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型食草動物有助對抗全球變暖影響—新聞—科學網
北美馴鹿和其他大型食草動物或能減緩永久凍土融化。圖片來源:SYLVAIN CORDIER 本報訊 最新研究表明,恢復馴鹿、犀牛和其他大型哺乳動物種群或能幫助保護草地、森林、苔原免受同全球變暖相關的災難性野火和其他威脅的影響。這項發現為所謂的「營養再野化」——重新引入喪失的物種以重建健康食物鏈——的倡導者提供了新論據。相關成果日前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學報B卷》。
-
科學新知:全球變暖,蜥蜴遭殃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雙語新聞>正文科學新知:全球變暖,蜥蜴遭殃 2010-05-20 09:20 來源:新東方 作者:劉豐禕(譯)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危機或將翻倍!熱帶雨林要變稀樹草原
據報導稱,在近日北半球多地正遭遇著一個不尋常的全球熱浪。多地氣溫甚至打破了當地的歷史記錄。這種不同尋常的大範圍熱浪引發了一些人的擔憂——這是否是全球變暖帶來的實際變化?現在,根據一項新的研究,科學家們提出了更令人不安的變化,溫度飆升引發的全球變暖可以極大的改變地球氣候,即便是堅持了《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的增長限制在高於工業化前的水平2攝氏度的目標,地球仍然會發生大量危險的改變。
-
美媒:植樹是對抗全球變暖最好方法
參考消息網7月6日報導美媒稱,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對抗全球變暖的最有效方法是大量植樹。種1萬億棵,或許更多。據美聯社7月4日報導,瑞士科學家說,世上也有足夠的植樹空間。研究結果預測,這些新樹在幾十年裡可以從大氣中吸收近7500億噸導致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這大致相當於人類在過去25年排放的碳汙染。研究報告的作者說,植樹的大量好處將很快顯現,因為年輕的樹木能從空氣中清除更多的碳。熱帶地區具有清除最多碳的潛力。
-
新研究,科莫多巨蜥野外種群已縮到大約4000隻,又要滅絕了?
所以科學家們一再的強調,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了,並且帶來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新研究指出,又有一種生物可能出現區域性的滅絕,站在生物鏈的角度來講,這不是一個好消息。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指出,這種生物名叫「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而這次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正在導致它們滅絕,科學家們已發出警告。
-
新研究,科莫多巨蜥野外種群已縮到大約4000隻,又要滅絕了?
所以科學家們一再的強調,我們地球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已經出現了,並且帶來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新研究指出,又有一種生物可能出現區域性的滅絕,站在生物鏈的角度來講,這不是一個好消息。根據《生態與進化》雜誌指出,這種生物名叫「科莫多巨蜥」,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而這次的研究發現,全球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正在導致它們滅絕,科學家們已發出警告。
-
變色蜥蜴改「變性」?都是全球變暖惹的禍(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資料圖:蜥蜴中新網7月3日電 聽過蜥蜴能變色,沒聽過蜥蜴也能「變性」吧?據外媒報導,溫度升高時,有一種松獅蜥蜴可以在孵化的時候「由雄變雌」。英國《自然》雜誌最近報導了這一奇特現象。松獅蜥蜴生活在澳大利亞中部,它們的性別取決於孵化的時候卵的溫度有多高。這一能力在野生爬行動物中是獨一無二的。研究發現,當蜥蜴「變性」成雌性後,如果它們與雄性蜥蜴交配,繁殖出來的後代沒有性染色體。而這類蜥蜴的後代在孵化時變性的可能性更大。另外,變性蜥蜴每年排卵的數量是普通蜥蜴的兩部。所以其數量在不斷增多。
-
「活恐龍」紐西蘭大蜥蜴,恐龍時代爬行動物的後代,壽命長達百年
成年的巨蜥十分兇悍,尾巴只要一掃,就能掃到小馬,再將小馬拖到叢林中吃掉。與大蜥蜴生活在一起的各種小型動物,比如野豬、山羊,見到巨蜥就逃。這種從遠古來的生物不愧是「霸主」。大蜥蜴不僅有很強的捕食能力,也有很強的適應能力。這一點從它們沒有在恐龍時代滅絕時也一併滅絕就可以看出來了。
-
海洋加速變暖?最新研究揭示全球海洋溫度變化
溫室氣體排放把更多的熱量留在了地球,致使全球變暖。那麼,儲存了逾九成能量的海洋變暖了多少?變暖的速度有多快? 中美科學家聯合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主要大洋在加速吸收熱量,顯示出更快的變暖速度,700米以下的海洋表現出顯著的變暖。
-
研究:南極海冰面積「急劇」下降 或加劇全球變暖(圖)
中新網7月2日電 綜合報導,近期,一項新研究顯示,南極洲附近的海冰自2014年以來「急劇」融化,面積已降至歷史最低水平。有分析認為,這或將加劇全球氣候變暖。資料圖:NASA在冰川調查任務中,從高空記錄下的格陵蘭島冰川構造。
-
研究:科莫多巨蜥與雞是「遠親」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科學家們發現科莫多巨蜥與雞竟然有親緣關係。」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4日報導稱,俄羅斯西伯利亞科學家與來自美國、義大利等國的科學家一起破譯了科莫多巨蜥的基因組,這讓編寫蜥蜴家譜成為可能。科莫多巨蜥是目前地球上最大的蜥蜴,體長可達3米,體重達130公斤以上。
-
全球變暖可使熱帶雨林變草原——雨林消失的自然原因
最新研究稱全球變暖曾導致遠古雨林毀滅2008年9月,美國研究人員在伊利諾州一處煤礦發現一系列巨型遠古雨林化石,繼而認定先前全球氣候變暖毀滅了地球最早出現的雨林。伊利諾州發現的化石來源於地球最早出現的熱帶雨林,距今大約3億年,包含多種現今已滅絕的植物物種。
-
氣候變暖 紐西蘭珍稀活化石大蜥蜴瀕臨滅絕
紐西蘭大蜥蜴2億多年前就已經在地球上出現,是當今倖存為數不多的遠古爬行動物物種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稱的紐西蘭大蜥正瀕臨滅絕。英國《泰晤士報》2日援引科學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報》上的文章報導,由於紐西蘭大蜥蜴的性別由孵化溫度決定,氣候變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長此以往,最終將導致大蜥蜴滅亡。
-
科學家稱地球處於第二次大滅絕時期 全球變暖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
,全球變暖走向極端,使海洋動物因無法呼吸而窒息,這導致了地球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科學家們將所謂的「大滅絕」與西伯利亞一系列大規模火山爆發聯繫起來,火山爆發產生了大量的溫室氣體。 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海洋如此不適宜生命生存,至今仍是個未解之謎
-
美研究人員破解科莫多巨蜥之迷
【新華社微特稿】美國研究人員29日說,發現科莫多巨蜥三項基因適應性改變,使它具有其他爬行動物沒有、而哺乳動物常見的特性。這一發現由英國《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發表。研究人員以美國亞特蘭大動物園飼養的兩隻科莫多巨蜥為研究對象。採集血樣後,研究人員對它們的基因組做測序,發現基因適應性改變促使它們的細胞線粒體功能發生改變。線粒體就像細胞的「發電機」,發揮管理心臟和肌肉的功能。科莫多巨蜥線粒體改變可以增強它的有氧運動能力。爬行動物屬冷血動物,缺乏有氧運動能力,容易疲勞。
-
最新研究:全球變暖或致北極熊在2100年滅絕
據BBC報導,《自然》雜誌(Nature)7月20日發布的最新研究顯示,隨著氣候變化加劇,北極熊的生存環境遭到極大破壞,這一物種或將於2100年滅絕。研究指出,北極熊依靠北冰洋上的海冰覓食,而隨著氣候變暖導致海冰融化,北極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區尋找食物、哺育幼崽,這或將導致北極熊的數量大幅下降。最早到2040年,許多北極熊可能會面臨繁衍問題,致使一些地區的北極熊開始滅絕。而若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保持現狀,到2100年幾乎所有北極熊都將滅絕。
-
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全球變暖現狀將改變,瑪雅預言或將成真?
因為人類的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引起一系列蝴蝶反應。地球環境不斷惡化,然而就在很多人以為氣溫會不斷攀升的時候,科學家提出新理論:全球變暖現狀將改變,瑪雅預言或將成真?科學家表示,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地球可能會開始新一輪的降溫。究竟是為什麼?科學家為什麼會這樣說呢?
-
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出現巨型生物,是否再次回到遠古時代?
科學家表示,如果全球變暖持續下去, 蜥蜴可能進化成恐龍那樣的巨型爬行動物,地球可能再次迎來「恐龍時代」。不僅人類畏懼高溫熱浪,對其他大多數生物來說也是一場災難,一些物種甚至有滅絕之虞。然而美國古生物學家詹森·希德等人認為, 有一類動物會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逐漸繁榮起來,它們是包括蜥蜴在內的冷血動物。
-
科莫多巨蜥
科莫多巨蜥已瀕臨滅絕,野外僅存不到3000隻,印度尼西亞已在科莫多島上建立國家公園,意使科莫多巨蜥的家族壯大。科莫多巨蜥主要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小巽他群島的科莫多島及鄰近的幾個島嶼。 科摩多巨蜥是已知存在的體型最大的蜥蜴,平均體長2至3米。
-
就算沒有人類,全球變暖也會發生?科學家:地球曾經多次變暖
全球變暖的話題,相信已經深入人心,許多人也開始注意節能減排,為控制全球變暖盡一份力。但是有部分科學家提出,就算沒有人類活動,全球變暖還是會發生。這是怎麼回事呢?追溯地球的歷史,在幾十億年的時間裡,曾經有多次變暖歷程,最為人所知的應該是白堊紀到侏羅紀的恐龍時代,就是全球變暖讓恐龍統治了地球上億年。決定地球溫度的,首先是太陽活動,其次是地球自己的原因。現在,我們提到溫室效應就會感到不安,但實際上沒有溫室效應,地球上就不會有生命存在!地球厚重的大氣層,可以阻隔致命的宇宙射線,同時保存太陽輻射,讓地球溫度適宜生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