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經費預算,為何差距這麼大?-虎嗅網

2021-01-08 虎嗅APP



在中國高校的江湖裡,有一項指標關係到他們的「聲譽」。


——教育經費的多寡。


曾有熱心的網友為今年的高考學子「擇校」時,說了這樣一句話:「大學的『好壞』直接關係考生的前途,而教育經費是其中的一個決定性因素。」


今年4月,國內75所高校公布了2019年的年度預算。其中,預算超過百億的高校共有8所,相較去年新增兩所;位於榜首的仍然是清華大學,297.21億的預算一騎絕塵,比排名第二的浙江大學多了將近105.4億。


其次預算過百億的分別是北京大學、中山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以及武漢大學。


從這份榜單中不難看出,高校經費預算的排行榜幾乎是重點綜合類大學屠榜,而榜單末尾幾位,其預算還不到10億。


同樣是高校,為什麼彼此之間的差距這麼大?



中國高校的經費來源頗具「本土化」特色。


財政撥款、教育收入、社會資助、經營收入以及上一年的轉結餘額,五種渠道構成了一張高校的年度預算表。


據羅志敏教授研究,2015年清華大學財政撥款和教育收入分別為33%和51%,同期美國密西根大學該兩項收入僅佔13%和16%。


2015~2016財年,美國高校獲得校友捐贈108.5億美元,佔整個資助收入的26.9%,而中國高校過去36年中累積收到的社會各類捐贈總額不過676億元,2017年資助收入佔比不到2%。


國內外高校走的是兩條路子。


對於國外高校來說,中國高校最大的收入來源——政府撥款幾乎是它們的末端收入來源,捐贈才能代表一所高校在社會上的聲望。


國內近十年的狀況稍有轉變,十年前中國高校經費還是財政撥款一枝獨秀的結果,近些年的財政撥款比重也從此前的58%降至49%,教育收入則從21%升至33%,將財政獨挑大梁優化成了現在的二元化。


教育收入的提升歸功於高考的「紅利」。


據教育部統計,2017年全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已達到3779萬人,毛入學率42.7%。上個世紀的精英教育經過了粗放式的發展,造就了「人人都是大學生」的現狀。


大學擴招,學費也水漲船高。


2016年,財新網報導,本科學費由3000~4000元上升到了4000元以上,浙江個別工科與醫科專業甚至由3600元上漲到了6670元,生源增加與學費上漲使得教育收入變多,但另一方面教育成本也急劇上升,財政撥款不堪重負。


財政撥款的收縮促使中國重點大學對自己的經費結構進行調整,卻讓一些它原本就難以惠澤的高校為難。


據教育部數據顯示,2009~2013年,中國共有高校2246所,其中211與985高校共112所,只佔5%;這期間,財政撥款2647.7億元科研經費,這112所高校佔用了72%。


剩下的28%,留給95%面面相覷。



著名學者錢理群說,「北大是『精神流浪漢』心目中的一塊聖地,經濟越發展,就越需要精神的聖地,也應是大學的基本功能與職責。在當今之中國已經是不合時宜,現在中國的大學走上商業化的不歸路。」


據統計,2017年有75所高校的年度收入低於年度預算。


收入結構的單一讓許多高校捉襟見肘,高等學府也不例外,於是他們只能另闢蹊徑,為了獲得更多的社會資助、商業贊助和課題經費,高校也有一些「野路子」。


對於每年報考高校的新生而言,排行榜是他們會參照的一個重要指標,但形形色色的排行榜卻讓人目不暇接。排名前列的幾位可以說是約定俗成,但是之後的排名卻是形形色色。


2004年,武漢大學發布過一個「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在這份榜單上,武漢大學的排名穩中有升:2005年為第7名,後升到第5,2017年又退回第6。


也許是為了服眾,2017年發布榜單時的新聞標題是「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權威發布」,這個所謂的研究中心其實就設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


同樣,2008年,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大學50強」,這份看似小而精的榜單讓人大在2008~2013年這6年間都位居第四,謙居北大、清華、復旦之後。


排行榜是否讓高校的名聲更盛暫且不說,但增加曝光率的確可以帶來更切身實際的利益。


正如錢理群所言,高校的屬性,似乎在這幾年,開始往商業角色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轉變。有的高校會選擇在學校裡開辦各種額外課程賺取經費,但更多的,是贊助直接入駐校園。


清華大學曾因「真維斯樓」一事被猛烈抨擊。2011年,清華將第四教學樓改名為「真維斯樓」。此前,名為「真維斯」的澳大利亞服裝企業曾向清華大學捐資。


許多學生將觸犯眾怒的銘牌拍照張貼到網上。很快,一些人甚至將上面的真維斯燙金字塗鴉。


怒火平息之後,人們開始思考另一個問題,高校的商業化是否有難言之隱?


在哈佛大學的歷任校長之一德裡克·伯克眼裡,大學商業化是「大學利用其教學科研以及其他校園活動盈利的現象」。


在美國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下,高校更改自己的運作及管理模式。大學的部分商業化推動著大學課程體系的商業化,更多的課程在對外開放,惠及社會大眾。


只是在很多人看來,這一行為不異於將自己搞得「一身銅臭」。




高校的運轉,需要龐大的支出維繫。


從收入到支出,高校的經費流向像一隻倒放的漏鬥:來源單一,支出卻是五花八門。


教育支出、科學技術支出、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住房保障支出……


其中,教育支出的佔比一般是最大的。


根據2017年34所高校公布的決算信息顯示,雖然清華大學的總支出為第一,但從高等教育支出的數據來看,就要退位讓賢於北京大學的143億,佔總支出的95.9%。


清華大學的教育支出佔總支出的78%,看起來不算太低,但在一眾高校教育支出佔比都超過80%的情況下,只能「屈居」倒數第二了。


再看另一組數據,在科學技術支出佔比上,中科大拔得頭籌,佔22.5億,清華大學第二,支出5.2億,北京大學支出為3.5億。


另一方面,新華網的信息顯示,2018年,不少高校的住房保障預算支出破億。其中,山東大學住房保障預算支出4.7億,北京大學住房保障支出約3.26億,清華大學3.18億。


在房租日益增長的今天,此舉表面上是為了人文關懷,而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留住人。


科研成果、教育水平、師資力量,最終這些因素都將導向高校的「出身」,而「出身」,又決定了高校的未來。


目前來看,僅從財政撥款去考慮,坐擁大量財政撥款的高校可以進行一部分基礎建設和教育支出,但對於一些財政撥款極少的高校,這筆錢便不得不「精打細算」。


這種「身份的差距」,最終導致的落差顯現:2013年,985名校清華大學的科研經費為39.31億元,其中財政撥款佔了72%,為27.75億元;雙非中最好的西南石油大學的總經費為4.6億,其中只有1.2億的財政撥款,佔比26.1%。


對於高校來說,優質的「出身」帶來更多撥款、生源、資助等經費,更多的經費帶來更好的建設與代代相承的身份,而原本就「捉襟見肘」的高校可能會「赤貧越貧」。


相關焦點

  • 高校要「過緊日子」,江南大學經費削減超千萬,中國農業大學預算被削
    自2019年年底,教育部在「二上」培訓會議上提出高校要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後,對高校科研經費預算的使用和管理就埋下了伏筆。
  • 這所經費預算全國第一的大學,廁所裡都裝空調,國際排名高過985
    這所經費預算全國第一的大學,廁所裡都裝空調,國際排名高過985我國大學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發展,從原先的多極發展已然演變成典型的兩極分化,地域優勢突顯得越來越重要。西部地區的高校發展陷入嚴重的遲緩,一些老牌的985大學頹勢一覽無遺。
  • 教授稱科研經費是默認灰色收入唯一來源 大家不盯才怪
    「在經費申請之時引入這樣的機制,『漢芯事件』或許不會發生。」姚衛紅說,試想如果陳進的資料送到美國專家手中,豈不是馬上就會露餡了?   買科研設備手很鬆,給人頭費手很緊   也有人擔心,只要科研人員囊中羞澀,即便是監管力度再大,他們仍會鋌而走險。
  • 補牙多少錢一顆為何補牙價格差距這麼大?
    其實補牙也要看呢用什麼補牙材料來定價錢的,補牙的材料有好多種的,價錢也會隨著材料而定的,那為何補牙的價格差距這麼大?補牙有什麼材料最好為何補牙價格差距這麼大呢?因為補牙價格不僅和牙齒齲壞程度有關,還和補牙的材料有關。不同材料,價格也不一樣。那面對眾多的補牙材料該怎麼選擇,是不是越貴的越好呢?並不一定。
  • 近幾年,全國高校排名,湖南大學遠落後於中南大學,原因何在?
    湖南大學和中南大學差距在哪裡?人們常常把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比較,把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做比較,大家把相同類型的大學做比較,其實是想看到他們閃光的地方,並同時探索出一些細微的差距。那麼作為湖南省內兩所雙一流院校,他們之間到底有何差距?下面就和大家聊一聊湖南大學與中南大學之間的差距到底在哪裡?
  • 烏魯木齊市農牧局(烏魯木齊市獸醫局)2016年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
    烏魯木齊市農牧局(烏魯木齊市獸醫局)2016年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信息公開 2016-03-01 16:19:22 來源:烏魯木齊之窗 閱讀:
  • 桃園市政府2015年經費預算送審 新增消防繁重加給
    華夏經緯網1月2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升格「直轄市」的桃園市政府將2015年度總預算送議會審議,其中包括新臺幣3000元育兒津貼、生育補助、老人免健保費、警消勤務繁重加給都列入預算。    桃園市政府表示,在分析預算資源分配上,為落實民眾照護,新增3歲以下幼兒每月新臺幣3000元育兒津貼,共新臺幣19.78億元;65歲以上老人免健保費,共新臺幣7億元;每胎新臺幣3萬元生育補助共新臺幣5.98億元、學童營養早餐新臺幣0.43億元。
  • 都是被陸振華拋棄,為何文佩和雪姨的差別這麼大?網友:差距啊!
    都是被陸振華拋棄,為何文佩和雪姨的差別這麼大?網友:差距啊!我想大家一開始看這一個電視劇的時候,大家肯定都有比較深刻的印象,陸振華有很多的老婆,可是陸振華最寵愛的老婆就是文佩和雪姨,因為以前的時候陸振華喜歡一個女人,名字叫做萍萍,文佩的長相是最像萍萍的,可是雪姨的身材也是很像萍萍,兩個人最後都是被陸振華拋棄的,可是最後差別卻是非常大的。
  • 不許「獅子大開口」?日本拒絕分攤更多駐日美軍經費
    外媒稱,日本政府拒絕了美方要其分攤更多駐日美軍經費的要求。日本《產經新聞》3月2日報導稱,《產經新聞》記者1日獲悉了日本政府在圍繞駐日美軍駐留經費日方負擔問題(又名體貼預算)與美方展開談判時的具體對策。按計劃,新的經費分攤協議將於今年12月達成共識。
  • 把經費用在「刀刃」上
    該旅領導告訴記者,這是他們紮實打牢經費開支「鐵柵欄」,確保經費投向向戰鬥力聚焦帶來的良好局面。 為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促進戰鬥力建設提速增效,年初的黨委議財會上,旅黨委一班人達成共識:今年的預算編制要按照「戰鬥力建設經費預算只增不減、非軍事功能支出只減不增」要求,進行嚴格審議,使部隊一切工作向戰鬥力建設用力。
  • 長沙市同城高校,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和湖南女子學院
    兩所學校雖然教研領域並不相同,但是真正區別在於,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而湖南女子學院則是一所公辦高校。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創辦於2004年,是湖南農業大學的「獨立學院」。這所學校是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於湖南農業大學運營的高校,同湖南農業大學並沒有隸屬關係,本質上兩所高校,就是「掛靠」關係而已。
  • 新興產業唱主角 人才經費翻一番 鎮江:主動融入高能級城市
    在寧鎮揚一體化發展中,將與高能級城市的更好融合,實現「辦公在大城市、協作在鎮江」的產業創新協同;在招商引資上,要讓人才願意去開發區,並且「收入要高很多」;在吸引年輕人的政策上,有關經費將翻番;在科技創新上,要推動大學城和高校園區轉型為科教創新區;在長江大保護上,將促使更多的長江資源從產業退還給城市。
  • 劉備和孫策幾乎都是白手起家,為何差距這麼大?
    劉備是白手起家,但是孫策可不是,倆人的起點完全不同,從而導致倆人的差距很大的,因此題主是他們都是白手起家不太正確。那麼為何說他們的起點不同導致的差距如此之大呢?從劉備的角度來看劉備白手起家這點毋容置疑,因此千百年以來成為激勵世人的典範,我們看看劉備為何是白手起家的。首先,劉備出身尊貴,但是家道中落。
  • 兩大傳說級高校——西南聯大vs國立中央大學
    要談起中國高等教育史,有兩大傳說級高校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是抗戰時期只存在八年的的西南聯大和曾經的亞洲第一國立中央大學,西南聯大是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中央大學則是由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院演變而來,這兩所大學在當時甚至後來都是其他高校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那麼這兩所學校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中國高校在校生世界第一 高校數量世界第二
    2008-2014年,14年間累計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招生92萬人,相當於在中西部地區建立90所超過萬人的高校,東部與中西部地區高考錄取率上的差距從2007年相差17個百分點降低為6個百分點。  新建本科院校分布於全國201個地級城市,覆蓋全部地級城市的60.36%,極大改變了高等教育格局結構。
  • 【政策依據】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管理辦法
    第二條 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是中央財政預算安排用於重點動物疫病國家強制免疫補助、強制撲殺補助、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補助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國家建立強制免疫、強制撲殺補助病種動態調整機制,農業部會同財政部定期評估並適時做出調整。第三條 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由財政部會同農業部共同管理,按照「政策目標明確、分配辦法科學、支出方向協調、績效結果導向」的原則分配和使用。
  • 福建白區黨組織的經費問題研究
    沒想到中央又將經費減少,使所欠之款更難以償還。3月份支出預算已經減到610元。為維持黨的工作計,實在無法再減。中央如果以為無法照預算發款,那要請中央趕快指示,將預算中那一件減少或減去幾項,定要依照辦理。
  • 別再聽別人胡說了,6000元預算的遊戲配置電腦就該這麼裝!
    每種電腦需求的人對電腦硬體配置的了解程度不一樣,每個人喜愛電腦硬體的品牌和型號不一樣,每個人購買電腦的預算也不一樣,所以他們各種的想法也都不一樣,別人說好的電腦配置未必適合你,別人吐槽的電腦配置也未必不適合你,每個人站的評價角度不一樣和需求不一樣,那結果就不一樣,我說這麼多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選電腦或電腦配置要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參考與思考,不要聽別人的胡說,因為只有適合自己的電腦才是最好的電腦。
  • 高校圖書館總經費排名TOP1與TOP48的竟相差一個多億!
    其中34所高校圖書館總經費相較於2016年都有所增加,增長率排名前三的分別為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包頭醫學院和成都中醫藥大學。有5所高校圖書館(西南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河北理工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廣東醫科大學)未上傳2016年經費,故無法進行比較。高校圖書館為何「曬帳單」?話還得從2011年3月全國「兩會」說起。當時,復旦大學圖書館公開的《2009年度圖書館經費使用情況表》被「炒熱」。