外代購行為背後存在很多隱憂。現在海外代購這種形式是私人與私人之間的消費行為,目前我國相關的主管部門和法律法規,更多是傾向於保護為生活需要而購買所需商品並為之服務的單位或者個人,主要保護的是國內的消費者與經營者之間發生的經營糾紛。「海外代購行為屬於私人代替委託人購買特定商品,至於商品質量的好壞取決於代購人對商品質量知識的積累和自身對商品的辨識能力,這當中並不是以有關部門的法律法規作為衡量標準,而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就充斥著各種高仿和假冒偽劣商品。」
海外代購買到假貨如何維權?他建議,消費者與代購人之間的私人合約關係更多是基於當事人雙方的合同約定或口頭約定,如果合同上有明確約定,而代購人出現了違約行為,那麼消費者可以通過法院起訴,向代購人進行依法索賠。但如果在約定不明確的情況下,消費者的權益就很難得到保護,相應的維權成本也會非常高,有的甚至會大大超出商品本身的價值,以至於不少消費者最終放棄維權。因此,建議消費者在進行海外代購時,一定要進行明確合同約定。
人們對於高品質產品的追求,是海外代購火爆的一個主要原因。但代購有風險,入手需謹慎。作為普通消費者,在享受代購喜悅的同時,更應當增強自己的風險意識,慎重選擇代購商家和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