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位貴州武術人對徐州國際武術大賽的印象
按:5月18日開幕的第三屆中國·徐州絲路漢風國際武術大賽已經過去20多天了,它對中華武術的影響已經顯現並將繼續加深,一位貴州武術人陳孝康在本屆大賽上獲得1金1銀,激情難抑,繪聲繪色地寫下了對這項賽事的寶貴印象。
徐州國際武術比賽紀事
陳孝康
聽到賽事宣告員在廣播裡播出「清鎮市武術協會:陳孝康,男子E組其他傳統器械,8.94分」的聲音時,我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為這是金牌得獎的分數。回憶這一個多月的日日夜夜,我實在是感慨萬千,過去的往事一幕幕像電影,都浮現在我眼前。
4月2日上午,清鎮武協少林拳分會會長曾永年老師交給我一個任務,收取5月中旬去徐州參加比賽的費用和資料。
這是一件難辦的工作,活到六十九歲,我是第二次參賽,第一次是去年七月到貴州安龍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武術比賽,這項工作當時是分會秘書祁建華負責,現在他有事不能去,曾老師就把任務壓到我的頭上,當然也不好推辭。趕忙發通知,收資料,因為4月10日前必須寄出。而我們分會人員住處分散,發微信、打電話就是一整天。最主要的是需收的費用不少,僅報名及食宿費就1200元,來迴路費2000元左右,每人預收3200元。我們擔心,參賽人員會比較少。因為對我們這個下崗職工多、收入低的群體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果然不出所料,幾天過去了,僅有10名會員報名,與去年到安龍比賽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去年到安龍,我們全分會41人,參賽會員就有33人,加上觀陣助戰的4人,幾乎全分會出動。而今年去徐州,在報名的10人中,交錢時就有一名年輕會員因錢湊不齊不去了,會長曾永年老師答應資助他2000元也無法解決問題。其實這名會員不去怪可惜的,他練的翻子拳和春秋大刀系少林寺俗家弟子親傳,去年在安龍還獲過兩枚獎牌,今年不去徐州實在遺憾。4月9日剛要把錢寄出,另一會員又因頸部受傷把錢退去了。這樣,我們徐州之行就只有8人組隊參賽,這8人中大部分均參賽不多,有3名還是第一次參賽,參賽拳種也僅學了幾個月。也就是說經濟困難、缺乏經驗、訓練不足已成為我們這支隊伍的短板。
不過,我們全隊8人大多都是六、七十年代上山下鄉過來的老知青、老工人,都吃過苦,有挑戰困難的心理素質。隊員周渝貴風雨無阻刻苦訓練。隊員趙汝亮和我同住一個小區,每晚都約我一同切磋技藝,每個動作多次重複,確實感覺枯燥無味;而且六、七十歲的老骨頭,關節炎、老寒腿,經常腰酸腿疼是常事,流下的汗水不是過來人也難以知曉。也許是我們那個年代過來的人的特點,都不想認輸落後;如果沒有這點精神支柱,別說比賽,單講放棄看電視劇的時間來訓練也要有些毅力。當然這一代人團結互助精神也相應高於其他隊伍,教練彭金燕義務擔當隊醫,利用祖傳跌打秘方為大家貼敷膏藥,也不知她這藥如何配,我的頸椎病和隊員張國方的腰扭傷貼敷後都有效果,只可惜時間太緊,貼了一次就得參加比賽。張的腰傷也太重,一時也難以痊癒,出發後,71歲的隊員趙汝亮在上下飛機的途中就幫他背行李。而彭金燕教練是全隊唯一的女同志,其拉杆箱就由較年輕(也是5O多歲了)的隊員黃創新負責。這些倒讓領隊黃邦嘉省了不少心,當然無形中也提高了我們這個隊的凝聚力!
5月16日下午,我們乘飛機到達徐州,對於徐州,我們是從羅貫中所著「三國演義」對劉備三讓徐州的情節描述才有所知曉,很多拳友都是在上小學時讀連環畫中認識,但來到徐州後才真正對這一城市有了更深的了解。這座城市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中殲滅日軍一萬餘人的臺兒莊戰役以及解放戰爭國共雙方出動一百多萬軍隊的淮海戰役都是以徐州為中心進行。在中國數千年的武術發展史中,徐州是全國聞名的武術文化發祥地之一,現在也是全國地市級武術之鄉,其尚武之風熾烈而悠久,早在兩千多年前,漢高祖劉邦就在此「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創立了對中華民族影響至深的大漢王朝。目前,流傳在徐州民間的地方拳種就有37種之多,其徐氏北派少林拳、梅花拳、小八極拳就是典型的代表。僅武術館(校)就400餘所之多,武術輔導站1600餘處,註冊會員達18000餘人,有7人15次獲得過世界武術冠軍。我們到了這座城市,與其說是參加比賽,不如說是觀摩學習、開闊眼界。
5月18日上午,期盼已久的比賽終於拉開了帷幕;說實話,這種國際大賽我也是第一次參加,這次比賽全名叫「第三屆中國·徐州絲路漢風國際武術大賽」,由國家體育總局、中國武術協會主辦,其規模之大超過了2016年和2017年舉辦的兩屆,前兩屆參賽國家和地區僅20多個,參賽運動員分別為2500多人和2800多人。這一次就有42個國家,296個隊,3756人參加比賽,涵蓋了全世界五大洲;讓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服飾、不同年齡的人們因共同愛好而走到了一起,各顯身手,各展絕藝,場面蔚為壯觀,有多大的挑戰性可想而知。我想,六十年代我們國家搞了一場桌球外交,現在大概就是我們的武術外交吧,讓世界各國領略一下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也好!
另外,到場參賽的還有梅花樁拳傳承人韓建中,形意拳傳承人張玉林,五祖拳傳承人謝建全,八極拳傳承人吳連枝,峨眉武術聯合總會秘書長吳信良,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會長邵智勇,當代楊氏太極拳代表人物陳龍驤,河北省太極拳協會名譽主席李劍方,楊氏太極拳傳承人傅青泉等名家大師,比賽期間,他們還藉機開壇授課,和武術愛好者共同交流解惑。
由於高手雲集,賽事也很激烈,教練、副會長彭金燕參賽的女子C組拳術、器械隊,運動員多系名師弟子,有的還身兼領隊或教練,由於彭沉著應戰,兩項均獲金牌。領隊黃邦嘉和我及4名隊員參賽的男子E組拳術、器械隊,運動員多系來自陝西、河南、山東等武術之鄉且自幼習武的名師高手,以器械種類為例:就有禪杖、龍頭杖、月牙鏟、四節鏜及槍劍棍等12種兵器,十八般兵器就佔了一半多,這個隊的兵器種類之多是幾天來所有賽場的一大亮點,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幾個月的訓練努力總算沒有白費。比賽結果,我們6人共獲獎牌10枚,其中拳友周渝貴以拳術8.74分斬獲金牌,我以器械8.96分、拳術8.73的成績分別斬獲金牌和銀牌。最後結果,我們8人共獲獎牌14枚,其中金牌4枚,銀牌6枚,銅牌4枚。總算沒有辜負傳授我們黑虎拳、棍的曾永年老師一片汗水和心意!
這次比賽也出現了一些感人的插曲;其一是隊員張國方臨出發前扭傷了腰,來徐州時連器械也不帶,一度準備棄權。大家好說歹說他才勉強支撐著同來徐州,按他的說法「是被你們忽悠來的」。當然,這是玩笑話,張是六十年代從上海來貴州上山下鄉的老知青,在那貧窮的山溝裡一呆就是七、八年,參加工作後,長年在野外工作,什麼苦沒吃過,這點毅力應該是有的。我也了解他,來貴州時才16歲,出身武術世家的舅舅擔心他被欺負,逼他學了點摔跤、拳腳功夫,不料他天賦極好,刀槍劍棍一學就通。當年,在窮山溝裡與長期和野獸蛇蟲打交道、身強力壯的青壯年中,他曾摔遍整個村子無敵手。這次比賽我們只要求他能比劃幾下,別棄權就行。不過,我們也深深理解習武人之心理,一旦亮劍下了決心,決不會拉稀擺帶。結果,不出我們所料,他堅持全部賽完。出乎意料的是還斬獲兩枚獎牌,這真是意外之喜,只不過回去後如何向其夫人交代(來前是向其承諾不上場參賽的),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二是拳友吳慶忠在我們到徐州的第二天又從貴州自掏腰包乘飛機趕來為我們鼓勁,這個拳友去年自費去安龍為我們加油,今年又來助陣,來回幾次為我們折騰,確實讓我們感動不已,了解的人都知道,他也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而且還是個糖尿病患者。不過,有人助陣對士氣的鼓舞還是不容忽視的。以我來說,女兒一家遠在北京,聽說我參賽,也千裡迢迢趕來為老爸當啦啦隊員,連6歲的小外孫也嚷著要為姥爺拍照,確實增加了我的底氣。不巧的是開幕式當天,由於人多擁擠,在拍照時右腿不小心被石階劃了一道口子,因為底下就是脛骨,流了些血,當時用紗布包紮處理了一下,也沒在意。不料,第二天下午檢錄完畢後,臨上場比賽時,突然發覺傷口鑽心地痛,原來貼敷的紗布不知什麼時候掉了,偷偷拉開了練功褲看了一眼,鮮紅的傷口像裂開的嘴唇,張牙舞爪地露在外面。當時馬上就要上場,處理也來不及,這時我才深深理解輕傷不能下火線的滋味,我不敢吹噓自己有什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崇高境界,但後面的小外孫和女兒、女婿拿著手機眼巴巴地望著,硬著頭皮也要硬撐這難熬的一分多鐘,不能輕易認慫,按農村俗話說:「要死也得打兩個望天錘」。實事求是地說,當時確實大腦有些空白,完全是靠平時訓練的條件反射把這一套黑虎棍術打完,最後是觀眾的掌聲才提醒我退場行禮。在候分區,當報分員報告我獲8.96分成績時,我還呆呆站立不動,以為聽錯了(因眼睛近視,看不清報分牌),工作人員拍了我的肩膀,才驚醒離場。直到拳友們把報分牌照片發給我時,我真是驚喜交加,按排名我又得了金牌,這真是一個天大的意外之喜!好在女兒女婿晚上設宴為我們八人慶功祝賀時,一直未發現我的腿受傷,不然又會受到她們的再次驚呼和埋怨。
其三是前面說過,拳友張國方因腰受傷,準備棄權,連器械(他參賽的是黑虎棍和黑虎拳)也沒有帶。領隊黃邦嘉給他買了一根棍又太長了,我們乘飛機過來連水果刀也不能帶,下午又要比賽,時間又緊。人地生疏,一時也難找賣刀的商店,要截掉這幾公分的棍頭居然成了一大難題。還好,我們所住的今驛之家酒店會務組接待人員李秀婷老師去廚房借了一把菜刀,我花了二十多分鐘(因擔心弄壞菜刀),才把這幾公分的棍頭截了下來,雖是小事一樁,卻解決了大問題!不客氣地說,張的獎牌也應該有我和李老師的一份功勞。這個秀婷老師是組委會安排接待我們的人員,從氣勢、言談來看也是個練家子,但其熱情、細心、周到那是很夠意思的,從上午五、六點鐘到中午一、兩點,一直到晚上十二點過都看見她忙碌的身影,我們駐地離賽場較運,上下車清點人數,通知食宿時間及乘車地點,任何一個環節出點差錯都不行。我不方便打聽她的年齡,估計也有五、六十歲,但真不知她是怎麼撐過來的,臨離開徐州那天,我們五點過鍾就要趕火車,因擔心影響她休息,沒有和她告別,不料她聽見聲音就馬上起來為我們送行,實在令人感動……
當然,不光是李老師,整個徐州給我們印象之深都超過了不少的城市,有的地方過斑馬線沒有紅綠燈,大、小車司機發現行人就停車或緩行,不像有的城市一腳油門飛馳而過。有一次我上公交車準備交錢,不料司機馬上用眼神制止我,這時我才發現是身前掛了運動員證的緣故(徐州市公交公司規定參賽運動員免費乘車)。兩元錢不多,但心中卻是感到非常溫暖。總之,徐州留給我們的印象就是兩個字:熱情。徐州武協副主席柳建,發放資料的工作人員劉康與我們是第一次見面,短短幾天就產生了感情,臨別贈言竟是「明年多喝兩杯」!
在徐州五天的比賽是短暫的,但留給我們的印象卻是美好的。這次徐州大賽的各隊聯繫人一共278個,大家共同建了一個「第三屆徐州國際武術大賽群」,從大家臨別所發出的微信贈言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懷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徐州……
再見, 徐州,我們明年還會再來!
作 者 近 影
陳孝康,1951年生,貴州織金人,當過知青、工人、教師、公務員、法官,任過辦公室主任、監察室主任等職,織金縣人民法院退休幹部。現為中國民間武術家聯合會燕青拳研究會會員,成都市武術協會會員,清鎮市武術協會會員,貴州省老幹部活動中心武術協會會員。少年好文,壯歲習武,有《一場難忘的禁毒戰鬥歷程》2007年獲織金縣政法委、禁毒委「參與禁毒戰爭、構建和諧社會」禁毒作品大賽文字類一等獎;《毒品犯罪案件偵破困難的原因及實施對策》2001年獲畢節地區警察學會舉辦的「西部大開發與公安工作」理論研討三等獎;所練「南拳」2017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武術比賽男子BCE組傳統南拳銀牌,「棍術」2017年獲全國少數民族武術比賽男子E組傳統單器械銀牌。
18952186568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